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新冠預警下一種病毒或更致命?

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3月4日刊登題為《往好裡說,新冠肺炎疫情是即將到來的災難性流行病的一次演練》文章,文章摘編如下:

目前尚不清楚新冠肺炎疫情最終會有多嚴重,但如今我們正處在自“9·11”事件以來的第三次全球大恐慌中。上一次有這麼多人如此擔心還是在英國北石銀行破產的時候。之前發生的重大疫情——比如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SARS)、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或者甲型流感疫情——在歐洲和美國均未造成如此嚴重的心理衝擊。

我們不該感到恐慌,但我們必須面對現實。最好(且可能性很大)的情況是,新冠肺炎疫情僅是一次預演,是對未來某個時間點人類暴發一場更嚴重的流行病的最後警告;而最糟糕(且可能性最小)的情況是,新冠肺炎疫情最終可以跟過去125年裡我們遭遇的四次大流行病相提並論。

離現在最近的一次是1968年至1969年的香港流感,它在英國造成8萬人死亡;在此之前是1957年至1958年的亞洲流感,奪走了3.3萬英國人、尤其是兒童的生命;再往前是1918年至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造成22.8萬英國人死亡;還有1889年至1890年的俄國流感,造成13.2萬英國人死亡。

那麼,新冠肺炎疫情與之比較起來如何?人們爭論的焦點關乎增長率:當前還不算多的病例數會繼續以非常快的速度增長嗎?還是說這些數字很快會變小?從全球範圍來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約佔病例總數的3.4%。如果英國的死亡率保持在2%,那麼假如有100萬人感染這種病毒,我們預計死亡人數為2萬人。如果感染人數達到500萬,那麼死亡人數將達到10萬。如果五分之一的英國人口感染了新冠病毒,其嚴重程度就相當於西班牙流感,儘管武漢的經驗表明情況不至於發展到這個地步。

但我們需要承認,政府對這一切的反應並不過分。考慮到目前擁有的信息量,政府採取的行動是適當的。

這不僅僅是政府的問題。在遏制疫情發展方面,每個人都可以發揮自己的作用:個人衛生和我們的社交方式是關鍵因素。真正的教訓是,我們需要大大增強社會各方面的韌性和抗脆弱性。我們需要能夠極快地研發疫苗、極快地通過測試並實現大規模生產,所有這些都要在數週內完成。

就像維護網絡安全那樣,在抗擊流行病方面,防患於未然要成為每個機構的基本防禦功能。企業需要演練在家遠程辦公;家庭要能夠實現自我隔離;政府要演練關閉邊境或國內大部分地區的計劃。當前英國急於實現超城市化和經濟活動集中化,這真是正確的戰略嗎?如果中心變得更加分散,企業會不會境況更好,即便這會損失某些集聚效應?那些工人開車上下班、而不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通勤的地區韌性會更強。

重要的是,下一種病毒可能會更加致命:它很可能造成更高的死亡率,以老人和兒童為目標,從而造成更大的破壞。如果沒有太多人被感染,2%甚至3.4%的死亡率是可以忍受的,但如果下一種病毒更具傳染性呢?如果死亡率達到10%或20%,我們又該怎麼辦?數字將十分可怕,我們所處的文明可能會崩塌。我們當然希望新冠病毒很快被打敗,但我們絕不能再過分樂觀、愚蠢地認為災難性瘟疫的風險早已遠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