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前,我是这样看待中西医之争的

本文仅作为个人观点,欢迎探讨,网络文明,请理性诉说。

中医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也许不同的考据学的方法对于中医学存在的年限有着较大的出入,但是最起码中医的存在至少要有两千年的历史了。

中国较早就具有了农耕文明的基础,并且这种文明存在了数千年之久,哪怕是在工业化以及信息化如此发达的今天,我国的很多地区依然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存在,而中医的根基恰恰是农耕文明,这也是中医流传至今的群众基础之一。为什么说中医是农耕文明的产物,我们看一下中药饮片、中成药的存在方式就可以证明,哪怕是汤剂也有着这种影子。


疫情当前,我是这样看待中西医之争的


本人作为中医,我的本意并非是说中医落后,而是医学生长的土壤决定了它的形态,而现在的中医也是要接受现代医学的洗礼一样,土壤变了,一棵树想要活下去,就必须要适应新的土壤环境,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中医是错误的吗?不是。西医的某些技术一定是正确的吗?显然也不是,至少时间会给我们一些答案。前世的离经叛道者可能会成为后世的偶像。一个叛逆的孩子长大了以后,才会发现老父亲的很多话都是对的,然而每一句话都是对的吗?显然不是。这也是为什么西医早期的手术会遭到教会的阻拦,而中医绕来绕去也总是绕不出那个圈的原因。

农耕文明的方式几千年不变,也造就了中医的思维模式不会有大的变动,然而疾病却不是总是可以按照医生的设想去发生去发展,在残酷的事实面前中医医生也是颇有创建,尤其是瘟疫流行的时候,便是中医自我突破最为重要的时刻,《伤寒论》的诞生与瘟疫有关,《瘟疫论》和《温热论》的诞生都与瘟疫有关,陈陈相因解决不了现实的问题,现实会给守旧的医生一个很大的巴掌,而敢于突破的人会在事后被奉为救世主,相反如果革新不会奏响可能会被钉在一个耻辱柱上,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成功者的光环永远是伟大的,但是这种伟大是必然与偶然的巧妙结合,命运就是如此,我们从来无法估计,这也是为什么好多的后人即便是熟记《伤寒论》和温病经典依然成为不了张仲景和叶天士级别的人物。


疫情当前,我是这样看待中西医之争的


现代医学素以有科学背书而著称,然而科学再发达也有解决不了的一些问题,倘若科学真的有一天会解决了所有问题,如果科学家没有足够的素养,那么掌握了最高科技的人就有可能成为杀人机器,人性从来都是自私而贪婪的,失去了他人的约束和自我失控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并非不可能。而生老病死的逆转,也是对天道人伦的大不敬,尽管这一天非常的遥远。


疫情当前,我是这样看待中西医之争的


在这次疫情的面前,现代医学的优势与短板展现的都是非常的淋漓尽致,在维持患者生命的方面现代医学明显,而对于特效抗病毒药物却是手足无措,相反中医却可以通过通过观察和一些固定的认知方式去解决一些患者的不舒服,缩短病程。传统中医对于天地,对于大自然的敬畏可以让我们保持很好的生活方式,中医很早就认识了情绪对于疾病的关系,哪怕是在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对于维护大众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家战胜疾病的信心还是很有帮助的。

那么中医就是完美了,绝非如此,中医一头连着至高的哲学,一面是脚踏实地的实用技术,Philosophy与Techniques之间缺少了Science,而缺少了哲学思考的现代医学总是让人感觉到非常的冰冷。如果我们可以建立起一个P-S-T式的医学体系,给予患者全方位的关心和关注,我相信到那时候就无所谓中西医之争了。因为我们医生的治疗的链条是完整的。


疫情当前,我是这样看待中西医之争的


值得让我高兴的是在这次大的疫情面前,中西医终于以一个平等的姿态去投入到了战场,使我更为高兴的是我们并肩战斗,亦有不同的观点交锋,中医西医都是为了患者的康复,为了人类文明的延续,而这种争论与争吵只能让我们加深彼此的理解,而不是加固隔阂,柏林墙被推到的时候一定起了灰尘,而我们却不能因为害怕灰尘而拒绝彼此,所有的否定都是建议,所有的事实都是铁证。

愿中医、西医越来越好,长路漫漫,我很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