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二流词人,却因为写下了这首除夕词而被后人记住,确实不错

韩疁[liú],宋代文人,字子耕,生卒年不详,生平不详,流传到今天的词作只有6首,但是却因为下面这首除夕词,而被后人记住了。

一位二流词人,却因为写下了这首除夕词而被后人记住,确实不错

这首词,主要体现了词人在除夕之夜复杂的心情,本来除夕守岁,正是新春佳节最热闹和重要的内容,但是,一旦年纪大了,过了一年,又年长一岁,心情难免会悲喜交加,所以感慨总是较多。而从现有的材料来看,这首词应该是写于词人的晚年,所以我们能够从词中,深深地感受到词人复杂的心境。

高阳台·除夜

韩疁

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

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恣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

小注:恣[zì],即无拘无束。

上片开篇写除夕守岁时的景象,“频听银签,重燃绛蜡,年华衮衮惊心

”,银签,是一种古时候的计时仪器,每过一刻,便有签子从仪器中掉落,词人开篇以“频听”来描述,说明签落的次数很多,可见守岁时间已久,而重新点燃蜡烛,也说明夜已经深了,词人这样不遗余力的表现时光的流逝感,便是为了逼出年华惊心的感慨,“衮衮”二字足见时间之快,“惊心”又足见韶华易逝的无奈!

一位二流词人,却因为写下了这首除夕词而被后人记住,确实不错

接着词人感慨道,“饯旧迎新,能消几刻光阴”,大有辞旧迎新,岁月流逝的感觉,正如晏殊《破阵子》中的词句:“可奈年光逝水声,迢迢去不停”,的确是感慨时光的警句。

而且,词人此时已经上了年纪,所以对于通宵守岁的活动,已经有些吃力了,更可况还要喝酒,“老来可惯通宵饮?待不眠、还怕寒侵”,因此词人比较纠结,想通宵守岁,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害怕严寒损伤了身体,想去睡,可是还想去欣赏梅花,但是妙在词人不说去赏梅,而是将梅花当做了朋友,“掩清尊,多谢梅花,伴我微吟”,词人离开酒宴,去欣赏梅花,清吟独赏,也自有一番风味,可是这其中,我们也能看到词人的孤寂之情,似乎只有梅花与之相伴。

一位二流词人,却因为写下了这首除夕词而被后人记住,确实不错

词到下片,笔势一转,去写邻居家的少女,“邻娃已试春妆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横金”,少年人不像词人一样,他们是青春阳光的,对于守岁也充满了活力,比如邻家的这个小女娃,已经换上了新装,打扮好了,准备迎接新的一年。

因为邻家少女的美丽,使得词人勾起了无限想象,“勾引东风,也知芳思难禁”,词人想象新年的东风,也为这位少女美丽的新妆而陶醉,所以东风为少女带来了礼物,那便是即将到来的春天,即将花红柳绿的勃勃生机,“朱颜那有年年好,逞艳游、赢取如今”,当真是充满了无限希望。

一位二流词人,却因为写下了这首除夕词而被后人记住,确实不错

到了末尾三句,词人更是想象新奇无比且趣味无穷,“恣登临、残雪楼台,迟日园林”,词人似乎被邻家少女的活力所感染,所以要趁着这良辰美景,尽情游赏,等到第二天,要去放手欣赏那还未消雪的亭台楼阁,以及那还未有春意的园林景象!

这首词,上片借除夕叹老,将年华易逝的感慨蕴含其中,也将词人孤寂的心情体现了出来,但是到了下片却画风一变,通过邻家少女的青春和活力,将一片生机展现了出来,将无限希望、无限生机蕴含其中,所以格局一下便大了不少,这或许便是这首词被后人称道的原因之一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