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網箱養魚進入了死衚衕?深遠海或許是新的出路

顧名思義,網箱養魚就是將人工製成的網箱放在湖泊、水庫以及近海,通過人工投餵餌料從而進行養魚生產的技術。

網箱養魚在2010年之前曾廣泛應用於我國內陸的湖泊水庫,由於隨之造成的環境汙染問題越來越突出,漁業部門便開始大規模地拆除網箱,很多設置在近海的網箱也不能倖免。

網箱養魚真的就進入了死衚衕嗎?在環保風暴的巨大壓力下,網箱養魚模式還有出路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問題。

【水產養殖】網箱養魚進入了死衚衕?深遠海或許是新的出路

近海網箱養殖

網箱養殖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大家都知道,我國水資源並不充裕,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而每年我國的淡水池塘養殖、工廠化養殖等都會消耗大量的淡水,因為這些養殖模式往往需要通過大量的換水來維持清潔的水質、減少魚病的發生。

據專家預測,到2030年我國水產品的需求量還要增加1000萬噸來滿足將近1.6億人口的蛋白質需求。

從節約淡水資源的角度來考慮,這個任務是淡水池塘所不能夠完成的。此時,網箱養殖的優勢就顯示出來了:既不佔用農業耕地,又不消耗淡水資源。

因此網箱養魚有存在的必要,但同時也意味著網箱養殖必須轉型(減少汙染)——研發生態網箱養殖技術或者走深遠海網箱養殖的道路。

【水產養殖】網箱養魚進入了死衚衕?深遠海或許是新的出路

海水網箱(挪威)

目前,我國的網箱養殖分佈已經呈現出明顯的趨勢,就是從近海轉移到遠海,從淺海轉移到深海,這主要是考慮到了近海的環保問題,國家也鼓勵有實力的養殖企業進行深遠海網箱養殖,為建設海上“藍色糧倉”助力。

可能大家都會產生下面這樣的一個疑問:

網箱轉移到深遠海就不會產生汙染了嗎?

從邏輯上講,從近海轉移到深遠海,只是網箱的空間位置發生了變化,但其產生汙染的來源並沒有清除掉,因此產生養殖汙染是必然的。

那麼既然如此,為什麼要鼓勵深遠海養殖而摒棄近海網箱養殖呢?

為此,我們有必要對深遠海網箱養殖的優勢進行評估,以及這種模式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怎樣的影響。

  • 首先深遠海養殖能夠有效減輕近海的環境壓力。

在近海,高密度的魚排、網箱在衛星地圖上清晰可見,特別是放置在內灣的網箱,由於海水缺乏水體交換,汙染物容易積累,水體富營養化很容易發生,甚至還會引發赤潮等生態災害。

【水產養殖】網箱養魚進入了死衚衕?深遠海或許是新的出路

赤潮及其衛星圖像

而深遠海網箱養殖就不存在這種問題,原因有二——

一、遠海屬於開放水體,海流運動很容易把飼料的殘餌、魚類的糞便帶走並稀釋,不會造成富營養化的現象。

二、深遠海網箱不會影響近海的觀光旅行、海上運輸等活動,對沿海居民的生活及海產品的質量安全都不會造成影響。

  • 其次,深遠海網箱能夠提高遠海的生物多樣性。

內陸的河流、城鎮居民的生活用水源源不斷地將營養物質輸送到入海口,因此越靠近海岸,海水中的營養物質就越豐富。

【水產養殖】網箱養魚進入了死衚衕?深遠海或許是新的出路

杭州灣衛星地圖

▲▲杭州灣是個內灣,水體交換能力差,富營養化情況非常嚴重,上圖中紅色箭頭指示富營養化區域

海水富營養化的現象普遍存在於近海以及杭州灣、渤海灣等內灣,而遠海由於營養鹽含量低,水體交換頻繁,並不會產生富營養化的汙染。恰好相反,深遠海網箱養殖產生的有機代謝物剛好能夠為海水提供氮、磷等營養元素,營養鹽含量隨之升高,浮游植物就跟著繁殖起來,再後來就是浮游動物、 高等的水生有脊椎動物的興盛。

因此,每一個深遠海養殖網箱,都在促進產生一個新的、小型的海洋生態系統,也就是在提高海洋的生物多樣性。

深遠海網箱養殖有哪些成功的案例呢?

  • 世界最大全潛式網箱——“深藍一號”

2018年5月4日,由中國海洋大學等高等院校、中船重工武船集團建造的“深藍一號”橫空出世,用來養殖國產三文魚,這也是我國首次的深海養殖案例。

【水產養殖】網箱養魚進入了死衚衕?深遠海或許是新的出路

“深藍一號”巨型養殖網箱

這座海上巨無霸有多大?

據報道,“深藍一號”網箱的周長為180m,高38m,有12層樓那麼高,重量更是達到了1400噸。網箱內部的空間超過

50000m³,根據這個容量估計,三文魚年產量為1500噸左右。

【水產養殖】網箱養魚進入了死衚衕?深遠海或許是新的出路

▲▲“深藍一號”網箱內養殖的三文魚

不僅如此,“深藍一號”網箱還很智能。該網上的設計採用了中國海洋大學自主發明的浮體捕撈、魚類鰾室補氣、附著生物清除、波浪能發電

等全新專利技術,解決了智能養魚的問題。

目前,“深藍二號”已在2019年春季開始建造,預計在今年(2020年)春季正式投入黃海冷水團使用,它將與3000噸級的養殖工船(船體長86m,寬18m,高度5.2m,船體內有14個養魚水倉)一起,成為我國“藍色糧倉”建設計劃的核心裝備。

【水產養殖】網箱養魚進入了死衚衕?深遠海或許是新的出路

▲▲養殖工船:與網箱搭配,具有飼料投餵、魚苗孵化、生產加工等多種功能。

【水產養殖】網箱養魚進入了死衚衕?深遠海或許是新的出路

黃海冷水團

▲▲黃海冷水團:位於黃海中部,在夏秋季節出現而且相對穩定,水團面積達到了130000平方千米,擁有5000億立方米的天然養殖水體。即便是在炎熱的夏季,冷水團內的水溫也能維持在

4.6℃-9.3℃,溶解氧高於5mg/L,這種水域條件非常適合養殖三文魚、虹鱒等冷水魚。

【水產養殖】網箱養魚進入了死衚衕?深遠海或許是新的出路

▲▲常見的冷水魚:大西洋鮭、斑點鮭、虹鱒

  • 深遠海抗風浪網箱

當颱風來襲,海上的養魚網箱首當其衝。比如2014年的“海鷗”與“威馬遜”在海南登陸,直接導致1383口海水網箱受損,網箱內魚類逃逸和死亡率接近100%,養殖戶不僅顆粒無收,還賠進了網箱設施和飼料的成本。

再比如,2019年超強颱風“利奇馬”在菲律賓海面上生成,這是繼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大陸地區的第五位超強颱風,造成了沿海9省、64市,共計1402萬人受災,直接經濟損失515.3億元,這給近海網箱養殖造成了沉重打擊。

抗風浪網箱就是為抵抗颱風而誕生的。

那麼這樣的網箱是如何做到抵抗風浪的呢?

抗風浪網箱一般是以4個網箱為一組,每個網箱周圍都配有鐵錨或打樁來固定,同時在臺風來臨之前可以下潛到海平面以下,這樣就能有效減輕颱風的破壞。

【水產養殖】網箱養魚進入了死衚衕?深遠海或許是新的出路

世界上第一個深遠海抗風浪網箱誕生於2017年5月24日,是由我國湖北海洋工程裝備研究院設計完成的,但委託方並不是國內的養殖企業,而是挪威的Sal-Mar公司。

該抗風浪網箱總高70m,直徑110m,箱體總容量20多萬立方米,總重

6000多噸。當時,挪威Sal-Mar公司就是通過這個網箱一次性養殖了150萬條大西洋鮭,死亡率低於2%,養殖效果很好。

【水產養殖】網箱養魚進入了死衚衕?深遠海或許是新的出路

▲▲收穫的大西洋鮭商品魚

技術成熟的深遠海養殖網箱可抵抗12級颱風、

5-6m高的大浪,同時還可以養150萬條海水魚,餌料投餵全部自動化。由於智能化程度高,因此非常省人工,也一般只需要7-9名工作人員從事簡單的監測工作,比傳統的養殖節約了近50人。

海水網箱的面紗——網箱的構造與設計

海水網箱有多種類型,常見的分為以下三種。

  • 浮式網箱
  • 沉式網箱
  • 升降式網箱
【水產養殖】網箱養魚進入了死衚衕?深遠海或許是新的出路

浮式養殖網箱

但無論是哪一種網箱,都是由網衣、框架、固定設備以及其他配套設施構成。

  • 網衣:全部採用優質尼龍網,網目大小一般為3.5-6cm。國內製造的網衣使用壽命為5-6年,進口網衣使用壽命6-8年。
  • 框架:目前廣泛採用HDPE材料。
  • 固定設備:主要由錨、錨鏈、浮標、繩索等組成。
  • 配套設施:自動集魚、水質監測、高壓洗網機、自動投餌、水下監控、養殖工船等,都屬於海水網箱的配套設施。
【水產養殖】網箱養魚進入了死衚衕?深遠海或許是新的出路

在我國,大型網箱一般300-500㎡,高度5-8m;中型網箱面積在64-128㎡,高度為3-5m;小型網箱1-20㎡,高度1.5-3m。上面提到的“深藍一號”,“深藍二號”都屬於超大型網箱

,普通網箱與“深藍系列網箱”在量級上是不能夠相提並論的。

為了響應國家綠色能源的號召,有些設計者突發奇想,將海上風力發電與海上網箱聯合起來,在養魚的同時又能利用風能發電,節能環保、起到了很好的示範效果;浙江海洋學院還自主研發了深水網箱的波浪發電裝置,也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關於網箱養殖的未來,您有什麼想說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您覺得這篇內容有用,那麼歡迎點贊轉發收藏!


我是牧海,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