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雍正皇帝如此勤政,為什麼在官場與坊間會被一些人詬病?

忠肝義膽嶽老三


雍正,是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的年號。雍正皇帝在位時間是從1723年至1735年,他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雍正在喬引娣面前喝酒喝多了說:朕每天睡覺不到三個時辰,吃飯也就幾個小菜……的確,雍正的勤政在歷朝歷代中都是出了名的,可是人們卻不買他的賬,甚至在官場與坊間還被一些人詬病。這是為什麼呢?

一、登基之路曲折坎坷,被人詬病有“作弊”之嫌。

雍正的父親康熙共有35個兒子,他對兒子們的教育非常嚴格,因此每個兒子都很優秀。想從其中選一個繼承人,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後來,康熙將皇后赫舍裡所生的皇二子胤礽立為太子。然後,在冊立太子後的33年裡,朝中形成了包括太子集團在內的三大政治集團。而因為種種原因,康熙曾兩度廢太子。

在暗流湧動的政治形勢下,胤禛處於中立態度,他韜光養晦、不露聲色。

但是他還十分注意偽裝,避免因鋒芒太露而遭到嫉妒,但是也在適當的時候在康熙面前展露一下自己的才華。

胤禛還善於打親情牌。康熙病了,他親自去床前服侍,端飯喂藥,噓寒問暖。而且在父皇面前,他還儘量說其他兄弟的好話,給康熙形成寬厚、仁義的印象。這些做法,逐漸贏得了康熙的好感。

胤禛還暗地裡取得了守衛京師的步軍統帥隆科多,以及手握兵權的川陝總督年羹堯的支持。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駕崩。隨後由隆科多當眾宣佈康熙的遺詔,命胤禛繼承皇位。他就是雍正皇帝。關於雍正是如何繼位的,官場和坊間一直有三種說法:“遺詔繼位說”,“改詔篡位說”以及“無詔奪位說”。尤其是後兩種說法,在皇族中更是越傳越盛。

35個兄弟當中,雍正並不是最優秀的,但是他卻當了皇上,其他兄弟自然不服,猜疑中傷,甚至造謠誣陷都是有可能的。

二、大刀闊斧推行新政,被皇室成員和朝臣詬病心狠手辣。

雍正即位以後,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康熙後期,官員貪汙,造成了糧食短缺,國庫虧空,同時也引發了許多社會矛盾。

對此,雍正絕不饒恕,他嚴令貪官,必須在3年內將所有的虧空全部補齊,並且不許向民間索要。

對於郡王、貝勒等高級官員有貪汙行為的,雍正下令將其家產拿到大街上變賣以填補虧空。

對於貪汙嚴重的官員,雍正就命人抄他的家,用家產來抵償虧空。當時各省被罷免查辦的官員數量高達三分之一。虧空補上了,但是被查抄官員也刻意對雍正進行誹謗,這些人竟被認為是“宮廷密闈”的知情者,散佈的傳聞在民間廣為流傳,也容易被老百姓信服。

另外,雍正推行的一些新政,比如“攤丁入畝”,取消了人頭稅,而是按田地多少承擔徭役和賦稅。這樣,雖然減輕了農民負擔,但是擁有大量土地的官僚卻要承擔鉅額的賦稅支出,他們的利益受到了損失,為了發洩不滿,他們肆意妄為地大造負面輿論。

這就使得雍正的形象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三、慎用人才,被無德之人詬病“刻薄寡恩”。

雍正每天批閱大量奏摺,不巡幸,也不遊獵,所有奏摺均是親手批閱,有的奏摺上的批語竟然達到1000多字。

雍正有自己的用人原則,並不一味拘泥於道德的約束。在給心腹大臣田文鏡、鄂爾泰等人的諭旨中,反覆強調讓他們不拘一格推薦有才幹的人。

因此,對於那些昏庸腐敗的無能官員,以及一些不作為的官員,雍正堅決查處罷免,雍正也因此得到了“刻薄寡恩”的名聲。

但是雍正實際上是十分愛才的,對於有才幹的人,雍正給予他們加封賜賞、超級提拔等獎勵。對待有病的賢良臣子,他親自探望。對於那些敢於直諫的鉅子,雍正則大加讚賞。

57歲的雍正由於日夜操勞,事必躬親,還是病倒了,幾天後就駕崩了。關於他的死,也有許多傳聞,有的說是服用丹藥中毒而死,有的說是中風而死,甚至有的說是被他查抄過的官員的後代尋仇而被殺。

由於生前做事得罪了太多的人,因此關於他的死也引發許多傳聞,成為揭不開的謎團。

雍正雖然在位時間很短,只有短短的13年。但是,他對清朝的發展有著極大的意義。他及時消除弊政,查處貪官,減輕農民負擔,增強了國力。他勤政愛才,為了國家發展鞠躬盡瘁。

但是由於他即位的過程十分漫長坎坷,因此,他擔負著“腹黑”,甚至是“篡位”之嫌。而他在位期間,查處貪官汙吏,罷免不作為的官員,也使得丟了官位的人,對雍正進行誹謗誣陷,因此使得雍正雖然勤政愛民,但是在官場和坊間,卻是飽受詬病。

但是從促進社會進步的角度來說,雍正堪稱是一個英明的君王。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在阿其那(八阿哥胤禩)臨死前給雍正皇帝留下的那封信說的非常明白:皇上四哥,你累了吧,該歇歇了,意思就是說,你留下的都是身前身後的罵名,這是何苦呢?
【胤禩臨死前對雍正的總結】


雍正皇帝的勤政在歷朝歷代那是出了名的,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有過雍正皇帝自己的表白,就是在喬引娣面前喝酒喝多了那次說的最真切;朕每天睡覺不到三個時辰,吃飯也就幾個小菜,問喬引娣;你都看到了,朕是那樣的人嗎?這是雍正的內心流露。

雍正帝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只有這寥寥數語便說明了雍正皇帝對於在執政十三年期間的總結。
【大刀闊斧的推行新政】

雍正帝提出整頓積習的振作有為的政治方針,觸犯了資本利益集團的利益,與八皇子胤禩所代表的達官顯貴的貴族集團及讀書人的利益發生了衝突,可雍正皇帝的務實態度正是與八爺黨的仁義方針背道而馳相對立,這就給掌握輿論口舌的官僚資本集團留下口實,肆意妄為的大造負面輿論。

有清史學家劉桂林這樣說:

“清世宗初政所表現出來的才能,非同一般,其精力過人、勤奮、幹練,亦為常人所難及。”

雖然老百姓得到了實惠,可那畢竟是“坊間”傳聞,最重要的是被雍正皇帝處理過的貪官汙吏的誹謗,竟被認為是“宮廷密闈”的知情者在民間廣為流傳被信服。
【這些人腹黑雍正皇帝】

無論雍正皇帝多麼優秀必定遭到史書及野史的腹黑,因為雍正皇帝得罪的是“權貴”,這些人首先包括被雍正皇帝流放的“八爺黨”門生故吏及家人、門人、死黨。當他們被流放的過程中經過的路上廣為散佈雍正帝的流言蜚語,故意誹謗雍正皇帝並說的神乎其神。

還有一條:直接得罪了“士紳”,這些人就包括資本利益集團,特別是在整頓旗務的過程中把“旗人”享受的特權進行了分割,使大批湧入關內的滿洲貴族子弟,包括皇親國戚遭到了雍正皇帝推行新政的極大打擊,他們對雍正皇帝的反目渲染最為讓坊間老百姓信服。
【旗人散佈謠言的場所】

宮廷密闈是老百姓最為感興趣的話題,何況是被雍正皇帝整治過的皇親國戚及被髮配的貪官汙吏對雍正皇帝神秘的演講是坊間老百姓津津樂道的談資,完全失去了雍正帝勤政為民的真實性!

文字獄的發生是雍正皇帝的一大敗筆,文字獄的擴大化使讀書人遭到了重創,既然得罪了讀書人就會被讀書人口誅筆伐,把這些讀書人推向了土豪劣紳這一邊,他們配合著官僚資本利益集團及土豪劣紳對雍正皇帝進行了負面的藝術加工廣為散佈編造,這些對雍正帝的執政失去了真實性,可靠性。

(圖片來自網絡影視資料)
請關注頭條號:日堯居k古史!堅持原創!《雍正王朝》詳細解剖還在後面,帶你繼續解剖雍正朝!歡迎網友評論互動、留言。(第186期總268期)


日堯居


雍正皇帝

愛新覺羅胤禛

可能是清朝,不,肯定是清朝最勤政的皇帝了。

可是為什麼還是有這麼多的詬病呢?

我認為大部分是編造的誹謗之語。

一,一體納糧

動了旗人的利益,眾所周知,旗人是在清朝好人一等的,可是那麼多的旗人不種地,不納糧,還白拿銀子,錢糧,這對大多數的人尤其是漢人農民,是不公平的,而雍正想廢除這個,得罪了旗人,那堆大爺,大部分遊手好閒,加上有意為之的一些人挑撥,也就流傳下了一些不好的言論

二,大膽啟用田文靜,年羹堯,李衛等人。

上述三人,沒一個正經的科班出身,就一個監生出身的田文靜,那更是跟天下讀書人打的頭破血流,並且前兩人在為官上有些不近人情尤其田文靜,到了絕情的地步,跟士子一派的鬥爭中,還得了世宗皇帝,模範邊吏的點贊,哪說理去,年羹堯後期到了殘酷的地步,本身朋黨這個在歷朝歷代都斷不了,士子們本身就看不上這幾個人管你有能力沒有,中間各種矛盾的爆發,雍正也支持了三人,讓士子們覺得受到了輕視,筆桿子糟踐人還不容易??武大同志永垂不朽

三,奪嫡戰爭失敗方

前面兩個被得罪的,你忍著吧,頂多有一些官員發發牢騷,可是當這幾種被得罪的人的冤氣,被一些人別有用心的利用起來,不好意思,你雍正皇帝等著罵名滾滾來吧。這個時候的老八他們就閃亮登場了。

以上所述,造成了雍正的名聲不大好聽,也有人可能會反駁,你說他那麼好,光得罪人,那咋沒人替他說話?

只能說,雍正所做大部分,沒有直接受利人,這是最關鍵的,他是真正的為了江山,這也是輿論一遍倒的原因,你總不能指望大清江山直接張嘴說話吧?還是指望國庫裡的銀子提筆寫字?

個人觀點,歡迎指正。



叫我嘉官人


歷史和真相是有差距的。雍正皇帝在整個清朝來說是非常有作為的一個皇帝,論功績還真沒幾個趕得上的。然而,他得罪了一些人,一些寫歷史的人,所以形象就差了。

滿人入關後,取代明朝的統治者,未進行根本性的社會變革。而明末社會矛盾已經非常嚴重,百姓負擔沉重。而清政府未能解決,反而增加了很多負擔(八旗),看似新朝,實則搖搖欲墜。雍正要做的,就是利益的再分配,緩解社會矛盾,保護剛建立的新政權。說白了,就是將八旗權貴、士大夫這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分一部分給窮人,給他們生路,維護了社會的穩定,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從大局看,無疑是正確的,最終人人得利,因為社會穩定嘛

但是有人不這樣想,哪些人?既得利益者,天下士大夫。大道理他們也懂,利國利民好事啊,可是利國利民不利自己可就不是什麼好事了,他們覺悟還差點,也沒有天下為公的情懷,不懂得舍小家為大家。說到底就是為了自己的一點點自私,雖然總是打著胸懷天下江山社稷黎黎蒼生的幌子,但誰也沒有把自己與天下蒼生歸為一類,骨子裡覺得高他們一頭。哪肯把自己的利益分於他們。我錦衣玉食的時候,可以想著怎樣才能讓他們喝上粥,不至於餓死,但不會和他們一起喝粥。這是士大夫的情懷。所以,誰動了他們的奶酪就很誰有仇

雍正動了,所以他們就跟雍正有仇了。他們是拿筆的,可以寫歷史的。於是,各類正史、野史,各類評書,小段子,全來了,自然不會說什麼好話。

雍正的形象就這麼糟蹋了,因為他得罪了天下讀書人。


青梅煮水話滄桑


對於雍正皇帝的評價長期以來在史學界和民間有著兩個極端,雍正皇帝在執政期間整頓吏治,發展農業,減少農民負擔,加強中央集權等方面得到了史學界的一致好評,尤其是勤政更是古往今來帝王的楷模。

但是在民間則更多流傳著雍正皇帝的一些緋聞,比如篡位,比如死因之謎等等,加上這些年關於雍正皇帝的後宮戲拍一部火一部,所以人們對於雍正的關注更多在於政治之外。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強烈的反差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雍正皇帝的諸多改革觸動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我們舉兩個簡單的例子,清查虧空、整頓吏治以及耗羨歸公。

在康熙朝後期,吏治腐敗問題已經凸顯,雍正繼位時,國庫空虛錢糧短缺的形式愈加明顯,雍正繼位僅一個月在《上諭內閣》中就命令各地方凡有虧空限期三年內補足,逾期未完成任務從重治罪。

幾十年積累的虧空要在三年內完成難度很大,但是雍正也有辦法,完不成就抄家補足欠款,在雍正鐵腕之下很多官員都被抄家治罪比如湖南按察使張安世、江蘇巡撫吳存禮等人。

再說耗羨歸公的問題
火耗只的是碎銀熔化重鑄為銀錠時的折耗,一般情況下徵稅時候所規定的火耗遠大於實際的損耗,這一部分一般都入了官員個人的口袋,雍正上臺後,將這部分錢收歸國家,等於間接斷了很多官員的財路,雖然雍正用養廉銀加以補償,但是差距太大根本無法滿足官員的貪心。

通過以上這些做法,雍正幾乎將大清官員得罪一遍,由於鐵腕政策,這些底層官員敢怒不敢言,於是就在民間散佈一些不利於雍正的言論。

其次、雍正繼位之事影響太大

康熙當了六十年皇帝,在生育後代方面可謂是非常“高產”,兒子就生育了35人,活下來的最終有24個,這些兒子各個英明神武導致了康熙晚年發生的奪嫡事件。

最終雍正登上皇位,其餘參與奪嫡的皇子大多命運悲慘,比如“八爺黨”大多在八阿哥胤禩奪嫡失敗後遭到了罷官流放,這些人在流放途中大肆散播雍正篡位的謠言,比如改遺詔,甚至弒父等等。

這些於雍正不利的言論得到了一些反清人士的利用,被再加工之後更加廣泛的傳播,所以很多不明真相的人將雍正看作是弒君篡位的暴君,比如“曾靜案”就鬧的滿城風雨,雍正為此特意編著了一本《大義覺迷錄》為自己辯解。

基於以上原因,雍正在民間遭到了不少詬病,才會出現史學界和民間對於雍正的兩種極端的評價。


一點點歷史


因為當時康熙留給雍正的是一個虛晃的盛世,吏治腐敗,民生凋敝,國庫空虛。所以雍正上臺後就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改革不可避免的觸動了一些既得利益集團。

其一,他整飭吏治,實行火耗歸功。擋住了一些官員發財的路,使得他們少了一項撈銀子的路子,所以官員們不喜歡他。

其二,他實行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就把士子和鄉紳們千百年來的特權就給廢除了,士子和鄉紳們當然記恨他。

其三,他大力整頓旗務,讓那些八旗子弟不再吃空餉,分給他們田地,讓他們自給自足,那些八旗子弟遊手好閒習慣了,哪能受得了他的這項政策,所以他們也都記恨他。

所以,綜上所述,讀書人、當官的、八旗子弟們都不喜歡他,那還不得到處詆譭他,說得多了,一些原本不相信的也開始相信了,都開始詆譭他了。


老湖侃歷史


雍正皇帝的勤政在大清這二百多年的江山中是排在第一位,同時他的勵精圖治大搞改革也是花了很多心血更是收到好效果的。

那為什麼官場和民間對他的評價卻是那麼的糟糕呢?

在那時,繼承皇位的大都是太子。可是雍正皇帝是老四,這在當時很多人認為他做皇上不正統,還在揣測他是通過不光明的手段才上位的,於是,越傳越玄幻,越來越撲朔迷離。

還有就是雍正'l的改革,涉及很多官僚的利益,那些人也對雍正很大意見,特別是八哥黨對他恨之入骨。

還有就是雍正的死,又是暴死,這樣又給外面傳出來多種版本,那些對他不滿的人想方設法,讓他臭,也是眾傳紛紛,稀奇古怪。

其實,真的雍正是很有作為的皇帝!


我主沉浮582


《雍正王朝》當中,雍正這個皇帝,挺冤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機關算盡當上了皇帝,登基之後,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推行新政,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推行新政上面,其“勤政”的程度,在整個封建社會的帝王當中都是數一數二的。

但是,雍正又是在中國歷史上最有爭議的皇帝之一。傳說中幾乎成為一個“暴君”的典範。

在各種傳說,故事,野史當中,雍正就沒什麼好的地方:

修改詔書篡皇位,卸磨殺驢殺功臣,殘酷迫害親兄弟,刻薄寡恩對朝臣,酗酒好色廢朝政,違背祖制害旗人等等。

那麼,為什麼一心要“江山圖治垂青史”的雍正,卻落得“身後罵名滾滾來”呢?

其實,雍正在位十三年,在整個清朝的皇帝當中是在位很短的一個皇帝,但是卻是一個很有成就的皇帝。

雍正通過所謂的“雷霆手段”,阻止了康熙朝後期國家空虛,吏治腐敗的頹勢。把一個算得上是“千瘡百孔”的“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大清又拉回到國庫充盈,中央集權鞏固,百姓負擔減輕,吏治腐敗得到遏制的良好局面,讓他的兒子弘曆(乾隆皇帝)有了可以得瑟的資本,揮霍的家底,歌舞昇平的基礎。

這樣的皇帝,被詬病,被抨擊甚至被妖魔化,著實讓人為雍正覺得冤枉。

為什麼?

造成這個局面的原因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

第一,康熙兩次廢黜太子,導致了著名的九子奪嫡,因為九子奪嫡的白熱化,康熙考慮整個朝局和大位傳承的穩定,決定不再設立太子而採用傳位詔書的方式進行皇位的傳承,這就給後來“雍正篡位”的傳說奠定了一個“可能”的基礎。試想,假如康熙在二次廢掉太子之後,立刻宣佈新太子並詔告天下,無論這個太子是不是雍正,至少“篡位”的傳言不會再有基礎了。

雍正是在沒有太子之位的前提以皇子下繼承大統,得位正不正還真的很難說清楚,就是到今天,雍正篡位的說法還是有市場的。

第二,雍正登基之後,不遺餘力,不顧一切的推行新政,新政給國家朝廷帶來的是“國庫充盈”,給百姓帶來的是“賦稅減輕”,但給他自己帶來的是“得罪了全天下人”。

可以說,雍正的新政,除了沒有得罪最基層的老百姓和江山社稷以外,他把該得罪不該得罪的都得罪了。

——強行追繳各級官員的欠款和藩庫虧空,不惜罷官抄家,得益的是國家,得罪的是朝廷和地方官員。被抄家的肯定是恨之入骨。就連打麻將都發明瞭“抄家胡”來洩憤。

——火耗歸公,儘管在明面上讓各級地方官員拿到了“養廉銀”,但是和各級官員搜刮的“火耗銀”相比,各級官員的既得利益受到了相當大的損失,畢竟“養廉銀”再高,也比不過“一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可以想象各級官員能有多少打心眼裡支持?

——攤丁入畝,把人頭稅改為“田畝稅”,動的是“大小士紳和地主老財”的奶酪。沒地的農民佃戶負擔減輕了,但是挖的是地主老財肉。地主老財們也是“敢怒不敢言”。

——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讓天下有功名的“秀才舉人”們既沒有了特權,又沒有了面子。十年寒窗,原本至少只要有了功名(秀才或舉人)就可以“不當差,不納糧”(免徭役,免稅賦)。雍正一句話,書就白讀了,功名也就沒價值了!讀書人憤怒了!

——整頓旗務,要求旗人自食其力,不能再有“鐵桿莊稼”,讓原本有著世襲的“不勞而獲”資本的旗人,不但不能再“不勞而獲”而且把當主子的權力也要強行剝奪。旗人們是“出離得憤怒”!

說到底,就是雍正的各種新政對於國家有利,對於天下百姓有利,對於中央集權有利,對於鞏固疆土有利(改土歸流)。但是卻得罪了整個社會的既得利益者。

最重要的是得罪了“天下的讀書人”。

於是,上至雍正的“政治對手”八爺黨,下至“秀才舉人”形成了一個“反雍正”聯盟,由政治對手提供素材,秀才舉人負責潤色,開始對雍正進行全面“黑化”。而且這種黑化一直持續到現在,近些年清宮劇當中的雍正形象,除了《雍正王朝》之外,沒有幾個正面的形象,武俠小說等文學作品也是一樣,比如“粘杆處”特務組織。

第三,雍正自己也辦了一個蠢事,就是在處理落第秀才曾靜異想天開給陝甘總督嶽鍾琪寫信煽動嶽鍾琪造反的問題上,雍正犯了一個“天真的錯誤”。

曾靜在給嶽鍾琪的策反信當中,羅列了雍正的十大罪狀,包括雍正為代表的“蠻夷”不配做“中原之主”。

雍正一方面很生氣,另一方面很委屈,在親自審問曾靜之後,雍正覺得有必要“闢謠”,他親自編寫了一本小冊子《大義覺迷錄》,在這本小冊子裡,雍正對所謂的“十大罪狀”進行了駁斥,申辯,和解釋。

不但如此,他讓曾靜帶著他的學生張熙到全國各地帶著小冊子進行宣講,試圖消除謠言的影響。

雍正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太天真。在這個《大義覺迷錄》小冊子裡,以及在曾靜的“闢謠”宣講當中,百姓聽到和看到的或者說更關心的不是闢謠,而是謠言本身和那些“宮廷秘事”。

為了闢謠,雍正話說的太多,把本不該解釋,不能解釋,也不便解釋的事都公之於眾。除了增加老百姓茶餘飯後,田間地頭的談資,沒起到該起的作用。

相當於他自己主動提供了很多素材。

所以,乾隆繼位之初,收繳查禁《大義覺迷錄》,並殺了曾靜和張熙。

我們經常講,史筆如鐵,但是野史傳說卻是掌握在文人手中,得罪了文人,還想得到一個“高大的形象和讚譽”是不可能的。

文人要是噁心起人來,比拿刀殺人還厲害。

一個挺好的皇帝,就這麼給禍害了。


步武堂


人是一個奇怪的動物,對於很多高尚的東西,大家內心之中是非常贊同的,但是如果真正涉及到自身的切實利益,往往又是特別自私的。雍正之所廣泛的為人所詬病,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當政時期觸犯了太多人的利益。很多人看電視劇的時候往往會非常支持雍正,因為他勤政愛民,一心想治理好大清朝。但是在真正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大多數人的做法和雍正朝的那些官員以及八旗子弟是沒有多大分別的。

正如《大明王朝1566》裡面嘉靖皇帝有句臺詞說得好,“貪官朝朝殺,朝朝有貪官”。大部分的人恨的不是貪官,而是他們沒有辦法去貪。倘若真個給了他們這個位子,他們也照樣如此。再舉個例子,某個企業裡面的員工,每天朝九晚五,大家都沒有什麼壓力,而且公司福利待遇特別特別的好。不是這個公司裡面的員工自然對這非常不滿。

但是如果一個人在裡面,那就會又不一樣,他會覺得這是非常合理的。一旦上面的某個人想要真正的做些事情,對這個公司進行改革,往往是阻力重重,因為他會觸犯到下面每一個員工的利益。比如一個人以前每天上班八小時,實際上工作只有三小時,可是改革後,每天要工作9小時。試問這個員工會感謝那個改革的人嗎?

雍正做了皇帝以後,他的種種舉措,可以說是得罪了當時大部分有權勢的人。

對於滿清的權貴以及八旗子弟來說,他們是大清的核心力量。八旗子弟不需要勞動,他們只需要按時領兩米,不用幹活變能夠活下來。雍正想要他們去耕作,試問他們又怎麼心甘情願的去做?將心比心,我們如果是這些八旗子弟,難道會支持雍正的這種做法嗎?

滿清的權貴就更不用說了,八爺黨這些人本來就是康熙的兒子,雍正自己的親兄弟。可是雍正圈禁了大將軍王胤禵,稱八爺等人為阿其那、塞思黑,他這種做法讓滿清權貴情何以堪?雍正的這些做法,他親兒子乾隆都是不大支持的,比如雍正死後,乾隆便放了十四爺。

雍正後面的新政士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可以說是得罪了全天下的讀書人以及有錢有勢的大戶人家。士紳不用當差,不用納糧這本來就是當時人的共識。很多人辛辛苦苦讀書一輩子,為了就是這點體面,雍正這麼做,自然他們心裡是非常不願意。畢竟天底下沒有人誰嫌棄自己錢多。拿別人的錢財,有時候甚於殺人父母。

最後說說雍正的性格。雍正過於的刻薄寡恩了,對底下的人太不仁慈了。特別是在他手底下當差的官員,簡直是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加上雍正做事情太不符合常理,在文武百官的心中,雍正評價自然不會搞。比如張廷玉對雍正忠心耿耿,勤於政事,可是科舉舞弊案,雍正毫不留情面,張廷玉親眼看著自己的弟弟被斬首。試問張廷玉回家之後如何面對自己的家人,親戚以及朋友?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這就是政治,政治是這世界上最醜陋的東西!圍繞著政治就是統治階級相互間勢力的較量,正所謂成者為王敗者寇,對於失敗的一方誰又能心甘失敗呢?所以採用詆譭、編排、汙衊等下流手段讓當局者名譽掃地是失敗者唯一能做的。從古到今都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