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人李書福 應該是想給造車新勢力們再上一課

老實人李書福 應該是想給造車新勢力們再上一課

不久前,李書福的一句,"互聯網公司造車就是一天到晚在瞎忽悠老百姓。"自然而然的引發了汽車行業的大量討論。

成功的人,說出的金句,往往都會被擴大宣傳,因為正是他們站在行業金字塔的頂端,站的更高。

中國的汽車企業家裡,李書福向來被人打上“老實人”的標籤,也有過很多驚人之語。

“汽車就是四個輪子一個沙發”這是汽車圈外都熟知的一句話。

它還說過“造車就像養豬”等等類似語句。

在6月5日-6日舉辦的2018(第九屆)全球汽車論壇上,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對於如今的全球汽車工業發展以及如何應對其中的變革與挑戰發表了一些看法。

如今的中國第一汽車品牌吉利汽車的掌門人,他如何看待現在的時代。

整理之後,主要內容大意是都在談的變革、創新和轉型:

關於汽車行業的改變,中國汽車的改變

李書福曾在多個場合發表這樣的觀點,目前,中國的汽車分成三種形態:第一種就是主動適應行業變化,主動改變,具備改變能力的汽車公司;第二種是堅持自己的傳統思維,不主動改變或者想改變但是沒有能力改變的汽車公司;而第三種就是大家現在每天掛在嘴邊的新勢力造車企業。這三種汽車公司現在在市場裡面大家同時展開競爭,最終誰能勝出、取得成功,現在都不好說。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堅守傳統思維又不願意改變,不適應這個行業變革的企業,則難有前途。

這種官方話術,需要更深度的解讀。主動適應變化的企業,我們眼前的例子很多,在汽車行業裡往往被稱為傳統巨頭的快速轉身。相信,你也發現了,保時捷、奧迪、奔馳、寶馬、豐田、大眾等企業,無一不在快速推進自身的新能源化,共享化、智能化、網聯化,也就是時下的汽車四化。

跨國的世界級巨頭們,不僅擁有積澱、經驗、技術,最可怕的其實是,一旦它們醒過來並快速佈局,不管是造車新勢力,還是近幾年汽車行業的黑馬,或是傳統企業,留給所有人的機會都不多。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全球汽車工業都到中國這個市場參與競爭。中國汽車工業的變化就會影響到全球汽車工業的格局,接下來的五年時間,中國汽車產業就完全徹底地放開了,各種門檻自然的消失。

國外汽車公司已經開始摩拳擦掌,現在大家都在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都在做規劃,等到這一天來臨的時候,外國汽車公司就將在中國大展拳腳,他們都希望在那個時候會以一種方式參與中國市場的競爭、扎足市場的機會。短短這五年時間既是中國市場的機會,也是中國汽車工業面臨的非常無情的挑戰,不過我們不能急於求成,否則欲速則不達。

危機意識,每個企業都應該有的意識,哪怕現在站在世界之巔。和李書福抱有相同觀點的,是豐田章男,豐田汽車的掌門人,儘管站在世界之巔,豐田章男在不久前還是說出了那句“豐田,現在站在生存還是滅亡的關鍵點上”。掌門人的觀點,往往都是類似的。

老實人李書福 應該是想給造車新勢力們再上一課

關於開放和轉型:

對外開放前,中國汽車業應該儘快對內開放

就當前的汽車工業而言,我覺得國家應該在對外開放之前,儘快的對內開放,讓更多的資本、更多的力量參與到中國汽車行業裡面來,早日形成中國自己的汽車工業的競爭優勢。

建一個汽車廠不難,有錢就能建起來,造一個汽車廠也不難,有錢一定能造起來。但是如何形成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能賺錢才能可持續發展,不賺錢是不可持續發展的,那就是不容易了。

只要大家能夠協同起來,開放、合作,對於全球汽車行業來講一定是一件好事,將會更好的推動整個世界汽車工業朝著智能化、電動化、輕量化及共享出行這個方向發展。只有這樣做,才能為全人類的交通出行帶來正向的變革,才能給大家帶來更多的驚喜,帶來更多交通出行的享受。

分析以上觀點,吉利不是把眼光只僅僅瞄向自身發展,而是擔憂整個行業的發力。如李書福所說,確實是行業共識,吉利也是心懷開放的姿態。

從內燃機到電動機的改變正在加速發生,企業要踏實投入競爭

三年內吉利可能推出30多款新能源汽車推向市場,以更高技術、更高的工藝標準和製造標準,滿足消費者更加嚴苛的消費要求。

21世紀是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商業重塑的時期。當前中國進入電動汽車工業的投資者很多,互聯網企業造車也搞得如火如荼,這是一個很好的勢頭,一定要積極引導、大力支持,但是有些現象必須引起重視。如果說不踏踏實實的投入到這一場競爭當中來,光是炒作的話,是炒不出競爭力,也炒不出高水平,炒不出高質量發展的。實業就是實業,搞實業必須持之以恆,不能急於求成。

當然,現在進入汽車行業不是沒有機會了,只是說機會確實稍微少了一點,難度大了一點。就像打高爾夫球一樣,有些人已經打了一段時間了,快接近谷嶺了,而新進入者,要麼就是技術很好,一桿進洞,要麼就是不要參與這場比賽,否則成功的概率不是很大。也就是說機會只有一次,一定要聚精會神、認真嚴肅、高度重視,必須一次性成功,不能有任何的閃失,更不能三心二意。

寫在最後:

原諒我用了一個略顯嘲諷的題目,李書福說的對麼?幾乎沒有紕漏。

市場就是如此,大風向轉變,想活下去,活得好,只有兩條路,要麼快速跟上,要麼創新,打出自己能改變市場的一張牌。

在我理解,李書福的觀點是,不作出改變、創新、不開放的企業,未來的路只會越走越窄,而不踏踏實實造車的企業,生機渺茫。

我不由得又想到了,那些年,特斯拉剛剛誕生,國內諸多新勢力被打上特斯拉競爭者標籤時的情形。

借用中國足球領域的一句玩笑話給中國車企,留下的時間,確實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