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敏——如何正確看待20世紀和21世紀的張瑞敏?

客觀如何正確評價海爾CEO張瑞敏?

出發立足點可以分開問:如何看待20世紀的張瑞敏和21世界的張瑞敏?


張瑞敏——如何正確看待20世紀和21世紀的張瑞敏?


張瑞敏作為一個企業領袖的光輝的確掩蓋其他方面,我們普通大眾能記住的大概只是他"砸冰箱""砸倉庫"富有魄力的領導方法,以及他的"首位登上哈佛講壇中國企業家""IMD管理思想領袖獎"光輝領袖形象。

然而作為管理者從1984年上位開始他就一直推行一套OEC日清管理法,並且就是在這套管理方法的伴隨下海爾從一個瀕臨倒閉的企業(1984年)發展到今天的世界白電企業第一(2013年12月22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話語指導了社會發展以及經濟改革,相信海爾發展的結果就是對領導者的管理水平最好的評價。而且張瑞敏本人享譽國際,獲獎無數,國際戰略大師馬克爾.波特評價為"傑出的戰略思想家",同稻盛和夫坐而論道。我想這樣的一個領導者的管理水平絕對不是一句"極大的外部效應"能夠概括的。

所以客觀分析,不管他到底是不是管理大師。作為上世紀國家經濟改革浪潮中企業經營管理改革的先驅和"海爾"全球品牌管理的探索者我們都是應該給予肯定的。

縱觀分析海爾整個創業發展的歷程——

海爾集團創立於1984年。截至目前,海爾已成功孵化上市公司4家,在全球設立10大研發中心、25個工業園、122個製造中心、106個營銷中心,擁有海爾、卡薩帝、統帥、美國GE Applianc-es、新西蘭Fisher&Paykel、日本AQUA、意大利Candy等智能家電品牌;日日順、盈康一生、卡奧斯COSMOPlat,順逛等服務品牌;海爾兄弟等文化創意品牌。

35年來,海爾集團經歷了5個戰略發展階段。

1984年-1991年的名牌戰略階段,打造高質量冰箱。

1991年-1998年的多元化戰略階段,從電冰箱擴展到洗衣機、空調、熱水器等。

1998年-2005年,海爾集團進入國際化戰略階段,在美國建立第一個海外工業園。

2005年-2012年,海爾集團實行全球化品牌戰略,在海外實行本地化設計、製造、營銷。

2012年-2019年,海爾進入網絡化戰略階段,從傳統制造家電產品的企業轉型為面向全社會孵化創客的平臺。


張瑞敏——如何正確看待20世紀和21世紀的張瑞敏?


21世紀中國很快隨WTO和國際資本大王們的臨近進入了產品產能高速擴張進而爆炸式增長直至最終全線過剩的新時期,因而張瑞敏最近十幾年來在國際舞臺上的表現才是他生涯的最高峰和生命品質的最高境界。很多數據顯示他近十幾年的成績還是不錯的。正如張瑞敏自己說的:總結過去,不是欣賞和留戀過去,因為“過去屬於死神,未來屬於自己”


張瑞敏——如何正確看待20世紀和21世紀的張瑞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