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輿情」亞太藥業子公司失控致損失12億 安信證券助力挖深坑

【每日輿情概覽】

☆中文在線為三名高管專設股權激勵計劃? 深交所下問詢函

☆商贏環球病急求“醫”:艱難扭虧 內外爛賬難平

☆瑞達期貨營收翻倍、利潤滯漲 盈利能力有待改善

☆亞太藥業子公司失控致損失12億 安信證券助力挖深坑

☆八菱科技主業遇阻另闢蹊徑 跨界文娛大健康頻頻觸雷

☆晶晨股份上市年扣非淨利近腰斬 國泰君安保薦變臉股

☆2.3億資金“改道” 方正證券開懟中信信託

☆全聚德一晚8公告 補充流動資金回購股份自救?

【問詢處罰】

中文在線為三名高管專設股權激勵計劃? 深交所下問詢函

  3月10日,不久前拋出《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草案)》的中文在線收到了深交所下發的問詢函,董事、常務副總經理和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三名激勵對象本次獲授股份均佔公司股本總額的1%,難道是為三名高管專設股權激勵計劃?

  3月6日,中文在線發佈了《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草案)》,本計劃擬向激勵對象授予股票期權3636.48萬份,約佔本計劃草案公告時公司股本總額72729.53萬股的5%。本計劃所涉及股票期權份額一次性授予。

  此次股權激勵對象有34人,其中包括董事張帆、常務副總經理謝廣才和副總經理兼董事會秘書王京京,三人獲授的股票期權數量均為727.2953萬份,佔授予股票期權總數比例的20%,佔本計劃公告日總股本的比例為1%,按3月10日收盤市值28.73億元計算,上述三名高管獲得的期權對應的市值分別高達2873萬元。

【業績債務】

商贏環球病急求“醫”:艱難扭虧 內外爛賬難平

  內外一團亂麻中的商贏環球,最近突然拋出了一份定增方案,擬向7名特定對象發行股份募集13.8億元資金,其中9.2億元用於醫院項目建設,4.6億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這家服裝企業突然大舉向民營醫療行業轉型,市場一片譁然。

  當前,商贏環球正處經營困境,打造的“供應鏈+品牌+渠道”的國際大型服裝平臺,因主要市場美國遭遇電商衝擊,公司盈利能力墜落谷底。

  不可否認,醫療行業有很大的發展機會,亦有政策的支持,資本趨之若鶩。但隔行如隔山,商贏環球闖入這一行業,有哪些準備?

瑞達期貨營收翻倍、利潤滯漲 盈利能力有待改善

  瑞達期貨股份有限公司於3月9日晚間發佈了A股已上市期貨公司首份年報,截至2019年末,其總資產同比增長47.12%,總營收同比增長101.93%,但歸母淨利潤僅增長了5.3%,扣非後淨利潤下降2.83%,顯示出公司增收卻難增利。

  2019年,瑞達期貨的業務結構出現明顯改變,具體表現為期貨經紀業務萎縮,風險管理業務激增。如何提高盈利能力,仍是公司面臨的主要問題。

亞太藥業子公司失控致損失12億 安信證券助力挖深坑

  近日,亞太藥業公佈2019年業績快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09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45.8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0.69億元,較上年同期大減1095.57%。

  對於業績鉅虧的主要原因,亞太藥業稱由於公司失去對上海新高峰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的控制,公司不再將上海新高峰及其子公司納入公司合併報表範圍,且上海新高峰無法恢復正常經營,財務狀況持續惡化,公司根據會計準則的規定就此確認投資損失約12.4億元。

  2015年12月,亞太藥業以現金9億元收購上海新高峰100%的股權,標的增值率432.78%,由安信證券擔任獨立財務顧問,上市公司形成商譽6.7億。收購完成後,上海新高峰原核心管理層不變,實際控制人任軍繼續擔任上海新高峰董事長、總經理。

  收購完成後,上海新高峰2015年至2018年累計業績完成率101.71%,但業績承諾期過後,上海新高峰業績就出現了下滑勢頭。2019年上半年,上海新高峰實現淨利潤4154.49萬元,比2018年上半年的8560.18萬元大幅下滑51.50%。

「每日輿情」亞太藥業子公司失控致損失12億 安信證券助力挖深坑

八菱科技主業遇阻另闢蹊徑 跨界文娛大健康頻頻觸雷

  3月10日,八菱科技發佈2019年業績快報,公司全年歸母淨虧損達3.93億元,較上年下降5504.65%,由盈轉虧,虧損額也大於一個多月前業績預告中淨利潤-2.8億元至-3.6億元區間的下限。

  原本以汽車零部件生產和銷售為主營業務的八菱科技,又先後涉足了與主業毫無相關性的文娛產業和生物細胞技術領域,以期形成“三駕馬車”共同驅動公司發展的格局。

  而實際上,通過一段時間的運營,八菱科技寄予希望的這三駕馬車不僅未能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公司業績再上臺階,反而幾乎同時“翻車”,基本毫無協同性可言的三個業務板塊,讓公司經營很快陷入困境。

晶晨股份上市年扣非淨利近腰斬 國泰君安保薦變臉股

  2月29日,晶晨股份發佈2019年度業績快報。2019年,公司營業總收入為23.58億元,同比下降0.48%;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1.64億元,同比下降41.95%;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1.44億元,同比下降46.86%。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業績大變臉的晶晨股份,上市才剛滿7個月。晶晨股份於2019年8月8日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發行價格為38.50元/股。上市當日,晶晨股份盤中創下上市最高價166元。昨日,晶晨股份股價下跌2.31%,收盤報62.46元。昨日收盤價與上市最高價相比,股價已跌去62.37%。

  上市前,晶晨股份業績連續兩年上漲。據上市招股說明書,2016年至2018年,晶晨股份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1.50億元、16.90億元、23.69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7301.65萬元、7809.13萬元、2.83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6515.65萬元、1.61億元、2.71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7189.10萬元、1.77億元、1.85億元;毛利率分別為31.51%、35.19%和34.81%。

  然而上市首年,晶晨股份便出現了營收淨利雙雙下滑的情況,且扣非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近5成。

【其他焦點】

2.3億資金“改道” 方正證券開懟中信信託

  上市券商與龍頭信託公司,卻因一筆2.3億元的信託資金陷入紛爭。3月10日晚間,方正證券(7.960, 0.00, 0.00%)(維權)發佈公告稱,公司5個多月前花2.3億元認購了一隻信託產品,卻在近日發現這筆資金用途生變,被受託人中信信託轉用於給方正證券控股股東方正集團償債。中信信託是否違背合約挪用信託資金?這一過程中,方正證券是否知情?原融資方在其中充當了什麼角色?一系列疑問背後真相耐人尋味。

  細看方正證券公告及時間線,會發現該筆交易有多處蹊蹺之處。去年1月,中信信託向方正集團旗下企業發放貸款25億元,方正集團為該筆融資提供保證擔保。同年10月,因方正集團旗下企業未能如約全部還款,中信信託與方正集團旗下企業確定“借新還舊”方案。同年11月6日,方正集團將當日收到的中信信託2.3億元貸款用於代其旗下企業償還前期對中信信託的部分債務。也就是說,在方正證券2.3億元認購中信信託的產品5天之後,方正集團便收到了中信信託發放的相同資金的一筆貸款。

  “如果方正證券說法屬實,嚴格按照信託文件,資金他用是嚴重的違規行為。但方正證券是否知道這筆錢用到方正集團,還要更多的證據。如方正集團收到2.3億元就是方正證券那筆資金,那信託文件里約定的融資方就是虛假的或只是殼公司,這就涉及較為嚴重的違法行為。”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對記者表示。

全聚德一晚8公告 補充流動資金回購股份自救?

  3月6日晚,全聚德一口氣發佈了8條公告,表示其將終止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並將剩餘募集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還將從中拿出一部分資金用於回購部分社會公眾股份,回購股份將全部用於後續實施股權激勵計劃。

  全聚德在公告中明確表示,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結合公司所處行業變化和公司發展戰略需要,提高募集資金使用效率,董事會同意終止2014年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並將剩餘募集資金(含資金利息)合計3.96億元(具體以實施時實際結存數據為準)永久補充流動資金。

  據悉,原募投項目立項於2013年,全聚德曾以13.81元/股非公開發行2534.40萬股新股。截至2014年6月27日止,共募集資金3.5億元,扣除發行費用1175.53萬元後,募集資金淨額為3.38億元。

  此次募集的資金原本計劃投入6個項目,但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全聚德僅在其中之一的全聚德仿膳食品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上實際投入了1010.81萬元,完成了投資進度的15.55%。而除全聚德上海武寧路店及華東區域總部建設項目在2015年3月終止外,其他4個項目均未實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