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中国式礼貌”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了解吗?

我们中国自古就被誉为“礼仪之邦,讲究“礼”和“仪”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传统归传统,但也不一定所有的传统都适用于当今社会,就跟我们今天要谈的“中国式礼貌”方式一样,这种“中国式礼貌”方式的使用不仅会让身边的人感到非常的尴尬,而且还会对孩子的身心产生不利的影响。

常见的“中国式礼貌”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了解吗?

帅帅在期末考试中获得了第一名,在开家长会是,身边的家长特别羡慕帅帅妈妈,都过去了虚心的向帅帅妈妈去请教,寻求孩子进步的秘诀。

求教的其中就有个家长就询问她:“帅帅这么棒,在学习上这么聪明,应该在平时没少下功夫吧。”

谁知帅帅妈妈听了以后,却不以为然地说:“帅帅聪明啥呀,平常也没见他怎么学习,可能也就是这次运气好,才考了第一名吧。”家长们听了帅帅妈妈的话后,都感到非常的尴尬,不知道怎么接帅帅妈妈的话。

像帅帅妈妈这样的行为就属于“中国礼貌的一种”,那么还有哪些礼貌方式也属于“中国礼貌”方式呢?

常见的“中国式礼貌”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了解吗?

过分在别人面前夸奖谦虚

中国家长们往往会像上面帅帅的妈妈那样,将自己孩子想的太好,说的非常糟糕,这样自然也就会让孩子自己感觉非常的糟糕。

帅帅妈妈的过分“谦虚”闭幕会没有估计到帅帅的面子,更将帅帅原有的自信贬低的一文不值。长期这样,孩子也会产生自卑的情绪,并且不会在做事上再付诸努力。

常见的“中国式礼貌”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了解吗?

强迫孩子谦让

五岁的哥哥在玩自己喜欢的小汽车时,三岁的弟弟也想玩,两个人就发生了争执。妈妈看到后,就让哥哥将玩具交到弟弟的手上,哥哥不允。妈妈就采用了命令的语气对哥哥说:“赶紧的,把小汽车交到弟弟手中,他还小。”

哥哥就哭闹的说:“我的东西凭什么要给弟弟,不给就是不给。”家长采取这种强迫、命令的语气就会引起家长与孩子之间权利之争。

强迫孩子打招呼

我们带孩子出门碰到熟人的时候,总是会让孩子主动的打招呼。可有时候孩子会比较抗拒躲在父母的身后,我们强调了很多次让孩子开口叫人,孩子都不愿意开口。这个时候家长就会指责孩子没有礼貌。其实,家长的这种职责可能会伤及孩子的幼小的心灵,因为孩子的心灵都是很脆弱的。

常见的“中国式礼貌”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了解吗?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讲礼貌

做一个正式的自我介绍

我们应当在孩子打招呼钱,尊重一下孩子的意见,不要上来就用命令孩子的口吻让孩子叫人。

正确的做法是:我们家长先起个头,对双方做一个相应的介绍,让彼此打开沟通的大门,给孩子提供一个缓冲的时间。“老王这是我的儿子晓晓;孩子,这位是老爸的朋友王叔叔。”

这样孩子就不至于因为一时的惊慌失措和对陌生人的抗拒而不敢开口,只要相互介绍之后,孩子自然既不会那么排斥,下次见了面也很愿意想对方主动问好。

常见的“中国式礼貌”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了解吗?

不要逼迫孩子让出物品

每一位孩子都属于一个单独的个体,我们在孩子不愿意的情况下,不要强制孩子让出自己的物品。

我们这样做才是比较合适的:

(1)询问一下孩子的意见,他有决定自己个人物品归属的权利。

(2)如果孩子不愿意,我们也不要硬逼着孩子或者将孩子手里的物品抢过来,而应该说:“孩子等你玩完之后,再把小汽车让出来,好不好?”

通过这样的方式,孩子就会更乐意去接受,也愿意将自己的私人物品分享出来。

家长要避免使用“中国礼貌”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应当采取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