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考上研究生,16歲成為博士,一路開掛的牛人,如今在做什麼

中國,從古到今從來沒有缺少過天才,古有“曹衝”、“方仲永”,今有1995年出生在遼寧省盤錦市雙臺子區的天才、牛人張炘煬。他的學習“跳級”經歷讓人感到不可思議!


13歲考上研究生,16歲成為博士,一路開掛的牛人,如今在做什麼

張炘煬



01“天才”成就之路

張炘煬是一個標準的90後,但是他卻有著我們90後大多數人沒有過的經歷。

從小張炘煬表現出來的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樣的聰慧,從他識字開始就開啟了“開掛刷級”之路:

在他兩歲半時,在父親的教育下在短短三個月之內就認識了一千多個漢字,令自己的爸媽和周圍的鄰居都感覺到驚訝,感覺到不可思議。

2000年,靠爸爸“走關係”讓剛滿6歲的張炘煬進入了小學學習(當年我們要7歲才是上小學年級)。但是僅僅用了一個月,張炘煬就學完了一年級的課程,老師建議升入二年級學習。緊接著,小小張炘煬再次刷新老師們的認識,又用了一個月

二年級再次“刷”完。升入三年級讀書,大家都以為這次肯定是會像平常學生一樣正常讀完,可以在僅僅四個月之後,張炘煬再次讀完三年級。這次他想“刷級”快一點,直接跳過了四年級,進入了五年級學習;但是又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五年級讀完。刷新了學校裡所以老師的看法。到了六年級,終於張炘煬“停”了下來認真學習。整個小學的義務教育一共是六年,而張炘煬卻僅僅用了兩年的時間就讀完了,比別人整整快了四年。


13歲考上研究生,16歲成為博士,一路開掛的牛人,如今在做什麼

初一、初二,張炘煬都是按部就班的度過,沒有再像之前那樣瘋狂“刷級”,當所以人都以為隨著年級的越來越高,課程的難度的加深,張炘煬的“刷級”速度就會因此而停下來時,張炘煬的表現再一次的刷新的人們的認識:

初三下學期,學校的老師反映給張爸爸,張炘煬已經不能好好聽課時。張爸爸把張炘煬帶回家來讓他自學。在經歷過一個寒假的自學後,張爸爸突然發現孩子對於高一、高二的課程已經全部學完並且掌握的情況還非常的好,在經過和張媽媽商量等多方面的考慮後,張爸爸決定讓張炘煬跳過高一、高二到盤山縣高中直接讀高三。正常人按照正常的升學速度來算,從小學到初中到高中應該要讀十二年,讀到高三應該是18歲左右,但是張炘煬僅僅用了四年時間就讀完了別人十二年的書,到高三高考那年他才10歲!

2005年,像往常一樣,高三學子滿懷希望走進了考場。而在他們當中有一個特別的孩子張炘煬,他才年僅10歲,在沒有辦法辦身份證的情況下,靠一張當地派出所開具的戶籍證明報上名的超低齡考生帶著他的“傳奇”走進了高考考場。

6月,出成績時,大家都期待著這位“天才”能考出什麼樣的分數,當查的成績的那一刻,張炘煬沒有驚訝也沒有失望,因為和他估分差不多,505分,比遼寧的二本分數線高了近五十分,隨後報考志願時選擇了天津工程師範學院。他成為了有史以來年級最小的大學生。

很快四年過去,2008年夏,大家都在猜測張炘煬畢業後會找什麼工作時,他卻選擇了繼續深造並考取了北京工業大學的碩士研究生成為了歷史上最年輕的碩士研究生。

三年之後的2011年,張炘煬考取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博士,成為了歷史上最為年輕的博士生!

這就是張炘煬的“天才”成就之路。


02良好的家庭教育成就“天才”

1.良好的家庭氛圍至關重要

因為張炘煬的各種“刷級”表現,引發了大量人們的關注,大家都想知道怎樣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張炘煬那樣的天才。大家紛紛來時諮詢張炘煬的父母。父親張會祥說“主要還是遺傳。我沒有采用特別的方法。不過比較重要的是,父母一定要愛學習、愛動腦子,經常思考,對孩子有好處。”

雖然話很簡單但是我們可以看出,其實,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父母平時愛看書,愛思考,多動腦筋,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潛移默化的養成了勤思考,愛動腦的習慣,在未來的學習道路上將會事半功倍。

張炘煬能成為“天才”的原因之一主要是家庭氛圍!

13歲考上研究生,16歲成為博士,一路開掛的牛人,如今在做什麼

張炘煬和父母

2.具有強大的求知慾

網上一直流傳著一句話,“愛問問題的孩子聰明!”,確實當一個孩子從開始就被培養出一種強大的求知慾,那麼想不聰明都難!

張炘煬具有強大的求知慾也是其成為“天才”的主要原因之一。上初中時,聽說高中正在組織化學競賽,他自己跑到教務處去報名,表示願意參加高中組的化學競賽(因為化學是他很喜歡的一個學科)。雖然沒取上名次,但是強大的求知慾影響著他不斷的學習。

值得深思的一件事情是:張炘煬從小到大都沒有參加過任何補習班和興趣班,因為張爸爸相信興趣是孩子最好的“引路者”張炘煬學習什麼全憑自己的愛好學。

3.父親的教育至關重要

在整個張炘煬的經歷當中可以說父親對他的教育至關重要


13歲考上研究生,16歲成為博士,一路開掛的牛人,如今在做什麼

平時沒事的時候父親想要教張炘煬英語,在書本上找了上千個單詞,想讓張炘煬每天記一點,但是孩子的天性使得張炘煬不能靜下來認真背誦,張爸爸就一個單詞一個單詞的念給他聽,在一邊玩當中一邊一邊聽爸爸念英語單詞。

張爸爸一直在給兒子張炘煬強調一個道理:“學習不是爭名奪利,是學會怎樣去靈活的使用知識,考試不求最好,但是生活中一定要博聞”。

張爸爸是當年的大學畢業生,平常和孩子一起時就時常給孩子“補課”。當張炘煬讀六年級時,他就教他初中的知識,當他初中畢業時,就教他高中的知識,在這樣的“補課”下成就了張炘煬的“天才之路”。他還經常告訴張炘煬:“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你把一道道難題解開時的喜悅就是你學習的動力,學習路上總會遇到很多難題,但是把難題解開的過程就是獲得快樂的過程!”

張爸爸的教育人的方式很值得我們廣大的家長朋友們借鑑!


03近期現狀:成長路上的煩惱

成長路上會有很多煩惱,當然“天才也不例外”!

2011年,16歲的張炘煬進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就讀博士之後就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媒體也沒有再報道關於他的新聞消息。

但是最近窩窩牛發現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學校園群裡面看到了一些關於他的消息。


13歲考上研究生,16歲成為博士,一路開掛的牛人,如今在做什麼

消息稱:張炘煬在2011年進入北京航天航空大學賭博之後,由於年級小,在很多科研方向上出現了不少困惑。導師主要研究的方向是差微系統的計算機符號計算算法研究,而張炘煬對此不感興趣。而導師則鼓勵他研究他感興趣的方向,但是最後都放棄了。導師根據他的想法把他送到了科學院信工所學習密碼學,也確定了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但是由於張炘煬年級太小,有太多的天才的光環,在2015年的時候由於自己覺得自己四年博士都還無法畢業,心情鬱悶,一度產生了想要退學的想法。但是在其導師的耐心開導下,張炘煬重拾學習信心,繼續其讀博之路。


13歲考上研究生,16歲成為博士,一路開掛的牛人,如今在做什麼


13歲考上研究生,16歲成為博士,一路開掛的牛人,如今在做什麼


13歲考上研究生,16歲成為博士,一路開掛的牛人,如今在做什麼


而在近期的一則大學招聘中窩窩牛又發現了他的一則消息:在天津理工大學2018年博士教師崗位招聘通過資格審核人員名單我發現了他的身影。


13歲考上研究生,16歲成為博士,一路開掛的牛人,如今在做什麼


13歲考上研究生,16歲成為博士,一路開掛的牛人,如今在做什麼

但是很遺憾的是張炘煬最後選擇了缺考!


13歲考上研究生,16歲成為博士,一路開掛的牛人,如今在做什麼

張炘煬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從北京航天航空大學畢業。但是他還十分年輕,這也許就是他成長路上最大的煩惱吧!


最後,希望張炘煬能早日從他的“煩惱”裡面掙脫出來,窩窩牛相信張炘煬還會繼續他的“天才”之路,用他喜歡的方式為中國的科學事業做出卓越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