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三大戰役,如果勝負顛倒,歷史將走向何方

三國三大戰役,如果勝負顛倒,歷史將走向何方

看罷三國,收穫頗多。曹操勝在雄才大略,唯才是舉,權謀機變,十八路諸侯討董卓時已看清餘人皆是碌碌之輩,趁群雄渾渾噩噩之際,率先制定“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在漢末亂世取得了先手優勢。袁紹之敗,敗在優柔寡斷,妄自尊大,見事不明,主次不分,終日沉醉在“四世三公,兵多將廣”的沾沾自喜中,毫無戰略眼光,且後繼無人。官渡一把火,燒出了曹操的中原霸主的地位。

曹操之敗,敗在自身貪念上。其時雖四方割據,但在世人心中,仍承認大漢乃正統。曹操未能掃平天下就急於篡漢自立,把曹氏擺在了大漢的對立面,直接導致朝中內部不穩,董承、于吉、孔融等便是例子。更何況,作為曹氏支柱的以荀彧為代表的潁川荀氏也因此站在了曹操的對立面,這一巨大的損失是無法彌補的。曹操廢三公、領丞相的一刻,既是他最輝煌的一刻,也是他一生事業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漢獻帝這一聚攬人心的金字招牌,此時已反了過來,成為阻擋曹操前路的最大障礙。

正因如此,曹操急需更大的功業來給自己鍍金,好用戰功來震懾朝中的反對勢力,讓篡漢的行為變得更加理所應當,而最好的功業便是一統天下。此時的曹操雄踞中原,天下三分有其二,於是便發動了南征之戰。此戰若勝,天下立告一統(以老曹的能力,擺平張魯、劉璋之輩,易如反掌),之後或自己稱帝,或效仿周文王,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因此也可以說,南征之戰,是曹操賭上未來命運的一戰。可惜事與願違,赤壁一把大火,燒光了曹操的水軍,也燒盡了曹操位居九五的希望。

平心而論,赤壁一戰單論實力,老曹還是有希望打贏的,但是和官渡之戰中的袁紹類似,老曹自己給自己挖了好幾個大坑。也許是荊州得來的太容易,老曹已經沉醉在天下無敵的自詡中,還未開打,已將江東看做自己的囊中之物,洋洋自得了。赤壁之後,老曹只是修修補補,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相持,此後終其一生,再未踏上過江南一步。想來老曹坐鎮許昌時,心中一定會時時想起赤壁的那場大火吧。

赤壁一戰,斷送了老曹統一天下的夢想,孫權則堅定了立足江東的信心,但獲益最多的,還是我們的大耳朵,劉皇叔。此前,皇叔轉戰天下,四方諸侯都投奔個遍,幾無立足之地。遇孔明後,隆中對一出,實力是蹭蹭的往上漲。赤壁前,皇叔還被老曹追著滿地圖跑,赤壁後,靠著一手高明的撿漏功夫,皇叔已有了自己的實力。雖然說和東吳之間在荊州問題的扯皮上,皇叔的態度近乎耍賴,但亂世爭霸,城池土地就是命根子,皇叔的做法也可以理解。

這段時間裡,周瑜和孔明有多次對決,最後都是孔明勝出。其實周瑜治軍之才不弱孔明,無奈有兩個死穴:其一,江東水軍強,陸軍弱。吳軍在長江之上那是天下無敵,君不見老曹也要整合荊州水軍,三國後期晉滅吳,也是準備了十幾年之久,才憋出了一隊能抗衡東吳的水軍。但吳軍一上了岸,便是任人宰割。後期孔明六出祁山,和司馬懿打的驚天動地,但東吳則安安靜靜,似乎從地圖上消失了。其實後期吳魏之間數次大戰,東吳從未一勝,陸軍之弱可見一斑。因此,和周瑜在地面上打,孔明不怕他。其二,其時孫劉聯手方可和曹操抗衡,而東吳朝中,孫權、魯肅都是同意和皇叔聯盟的,因此孔明吃定周瑜只能小打小鬧,不能撕破臉硬幹。有這兩點,孔明便吃定了周瑜。

之後,劉備入川,鳳雛龐統曇花一現,死於落鳳坡。龐統死,劉備在蜀中進退兩難,只得調諸葛亮入川,留關羽獨守荊州,為之後的敗走麥城留下了伏筆。龐統之死在書中劇中均著墨不多,似乎無關緊要,但細細一想,若龐統不死,孔明坐鎮荊州,定能保住荊州不失,關羽張飛或許也可不死。劉備以西川為根本,荊州為前哨,隆中對第二步達成。之後老曹死,曹丕曹植兄弟爭王,大魏人心不穩,此正是“天下有變”,劉備以龐統、法正為參謀,魏延、黃忠為大將,出祁山攻長安,孔明率關張趙等舊部從荊州出兵,北伐許昌,則隆中對戰略未必不能實現,大耳劉備未必不能成為漢室中興之主。

可惜!可嘆!落鳳坡一箭,鳳雛慘死,孔明進川,雖打下了西川,但轉眼間關羽便丟了荊州。荊州一失,等於失去了進軍中原的門戶,隆中對方略頓成泡影。此後孔明六出祁山,飽受糧草匱乏之苦,皆種因於此。關羽死,劉備徵吳,被陸遜一把大火燒退,劉備身死,蜀漢國力大損,三方又恢復平衡。

現在想想,劉備打下西川、荊州未失之時,是劉備一生中實力最為強大的時刻。漢中之戰更是把老曹打的大敗,回想當初走新野、敗當陽之際,皇叔應該會有恍如隔世的感覺吧。只可惜,好景不長。而劉備為給關羽報仇,以傾國之力伐吳,一來是被感情衝昏頭腦,二來也有實力大漲,不把孫權放在眼裡的心態。

再來回想一下,三國中三次以弱勝強的戰役,官渡、赤壁、夷陵三把大火,分別燒掉了袁紹、曹操、劉備的壯志雄心。官渡,袁紹若勝,中原必歸袁氏;赤壁,曹操若勝,天下便可統一;夷陵,劉備若勝,便可和曹魏二分天下。三大戰役中,無論哪次的結局反轉,都將會產生一個全新的局面。而三大戰役的失敗方,袁紹、曹操、劉備,也都正處於各自一生功業的頂點,只要再踏上一步,便是踏入巔峰,只可惜,再大的雄心壯志,在志得意滿、心驕氣傲的心態下,都被一把大火燒成灰燼。

此時,早年間逐鹿中原的那批老人基本都已過世。此後三國的看點,便在諸葛亮和司馬懿的對決。孔明絞盡腦汁,費盡心血,智計百出,但仲達吃定蜀軍糧草不足的弱點,只要堅守至蜀軍糧盡退兵便是勝利。而司馬懿在朝中飽受曹氏排擠,他也正需要諸葛亮這個勁敵在外,才能保住自己在曹魏的地位。決定自身命運的,竟然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不知道司馬懿在面對諸葛亮時,是怎樣一副心情。

看著這時的孔明仲達,不禁讓人想起許多年前的周瑜孔明,只不過,攻守換了個位置。周瑜之才不下與孔明,孔明也不遜於仲達,最後的成敗,大半歸咎於國力,剩下的一小半,歸咎於命運。上方谷那天若不下雨,仲達一死,只怕曹魏再無人能抵擋孔明瞭吧?

三國後期,諸葛亮一死,再無看點。魏蜀吳三方也都沒了什麼像樣的人才,而司馬懿作為四朝元老,見識過曹操、劉備、孫權、荀彧、郭嘉、賈詡、孔明、周瑜、魯肅、陸遜等各路英傑後,此時的天下,已沒有什麼人能被他放在眼裡。既然曹氏依然對我不放心,那,我就把你家的江山奪過來吧。反正,你們也是從老劉家搶過來的。於是,三國歸晉。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