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湛:美股熔斷,全球金融市場正密切關注這三個重要時間點

作者:李湛為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倫博為中山證券研究員梁、鄒欣為中山證券宏觀研究員


李湛:美股熔斷,全球金融市場正密切關注這三個重要時間點


3月9日,全球金融市場遭遇“黑色星期一”。美國股市錄得歷史最大單日點數跌幅。三大股指期貨盤前下跌近5%,開盤5分鐘內觸發熔斷機制,這是自1988年推出熔斷機制後第二次觸發熔斷機制。道瓊斯工業指數暴跌7.74%,標普500指數重挫7.59%,納斯達克指數下跌幅度達7.29%。其中標普500指數中的能源板塊跌幅高達20%,金融股板塊下跌11%,工業板塊下挫9.2%,恐慌指數期貨短期合約當天拉昇幅度達到了23.94%。


同時歐洲股市跌幅也與美股相近,英國富時100當日下跌幅度為7.69%,德國DAX30指數跌幅為7.94%,法國CAC40下挫8.39%,富時意大利MIB指數重挫11.17%。


從原因上看,原油價格的超預期崩盤以及全球疫情進一步的蔓延是直接原因,2008年以來全球經濟結構的不平衡是深層次原因。


OPEC與俄羅斯之間一項為期三年的減產協議在上週末(3月8日)以磋商破裂告終,此前莫斯科拒絕支持進一步減產以應對全球疫情蔓延對工業體系原油需求的影響,作為回應,OPEC決定取消對其自身產量的所有限制。沙特週一(3月9日)發起原油價格戰:週一布蘭特原油期貨暴跌10.91美元,跌幅達到24.1%,收報每桶34.36美元;美國原油期貨價格下跌10.15美元,跌幅24.6%,收報每桶31.13美元;國際原油價格下降至2016年2月12日以來的最低水平。


原油價格暴跌,反映了國際投資者對全球工業需求萎縮的悲觀預期以及沙特放棄盈利搶佔市場份額的意圖,原油價格戰短期內可能不會結束。2月下旬以來,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國際投資者預期工業需求由於疫情影響將會收縮,原油價格顯著回落。在此背景下,OPEC成員國協商原油減產協議以維持國際油價穩定。但是,從博弈論的角度來看,只要其中有一個國家沒有執行減產協議,執行減產協議的國家就會蒙受經濟損失,此時就會出現囚徒困境,即參與者落入非合作的納什均衡點,所有參與者的福利均會承受損失。


對於沙特而言,有消息稱,其原油的邊際開採成本基本為零,是全球原油開採成本最低的國家。但其要實現財政預算平衡的油價為83美元/桶,要實現經常賬戶平衡的油價為54美元/桶,沙特發起價格戰是以犧牲盈利的代價搶佔市場份額。原油價格戰持續時間越長,對於原油供應國而言,承受的經濟損失越大。所以,原油價格戰持續時間的長短取決於沙特和俄羅斯誰先妥協。3月9日,俄羅斯稱其能承受25美元至30美元/桶的油價6年至10年。目前來看,沙特和俄羅斯並沒有妥協意圖,原油價格戰可能還要持續一段時間。從對經濟的影響來看,原油價格持續走低雖然可以降低工業品的價格,但這會打擊企業的投資積極性,全球需求可能會進一步萎縮,加劇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


全球疫情持續發酵,美國消極應對疫情的態度,也是加劇國際投資者恐慌情緒的重要原因之一。截至3月10日,全球新增新冠肺炎病例數量已經持續多日超過中國,全球超過100個國家均有新冠肺炎病毒確診病例。意大利新冠肺炎病毒確診人數接近破萬,超過韓國躍升境外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但其新增確診人數卻依然呈現增長趨勢。歐盟所有27個成員國均有確診病例,新冠肺炎疫情在歐盟內部擴散。全球疫情呈現越演越烈之勢。


與此同時,美國應對疫情的態度卻較為消極,目前美國試劑檢測費用高昂、單日檢測數量嚴重不足、醫療防護物資匱乏,但官方卻試圖極力淡化疫情的影響,居民生活工作出行基本照舊。特朗普在3月9日發推文稱,“去年有3.7萬人死於普通流感。大約是每年2.7萬人至7萬人死亡人數的均值。沒有商店關門,生活和經濟照常運行。目前只有546人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22人死亡。想想這些。”官方應對疫情的消極態度也加劇了國際投資者面對疫情衝擊不確定性時的恐慌情緒。


從更深層次的原因進一步剖析,2008年以來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才是導致經濟脆弱性加劇的根本原因。在新一輪科技革命還未發生的背景之下,主要發達國家通過不斷採用寬鬆的貨幣政策刺激需求導致財富分化嚴重,中產階級在過去的20年內收入不增反降,生育率偏低加速人口結構老齡化,居民儲蓄率偏低,這些因素導致貨幣政策的邊際寬鬆效果不斷縮小,加上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空間即將用盡,使得市場避險需求激增。因此,雖然美國的經濟數據還未出現明顯走弱的跡象,但國際投資者對全球經濟結構失衡導致美國在面對外部衝擊時脆弱性加劇的擔憂卻與日俱增。


後續來看,目前全球金融市場正密切關注三個重要的時間點:一是全球疫情蔓延趨勢受到控制的轉折點。二是美聯儲重啟寬鬆路徑後全球央行能在多大程度上支撐實體經濟,即政策見效的時間點。三是全球經濟企穩的可能時間點,但目前而言在無法確定疫情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前,判斷全球經濟企穩的具體時間點可能為時過早。


對於國內資本市場而言,週一(3月9日)A股明顯回調,北上資金淨流出超過百億,已經基本反應了對週一美股暴跌的預期。相較於美股而言,2月下旬以來,A股走出了相對獨立的行情,成交量持續放大,2月19日以來兩市成交量連續破萬億元,投資者熱情不減。我們認為,相對外盤震盪或急驟下跌而言,A股市場對外部新冠疫情等不確定性風險的響應整體將相對有限,大概率以被動跟跌的形式向下調整。在沒有出現超預期“黑天鵝”事件的前提下,依然堅持中期底部2700點的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