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強與懦弱:契訶夫戲劇《海鷗》的精神內涵


堅強與懦弱:契訶夫戲劇《海鷗》的精神內涵

1896年,俄國大作家契訶夫完成了寫實戲劇《海鷗》的創作。這是一部內容不甚複雜的作品,戲劇作家特里波列夫、演員妮娜,以及作家特里果林之間因戲劇產生了三角戀情,後因戲劇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堅強與懦弱:契訶夫戲劇《海鷗》的精神內涵

這部四幕戲劇篇幅不長:特里波列夫對妮娜十分迷戀,但妮娜對特里果林移情別戀,最後,特里波列夫痴戀未果,黯然自盡,而妮娜在特里果林的始亂終棄下,最終感悟人生,堅強地走下去。

契訶夫用一段感情糾葛作為外殼,實際講述了人在面對人生目標時的彷徨和躊躇,有的人無法面對真實空洞的自己,例如特里波列夫,只能以懦弱的方式浪費生命,而有的人在看清生活的本質後,仍能鼓足勇氣尋找新的人生方向,例如妮娜,她堅強地活了下去。所以,契訶夫將《海鷗》視為喜劇,是因為對妮娜來說,故事的結局確實是喜劇。

堅強與懦弱:契訶夫戲劇《海鷗》的精神內涵

《海鷗》在寫法上,有兩個特點:遠離現實生活、沒有真正的主角。

遠離現實生活

《海鷗》作為戲劇,缺乏應有的爆發和張力,在閱讀文本時,彷彿有一種看小說或散文的感覺。這是契訶夫有意為之的設計,他想讓我們和文本保持一種距離,阻止我們把自己投射進文中的情節,甚至希望我們的思想從劇中抽離,不要刻意地去想象或理解人物的內心,他希望我們在觀看時聯想自己的生活,有了一定體悟後,再回到戲劇中進行對比,體會到《海鷗》裡深沉的寓意。

堅強與懦弱:契訶夫戲劇《海鷗》的精神內涵

契訶夫的劇本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我們閱讀他的戲劇時,比起想象裡面的對話、情節、人物,我們更多是通過故事的發展聯想自己的生活。在聯想中與劇中人物發生互動,相較於傳統戲劇直接讓讀者將自己投射到劇中的設定,明顯帶有作者強烈的個人特點。

沒有真正的主角

《海鷗》在寫法上的第二個特點,是整部戲沒有主角。劇中每個人物出場的次數、時間可能都差不多。在閱讀時,我們總會有一種感覺:在這出戏中,儘管有人的臺詞較多,說話有深度,但其實每個角色都一樣渺小,沒有人鶴立雞群,沒有人能夠佔據整個舞臺的焦點。

也就是說,劇中的每個角色就和真實生活中的讀者一樣,雖然有人功成名就,有人碌碌無為,但沒有人是最重要的,或者無可替代。

堅強與懦弱:契訶夫戲劇《海鷗》的精神內涵

對《海鷗》來說,真正的領銜主演是所謂的生活。這出戏之所以沒有正牌主角,是因為在人們真實的生活裡,本來就不會有所謂的主角。契訶夫認為,如果一齣戲劇是寫實的,那麼就不應該有主角,這既是契訶夫對戲劇的反思和創新,另一方面,也是他對戲劇明星的批評。契訶夫認為人們進劇院看戲,不應該是為了追星或崇拜偶像,而是透過戲劇發現平常沒有認真反省的生活。

懦弱與堅強

《海鷗》中雖然沒有真正的主角,但這個故事卻有兩個相對立的角色:特里波列夫和妮娜,前者代表懦弱的人,後者代表堅強的人。

在劇中,妮娜非常美麗,她喜歡戲劇,渴望成為一名舞臺演員,與特里波列夫是情侶。特里波列夫是個脆弱的富家子,一個業餘的劇作家,他寫的戲劇和當時的主流模式格格不入,連她母親——戲劇界當紅演員也無法容忍,稱他的作品充滿了頹廢。妮娜雖然看不懂特里波列夫的作品,但並不排斥,因為她喜歡戲劇,只要能演出,她不在乎內容。

堅強與懦弱:契訶夫戲劇《海鷗》的精神內涵

有一天,妮娜遇到了有名的小說家特里果林。她立刻愛上了他,並決定嫁給他。藉著特里果林的名氣與聲望,她得以躋身大城市的戲劇界,開始自己的演藝生涯。

妮娜開始了自己的追夢之路,然而,生活並沒有按照她的設想展開。跟特里果林的新婚蜜月期結束後,二人關係急速冷卻,再加上特里果林到處惹花拈草,一對璧人分道揚鑣,只能以分居收場。妮娜的演藝事業剛起步就遭遇挫折,雖然她很認真,卻總是得不到好結果。與此同時,失去了妮娜的特里波列夫則成為了一個小有名氣的小說家。

整出《海鷗》的“劇眼”就是妮娜與特里波列夫的重逢。二人互相訴說分別後的相思和悲傷,但抱團取暖之後,二人的分歧出現了:對未來、夢想的看法截然不同。

堅強與懦弱:契訶夫戲劇《海鷗》的精神內涵

特里波列夫雖然出名了,但也變得更悲傷、更痛苦,和年輕時截然不同,他覺得自己的作品都是僵硬的,沒有生氣,並對未來失去了方向。

妮娜事業不順,對自己的未來感到焦慮、恐懼,並對錶演失去了信心,但她倔強地堅持可能並不適合自己的事業,還毅然決然地投入了更多的決心和勇氣,想要繼續在舞臺上闖蕩。

特里波列夫的懦弱,源自他內心深處對人生的看法,不管是寫戲劇,寫小說,他都是為了獲得認同。儘管特里波列夫一開始很有主見,批判包括自己母親在內的主流藝術。但是他始終無法擺脫對別人目光的依賴,他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認同。

儘管曾設想像妮娜一樣出外發展,但又害怕經濟獨立會孤立無援。他的懦弱一直讓他踟躕不前,無法像妮娜一樣勇敢面對自己的執迷不悟,最終,因為無法挽回妮娜的心,特里波列夫發現自己缺乏勇氣,他不敢突破原本自己給自己設定的框架,心灰意冷之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堅強與懦弱:契訶夫戲劇《海鷗》的精神內涵

相對於特里波列夫不敢面對的真實,妮娜顯得足夠堅強,她放棄了關於夢想的美好幻覺,扔掉了承載過多虛幻理念的天真想法。她不再用“夢想”去哄騙自己未來一片大好,而是認識到自己的渺小,從而更加努力振翅飛翔,並立志在堪稱痛苦的人生歷練中跋涉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海鷗》的最後結局是特里波列夫的死亡,但契訶夫卻堅持表示這是一部喜劇。也許正是通過懦弱與堅強的對比,通過殺死懦弱,讚美堅強,完成了一種文學使命,所以契訶夫將之稱為喜劇。從另一個角度說,特里波列夫的悲劇,正是妮娜的喜劇,所謂的“喜劇”,不是大團圓的結局,而是在腌臢的生活中,找到了真正的人生方向。妮娜的喜悅在於:即便發現當初自己喜愛的東西早已不是幻想中的樣貌,她也願意繼續堅持投入,積極尋找美好的結果。她的堅強就是喜劇。

《海鷗》的精神內涵

俄國著名戲劇導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Stanislavski)曾說過:去活而不是去演。他以此建立了自己的戲劇理論,在解釋戲劇的內涵時,他提綱挈領地總結:“應該愛你心中的藝術,而不是愛藝術中的你。”

堅強與懦弱:契訶夫戲劇《海鷗》的精神內涵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海鷗》的特里波列夫,真正愛上的不是自己原始的夢想,而是當初夢想中的自己,也因此他忘記怎麼在現實中生活,不知道如何真正地為自己的熱愛活著,或者也可以簡單地說,他不敢面對真實,只能用幻想麻痺自己。

相反,妮娜最開始扮演的是一個略微膚淺的人,在經過一番磨難後,反而領悟到了生活的真諦,成了一個深刻的個體。她放棄了天真的幻想,勇敢地擁抱真實,哪怕真實是一株仙人掌,扎得她遍體鱗傷。

契訶夫創作《海鷗》就是想說明:人們在面對生活時,或許最大的敵人並不是艱難的環境,而是被環境困住的“自我”:懦弱的人無法突破對自己的憐憫,始終停留在“舒適區”,那他將把自己變成一出悲劇,而堅強的人敢於打破幻想,大義凜然地走入痛苦的真實,他將成長、蛻變,獲得新生,生活於他來說將變成喜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