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古代道士的修煉生活:從內外修煉、記功過、守庚申等說起

說起道士,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每逢黃道吉日,人們總是會去祭拜各路道家神仙和道家高人,可謂熱鬧之極。而電視劇、電影甚至遊戲中的道士更是為民眾所喜聞樂見,從《倩女幽魂》中的燕赤霞、《射鵰英雄傳》中的全真教、《誅仙》中的青雲門甚至遊戲《仙劍奇俠傳》中的蜀山派無不刻畫了許多人物形象飽滿的道士。在人們心中,道士總是仙風道骨、煉丹服食、武功高強、帶著守正辟邪的使命出現在人間。那麼歷史上的道士究竟是怎樣修煉的呢?於是今天就想以在古代道士為主題,與大家一起探索並評價古代道士的修煉生活。

談談古代道士的修煉生活:從內外修煉、記功過、守庚申等說起

《倩女幽魂》中的燕赤霞(劇照)

一、道教與道士的歷史淵源

  • 從“巫”到“方士”:道教的雛形、道士的前身

提到道教,想必很多人並不陌生,那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至今已經有接近2000年的歷史了。如果我們追溯的是道教的核心思想,那更是可以往前推移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道家思想。

在上古時期,由於認識水平有限,人們會對日月星辰、山河湖海產生崇拜,形成了所謂的“巫”。這些觀念後來漸漸為道家所吸收,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信仰體系,道教的雛形開始顯現。

戰國時期,神仙觀念開始深入人心,也就有了修行求仙之術的方士,這些神仙信仰和求仙之法逐漸被道家中人所承襲,漸漸演變為後來的道士。

談談古代道士的修煉生活:從內外修煉、記功過、守庚申等說起

道士成仙的願望

  • 道家學說:一座巫到道教、方士到道士的橋樑

在道教的創立過程中,信仰者從莊子和老子的思想學說中有所感悟,認為他們所提出的宇宙思想和人生哲學十分符合自身修行和道義。這其中尤其以老子的“道”尤為值得稱道。

在老子學說下的“道”是非常難以把握的東西,他無形無名,無為有無不為,是一種凌駕於現實世界的法則,而這些修行人認為這恰恰是修煉的關鍵,所以也就以追尋和弘揚這種道作為動力。正是這些人們對“道”的有組織、有目的的追求,使得道教與道士應運而生。

談談古代道士的修煉生活:從內外修煉、記功過、守庚申等說起

老子騎青牛

二、道士的修煉:內外兼具,卻難言足夠科學

說完道教及道士的由來,想必大家早就迫不及待想了解道士的修煉生活。在成仙超脫的理想下,不少百姓、士人甘願接受教規的約束,投身到道門中,開始了他們的漫漫成仙路。道士們相信“道”可以通過反覆修煉而逐漸靠近並最終獲得。道士人生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他們的修煉生活:

  • 外丹修煉:勇敢而悲壯

也許出乎很多人的想象,在東漢末年的道教創立之初,其實道士們是不修煉外丹的。那時候道教的教義是拯救危世、實現盛世太平,道士們傳教、修道都是為了這個理想,所以外丹修煉其實只是他們生活的一小部分,無關緊要。然而,這些道士們的理想卻在魏晉的亂世中無法得到實現,於是開始走上了煉丹的道路。

談談古代道士的修煉生活:從內外修煉、記功過、守庚申等說起

葛洪

嚴格來說,真正開始將煉製金丹服食作為道士們的修煉方式是東晉名道士葛洪。他繼承了丹經之祖魏伯陽的外丹術,在其著作中強調了金丹煉製的重要性。

《抱撲子內篇·金丹》:夫金丹之為物,燒之愈久,變化愈妙;黃金入火,百鍊不消,埋之,畢天不朽。服此二物,鍊人身體,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蓋假求於外物以自堅固。

葛洪可謂知行合一,他親自到羅浮山開始了修煉,靠自己砌成了一座丹爐,而每日採藥煉丹直至61歲去世(或者說道教中所說的飛昇),當時據說他時候身體柔軟、臉色全然如生前一樣,人們以為他已經成仙,所以也就有“葛仙”的稱號。

備註:羅浮山在道教中被認為是絕佳的修煉場所,是“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七洞天。

道士中不乏才智卓絕之輩,由此也產生對外丹修煉的不同理解,併產生了金砂派、鉛汞派和硫貢派等諸多流派。不過儘管流派不同,但是他們修煉外丹的流程卻還是有諸多共通之處的:

首先,道士們要廣泛且謹慎的選擇煉丹的場所,這些場所要麼是道士們親身探索所得、要麼是師門長輩口口相傳下來的“福地”,但無論位置如何,一般而言會選擇在名山大川中的幽靜之地。比如道教中的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大多都是如此。

其次,與一些電視劇所表現的主角單人修煉不同,道士們煉丹時往往會選擇兩到三人為伴

,在人員選擇上要為煉丹人所信任,並且往往是自己的親傳弟子或門中長輩。之所以這樣做,一是為了保證煉丹人正常的生活需要,二是避免煉丹人在煉丹過程中出現意外無人照應;

再次,煉丹前的禮節可謂不可減損。道士們往往需要齋戒沐浴,並且儘量避免與世俗之人接觸,努力使自己的心境和狀態進入空明的境界。

談談古代道士的修煉生活:從內外修煉、記功過、守庚申等說起

煉丹爐

最後,基礎設施的建設。道士進洞府準備修煉外丹前,往往會先完成建丹室、築法壇等。這些都有極為嚴格的講究,以丹室為例,必須按照長3丈、寬1.6丈來建造,而且門戶必須要密切,在關閉後絕不能有一絲光線滲透進來。又比如在安放煉丹爐時必須在指定的時間、方位安置等。

不過,儘管無數的煉丹道士們為煉丹付出了許多努力甚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但在現代科學視野下卻有些徒勞無功。在這個層面上看,這些外丹修煉生活總是帶著勇敢而悲壯的色彩。

  • 內丹修煉:古代道士對“精”、“氣”、“神”的統一

說完外丹,自然要提提內丹修煉了。內丹修煉其實是與外丹修煉相對的,古代的道士們有感於外丹修煉的兇險,而轉而採用的一種替代方式。在古代的道士們看來,內丹其實就是不假借外物的自我修煉,期待在自己的體內煉成金剛不壞之身,從而不死成仙。

眾所周知,在中國古代其實很早就有關於“精”、“氣”、“神”的說法,而道士們的內丹修煉其實就是以一定的理論和方式將三者統一起來,並期待能夠使得人養生長壽。這種內丹修煉方式儘管無需像外丹修煉方式一樣要做修煉蓋房、安置爐鼎、升火等功夫,但其實從時間來看,往往內丹修煉更需要毅力,需要經年累月對“精”、“氣”、“神”進行調和與統一。

談談古代道士的修煉生活:從內外修煉、記功過、守庚申等說起

內丹修煉:精氣神的統一

比如藥王孫思邈,他雖然是前文所提及的外丹金砂流派,但是他同樣修煉內丹。他每天雞鳴時分就起床,然後自我舒展肢體並在戶外散步,呼吸新鮮空氣,並根據氣溫、天氣等步行適當距離,完成他說的“小勞”修煉。孫思邈戶外鍛鍊後還會回家打坐並閉目養神,讓元氣在體內行走,並輔以水果飯菜等飲食以修煉內丹。

在孫思邈看來,求仙道路漫長艱辛,但是養生之法卻容易做到。他認為主要去掉名利聲色、喜怒哀樂的干擾,善於養生,做到延年益壽甚至長命百歲是可能的。

備註:以上孫思邈的故事記載在其著作《千金要方》中。此外,孫思邈外還有許多內丹修煉的道教名人,比如純陽子呂洞賓也是勤於修煉“精氣神”,年過百歲時依然身體健壯、健步如飛。

談談古代道士的修煉生活:從內外修煉、記功過、守庚申等說起

藥王孫思邈

與外丹修煉的勇敢而悲壯不同,內丹修煉不僅細水長流,而且頗有些現代科學視野下的科學道理,內丹修煉注重對身體的鍛鍊和心情的調整,這與現代科學保健的原理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在對科學原理的認識上是參照古代五行和陰陽之說,稍顯不足。

三、從修煉到道德:記功過與守庚申

其實,道士的修煉除了外丹、內丹之外,還有許多慢工出細活的功夫需要做的。在古代道士的理念裡,修煉不僅是功法,還是一個積善行德、控制私慾的過程。那麼具體是什麼做的呢?

  • 記功過:積小流以成江海,行善積德

記功過,其實就是道士們記錄自己在日常行為中有無道德或過錯的一種方式。客觀的看,道教在發展的過程中,其實是有將儒家倫理和道教的長生理念結合起來的,這其實反應在道教中有不少關於天人感應、因果報應的思想與理論。

道教所主張的記功過中對功過的判斷,其實就是以儒家的倫理道德為基本的衡量標準的。

比如很多仙俠影視劇中經常提及的入門基礎《太上感應篇》,其實並不是影視劇中所說的修行法門,而是一本關於道士們修行的勸善書,書中規定了道士在日常生活中所應當遵循的善惡標準,比如書中就列舉了26種善和170種惡。

談談古代道士的修煉生活:從內外修煉、記功過、守庚申等說起

《太上感應篇》簡圖

不過考慮到《太上感應篇》等畢竟只是定性、缺乏定量,所以後來還有《功過格》這種具體計算道士善行和惡行的形式,比如《十戒功過格》等。

延伸閱讀:按照《太上感應篇》的說法,認為如果行善300者可成地仙成就,行善1300者可成天仙。而《功過格》中則是對具體善惡的計算,比如規定了救死扶傷可記10功,打死一隻動物或昆蟲,記1-2過等。

道士們這種記功過的做法其實和“吾日三省吾身”的理念是極為契合的,修道意志堅定的真道士會經年累月的記錄自己的功過,做到月月結清、年年總結,還會對來年的目標作出設定。儘管從現在的眼光看,這些古代道士具有成仙的功利性,但從形式和行為上卻是加強對自我的約束、鼓勵行善積德,是十分值得肯定的。

  • 守庚申:千錘百煉剋制己身

說過守庚申,其實是古代道士們對自身修行的一種看法。他們認為,人的體內有三尸蟲,會在庚申日離開人體,前往天庭或地府打小報告,從而讓道士們的修煉功虧一簣。因此,道士們就有守庚申、斬殺三尸的說法。

古代的道士們虛構出“三尸蟲”並將其與人的慾望關聯起來,認為三尸會讓人滋生色慾、愛慾和貪慾,從而毀壞道德、影響修行。因此,道士們必須在庚申日靜坐不眠,從而讓三尸蟲離不開身體。但是如果想真正滅殺,道士們認為應該從內心去剋制自己的慾望,從而消除自己的歪門邪念。

也正因為如此,守庚申、滅三尸其實是道士們增強自己道德觀念和約束自己行為的手段,儘管其中帶有一些虛構的因素,但其實從行為上看倒也不失為約束自我的良好方式。

談談古代道士的修煉生活:從內外修煉、記功過、守庚申等說起

道士打坐守庚申

四、思考與感慨

通過前文介紹和分析,道士的修煉其實是在宗教信仰下的自然選擇,也是他們的人生目的。實際上,大多數的道士,尤其是以成仙為追求的道士對修煉和道德修養十分虔誠的。儘管他們的修煉離科學還很遠、成仙的目標也很虛幻,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道士們的存在是沒有意義的,甚至在無意間邁向了科學的大門,在冶金、化學、醫學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倒頗有些“有心開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意味在。

而道士們為了成道而經年累月的“三省吾身”、積善成德的行為固然目的上並不純粹,但客觀上確實有益於提高自我的道德修養,這一點即使在現代社會依然具有重要的意義。從某種程度上,我們加強對內心的檢視,其實就是人生的一場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