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降一物,孩子學習拖拖拉拉,老媽有高招

說起輔導學習這事,不知有多少寶爸寶媽怨聲載道,這既是一個體力活,又是一個智力活,國家“停課不停學”的政策一發布,多少爸媽陷入了深度抑鬱不能自拔,專職輔導員這活,說實在的,真不如上班悠哉啊!

上週起,寶貝的邏輯思維課開播了,一次兩個小時,不知是大腦沒在線還是反射弧太長,寶貝全程懵懵懂懂沒睡醒的狀態真的是愁煞了她老爸,好老爸角色上線沒幾天這就鬧著要罷工,老母親還有幾篇稿子要趕表示無能為力,好在老師比較瞭解寶貝的套路,幾番互動點名把寶貝拉了回來。

一物降一物,孩子學習拖拖拉拉,老媽有高招

不過話說回來,輔導員這活也並不是人人失策,自己有個老同學,在家庭教育這塊簡直是如魚得水遊刃有餘,多次表達自己應該轉行當老師的意願。無憂媽咪覺得吧,輔導這事,還真得講究方式方法,霸氣老同學一上線,輕輕鬆鬆hold全場。所謂一物降一物,大概就是如此吧。

一物降一物,孩子學習拖拖拉拉,老媽有高招

下面就來說下同學的好方法,講真,只要能全家遵守,省心省力。

1. 陪伴要專心:寶寶上課,全家學習


孩子上課,旁邊不要開著電視、家長不宜玩手機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這個畫面在實際生活中的存在感還是很強的。


記得高曉松媽媽張克群在談到自己的教育時,特別道出了家庭的影響,孩子們晚上回到家,基本父母都在看書,他們除了看書沒什麼事做,直接的影響了孩子們的生活方式。


這件事在同學家裡也是堅持不懈的踐行著,自從孩子開課後,家裡的電視機再也沒有響起過,手機也只能在特定的時間才能玩,其他時間大家基本都在看書,這樣的環境,孩子想分神都難。

一物降一物,孩子學習拖拖拉拉,老媽有高招


2. 責任心在線:自己的作業,自己負責;做錯的題,哭著也要鞏固十遍。


說到底,作業這事,還是孩子自己的事。要想他能按時完成不拖拉,還需要他自己的責任心發揮作用。

在這件事上,同學是大氣放手+絕不姑息。


朋友從來不催孩子的作業,但是除了固定時間可以看電視玩手機之外,其他時間是一律想都別想的(這個厲害了),電子產品之外的東西麼,隨便玩。雖然有規定的作業時間,但她從來不催,因為他們有言在先: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情,需要他們自己來負責,不會可以問,但是寫不完自己承擔責任。


責任是什麼,無非兩個:老師批評或者家長處罰。老師批評,幫著家長教訓了孩子,孩子自己覺得丟人也得受著;錯誤百出麼,被老師罰十遍或者被家長罰十遍。當然,同學還有個約定,如果孩子可以把錯誤的題糾正過來並將思路和解題過程講出來的話,可以一遍過(因為講要比反覆寫的印象深很多)。


就這樣一來二去,孩子在作業這事上真的主動了很多。即使有那麼幾次沒寫完,自己也能很快意識到問題,嘿嘿一笑大家都懂了。真的是大人省心,孩子懂事。


說起責任,父母真的不要總覺得孩子小。從小到大每個人都有躲不過也逃不掉的一些事,從小有一個自主意識,懂得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

一物降一物,孩子學習拖拖拉拉,老媽有高招

3. 時間不等人:浪費一分鐘,少玩十分鐘


這條規則看起來有點自相矛盾,不是說家長不催,孩子自己承擔責任麼,出這麼一招,不是逼著孩子抓緊時間寫作業麼。確實有這麼點意味,畢竟凡事得有點招兒,不過這事只用在處罰一事上。


孩子畢竟是孩子,作業寫不完被罰被批評,總是心有不甘,難免還會有磨磨唧唧的時候,怎麼辦?如果處罰的作業還不按時寫,那就得懲罰了。當然這也是建立在約定之上,時間一去不復返,孩子浪費一分鐘,就要把每天的電子時間十倍扣除,隨他磨嘰,耽誤幾分鐘,今天的遊戲就甭想玩了,孩子磨蹭前也得先算計算計,反正作業天天有,遊戲不能沒有啊,想想還是。。。早點行動吧。


一物降一物,孩子學習拖拖拉拉,老媽有高招

4. 規矩面前,人人平等


上面說了那麼多,貌似同學很是賢妻良母溫柔耐心型的典範,但恰恰相反, 同學從來都是雷厲風行說一不二夥的。就因為說一不二,她家的大事小事,基本都是約定在先,下不為例。


父母可以給孩子立規矩,孩子同樣可以跟父母講條件。就這樣時不時的一番家庭討論,家裡的大事小事基本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避免了很多時候的家庭矛盾。


就說作業這事,孩子學習時間,父母堅決不打擾堅決不玩手機這點他們是全家奉行誰也不能打破的規矩,孩子出了問題,第一次:改,第二次:罰,第三次麼,雞飛狗跳也沒用了,任同學血雨腥風孩子都找不到一顆救命稻草。就因為一家人都講原則守規矩,第三次的事件在她家基本沒有發生過。

一物降一物,孩子學習拖拖拉拉,老媽有高招

5. 按時作息,不得違背。


除了上面的那些,按時作息也是同學家的一條鐵律,就為了保證孩子睡眠,有時實在有事不得不完成的時候,兩口子也都是等孩子睡著了,自己再偷摸爬起來去完成,可見家庭的執行力度有多高。

一物降一物,孩子學習拖拖拉拉,老媽有高招

聽完上面的實例,可能會有人覺得, 所謂霸氣老媽,不過是強壓之下要求人人守規矩罷了,如此強大的規矩之下,家庭是否少了些人情味與靈活性?其實恰恰相反,正因為每個人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大家的事情遵守規則,所以才有了多餘的時間,大家可以吃的吃,玩的玩,生活有了共同享受的時間和空間。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人的自由本身就是建立在規則之下的,所謂的隨心所欲不過是對自己放縱的無可奈何,在這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在這個重壓之下人人喘息的年代,能做到對自己負責,就是對時間和生命的尊重。畢竟,我們沒有多少時間可以隨風流逝。


一物降一物,孩子學習拖拖拉拉,老媽有高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