心理疾病一般如何診斷?有4個步驟,不能少

現在越來越多人患有一定程度的心理疾病,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如何界定是否患有心理疾病,因為要想判斷一個人是否患有心理疾病是一個非常專業而且嚴謹的過程。如果懷疑自己或者身邊的人有一些心理疾病,千萬不要隨便妄下結論,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進行心理診斷。

心理疾病一般如何診斷?有4個步驟,不能少

心理診斷在臨床心理學中,是一種作為精神病輔助診斷手段,也是對各種心理疾病進行確診的測量工具。它主要應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對患者的心理活動和人格特徵進行評估和鑑定的過程。心理診斷的目的是確定一個人心理變化的程度和性質,確切說明治療前的決策。那麼,現代精神病診療體系對心理疾病的診斷是如何進行的呢?

目前來說,診斷一個人是否患有心理疾病,從精神病診療體系來說,主要分為3-4個步驟,每一步都必須嚴謹。因為心理疾病最終一旦確診,對患者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心理負擔。從初診到確診,需要不斷進行佐證和排除,這是一個嚴謹的過程。下面來看一下具體的操作過程。

一、觀察和會談--初步結論

心理疾病診斷的第一步就是觀察和會談,醫生通過跟來訪者的交談和觀察來訪者的言行舉止來作出初步的判斷。一般情況下醫生會涉及的問題有:來訪的原因、在生活中各方面的表現和症狀、認為的不良心理疾病出現了多長時間、生活作息和規律、有無應激事件、能否正常工作、學習和社交、家族是否有精神病史等。

心理疾病一般如何診斷?有4個步驟,不能少

二、填寫量表--進一步驗證

如果醫生在會談和觀察階段發現來訪者確實可能存在一些心理疾病,那麼需要進一步用填寫量表的方法進行驗證。量表對病情的嚴重程度有量化的參考,它僅僅是一種參考,不能作為診斷的依據。不同種類的心理疾病有不同的症狀,經過研究人員長期的研究,將心理疾病的診斷歸納成不同的量表來輔助驗證。一般心理醫生會根據量表的評分,來輔助判斷是否得了心理疾病。 比如說判斷抑鬱症常見的量表有:Zung抑鬱自評量表、 Beck抑鬱問卷和漢密爾頓抑鬱量表。

三、物理性檢查--排除其他疾病

患有心理疾病的患者可能出現多種生物功能的紊亂,比如腎上腺素水平的變化等,這些需要通過輔助檢查進一步驗證。此外,有些疾病本身不是心理疾病,可能跟身體的其他一些疾病有關,只是表現出焦慮、失眠等症狀,使患者誤認為自己有心理疾病。

心理疾病一般如何診斷?有4個步驟,不能少

四、結合臨床經驗--確診

醫生會根據上面的方法得出初步的結論,然後再根據臨床經驗進一步診斷心理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人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低落可能並不就是抑鬱症、焦慮不一定就是焦慮症,這些都是人正常的情緒,學會正確處理好自己的情緒,避免發展成為心理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