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湛:美股熔断,全球金融市场正密切关注这三个重要时间点

作者:李湛为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伦博为中山证券研究员梁、邹欣为中山证券宏观研究员


李湛:美股熔断,全球金融市场正密切关注这三个重要时间点


3月9日,全球金融市场遭遇“黑色星期一”。美国股市录得历史最大单日点数跌幅。三大股指期货盘前下跌近5%,开盘5分钟内触发熔断机制,这是自1988年推出熔断机制后第二次触发熔断机制。道琼斯工业指数暴跌7.74%,标普500指数重挫7.59%,纳斯达克指数下跌幅度达7.29%。其中标普500指数中的能源板块跌幅高达20%,金融股板块下跌11%,工业板块下挫9.2%,恐慌指数期货短期合约当天拉升幅度达到了23.94%。


同时欧洲股市跌幅也与美股相近,英国富时100当日下跌幅度为7.69%,德国DAX30指数跌幅为7.94%,法国CAC40下挫8.39%,富时意大利MIB指数重挫11.17%。


从原因上看,原油价格的超预期崩盘以及全球疫情进一步的蔓延是直接原因,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结构的不平衡是深层次原因。


OPEC与俄罗斯之间一项为期三年的减产协议在上周末(3月8日)以磋商破裂告终,此前莫斯科拒绝支持进一步减产以应对全球疫情蔓延对工业体系原油需求的影响,作为回应,OPEC决定取消对其自身产量的所有限制。沙特周一(3月9日)发起原油价格战:周一布兰特原油期货暴跌10.91美元,跌幅达到24.1%,收报每桶34.36美元;美国原油期货价格下跌10.15美元,跌幅24.6%,收报每桶31.13美元;国际原油价格下降至2016年2月12日以来的最低水平。


原油价格暴跌,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全球工业需求萎缩的悲观预期以及沙特放弃盈利抢占市场份额的意图,原油价格战短期内可能不会结束。2月下旬以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投资者预期工业需求由于疫情影响将会收缩,原油价格显著回落。在此背景下,OPEC成员国协商原油减产协议以维持国际油价稳定。但是,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只要其中有一个国家没有执行减产协议,执行减产协议的国家就会蒙受经济损失,此时就会出现囚徒困境,即参与者落入非合作的纳什均衡点,所有参与者的福利均会承受损失。


对于沙特而言,有消息称,其原油的边际开采成本基本为零,是全球原油开采成本最低的国家。但其要实现财政预算平衡的油价为83美元/桶,要实现经常账户平衡的油价为54美元/桶,沙特发起价格战是以牺牲盈利的代价抢占市场份额。原油价格战持续时间越长,对于原油供应国而言,承受的经济损失越大。所以,原油价格战持续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沙特和俄罗斯谁先妥协。3月9日,俄罗斯称其能承受25美元至30美元/桶的油价6年至10年。目前来看,沙特和俄罗斯并没有妥协意图,原油价格战可能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从对经济的影响来看,原油价格持续走低虽然可以降低工业品的价格,但这会打击企业的投资积极性,全球需求可能会进一步萎缩,加剧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


全球疫情持续发酵,美国消极应对疫情的态度,也是加剧国际投资者恐慌情绪的重要原因之一。截至3月10日,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数量已经持续多日超过中国,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均有新冠肺炎病毒确诊病例。意大利新冠肺炎病毒确诊人数接近破万,超过韩国跃升境外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但其新增确诊人数却依然呈现增长趋势。欧盟所有27个成员国均有确诊病例,新冠肺炎疫情在欧盟内部扩散。全球疫情呈现越演越烈之势。


与此同时,美国应对疫情的态度却较为消极,目前美国试剂检测费用高昂、单日检测数量严重不足、医疗防护物资匮乏,但官方却试图极力淡化疫情的影响,居民生活工作出行基本照旧。特朗普在3月9日发推文称,“去年有3.7万人死于普通流感。大约是每年2.7万人至7万人死亡人数的均值。没有商店关门,生活和经济照常运行。目前只有546人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病毒,22人死亡。想想这些。”官方应对疫情的消极态度也加剧了国际投资者面对疫情冲击不确定性时的恐慌情绪。


从更深层次的原因进一步剖析,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才是导致经济脆弱性加剧的根本原因。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还未发生的背景之下,主要发达国家通过不断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需求导致财富分化严重,中产阶级在过去的20年内收入不增反降,生育率偏低加速人口结构老龄化,居民储蓄率偏低,这些因素导致货币政策的边际宽松效果不断缩小,加上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空间即将用尽,使得市场避险需求激增。因此,虽然美国的经济数据还未出现明显走弱的迹象,但国际投资者对全球经济结构失衡导致美国在面对外部冲击时脆弱性加剧的担忧却与日俱增。


后续来看,目前全球金融市场正密切关注三个重要的时间点:一是全球疫情蔓延趋势受到控制的转折点。二是美联储重启宽松路径后全球央行能在多大程度上支撑实体经济,即政策见效的时间点。三是全球经济企稳的可能时间点,但目前而言在无法确定疫情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前,判断全球经济企稳的具体时间点可能为时过早。


对于国内资本市场而言,周一(3月9日)A股明显回调,北上资金净流出超过百亿,已经基本反应了对周一美股暴跌的预期。相较于美股而言,2月下旬以来,A股走出了相对独立的行情,成交量持续放大,2月19日以来两市成交量连续破万亿元,投资者热情不减。我们认为,相对外盘震荡或急骤下跌而言,A股市场对外部新冠疫情等不确定性风险的响应整体将相对有限,大概率以被动跟跌的形式向下调整。在没有出现超预期“黑天鹅”事件的前提下,依然坚持中期底部2700点的判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