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以歼20为原型,发展出一款廉价的五代机?

啸鹰评


FC-31以前就是这种思路,事实结果大家也看到了,无论是外销,还是国内空军的意向,都不理想。本来应该大受欢迎的高性价比理念,为什么现实中会受阻呢?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1、现代战机航电系统在战机成本中的比例并不高。目前网络上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观点,那就是航电系统在现代战机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比如在3代机中,航电系统成本所占的比例达到了50%左右,而隐身4代机则会更高——可惜的是,这种说法是错的。根据美国方面提供的F/A-18E/F战机(3.5代)、F-35战机采购成本的详细清单可知,航电系统的成本在战机总单价中的占比根本就不高。F/A-18E/F中航电系统所占的比例不过8%,F-35所占比例也只是超过了10%而已。现代战机成本中,占最大头的是机体成本,这个才是占一半左右;然后是研发成本分摊、售后服务分摊、航电、发动机等。当然,电子战机中电子系统的占比会高一些。

所以,试图在航电系统方面省钱,搞所谓的简化版,效果是很差的。省不了多少钱,反而大大降低了战机的综合性能,得不偿失。

2、先进的航电系统,恰恰是4代战机的必备要求。我们通常知道4代机有一个F-22所开创的“4S”标准:隐身、超巡、超机动、超视距打击,最后一个有的也称是超短距起降。但是,最终,演变成了“超信息感知”,为什么?因为在现代战争中,制信息权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性能强大的雷达是为了获取更强的信息探测能力,隐身是为了降低对方的信息探测能力,电子战是为了削弱对方的信息探测/传输能力,网络化是为了提升信息传输/融合能力等等,这些手段,其实都是为了加强自身的制信息权,降低对方的制信息权。

91年的海湾战争,预示着现代战争走入了信息化战争的时代;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预示着数字化战争的开启;2010年后,网络化、一体化战争的时代又铺面而来。作为这个时代诞生的战机,网络化、一体化是必备要求,而要满足这个要求,就需要性能先进的航电系统。此外,以F-35为代表的新型战机,还大大加强了自身的电子战能力(F-35电子战能力类似一架小型的电子战飞机),这也是属于航电系统。

对于新型隐身战机来说,很多功能属于“硬性要求”,你想减,很难减下来。硬要减,也许能省一点钱,但是功能就有可能会缺失。

3、试图通过降低发动机的配置来降低成本的做法也是不对的。发动机推力事关战机的机动性、超巡能力等,是战机性能的基础,是不能省的。

想打造便宜一些的隐身战机,主要的手段还是减少机体体积,比如像F-35这种体积小、只有一个发动机的,成本就会比F-22这种的要明显降低。有的朋友考虑是否可以通过降低机体材料的档次来达到降低价格的目的——是能减少一些,但是是有限度的。无论是超巡、超机动能力,还是机体寿命、隐身、重量的要求,对机体材料的要求都不低。实际上,歼20在昂贵的钛合金、复合材料方面的用量占比,本来就比较“适中”(20%的钛合金、29%的复合材料),继续降低得不偿失。

所以,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真的想大幅度的减低成本?简单,大批量服役就可以了,总体价格降低30%以上不是问题。


晨曦谈兵


这个事儿还得从“高低搭配”谈起。

为什么要开发一款廉价的五代机?是为了省钱,对不对?而战斗机里,高低搭配的思路就是省钱的代表。高低搭配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省钱。

但大家需要注意一点:苏27和米格29不是高低搭配,F22和F35也不是高低搭配。真正的高低搭配只有一个组合:F15和F16。当初美军率先装备了主力战机F15。这款战机追求的是绝对的先进,绝对的强悍,是不计代价追求最优秀的性能。这样一来也导致F15非常的昂贵。

美军自身对F15是非常满意的,100%的装备F15是他们最乐意的。但花钱多了,国会的老爷们心疼了,不允许美军全装F15,要他们必须再装备一款“便宜”的战机和F15搭配使用。于是,美国又开发了F16。

F16的定位就是便宜。它便宜在哪了呢?最主要的是:发动机。F15是双发战机,F16是单发战机。少上一台发动机,是省钱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首先这个发动机本身就很贵,少上一台,直接省了几百万美元。在部队的平时使用中,单发战机比双发战机更省油,这又省掉一大笔钱。在地勤维护上,维护一台发动机也比维护两台发动机更省事,省人工,省零配件,也省了一部分钱。

像雷达、航电、座舱、机身蒙皮、隐身外形......这些高科技产品虽然也很贵,但它们的主要成本是在开发这块。研制他们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需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需要交大量的学费。可一旦研制成功,到了生产环节,它们的制造成本并不高。

如果廉价战机采用歼20的雷达。这个雷达已经研制出来了,到了生产环节本身就已经不太贵,你还想省钱,那只能做的小两圈。而想小两圈省点制作材料,其实还得要新的机器、新的设备去做这个小雷达,这反倒是增加了成本。里外一算实际上根本没省钱,但性能确实是降下来了。

想省钱,往往都意味着性能的缩水,毕竟一分钱一分货。而作为五代机,隐身外形、机身隐身蒙皮这些东西也没办法缩水。航电、座舱、飞控、火控这些东西敢缩水吗?

在雷达、隐身外形、蒙皮、飞控、航电......这些地方根本省不了几个钱,战斗机如果追求廉价,它只能是单发。

F35设计的初衷也是想便宜,然后大量装备,这就必然选择单发。

就像这几天又被炒了一波流量的FC31,有人喊拿它跟歼20高低搭配,这都是不可能的,FC31不可能便宜。只要它是双发战机,就便宜不到哪去。而装备两款不同的战机,就得开两款不同的生产线,带动下游两个体系的企业,到了部队还得两套飞行大纲,两套后勤系统......综合下来,这样的搭配只会更贵。

就像问题说的,以歼20为原型,开发廉价的五代机,那这款飞机只能是:单发隐身机。而只用一台发动机,这款战机也就只能是中小型战机。如果仍然采用双发,机体还那么大,只是在雷达、航电上做缩水,省的钱可以忽略不计,性能反倒会大幅下降。

歼20单价1亿美元,歼31单价8000万,单发机单价6000万美元,双发廉价机9000万美元,差不多是这个关系。

从性价比上看,双发廉价版和歼31,都是毫无吸引力。其实歼31的定位就是想走廉价路线,不知道咋想的,设计成了双发。低端机,价格却低不下来。

利用歼20现成的技术,再攒一架单发隐身的轻型战机,价格便宜,感觉也挺好。这才能和歼20形成高低搭配。

形象点讲就是一款减肥版的F35。


锐度何老师


听话要听音,题主问得很巧妙,他的意思,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弄一款猴版,一机两用,既可以满足自己低成本使用,亦可对外出口。这一思路,与三代机差不多少,重型的F-15,轻型的F-16,搭配使用,F-16就用得很好嘛。想法是不错的了,但五代机可能不成。可以看看F-35的路子,虽被总统硬勒着降了不少价,但是对外出口的价格,动辄也是几个亿美元,倒逼着洛马把损失从国外找补了回来,还有维护费用呢,办法总是人想的,洛马不会有任何损失。廉价版的五代F-35如此,我们如果也采用这个法子,以歼-20为原型,重新做一款廉价版的歼-20,现实意义并不高,一旦失去隐身优势,五代机的真正作用又会体现在哪里,这是一;猴版专用于出口,出口多少不具确定性,恐怕研制费用都很难收回来,这个才叫得不偿失呢。

▲有的是办法。也不是没有法子,以为歼-31就可以。它的外形隐身,妥妥的五代没问题,中外见过的,都夸它有大本事,设计得非常优秀。机头空间宽大,加以容纳大功率雷达,看得清才能突出探测距离优势呀。双前轮起落架,双发设计等,正为舰载机而来,本身具有舰载机研制经验的沈飞人,知道舰载机需要什么。海军需要,没准空军也可以,与歼-20实现轻重搭配,它已实验七、八年,至少在气动上有了相当的成熟度,只要军队需要,一句话,就可干起来。2018年航展,人们没有瞧见它,专家的解读是,没有消息就是最大的好消息,没准已经干了起来。歼-31成功了,正符合题主廉价的好想法,价格绝对不会比歼-20高,能实用就好,要在这是从开始设计,就做了精心准备的,不似歼-20,从设计就以高端机来打造,要它放软身段,实在也是勉为其难的。

▲利剑与彩虹。“利剑”已经首飞了多年,情况如何不知道,如果有价值,可以继续,没有价值可做为技术储备,且不去说它。东方不亮西方亮,比它形体略大一点的“彩虹”-7甫一亮相,来得甚急,要到2023年实现装备。“彩虹”,我们都知道,专门为出口而打造的,彩虹7的主要考虑,做为侦察之用,还是蛮好的,辅助一点打击功能,带一点弹,便于打击即时出现的目标,便于抓住转瞬即逝的战机。弹不多,航程就远呀,正可灵活作用在战场。无人机伴随五代作战,正在成形,是未来六代机作战典型样式之一,我们打造有人的高端五代机,弄一点隐身无人机伴随作战,从现在起,即应有所考虑。

▲特别要说说暗箭。如果利剑和彩虹7都不成的话,好像“暗箭”,与歼-20搭配,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第一次亮相,世间一时大波轩然,科幻的外形,比五代机更加的科幻,宽厚的机舱可容下更多的弹弹,只是亮相十多年间,绝无任何动静,2018年网曝实体模型的出现,直引得一时讨论闹热。魂舞大漠就觉得它可比歼-20的缩骨感来得直接方便。开启无人机作战,也是重大发展方向之一,搞不好未来战斗机就是无人的,也未可知。现在集合在五代机羽翼下作战,应该是我军着重思考的方向。代表未来发展的装备,才不致永远落在人家后面。


魂舞大漠


可以是可以,但很难获得商业上的成功。这种以歼20为原型开发出的廉价5代机,定位是什么?如果依然是重型机,那成本估计不会低到哪里去,毕竟世界上没有一款重型机是廉价机型,何谈廉价?如果采用中型机设计,就跟现在的FC-31是同一个思路,那如何避免目前fc31面临的困境?即使弄出来了,如果各项性能参数没有竞争力,很难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歼20“威龙”隐形战机,北约代号:火牙

中国是否需要一款廉价5代机?答案是肯定的。从4代机时代开始,国际上就流行一种高低搭配模式。f15+f16,苏27+米格29,都是这种思潮的产物。哪怕在中国,也是一直采用重型歼11系列+轻型歼10系列搭配使用。而到了5代机时代,美苏相继完成更新换代,新一代的f22+f 35是最知名的高低搭配组合。在美军设想中,f22作为高端踹门机,f35则作为多用途廉价机型作为补充,共同完成夺取制空权的任务。
F22+f35高低搭配组合

在这种高低搭配模式中,廉价机型的“廉价”二字,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以f35为例,它究竟廉价到什么程度?按照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提供给五角大楼的最新一轮报价中,f35的单价已经降到了8000万美元以下。此前,洛马方面原计划在2020年实现f35单价8000万美元以下的目标,就算完成任务。8500万美元一架,这使得f35成为史上性价比最高的机型之一。对比印度耗资78.7亿欧元,折合90亿美元购买36架阵风战机,你就会知道f35的售价是多良心。


F35A空优型战机

F35廉价并不代表它是“猴版”。F35性价比高,主要原因在2方面,一是技术通用化,二是大批量生产。F35在很多方面沿袭了f22的设计,降低了技术开发风险,另外定位由双发变单发,重型变中型,降低了研发成本。同时,f35预期制造数量创下新的记录。按照洛马公司预测,f35系列最终生产数量将超过4000架,其中单单美国海陆空军以及海军陆战队4大军种,采购量就达到2300+架,其他11个合作国共计划采购700多架,后期不排斥继续增购的可能。大规模生产,平摊了研制成本,大幅压低了f35的采购价格。


F35“脉动”生产线

问题是,以歼20为原型开发出的廉价机型,能否跟f35一样具有竞争力?目前的客观事实是,这款歼20廉价型,生产数量肯定达不到f35的水平。无法进行大规模量产,在成本效益上就没有优势。但如果对成本控制很苛刻,那技术应用上势必就要有所保留,那无疑会影响性能指标。F35除了做不到超音速巡航,其他方面基本没有什么槽点。无论是最新的f135发动机,还是综合航电系统、全景是头盔显示器,都是目前世界最先进水平。f35售价虽然远低于f22,但在某些技术上比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f22更先进。这也是f35为什么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F35采用的全新综合航电系统示意图

凭借中国目前的科技实力,想要重新研发一款5代机,应该没有什么压力,但问题是,如果最终研制出来的战机像fc31一样,无法有效打开国际市场,仅限于国内自用,同时生产数量又有限的话,最终价格压力会很大。那样的话,值不值得就得深思了。


兵者诡道也


当然能了,而且也有过这个版本的设计方案,方案是以歼20的基本气动外形为基础,减少一台发动机,缩小整个飞机的尺寸,发展出一款小型化的五代机。


世界上拥有重型五代机的只有3个国家,先后顺序分别是美国、中国、俄罗斯,其中美国和我国都有为解决重型五代机数量不足问题研发的中型五代机,美国是F35,我国有FC31,只不过美国的F35是真的服役了的项目,而我国的FC31却是面向国际市场外贸的产品,我国空军和海军都没有采购的打算。


那么是说我国没有用小型或者中型五代机填补重型五代机数量不足的打算吗?其实也有,但是军事投资有一个效率问题,从目前阶段来看,服役1架歼20能够对提升军力带来的好处,远比服役多架FC31要重要的多,换言之,在我国空军五代机数量不如超级大国美国的情况下,追求质量上的要求远比追求数量要求要实际的多。


但是未来,当我国的重型五代机歼20到达一定规模,比如100架以上,接近美国部署的F22A的数量时,我国就不一定非要追求继续增加重型五代机了,而是可以考虑大量的制造中型或者轻型五代机。但是这款飞机不一定就是FC31,毕竟FC31的性能暂时达不到要求,而且这款飞机主要面对外贸,指标和技术有些公开。


因此,我国有必要为自己的需求量身定制一款用以填补五代机数量不足的廉价五代机,这款飞机最好是一种类似于歼10的单发五代机,最好不要双发,毕竟双发还是贵,体现不出价格优势和数量优势,单发对维护和后勤保障要求也较低,可以大量部署在前线机场,用以快速形成空战交战线,因此,我国今后肯定会研发一款轻型五代机,也很有可能就是基于歼20的猴版。


海事先锋


当然不能!F22,歼20本来就是最廉价,成本压到了最低,还怎么去找廉价机?

我们都不是设计生产者,不知道具体数据,但肯定有报表。目的,用途都已经定了,用最低成本组合起来,就成了现在的样子。就像一个木桶,任何地方都不能减,减了之后性能就会显然下降,就不能完成任务,也就失去了廉价机的意义。

任何国家寻找战斗机,首先是目的,寻找完成目的的战斗机,然后找到生产者,再去谈价格。而不能像印度,能够左右逢源,然后提出目标,让世界来竞争。结果往往是,按照它的性能,给了印度需要的战斗机,往往留下后门,结果花费的费用,不止这个数字。其实不止印度,各国基本都这样。比如F35,当年设计JSF时,要求不超过4000万美元,现在已经涨到了什么程度?一般都说物价上涨,其实当时预算时,肯定注意到了这个因素,但还是涨。

就像所有的高低配合,为了价格,那只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最多的目标是,完成任务够用。就像美国当年F15中标以后,还要一款小战斗机,那就是YF16和YF17,成了以后的F16和F/A18,他们都叫战斗攻击机,只是为了完成目标不同,他们没有廉价机。

隐身战斗机,更没有廉价机。为了隐身,必须有弹仓,必须好雷达,必须有油量,只要有弹仓,就不可能做的太小,战斗机真正是有身上武器决定的。美国的F35和中国的FC31都受到了空间小小的困扰。歼10为什么不能做成隐身机?如果做出弹舱,机体作修整就是典型的隐身战斗机,属于推倒重来。所以,隐身战斗机没有廉价机,没有小型机,中国的枭龙,瑞典的鹰狮在隐身战斗机中是不存在的,有也是忽悠。



大志远思想空间


歼20战机是中国最先进的五代机,虽然性能先进,但造价却是不菲的。外界普遍猜测歼20的造价已经达到了1.5亿美元左右了,这个价格甚至已经能够制造2到3架重型四代机了。其实歼20的造价还算便宜的,美国的F22诞生比歼20早,但单价也已经达到了2.3亿美元一架。所以,就连美国空军也无力大规模装备这款战机,总数量也就200架不到。由此可以判断,中国的歼20制造数量也不会太多,总数也在两三百架左右。那么,中国能不能基于歼20,适当降低要求,研制一款造价便宜的低端五代机呢?

首先,要从需求分析。中国目前对五代机的需求还是比较迫切的,但中国需要的是高性能的战斗机。当初歼20与歼31竞争就能够看出,空军只对歼20这款高端机感兴趣。其次,五代机造价贵的原因就是因为采用隐身设计与更加先进的电子设备。如果想降低价格,势必从这两个方面下手。而五代机最重要的也就是态势感知能力与隐身优势,这两点被降低了,反而得不偿失。

最后就是有比改造歼20更加合适的方案,那就是研制隐身无人战斗机。由于无人机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设施,所以造价会相对而言更加便宜。而且,无人机也更加趋于智能化,已经能够自主完成一些任务。这样就降低了对飞行员的需求,要知道培养一个飞行员可比制造一架歼20贵得多。所以,与其研制歼20的低端产品,还不如直接加速隐身无人机项目。


紫龙防务观察


可以,缩小歼20就行!比烧柴骨头鸟强几条街。当然是在有外贸需求的基础上,毕竟我国不需要中型四代机。但是四代不意味这廉价,毕竟三代半带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普遍不便宜(也高不过在真正干起来被打火机的三代半贵)。
(说歼20没有发动机,其实骨头鸟也没有,RD93就是出了名的夯货,两台都不如一台F135的情况下(还有子系统也不行,液压系统就歼20的也差F35了两代),指望601能做出一款不亚于F35的战机,洛克希德马丁全员可以撞墙死了)现有机型的子系统重新打包是最为快捷也最节省成本的技术路线。若以成飞 J-20 的现成子系统为基础重新打包,则雷达,任务航电,弹舱结构,大推力发动机,高波段隐形矢量喷管皆可直接拿来主义。甚至连飞控系统很大程度上都能直接粘贴。


所以就这点来说,缩小的已经飞起来的骨头鸟比还在纸面上的歼20缩小版毫无优势可言!WS-15 的研制进度令人失望,但作为歼20这天字第一号的配套工程,进度远远快于那个传说中技术水平与推重比达到 WS-10 级别却连影子都没有的所谓先进中推(从公开的资料看所谓的先进中推,也就是当年的涡扇12借尸还魂)。所以这款在歼20基础上打包研发的飞机是最好的选择,当然这款飞机也差一款好的发动机(毕竟隐形四代油料还有弹药都得内置,需要极大的内部空间,那也就需要发动机有极高的推重比,太行在这方面就差强人意了)虽然世界上大部分隐形四代的需求都没美国的F35所垄断,但是在南亚某地以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四代单发重型机的需求还是多少存在的。现在这款飞机就看歌星厂给不给力了。


Yy利刃


中国号称价格屠夫,最擅长搞廉价武器,题主的梦想早就实现了,

歼31就是现成的廉价五代机。比歼31还便宜还小的五代机,没戏。歼31能不能卖得出去,能卖多少架出去,是评价廉价五代机热度的惟一指标。

总有些砖家幻想,在歼十或是枭龙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搞一款单发版廉价五代机。其实这条路是行不通的。厉兵哥用数据说话的老风格,文末有一个推断过程的彩蛋,让大家学到哪个数据是战斗机的命根子。

图一:砖家们想要的单发五代机来了,伊朗的征服者F313。这货算不算五代机,答友们说了算。

苏35就是个典型的反面教材,证明了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在四代机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搞出一款五代机。五代机必须是全新设计的,使用全新的气动布局,全新的材料。毛熊花了二十年的时间,从内到外换了个遍,结果依然是4+++代战斗机,苏35遇到F-22必然被吊打,必然被屠杀。就算是遇到台风和阵风,苏35能不能干得过都有疑问。

厉兵哥再强调一下,单发轻型 ,单发轻型,单发轻型五代机只会在纸上存在,不会真正造出来。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推力不足,战斗机推重比不够。推重比是战斗机最要命的指标之一,意思就是发动机推力与飞机重量的比值。推重比越大,战斗机的机动性越好。别扯F-35,人家是单发重型机。单发重型机便宜不了,除了美国没人能造。

图二:如果想学韩国,所有武器挂外边不内置,那就当我没说。当然了,宇宙第一强国的这个设计算不算五代机,答友们说了算。

如果飞机重量按机内半油加两弹来计算。歼十和枭龙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推重比太低,达到1非常勉强,是目前现役战斗机中倒数垫底的。而F-15C轻易能达到1.4,F-22的数据保密,从已知信息推测有可能在1.6-1.7之间。双发飞机的优点就在这了,只要是同代飞机,双发飞机的推重比一定大于单发飞机。在空战中这是无法扳回来的一个劣势。

五代机必须要有内部弹舱,这就意味着机体更肥更重。而且五代机不能用高大的单垂尾,必须改用两个类似于歼20的双发小垂尾,这相当于增加一套动作机构,也是坨死重。这些重量加起来,隐身版歼十的推重比跌到0.8都有可能。这样的歼十实际上就变成个笨如猪的轰炸机,遇上F-16都没办法。

图三:我打一包辣条打赌,一定有人会提印度,说印度的AMCA这款五代机,比歼31还便宜。这个厉兵哥表示坚决不服,三哥先把LCA搞清楚吧。AMCA躺好再睡会儿。

用枭龙来改更不可能,枭龙的推重比,比歼十还低。隐身版歼十的载弹能力比歼31只弱不强。歼31能挂六枚中距弹,已经不能再少了。隐身版歼十只挂4枚,隐身版枭龙只挂2枚?这还算是战斗机?

综上,实际上四代机已经宣告了廉价战斗机的终结。枭龙算是终极四代廉价战斗机。任何国家搞的四代战斗机,都不会比枭龙更便宜。五代机中最廉价的,就只能是拉皮版米格29——也就是现在的歼31。最便宜的已经在这了,穷国买不起也没办法。


厉兵


说实话,看了这么多回答,真是让“天真”大开眼界,竟然有一堆人说可以造“低成本五代机”的;


造五代机不是菜市场买菜,个大的就贵,个小的就便宜,五代机的根本就是要保证对四代机的碾压优势,而想保证性能优势就不可能便宜,其实随着世界航空技术的发展和微电子技术的进步,目前已经不可能再有低成本先进战机的情况发生了,我们目前所说的一切“低成本”其实说的都是相对而言、是要在保证足够战斗力的情况下降低成本而言的。

光要便宜不要性能的话,用纸叠一个最便宜,可那又有什么用?

很多人在低成本五代机上总是愿意纠结双发、单发或者雷达、航电的问题,其实这说白了一切都是性能上纠结,无非就是想用牺牲一部分性能来换取低成本的优势。
图注:包括沈飞竞标失败的98-3“雪鸮”方案、PAK FA除T50外的另四种方案、美国XF-23在内的众多五代机方案都是重型机,甚至连F35都不轻(F35空重13.2吨是实打实的重型机),就是为了可以保证在性能优势,沈飞顾涌芬院士有句话说的非常好:“击败F35只能是重型机”

可是这种“价格”优势在实际中是没有用的,武器装备从来看的都不是谁便宜,而是谁更具“效费比”,二战中那种老螺旋桨飞机比F22便宜多了,可是它俩上战场能一样吗?

这个问题其实沈飞最有发言权,沈飞的歼31其实就是这种“低成本五代机”思路下的产物,可是大家知道歼31所谓的低成本是用什么换来的吗?

全机相对减少了46%的零件,剩余零部件由歼20各配套厂家提供,说白了就是尽可能简单的攒出来,就是这么个东西投入比“十号工程”都多,到现在还是个半拉子工程,首飞6年了,外销到现在都没人要,还要再说什么“低成本五代机”呢?

所以大家不要再想什么“低成本五代机”了,要做五代机,就必须要有五代机的性能,而想要五代机的性能就不可能便宜,就这么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