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蒺藜,秉火气而生!


刺蒺藜,秉火气而生!

气温,味苦,无毒。主恶血,破癥结积聚,喉痹,乳难。久服长肌肉,明目轻身。(炒去刺)

白蒺藜气温,禀天春和之木气,入足厥阴肝经;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升味降,秉火气而生阳也。

主恶血者,心主血,肝藏血,温能行,苦能泄也,症者有形可征也,有形之积聚,皆成于血。白蒺藜能破之者,以入心肝而有苦温气味也。

痹者闭也,喉痹,火结于喉而闭塞不通也。温能散火,苦可去结,故主喉痹。乳难,乳汁不通也,乳房属肝。气温达肝,其乳自通。

白蒺藜一名旱草,秉火气而生,形如火而有刺,久服心火独明,火能生土,则饮食倍而肌肉长,肝木条畅,肝开窍于目,故目明。木火通明,元阳舒畅,所以身轻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