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加码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引进“乐高式”方舱CT为新冠肺炎检测提速

3月11日凌晨,随着现场工作人员扳下吊车开关,舱体落地的“轰隆”声传出,标志着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首台方舱CT进驻。这座约长8米、宽4米的方舱 CT采取“乐高式”拼装构成,让新冠病毒筛查快速、灵活、智能,确保强隔离、零接触,是医院有效抗击疫情的“硬核”武器,将于近日投用。

到院后2小时完成搭建

当晚,运输、安装车队依次进入市一医院大门,停在发热门诊旁边,一份新鲜的方舱CT“外卖”从上海风尘仆仆送达,随之而来的还有原厂安装工人。

操作室、检查室、墙体依次落地。工人迅速焊接、拼装,像搭建乐高积木一样,给方舱CT组装电源、防辐射地面、门窗,舱体搭建在2个小时内完成,CT仪器也即将到位。本周内,医院将对放射科技师进行培训,尽快投用方舱CT。


科技加码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引进“乐高式”方舱CT为新冠肺炎检测提速


科技加码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引进“乐高式”方舱CT为新冠肺炎检测提速

这是为医院抗疫量身定制的一套快速、灵活、智能的放射科全流程整体解决方案——方舱CT“应急放射科”。它包含了独立扫描间、操作间、紫外线消毒装置等一系列必备设施。独立于医院的“箱体式”设计不仅便于快速拆装及运输转移,且插电即用。此外,防水、隔热、四季恒温的设置让它能够在极限环境下应对自如。

除此之外,方舱CT具有四大优势,一是方舱CT室为独立于室外的全身型检查单元,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二靠近发热门诊,简化流程,让患者少跑路,减少等候时间;三是方舱CT室搭载新一代精准技术平台超精细化成像CT,提供百万像素“靶器官”高清肺部成像方案。四是能够多器官多模态多后处理3D应用,可配影像云平台进行远程传输图像。能够多方位实现便捷高效的诊疗。

除了高效准确 更能做好“第一步隔离”

医院放射科主任林伟介绍,CT影像学特征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人体肺部的形态学信息,被称为医学救援的“侦察兵”,已被国家卫健委列为新冠肺炎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但由于新冠病毒的高传染性特征,除保证筛查结果的及时、准确、高效外,确保放射检查的强隔离、零接触,保障医护人员及其他普通患者不被传染,也成为疫情定点救治医院的迫切需求。

方舱设有患者和医生双通道,避免交叉感染。据院感部部长宋国英介绍,方舱内部分为扫描室和操作室,发热门诊患者从发热门诊出来,可以直接步行到方舱CT进行检查,距离不超过10米,与其他区域完全隔离,确保隔离安全救治,成为助力抗疫的“神器”。同时,方舱CT机房重达15吨左右,用4毫米的铅板无缝隙包裹,不会产生外部辐射,附近医患无需做特殊防护。

科技加码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引进“乐高式”方舱CT为新冠肺炎检测提速

▲放射科主任林伟在现场和工人沟通安装技术问题

此前,医院为发热患者设置的独立CT室分布在室内,虽然医院特地规划了室外检查行走路径,但发热患者需穿行较多区域。而方舱设置在紧邻发热门诊区域,让患者无需进入门诊、放射科即可扫描,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据了解,方舱CT投用后,能在8秒内完成肺部扫描方案,并通过网络实时数据传输图像,让远程的医生为患者进行阅片诊断,满足当前疫情隔离诊断需要,为新冠肺炎检测提速。



曹一莎 大众健康报记者 侯文瑾

科技加码 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引进“乐高式”方舱CT为新冠肺炎检测提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