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中國式禮貌”方式,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家長了解嗎?

我們中國自古就被譽為“禮儀之邦,講究“禮”和“儀”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傳統歸傳統,但也不一定所有的傳統都適用於當今社會,就跟我們今天要談的“中國式禮貌”方式一樣,這種“中國式禮貌”方式的使用不僅會讓身邊的人感到非常的尷尬,而且還會對孩子的身心產生不利的影響。

常見的“中國式禮貌”方式,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家長了解嗎?

帥帥在期末考試中獲得了第一名,在開家長會是,身邊的家長特別羨慕帥帥媽媽,都過去了虛心的向帥帥媽媽去請教,尋求孩子進步的秘訣。

求教的其中就有個家長就詢問她:“帥帥這麼棒,在學習上這麼聰明,應該在平時沒少下功夫吧。”

誰知帥帥媽媽聽了以後,卻不以為然地說:“帥帥聰明啥呀,平常也沒見他怎麼學習,可能也就是這次運氣好,才考了第一名吧。”家長們聽了帥帥媽媽的話後,都感到非常的尷尬,不知道怎麼接帥帥媽媽的話。

像帥帥媽媽這樣的行為就屬於“中國禮貌的一種”,那麼還有哪些禮貌方式也屬於“中國禮貌”方式呢?

常見的“中國式禮貌”方式,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家長了解嗎?

過分在別人面前誇獎謙虛

中國家長們往往會像上面帥帥的媽媽那樣,將自己孩子想的太好,說的非常糟糕,這樣自然也就會讓孩子自己感覺非常的糟糕。

帥帥媽媽的過分“謙虛”閉幕會沒有估計到帥帥的面子,更將帥帥原有的自信貶低的一文不值。長期這樣,孩子也會產生自卑的情緒,並且不會在做事上再付諸努力。

常見的“中國式禮貌”方式,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家長了解嗎?

強迫孩子謙讓

五歲的哥哥在玩自己喜歡的小汽車時,三歲的弟弟也想玩,兩個人就發生了爭執。媽媽看到後,就讓哥哥將玩具交到弟弟的手上,哥哥不允。媽媽就採用了命令的語氣對哥哥說:“趕緊的,把小汽車交到弟弟手中,他還小。”

哥哥就哭鬧的說:“我的東西憑什麼要給弟弟,不給就是不給。”家長採取這種強迫、命令的語氣就會引起家長與孩子之間權利之爭。

強迫孩子打招呼

我們帶孩子出門碰到熟人的時候,總是會讓孩子主動的打招呼。可有時候孩子會比較抗拒躲在父母的身後,我們強調了很多次讓孩子開口叫人,孩子都不願意開口。這個時候家長就會指責孩子沒有禮貌。其實,家長的這種職責可能會傷及孩子的幼小的心靈,因為孩子的心靈都是很脆弱的。

常見的“中國式禮貌”方式,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家長了解嗎?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講禮貌

做一個正式的自我介紹

我們應當在孩子打招呼錢,尊重一下孩子的意見,不要上來就用命令孩子的口吻讓孩子叫人。

正確的做法是:我們家長先起個頭,對雙方做一個相應的介紹,讓彼此打開溝通的大門,給孩子提供一個緩衝的時間。“老王這是我的兒子曉曉;孩子,這位是老爸的朋友王叔叔。”

這樣孩子就不至於因為一時的驚慌失措和對陌生人的抗拒而不敢開口,只要相互介紹之後,孩子自然既不會那麼排斥,下次見了面也很願意想對方主動問好。

常見的“中國式禮貌”方式,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家長了解嗎?

不要逼迫孩子讓出物品

每一位孩子都屬於一個單獨的個體,我們在孩子不願意的情況下,不要強制孩子讓出自己的物品。

我們這樣做才是比較合適的:

(1)詢問一下孩子的意見,他有決定自己個人物品歸屬的權利。

(2)如果孩子不願意,我們也不要硬逼著孩子或者將孩子手裡的物品搶過來,而應該說:“孩子等你玩完之後,再把小汽車讓出來,好不好?”

通過這樣的方式,孩子就會更樂意去接受,也願意將自己的私人物品分享出來。

家長要避免使用“中國禮貌”的方式來教育孩子,應當採取正確的方式來引導孩子,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