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耶律大石,西辽的崛起与覆灭。

一提宋朝,很难绕过盘踞在北方,由契丹民族建立的辽朝。

辽朝不仅霸占着燕云十六州,还在其全盛期的1004年,大摇大摆长驱直入到大宋腹地,吓得宋真宗差点南逃,不得不签下《澶渊之盟》——每年以宋给辽十万两银子、二十万匹绢作了结。

然而,辽朝也难以摆脱由盛转衰的命运。自其内部的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诸部,于1115年建国金朝起,辽朝就走上了末路。

1122年,在金的凌厉攻势下,辽朝的末代皇帝——天祚帝吓破了胆,匆匆任命几人留守辽南京(今北京)便仓皇逃跑了。

就在这种群龙无首的混乱状况下,一个名叫耶律大石的人毅然而出,开始了他为辽朝力挽狂澜的历史使命。

耶律大石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从小好学,能骑善射,精通汉、契丹文字。

28岁时,大石考中进士,成为《辽史》记载中,辽朝唯一的一个契丹族进士,从此进入辽朝的政治核心。

1122年,辽天祚帝逃跑,一下子人间蒸发没了消息,而南京此时正受金、宋夹击,为了稳定人心顽强抵抗,当时任辽兴军节度使的耶律大石,带头拥立南京留守耶律淳(天祚帝的堂叔)为帝,即为北辽。

耶律大石被任命为军事统帅,负责保卫南京,北抗金,南抵宋。看到辽朝一片混乱的大宋,认为这是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大好机会,出兵二十万跨过黄河,直逼南京。

可是,任谁也没想到,怎么看都是形势大好的北宋军队,竟然被苟延残喘的北辽打得找不着北,大败于白沟河。后来强攻到南京城下,仍被击溃,耶律大石的军事才华初露锋芒。

然而,耶律淳登基不到百天就病故,加上北边居庸关失守,金军杀将而来,北辽终难以为继,一心想重振辽朝辉煌的耶律大石也顾不上许多,顶着“另立皇帝”的罪名,率部直奔内蒙古去了。

原来,天祚帝还没死,而是在完颜阿骨打的穷追猛打下,逃进夹山(今内蒙古大青山)躲了起来。

耶律大石得到天祚帝的消息,便投奔而来。果然,一见面,天祚帝就一顿斥责:“我还在,你怎么敢另立耶律淳?”大石坦然答道:“当时情势危急,即便立十个耶律淳,都是太祖的子孙,岂不胜于向他人乞命吗?”一句话,辽朝不能被灭。

天祚帝语塞,思虑片刻后赦免了大石,任命其为都统。

找到组织的耶律大石带队与金军厮杀,在居庸关一战中,不料战败被俘。

金太祖慧眼识英雄,“爱其俊辩”,想将大石招到麾下,为了笼络他,还特别赐诸多财物与一美妻。

然大石身在金军心在辽,佯装顺从,一次随军攻击天祚帝时,他找准机会率部绝尘而去投奔天祚帝。

再次重新归队后,耶律大石一心辅佐天祚帝,希望能重振辽朝,却没想到与天祚帝发生了分歧。

一向奉行逃跑主义的天祚帝,因为大石的回归与某部的归顺,瞬间自信心爆棚,一反常态执意出兵与金对抗。

这在耶律大石看来,实在无异于以卵击石,当初举国之力尚不能抗金,何况现在残兵败将?为今之计,不如养兵蓄锐,伺机而动。可天祚帝哪里听得进去,仍旧一意孤行坚持出兵。

百般劝阻无效后,耶律大石看出天祚帝必不能长久,要想重振辽朝,此刻不能拼命,只可保存实力,唯一的选择就是离开。

1124年秋,他带领亲兵200骑夜遁西北,一路逃到可敦城(今内蒙古土拉河上游),这里地处辽朝西北,并未受金军攻击,兵力尚存。

果然不出大石所料,半年后,轻举妄动的天祚帝就被金军俘虏,降为海滨王,辽朝随之灭亡。

耶律大石得到消息后,悲痛异常,在可敦城召开首领会议,悲壮激昂地发表了一次演说:“我祖宗艰难创业,历世九主,历年二百。金以臣属,逼我国家,残我黎庶,屠翦我州邑,使我天祚皇帝蒙尘于外,日夜痛心疾首。我今仗义而西,欲借力诸蕃,翦我仇敌,复我疆宇。惟尔众亦有轸我国家,忧我社稷,思救君父,济生民于难者乎?”

话讲完,群情激愤,各将领无不摩拳擦掌誓死追随,很快聚集起精兵万余,战马万匹。耶律大石以可敦城为根据地,安置官吏,整顿兵马,磨砺武器。

虽然担负复国重任,但大石并没有冒然出击,而是采取“待时而动”的策略,一方面发展军备,一方面拉拢西夏、南宋等邻国与部落,以孤立金朝。

可敦城畜产丰富,又远离金朝,耶律大石在这里休养生息五年,已经集结兵马达数十万,实力大增。

而实力的壮大也引起了金朝的注意,金朝高层向诸部族征兵进讨大石,只因诸部族意见不统一,征讨半途而废。

虽然未受讨伐,耶律大石却深以为虑,尽管他无比渴望能在大辽的旧地光复故国,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若与正处于上升期的金朝对抗,自己远不是对手,唯有“养兵待时以动”才是最好的作法。

相比金朝,西边的发展空间显然更大。于是,1130年,耶律大石带着光复大辽的决心,带领人马向西挺进。一路上,收高昌回鹘为属国;击败尾随而至的金军;又与迎面而来的东喀喇汗王朝军队混战。

行至水草肥美的叶密立(今新疆额敏)时,耶律大石决定在这里修筑城池,作为新的根据地,与民休养。他很快得到周围部族的拥护,户数一时增至4万,疆域扩大至东起土拉河西至叶密立河。

1132年2月5日,在百官的拥护下,耶律大石终于在叶密立城登基称帝,他将自己创建的政权视作辽国的延续,所以国号仍为辽,一切典章制度仍仿辽国旧制。史家们称之为西辽。

从离开天祚帝到建立西辽,8年间,耶律大石一路向西,跋涉于沙漠中,艰难备尝,总行程达到3万里,成功完成战略转移,其胆识与气魄绝岂是常人可比拟?

耶律大石建国后,并没有忘记收复故国的初心,他继续“鞭打”,降服东喀喇汗王朝,吉尔吉斯人、康里人、葛逻禄人也相继臣服。

两年后,大石又迁都到大漠中难得的耕牧两宜的富饶之地——八剌沙衮(今吉尔吉斯的托克马克东),改其名为虎思斡耳朵(意为强有力的宫帐)。

此时,耶律大石的实力与往时已不可同日而语,收复故国的大业更待何时?

1134年4月,耶律大石派出大将率7万骑东征金朝,出征前的誓师大会上,以青牛白马祭天,大石激动异常:“我大辽自太祖太宗艰难而成帝业,其后嗣君耽乐无厌,不恤国政,盗贼蜂起,天下土崩。朕率尔众,远至朔漠,期复大业,以光中兴。此非朕与尔久居之地......

然而,现实太过骨感。荒凉大漠,战线拉长,东征行程万里,粮草不济,途中牛马多死,无奈只能勒兵而还。其后一、二年间,金朝也曾来犯,被埋伏在大漠里的西辽军队轮翻进攻,粮草断绝人马冻死,大败而回。

虽然局部取得胜利,却没有实质性的战果,怀着一腔复国热血却只能遗恨终生,耶律大石仰天一声长叹:“皇天弗顾,数也!”

恢复故土无望,那就继续西征吧!大石率铁骑横扫中亚,将西喀喇汗国、花喇子模王国一一征服,卡特万会战后,更是逼迫塞尔柱王朝的势力从此退出中亚西洪河(今锡尔河)和纪浑河(今阿姆河)之间的河中地区。西辽最盛时期,领土之广不亚于辽朝鼎盛时期,继续了辽朝的辉煌。

在艰难的条件下,耶律大石率众西征,在中亚建立起一个疆域辽阔的新王朝。他的到来,不仅推动了中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也促进了这一地区多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他的姓名早已经成为西辽的象征,他去世多年后,西域、南宋和金朝仍以大石指称西辽,甚至西辽被蒙古消灭后,成吉思汗的谋臣耶律楚材称赞大石:“颇尚文教,西域人至今思之”!

耶律大石,如一只孤独的苍鹰,驰骋西域,时时思归却不得归,终究没能恢复故土。

耶律大石去世后,儿子耶律夷列年幼,依据辽朝的传统,“遗命皇后权国”。皇后萧塔不烟摄政。她不仅“称制”,而且改元咸清,号称 “感天皇后”。

1144年,回鹘遣使向金朝进贡,说耶律大石已死。金朝加粘割韩奴武义将军衔,出使西辽。

1146年,粘割韩奴经由高昌回鹘王国到达西辽直辖领地,正值感天后萧塔不烟到野外,粘割韩奴对感天后十分无礼,粘割韩奴回答说:“我上国使也,奉天子之命来招汝降,汝当下马听诏。”

感天后说:“汝单使来,欲事口舌耶!”叫人拉下马来,命他下跪。

韩奴大骂:“反贼,天子不忍于尔加兵,遣招汝。尔纵不能面缚请罪阙下,亦当尽敬天子之使,乃敢反加辱乎?”感天后怒,杀粘割韩奴。

感天后怒杀金朝使臣是不对的,但是这件史实却能告诉我们,西辽当时是国力相当强大的王朝,非南宋、西夏之可比;而金朝及其使臣仍以“上国”的态度对待它,那粘割韩奴碰壁以至遭杀都是咎由自取。

感天后“权国”七年,在萧塔不烟执政期间,西辽社会安定,经济继续发展。

1150年,萧塔不烟将执政大权交还于儿子耶律夷列。夷列即位后,改元“绍兴”。

绍兴元年(1151年)西辽进行人口普查,“籍民十八岁以上,得户八万四千五百户。 ”这充分表明了西辽的强盛。后来,西辽还令东部喀喇汗王朝出兵支援西部喀喇汗王朝平定葛逻禄首领的叛乱。

耶律夷列在位十三年,于1163年去世,庙号仁宗。儿子都年幼,“遗诏以妹普速完权国”。耶律普速完也“称制,改元崇福,号承天太后”。

西辽王朝发现随身携带武器的葛逻禄人始终是河中地区不安定的因素,决定给予彻底解决。

1164年,菊儿汗耶律普速完命令西部喀喇汗王朝把布哈拉和撒马尔罕两地区的葛逻禄人迁往东部喀喇汗王朝领地喀什噶尔,他们到那里后不准再携带武器,从事农业或其他劳动。

西部喀喇汗王朝执行命令,逼迫葛逻禄人迁徙,结果引起暴动,但很快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从此,葛逻禄人在河中地区的势力衰落。

1165年,西辽军队进入呼罗珊,劫掠了巴尔赫。巴尔赫臣服于西辽,并向西辽缴纳土地税。

1170年,西辽和喀喇汗国集结军队对花剌子模展开进攻。花剌子模沙阿伊尔·阿尔斯兰派葛逻禄人阿亚尔伯克迎战,双方在阿姆河畔遭遇,花剌子模战败,阿亚尔伯克被俘。

不久伊尔·阿尔斯兰去世,其幼子苏丹·沙赫继任,其兄阿拉丁·塔乞失投奔西辽。塔乞失以花剌子模的财宝和按时缴纳年贡为条件,换取了耶律普速完的支持。

1172年,耶律普速完命丈夫萧朵鲁不率军护送塔乞失回国,苏丹·沙赫和其母图儿罕闻讯逃走,西辽加强了对花剌子模的控制。

但菊儿汗频繁派使者到花剌子模,每次都索要大量贡金,有些使者甚至不遵守外交礼节,这都让塔乞失大为恼火。塔乞失下令处死一位对他无礼的契丹贵人,并与契丹使者相互谩骂。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苏丹·沙赫投奔西辽,向耶律普速完解释说自己得到了花剌子模百姓和军队的拥护。

耶律普速完命萧朵鲁不率军护送苏丹·沙赫回国,塔乞失下令决阿姆河河堤,放水冲毁道路,阻止西辽军队的前进。萧朵鲁不将苏丹·沙赫护送至呼罗珊,苏丹·沙赫攻下梅尔夫、萨拉赫斯和图斯,在此立足,至1193年才被塔乞失吞并。

耶律普速完执政时期,西辽与金朝也有接触。1175年,粘拔恩部首领寅特斯和康里部首领孛古率3万户背叛西辽,投靠金朝,使西辽对谦河(今叶尼塞河上游)一带的控制力减弱。

1177年,金熙宗派监察御史完颜觌古速巡边,随行的契丹人挼剌、招得、雅鲁、斡列阿四人投奔西辽。

期间耶律普速完与驸马之弟萧朴古只沙里通奸,封驸马为东平王,又罗织罪名把驸马处死。但驸马的父亲萧斡里刺是西辽的元老,官拜六院司大王,是一位权势人物。

1178年,耶律普速完处死驸马后,萧斡里刺发动宫廷政变,杀死耶律普速完和萧朴古只沙里。立仁宗次子耶律直鲁古为汗,改元天穆。耶律普速完在位14年。

西辽在感天皇后和仁宗统治时期,基本上贯彻执行耶律大石制定的国策,对外派兵,对内生聚,到承天后统治时期国力已相当雄厚。

耶律直鲁古继位后,西辽达到鼎盛时期。同时,西辽的统治集团奢侈,开始腐化,对外连年用兵,对内加重剥削。耶律直鲁古在位期间,一味娱乐游猎,不理政务,致使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

在卡特万会战之后,塞尔柱王朝的势力不仅完全退出河中地区,而且在呼罗珊地区也日趋衰落,代之而起的是阿富汗古尔王朝。古尔王朝在12世纪末已是阿姆河以南的大国,它于1197年占领了巴里黑(阿富汗马扎里沙里夫之西北)。

该城的统治者原来每年向西辽王朝送缴土地税,古尔王朝占领巴里黑后,停止了该城向西辽王朝缴纳贡赋。

同时古尔王朝还与花剌子模发生冲突,花拉子模沙特克什向西辽王朝求援。使臣对耶律直鲁古说,西辽王朝应该出兵报复,不然古尔王朝将像夺取巴里黑一样夺取花剌子模,然后进攻西辽。西辽遂派塔阳古为统帅带领大军出征。

1198年春,大军渡过阿姆河,进入呼罗珊地区,同时花剌子模沙特克什也率军到达图斯。

西辽军队进入古尔王朝后,占领了许多地方,到处抢掠、杀戮。西辽军队向古尔王朝的巴里黑城长官发出最后通牒:或是放弃巴里黑城,或是送缴像从前一样的贡赋。巴里黑城长官拒绝了,联合呼罗珊的一些城堡袭击西辽军队。

结果西辽军队溃败,被追逐至阿姆河,许多士兵被赶进河中淹死,损失一万二千人。西辽军队惨败的消息传到巴拉沙衮,耶律直鲁古大为震惊,向花剌子模沙派出使臣索取损失赔偿。特克什拒绝。菊儿汗派兵伐花剌子模,失败而还;花剌子模军追至布哈拉,并攻下该城。

1203年,古尔王朝与花剌子模又发生战争。特克什已死,他的继承人摩诃末沙向西辽派出使臣求救。

菊儿汗派塔阳古率领一万军队救援,西部喀喇汗王朝苏丹苏丹·奥斯曼也率军参加。古尔王朝苏丹什哈布·丁听到消息后仓皇撤兵,在安都淮沙漠被西辽军队包围,双方展开激战。

古尔军队有五万人死于战场,古尔苏丹逃脱,进入城堡。西辽军队又把城堡团团围困,经奥斯曼说合,古尔苏丹交出赎金,西辽军队释放了古尔苏丹。

西辽军队虽然获得胜利,但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对西辽并没有带来实际好处,相反却为花剌子模在呼罗珊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与此同时花剌子模也开始逐步兴起,显露出摆脱西辽统治,在中亚地区称霸的倾向。

随着花剌子模国力的增强,摩诃末沙不甘心于自己的附庸地位,便停止了给西辽的年贡。

耶律直鲁古派宰相马赫穆德三依督责贡赋。当时摩诃末正准备对钦察发动战争,既怕西辽大兴问罪之师,又不愿以藩属的身份接待使臣,便请母亲图儿罕可敦来处置。

图儿罕可敦以尊崇的礼节接待西辽的使臣,缴纳了所欠的年贡,并派出几名贵族随马赫穆德巴依朝见菊儿汗,表示迟纳年贡的歉意,保证今后洛守藩属的义务。但是,摩诃末沙征钦察胜利返回后,不仅停止了对西辽王朝的贡赋,而且开始征服整个河中地区。

1206年,布哈拉爆发了桑贾尔领导的人民起义,摩诃末沙认为这是征服河中地区的大好时机,便率军进入河中地区,攻占布哈拉,镇压了人民起义。

摩诃末同西部喀喇汗王朝的奥斯曼结成同盟,与西辽对抗,但被西辽打败。摩诃末沙退回花剌子模。奥斯曼转向西辽,并向菊儿汗的女儿求婚,但遭到拒绝,于是再转向花剌子模。

1210年,摩诃末沙再次出兵,进入河中地,受到奥斯曼的热烈欢迎;但他们再不是平权的盟友,而是宗主与附庸的关系。摩诃末沙为动员广大穆斯林支持自己,煽起他们的宗教狂热,宣布对西辽进行“圣战”。他在怛逻斯附近打败西辽军队,并俘虏了其主帅塔阳古。从此摩诃末沙威名大震。

西辽在对付帝国西部的花剌子模国和西部喀喇汗王朝的叛离而失败的同时,西辽在各个属国的官员也日趋腐化。

1209年,东部的高昌回鹘王国于杀死西辽王朝的监督官投靠蒙古国。1211年,葛逻禄部首领阿儿斯兰汗投奔成吉思汗。

到此为止,西辽王朝只剩下东部喀喇汗王朝这一个附庸国。后来东部喀喇汗王朝也起兵造反,菊儿汗出兵镇压,并把喀喇汗王朝的穆罕默德俘虏,囚禁于巴拉沙衮,才稳定住局势。

但是这时西辽王朝的直辖领地,情况也已与全盛之时不可同日而语。西辽王朝气数将尽,离灭亡已经不远了。

蒙古兴起后,乃蛮部被铁木真部打垮,乃蛮部太阳汗子屈出律(又称古出鲁克)及大量部民逃脱。他们奔往别失八里,从那里又越过天山到达库车。屈出律带领部下在库车山里东游西荡,既无粮食又乏给养,而跟随他的那些人已作鸟兽散。

1208年冬,屈出律只好去投奔西辽王朝的菊儿汗。屈出律到巴拉沙衮后,有一段时间为菊儿汗供职。当花剌子模的沙摩诃末起兵反对西辽时,东方的属国、属部也起来造反,西辽处境困难。这时屈出律提出让他去纠集乃蛮旧部,以强大西辽的建议。耶律直鲁吉接受了他的建议,赏赐他许多财宝并封他为可汗。

英雄的耶律大石,西辽的崛起与覆灭。


屈出律到叶密立和海押立一带收集自己的族人,又同其他部落结成联盟。他率领这支军队进入西辽直辖领地,大肆杀戮和抢劫。他向花剌子模沙派出使臣,约定夹攻菊儿汗,瓜分西辽土地。

屈出律出兵击败西辽军队,遂劫掠乌兹干,又进攻巴拉沙衮,但被菊儿汗打败,士兵大半被俘。屈出律北走,重新集结兵力,等待时机。

1210年,怛逻斯战役后,花剌子模和西辽各自退兵。西辽军队纪律败坏,沿途烧杀抢劫,人民惊恐。

当他们抵达巴拉沙衮时,居民们紧闭城门,拒绝他们入城。西辽军队的将领们告诉他们花剌子模已退兵。

但居民们不相信,坚持战斗了十六天,最后被西辽军队用大象(挺有趣的,那个地域还有大象)把城门攻毁。西辽军队入城后,屠杀三天三夜,有四万七千人被杀。

西辽军队同时大肆抢劫,得到大量财物。但是这时菊儿汗财政困难,国库空空如洗。宰相马赫穆德巴依怕菊儿汗征收自己的财产,便建议把士兵抢劫的财物集中归国库。当将军们听到这一消息后,便各自带军队离开菊儿汗,煽动叛乱。

屈出律得知这一情况后,于1211年秋天趁直鲁古外出狩猎的时候,带其军队突袭菊儿汗,攫取了政权。《辽史》记载,“乃蛮王屈出律以伏兵八千擒之,而据其位。”屈出律攫取政权后,表面上对菊儿汗很礼敬“尊耶律直鲁古为太上皇,皇后为皇太后,朝夕问起居”,实际上是利用他来稳定自己的统治。耶律直鲁古在郁抑悲意中生活了两年,于1213年死去。耶律直鲁古史称末主。

屈出律为了取得契丹贵族的支持,娶了西辽王朝末代皇帝直鲁古之女忽浑公主,并依公主劝告,他由基督教改信佛教。

由于花拉子摸国摩诃谟打着伊斯兰教旗号向东扩张,屈出律在全国大力推行佛教,打击伊斯兰教。

屈出律要穆斯林改奉佛教,至少要穿戴契丹人的服装,并强制推行,引起人民群众的普遍不满。

1218年,成吉思汗令哲别率领两万骑兵征讨西辽。哲别尚未到达哈失哈儿城(今新疆喀什),屈出律已逃之夭夭。

哲别抵达后,曾派人向当地居民宣布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得到居民们的一致拥护,使屈出律所到之处,均遭到抵抗,被迫逃往巴达克山谷(今阿富汗境内)。

因山谷崎岖不平,行走困难,蒙古军无法深入。因此,哲别跟当地猎户达成协议;如果能捉住屈出律并交付于蒙古军,蒙古军不再向猎户索取任何物品。

猎户因此包围了屈出律及其部卒,将其捉拿后,送交了蒙古军。哲别下令,将屈出律处死。同时,蒙古军顺利进入西辽都城巴拉沙衮(今吉尔吉斯布拉多内吉城),西辽—喀喇汗各地领主相继归附,西辽国灭亡。

1222年(蒙古成吉思汗十七年),契丹贵族八剌黑·哈只卜(一译勃劳格·郝贾布·本·廓尔杜兹或步拉克·哈集布,或巴拉克·哈吉布),率一部分西辽臣民逃亡到伊朗起尔曼(今伊朗克尔曼省)地区建立了完全伊斯兰化的“库图鲁厄汗”政权,即称“起儿漫王朝”。

1224年,八剌黑统治起儿漫,随即建立起起儿漫王朝。然而,虽然八剌黑靠着花剌子模残部在起儿漫建立统治,但是为了常保他的统治权,八剌黑转而向蒙古称臣,为此他甚至杀了前来投奔的加秃丁。

之后,窝阔台汗欲攻锡斯坦,并要求八剌黑领兵相助,然而八剌黑以年老力衰,拒绝派兵,只派遣儿子鲁克那丁(洛克努丁‧穆巴拉克‧郝贾‧本‧勃劳格)前往和林朝觐。途中,八剌黑亡故,苏丹位为其侄忽都不丁(郭托布丁‧穆罕默德)所篡,因此抵达和林的鲁克那丁在取得窝阔台汗的同意后,返国夺回政权。篡位失败的忽都不丁被迫前往和林朝觐。

被留滞蒙古的忽都不丁始终仍想恢复其苏丹地位,因此在得到蒙哥汗的宠信后,得到蒙哥封之为起儿漫的苏丹。

面临到忽都不丁挟蒙古援军咄咄逼人,鲁克那丁自知不敌,随即逃往巴格达投奔阿拔斯王朝哈里发,然而哈里发害怕蒙古的国力,于是拒绝收留他,最终鲁克那丁为蒙军所虏,不久便遭杀害。

忽都不丁统治7年后辞世,王位由儿子哈加吉(苏尔坦‧哈乔奇)继位。因哈加吉年幼,由其母摄政15年。

长大后的哈加吉因不满其母长期摄政,企图夺回政权,不过失败,被迫流亡到印度。

王位由其兄弟札兰丁(札兰丁‧苏幼尔嘎特密希‧本‧郭托布丁,与前述的扎兰丁不同人)继位,此后起儿漫王朝几乎一直陷于一连串的阴谋与动乱。直到1303年,起儿漫王朝因内乱而灭亡,终其王朝,

作为西辽王朝的延续, 起儿漫王朝是蒙古西征和花剌子模灭亡这一特定形势下的产物, 也是契丹人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起儿漫王朝被蒙古官吏接管后,该王朝便从哈剌契丹人转入蒙古人手中, 而此时的哈剌契丹人也逐渐融入到了当地穆斯林居民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