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量少,需要治療嗎?

月經量少,需要治療嗎?

文 | 王曉麗

審 校 | 範穎

北 京 大 學 首 鋼 醫 院

圖 片 | 源 自 網 絡

“大夫,我一直月經量少,2-3天就沒了,用日用衛生間和護墊就夠了,我是不是有問題呀,會不會因為子宮內膜薄,懷不上寶寶啊?”

“大夫,我生完孩子,月經量就變少了,是不是卵巢功能不好了,會不會變老了,我想調理調理”。

“大夫,我今年48歲了,月經量少了,2-3個月才來一次,我是不是要絕經了,需要調理嗎?”

……

這些是婦科門診上經常遇到的問題,咱們今天就來聊聊女人的“老朋友”這些事兒。

月經,俗稱的“大姨媽”,需要伴隨女性朋友大約30多年,不瞭解一下她可太說不過去了。

與月經相關的女性生殖器官是卵巢和子宮,而很多女性都分不清二者的作用。

月經量少,需要治療嗎?

簡單講,卵巢有兩個功能:


一是內分泌功能,即按月分泌雌激素、孕激素,促進女性身體的發育(如乳房、臀部脂肪)並作用在子宮內膜上使子宮內膜週期性生長、脫落而形成月經;

二是生殖功能,即每月排一次卵子,與精子結合後形成受精卵並種植在子宮腔裡而發育成胎兒。

而子宮的功能是孕育後代和產生月經,子宮就像盆腔裡一個獨立的小房子,胚胎在裡面發育至出生,而當子宮裡沒有胚胎時,子宮“這個房子”最裡面的“牆皮”即子宮內膜受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孕激素的刺激而增長變厚-脫落出血形成月經排出-再變薄-增長變厚-脫落……週而復始。

月經量少,需要治療嗎?

所以,當育齡期的婦女因疾病切除子宮後,因卵巢還在,所以維持女性特點的雌激素、孕激素還正常分泌,也就不存在老百姓所擔心的“提前衰老”的問題,卵子也正常產生,但失去子宮後,就不再產生正常月經,也無法正常懷孕。

根據最新版的婦產科學教科書,女性的正常月經量是20-80ml,國際上更有“5ml的出血量即正常”的共識,上下限之間可相差16倍!具體衛生巾的用量是1-40片。足以見得月經量的多少存在明顯的個體間差異!

針對個體,不同時期的月經量也不同。育齡期稍多,青春期、哺乳期及絕經前較少。但這只是普遍規律,並非絕對。

月經量少,需要治療嗎?

月經量少的幾種常見情況


今天,我們瞭解一下月經量少的幾種常見情況。

一.生理性月經量少,即正常情況下的月經量少:

(一)自月經初潮開始即月經量少,發育正常,無不適。

如本文前面提到的第一位女性,她是和別人比較發現自己月經量少的,她從第一次來月經開始,便月經量少,但週期正常,即按時來月經。

月經量少,需要治療嗎?

這時,我們需要了解她的身高、體重是否正常,如果正常,而且除了月經少之外,沒有其他的不舒服,那麼可以初步判斷她是正常的,屬於人與人之間的正常差異,可能與遺傳有關,不需要治療。追溯母系及父系一代,母親、姨媽或姑媽可能存在月經量少的情況。如果想要寶寶,做基本的孕前檢查及孕前準備即可。

但如果超過一年未孕,建議生殖科就診,排除子宮發育不良等異常,需要婦科檢查、婦科超聲、磁共振等方法確診。

(二)特殊時期的月經量少

如第二位女性,產後發現月經量少了,若此時正處於哺乳期,由於受哺乳影響,卵巢功能處於被抑制狀態,女性激素水平低,月經量少真是短時閉經屬於正常現象。但仍需要嚴格避孕。

月經量少,需要治療嗎?

再如子宮、卵巢手術後的恢復期以及放置宮內節育器後(尤其是曼月樂)或口服避孕藥、精神病藥物時期。

以上幾種情況,月經量少均屬於暫時性的,去除干擾因素便會恢復。

而如第三位女性,處於絕經過度期,即卵巢功能衰竭而月經量少,是一種自然的生理現象,在沒有不適的情況下,不需要調理。


二. 病理性月經量少,即異常的月經量少:

(一)手術或放化療後月經量少:

如人流、清宮、刮宮手術,會損傷子宮內膜使月經產生減少,或因導致宮頸管粘連而阻礙月經排出,後者常伴有痛經加重,這種情況需要醫學介入處理。

月經量少,需要治療嗎?

再如卵巢良性腫瘤剝除損傷、或卵巢及身體其他部位惡性腫瘤化療、放療,都會損傷卵巢皮質中的卵泡,進而減少雌孕激素的分泌而導致月經減少甚至消失。

有生育需求的需要看生殖科或是在惡性腫瘤治療前進行凍卵、凍胚或冷凍卵巢組織等手段而保留生育功能,而因卵巢損傷出現潮熱、盜汗等絕經症狀的需要對症處理。

(二)內分泌異常引起月經量少:

在緊張忙碌的都市生活中,精神壓力大、長期熬夜、肥胖、劇烈運動、短時間體重波動過大、營養障礙等等情況很常見,女性如果處於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出現月經失調,如月經量少、月經稀發、甚至閉經,或是反反覆覆無規律的出血。

月經量少,需要治療嗎?

治療的最基本而又至關重要的方法就是調整生活狀態,如規律生活、健康飲食、控制體重,調整好後月經基本會恢復正常。

而相關的內分泌疾病,如卵巢功能異常(包括多囊卵巢綜合徵、早發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儲備功能減退、卵巢早衰)、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疾病、高泌乳素血癥等,需要求助於相關科室的醫生,進行針對病因的治療。

(三)感染引起的月經少:

如子宮內膜炎、子宮內膜結核,前者症狀不明顯,後者比較少見,採取合適的避孕措施、減少或避免宮腔操作、預防感染是關鍵。

綜上,月經量少只是一個現象,背後的原因大不相同。必要時婦科門診就診。

對於女性朋友們來說,保持規律健康的生活狀態、採取合理的膳食結構、保持合適的體重指數,對月經的正常很有幫助。如果無生育打算,那麼做好避孕措施;如果出現了絕經症狀,對症處理;如果發現患有內分泌系統疾病,那麼就及時請專業的醫生進行診治。

如果您還有疑問,可以在後臺提問進行諮詢,我們的團隊將熱衷於為您服務,您的信任是給予我們的最高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