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都是什么人?最后是不是都已融入华夏族?

摇把子56339089


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并称为“四夷”,

是先秦时期处于华夏边缘的各个人群的名字。他们与中原人群合称“五方之民”,成为今天中国人的祖先。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四夷中的多数人渐渐与中原人群融合为更广泛意义上的华夏族。当然,也有一部分转化成后来的一些少数民族。下面,小牛就分别陈述一下。


一、五方之民的说法来自《礼记》,是先秦中原人视角下的的看法。

《礼记·王制》说天下有五方之民,按照方位划分可分为中原、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是以中原为坐标来看待天下的。在语言上,四夷的话鴃舌难懂,与中原人难以直接沟通;在饮食习惯上,四夷茹毛饮血,尚未能以火蒸煮粮食与肉食;在服饰装束上,四夷往往衣不蔽体,不知衣冠之美。在中原人看来,四夷尚处在不开化阶段或文明的初期。当然,从今天的视角看,这种印象是粗浅的、片面、有偏见的。


二、东夷

东夷人是华夏族的重要来源之一,因其居住区域在中原的东方而得名。狭义的东夷,主要是指今山东、江苏和安徽三省淮河以北至渤海沿岸的远古居民;广义的东夷还包括远古东北地区的各个民族——在这里,我们只谈狭义的东夷。《说文解字》上说“夷”是一个会意字,表示一个拿着大弓的人。东夷以玄鸟为图腾也说明,他们早期过着渔猎生活的。《礼记》上说他们披发纹身,不吃熟食,尚处于比较原始落后的状态。但实际上东夷人开创了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带来中国东部大地的文明曙光。东夷之下有太昊、少昊和蚩尤等大的部落,人文始祖伏羲出自太昊,嬴姓秦人出自少昊,孔子拜师学习的郯子也是少昊之人。以嬴姓徐国为首组成了一个淮夷联盟,汉高祖刘邦的祖先就来自淮夷。东夷是四夷之中文明进程最快的人群,到了秦汉之时,他们已基本融入了华夏民族。

二、南蛮

南蛮是居住在南方的人群,生活在淮河长江以南的广大区域。历史学家林惠祥把它分为荆吴和百越两系,作为Han族四大源头中的两个。其实,百濮、三苗和巴蜀等人都是属于南蛮系列的。《礼记》上的话体现了中原人的印象:南蛮之人额面刺着花纹,两脚拇指相对而行,还处在蒙昧野蛮的状态。起初,就连楚国人都被称为“荆蛮”;吴越两国虽然国君是中原人后裔,但其百姓都是披发纹身呕哑嘲哳之人。然而,在所谓南蛮的生活区域,出现了河姆渡、良渚、屈家岭和涌浪等文化,出现了三星堆文明,丝毫不落后于中原地区。南蛮的后裔多数都成为华夏之人了,也有一些变为少数民族,如苗族、壮族、土家族、布依族和彝族等。

三、西戎

西戎是周时期中原人对西方诸部落的统称。《礼记》上说他们披散头发,穿着兽皮,不吃粮食。由此推断,他们应该是西部的游牧部落。可是,考古发现说明,西戎与北狄一样,都是出自仰韶文化的,只不过因为某些特殊原因,他们告别黄河中游地区,有的西进,有的北上了。周人始祖后稷是农业之神,但是,夏王不重视农业,后稷之子不得已率领族人进入西戎,放弃农耕达八代之久。后来,古公亶父又重操旧业,举族迁居岐山下的周原,改西戎之俗,建设城郭宫室,重现华夏本色。东夷出身的秦人也曾没入西戎数代,以放牧为生。西周王朝也是亡于西戎之下的犬戎。电视剧《芈月传》中的义渠王,就是西戎一个部落的首领。秦汉之际,西戎人群大部分都融入了华夏民族。据说,现代的羌族就是西戎的后裔,部分藏族人也来自西戎。


四、北狄

北狄是中原以北的游牧或渔猎部落,住在山洞里面,穿着羽毛皮毛做的衣服。他们主要分布在今天陕西、陕西和河北三省的北部、内蒙和东北地区。有人说,北狄其实就是猃狁,就是匈奴。这种说法未免有些以偏概全,因为北狄还有一些部落,东胡、鲜卑和乌桓等,它们都在史册上留下了印记。《山海经》说,皇帝的孙子始均就出生于北狄;春秋时,晋文公重耳的母亲狐姬是狄人,重耳逃难时在狄国娶了季隗;战国时的中山国就是白狄人所建。至于匈奴,更应该另起一篇,大书特书——他们从秦汉到两晋,数百年间影响着中国的历史。北狄人的后代多数都加入了华夏族,一部分成为现代北方少数民族如蒙古族等的成员。


懿头牛


以中原地区华夏民族为主体,科技文化发达,相继建立夏、商、周王朝。把中原地带周边的少数民族分别统称为“夷,戎,蛮,狄”。

1.东夷

主要指古代山东地区人民,是先秦时期对黄河流域下游居民的总称。

根据《左传》的记载,商末时期,纣王曾经派遣过大军出征东夷,结果国力大损,最终被周武王所败。

周朝在东夷之地设置了齐、鲁等国,用来牵制和同化东夷之人。

在春秋战国的争霸过程中,东夷各国逐渐被楚、齐、鲁等国兼并,东夷文化和华夏文化得到交汇融合,其中的差异也逐渐消失,等到秦国统一后东夷余下的民众已经成了秦国的百姓,完全融入到了华夏中去了。

2.西戎

泛指西周对其边界西方的部落,商代称为羌或氐羌,后来“西戎”被汉族用来代指位于汉族以西的各个非汉民族。

西戎各个部落主要分布在三大块,一是秦国附近即陇西之右、岐山梁山之北;二在晋国北方,三在燕国北方。三个国家中,又属秦晋两国与西戎之间来往最多。

秦汉时期,西戎大致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为犬戎,另一部分为羌。犬戎从周到唐都是中原王朝的威胁,西周的灭亡便是犬戎的功劳,在申国侯的邀请之下,犬戎联合诸侯国进攻西周,犬戎杀死了周幽王,抢夺了很多财物包括九鼎在内,等到秦襄王来救的时候,西周的都城已经残破不堪,周平王因此东迁,不久之后,犬戎为秦国所灭。犬戎族人一部分组成了白狼国等国,臣服于中原王朝,另一部分迁往了蒙古草原地区继续过着游牧的生活。

羌族在秦汉到西晋时期虽然偶尔会骚扰边境,但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之事。羌所干的出格大事应该就是五胡乱华了,五胡乱华初期,是六个族群之间的混战,到了后期直接成了汉族和鲜卑之间的对峙,像羌族这样的族群在战乱中失败,族人被大量屠杀,剩下的羌族人结局有四种,一是融入汉族;二是松赞干布将这些羌族统一起来起来成了吐蕃;三是到了云南一代成为后来对唐朝威胁甚大的南诏国,四是到了缅甸地区与当地的部落书写缅甸史。明清时期,羌族逐步迁入四川等地,经过发展成为了如今的羌族。

3.南蛮

原是上古三代王朝或中原一带的人对南部一些部落的称呼,后来汉族继承这种称呼,用来代指南方非汉的外族。

南蛮的民族成分相当复杂,大体可分为百越、百濮与巴蜀三大族系。百越族系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百濮族系分布于今湖南、贵州一带,巴蜀族系分布于今四川、重庆一带。现今南方的少数民族大多由南蛮民族演变而来现在大多分布于四川泸州一带。

在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征服巴蜀之地,纳入秦国;楚国征服长江中下游广阔之地,包括后期被灭的吴越之地。汉朝时期,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等南征百越之地,尽归大汉领土。

4.北狄

春秋时期,周朝诸侯国对居于漠以南的北方人群称呼,传说北狄的祖先是黄帝的孙子始均,实际上是从华夏分裂出来的部族是晚商时。

看左传就能看的出来,经常把人看迷糊。齐桓公和晋献公 晋文公都和北狄打过交道,对抗北狄就是霸主的任务。

战国时期,又把胡人称为北狄,还有战国时期的中山国就是狄人所建,实力很强的。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通过各朝代的人员迁徙和民族融合,现在都属于中华民族了。





小诸葛历史观


蛮夷戎狄是先秦时代中原华夏统治者们对其他民族的一种泛称,比较笼统,也比较模糊,在具体方位的联系上也并不是固定的。

比如东夷,古书中还有西夷、南夷、北夷等名称。《竹书纪年》中不是说:“周武王率西夷诸侯伐殷。”如此说来,周朝建立以后,分封制下的功臣诸侯不也是“西夷”么?《尔雅·释地》说:“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周礼·夏官·司马》中还列举了“四夷、八蛮、七闽、九貉 ,五戎、六狄”等数量不少,却并没有做具体命名的对华夏周边地区民族泛指。

在《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可见,在先秦时代,中原诸侯把西方秦国也视之为“夷狄”。

对于“南蛮、东夷、西戎、北狄”比较具体全面的记载主要见于《礼记·王制》“中国夷狄,五方之民,皆由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中国、夷、蛮、戎、狄,皆有安居、和味、宜服、利用、备器;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北方曰译。”

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具有民族意义的记录,但实际上这种定义,也只是从文化上予以的区分,是华夏文明民族自我中心意识和优越感产生后的产物。

根据文献记载,尽管在夏商时期就已经有了民族区分的观念和成为,但中国古代社会从来没有壁垒森严的民族界限,诸夏、夷、狄、戎、蛮等概念的区分。实际上是不同地域人们在利益上的冲突和文化生活上的不同而已。

首先,诸夏与夷狄在地域上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而是一种杂处的局面。大概当时诸夏各国都是农耕文化,有城郭、郊疆,过着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而当时已经开垦的农耕土地并不广泛,还有大片的土地是荒草、水泽。这些地方多属边鄙之地,正是蛮夷生活的地方,夷狄等 民族集团一般都以游牧渔猎为生,常见迁徙。由于经济生活的不同,诸夏主要集中在大河两岸谷地和平原地带,而夷狄多集中于山林、水泽之地。

而中国地形复杂,山林、水泽与平原、河谷错落有致,这就自然的形成了诸夏与夷狄杂处和相对聚居的情形。

同时,诸夏和夷狄在血缘上也难以区分。《孟子·离委》说舜是“东夷之人”,周文王是“西夷之人”。后来陆贾说“文王出于东夷,大禹出于西羌。另外,被视为“蛮夷”的楚国,一般认为出自祝融,祝融出自颛顼,也属诸夏一支。

是故,夷、狄、戎、蛮只是当时人们对四周不同民族集团的泛称,很难说其具体所指的是哪一部分的人。其中每一个都是一种历史混合体,出了互相之间和华夏族加以对比,能够借着对方的特殊性格而显示器不同外,不能说是自始至终都保持着血缘上,地理上的独立性。

因此,所谓诸夏与夷狄,其实只是文化生活的一种界限,实质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渔猎文化的区别,即以文化为“华”,“夷”分别的标准。

放之如今,哪儿还有这样的区分呢?


江畔初见月


古代中国起源于黄河流域的华夏族,而在华夏周围分布着其他众多的少数民族,笼统地称为“四夷”。

在夏商时期,中原王朝居于四夷之中,于是有了“中国”的称号,这个中国不同于今天意义上上的中国,而仅仅是指黄河流域的华夏聚居区。在华夏周围的四方分布着四夷,分别是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东夷

古代中国最初没有触及大海,在夏商时期,在黄河下游包括山东、江苏等地分布着众多的部族。后来华夏扩张,吞并了东夷,比如周朝的齐国就攻灭了山东半岛上的莱夷(东夷的一支),把华夏文明传播到了海岸一带。在周朝之后,古代日本、古代朝鲜以及一些东北的部族或者政权都被认为是东夷人,但这是一种广泛的称谓,没有确指。

南蛮

南蛮是先秦时代,华夏民族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总称,他们分布在今天的福建,浙江,江西,湖南,湖北,两广等广袤的地区内。周朝时期,楚国人在南方称霸,吸收了大量的南蛮。

在南方未开化的地区,分布着“百越”人,他们就是南蛮的主干。比如江浙沪一带是“吴越”,福建一带是“闽越”,广东一带是“南越”,广西一带是“骆越”。

秦汉时期,统治南方的南越国也是以南蛮为主的国家,他的建立者是秦朝的武将赵陀。自秦朝以来,历代中原王朝不断南扩,在蛮人集中的地区设置郡县、州府,以蛮人首领任太守或刺史﹐进行羁縻统治。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改土归流的推行,羁縻统治被消除,南蛮的后裔也逐渐被华夏吸收。

西戎

西戎则是古代华夏部落对西方的诸部落统称,最早是商周等朝代用来指鬼方、犬戎、诸羌等西方部族。秦朝以后,专门用来称呼西方的敌对游牧民族。

在东汉时期,先零羌和烧当羌十分强大,被称为西戎;魏晋南北朝时期,西迁的鲜卑族吐谷浑部等部族也被称为西戎。

到了唐朝时期,青藏高原上的吐蕃崛起,兼并了吐谷浑和诸羌,并且威胁到唐朝的陇右和剑南等地。唐人惊叹“

西戎之盛,未之有也!”这里的西戎就是指吐蕃王朝或者吐蕃人。不过,由于西北和西南地理环境的限制,西戎总体上对中原王朝威胁不如北狄大。

北狄

北狄一般是指先秦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后来用来泛指北方少数民族。在四夷之中,北狄的威胁是最大的。蒙古高原是一块天然的养马场,孕育了大量强大的游牧民族,在历史上对华夏文明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不过在历史的长河中,北狄已大多融入了华夏都血统中。

凶残的鲜卑人变成了隋唐时期的关陇贵族集团,桀骜不驯的契丹人变成了“吾修文物,彬彬无异于中华”的好邻居。

从秦朝开始,“北狄”之名被改为代指匈奴及鲜卑等多个民族。秦与西汉时期,北狄是指匈奴人;东汉与三国、西晋时期,北狄是指鲜卑人;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前期,北狄是指柔然人、高车人、丁零人;南北朝后期、隋朝、唐朝时期,北狄是指突厥人;唐朝后期,北狄是指回鹘人;宋朝时期,北狄是指辽国人(辽其实兴起于东北地区);南宋时期,北狄又是指蒙古人……

毫不客气地说,蒙古高原的地理环境是游牧民族兴起的摇篮。难怪古人称为:"唯北狄野心,掘强沙塞之间,欲延岁月之命耳!”


世界人文通史


先秦的东夷,即分布在古河济之间及泰山以东的东夷各部落与方国,到战国晚期都已经被中华文明同化,成为华夏民族的一部分.

文献记载中,蛮常指南方民族,如三苗、楚、濮、群蛮、巴等,但不专指南方,南蛮的总称,大概出现于战国。

《孟子·滕文公上》称楚人许行为“南蛮鴃舌之人”,是说南蛮讲话如鴃鸟(八哥)那样舌头不好使;南蛮是对今伏牛山脉以南汉水流域、淮河中上游、长江流域、珠江流域以至云贵高原各个民族的统称,其中族系复杂:长江中游有三苗、楚、群蛮;长江下游及珠江流域有百越、长江中上游有濮与巴蜀;云贵高原西南夷的先民大概也不止一个族系。

至于“西戎”,在西周到战国,主要是指氏羌系各部落,秦汉以后,整个中国古代,狭义即指氐羌诸部,广义则包括中国西部各民族。

狄的本义,王国维先生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断定,是由“远”与“剔除”的含义,“后乃引申之为驱除之于远方之义”。此外,狄还有强悍有力,行动疾快等含义。《尔雅·释兽》说:“麋、绝有力,狄”,邢昺《疏》:“绝异壮大有力者,狄。”《礼记·乐记》说:“流辟邪散,狄成涤滥之音作。”郑玄《注》:“狄、涤,往来疾貌也。”春秋初,在秦、晋、郑、卫、邢等国以北,即今陕北及山西、河北两省的中部与北部,有许多强悍有力的部落,是对中原诸夏的威胁,但当时仍与西戎及伊洛地区之戎统一称为戎,只在方位上称为北戎。至春秋中叶,出现了称上述地区各部落为狄的记载,因其在北,称为北狄。在狄的族称出现以后差不多100年间,又出现了赤狄、白狄、长狄等许多称号


曹丞相


中国“远古”历史上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都是什么人?最后是不是都已融入华夏?要问答这个提问很有学问,虽然我不是学历史的人,但多少喜欢、喜爱班门弄斧算得上是一个无知无识的爱好者,特别喜欢乱谈、乱说、乱习、“乱究、乱研,打破砂锅问到底”尝试商代以前“传说”的历史。

该提问的两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在中国历史正史当中“很难”找到“正确、统一、标准的答案”。我也是“盗听途说”,凭自己的“一知半解”的臆测、臆想,胡思乱想妄为回答提问。

所谓中国“远古”历史上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实际上、实质上原始社会末期(后期)至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目前历史研究、考古学上暂定)夏朝,这一漫长历史期间(过程)所形成的,以中原为中心,向四方八面迁移居住、定居的各部落、部族群体。在这个过程的时代,中原以华山地区为中心、以禹的儿子启为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政权统治王朝:夏朝,称为华夏。当时四周部族、包括夏朝自身、以及后来先秦以前各时期的商、周朝等,都称中原以华山地区为中心,建立的政权王朝为华夏,同时称之为华夏族(群)。中原华夏族的文明、文化在当时”高度先进发达”,而四方、四周各部族很落后、原始、愚昧、野蛮……

西周建立者:周文王、周武王实行周治理、致礼,以仁义分封诸侯。周朝是高度先进发达的仁义之邦、礼仪之邦、文明之邦、文化之邦;称当时周朝周边的四方八面是落后、愚蠢、野蛮……等之邦;将四方划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西周之前没有这些、这种称呼和叫法。先秦以前的一段历史时期,如是也沿用了西周之初的叫法。

实际上、实质上,所谓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称呼,在原始社会、在夏朝、商朝,在周朝等以后的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跟当时的华夏族、跟我们今天的中华民族同族、同根、同源,是一个共同的祖先,只不过在当时西周建立之时、之前,以中原为中心的文明、文化高度发达、先进,而四方(四周周边),随着社会的发展,他们各方各部族依然还是很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彪悍野蛮,仍然过着“原始社会刀耕🔥种”、游猎、游牧、或半农耕的生活,跟当时中原农耕文明、农耕文化先进发达相差甚远,隔离几个档次,在勾通交流上牛头不对马嘴、文不对题,是野蛮的“原始人”;用现在的话说综合素质太差太差,所以当时的中原华夏族人,称四周四方人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历史的发展、文明、文化先进发达,时代变迁、时空变化、斗转星移,同一祖先、同一民族,中华大地四周、四方的生态环境居住的各群体、各部落、各氏族,根据各居住地的原始生态: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自然丛林法则,逐渐演化、演变成各少数民族。

随着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变化、变迁,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各地各方各人口氏族、族群也随之不断迁徙、交替、交融、交流、繁衍、发展、兴盛,有许多华夏族人演变、更改为少数民族,有许多少数民族演变、更改为当时的华夏族,同时是一样的道理,只不过到了明朝华夏族更改为汉族,对四方四周,包括中原地区、长江流域等中华大地各方各地各居住氏族,进行全面、周详细致的的清理、统计、核对、统一确认划分为汉族和各少数民族。

西周之初划分的,西周之前周边四方四周的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各方各地各种氏族族群、部落,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们当中有很多演变、更改为以后的华夏族,与此同时,当时和以后同样有很多没有更改为华夏族,逐渐、逐步变化、演化、演变、形成以后和今天的少数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成员中的一员民族。

从原始社会未期,至西周建立之初以前的夏、商朝代,特别尤其是,初、中夏朝之前,周边四方

东夷:以守猎为生,善弓箭种族。

南蛮:以采集为生,善虫蛇种族。

西戎:以掠夺为生,善甲戈、“强盗”种族。属于纯“军事性种族”。

北狄:以食动物为生,善野兽种族,原始兽性种族。


袁聪


这种说法是对四面环绕的众多的少数民族的笼统的称谓。传说中的的伏羲应该属于东夷。从韩国的国旗图案就可以知道他们以为自己的祖先属于伏羲的后人。所以东夷人一部分进入了朝鲜韩国,而留下来的被彻底汉化,因为周朝时东部的齐鲁燕就已经不存在所谓少数民族了。

南蛮主要指长江以南的少数民族,秦汉时期称为百越,同时也已经被纳入到了中国的版图。南方少数民族众多,很多民族有着自己的文化,但在历史上基本都在中国的统治之下,即便有些时代有的民族建立了自己的王国,但也基本都臣服于中央政权。千百年来,南方少数民族是文化上独立,政治上归依,从未对中央政权构成威胁。

北狄早期应该是指当时的少数民族匈奴。周朝以前经常犯边,对北方边境构成极大威胁,以至秦始皇才不得不修筑长城抵御。但长城还是难以阻挡把抢劫作为其生存方式的匈奴骑兵。于是两汉时期对匈奴发起了多次大规模的战争,最终迫使一部分匈奴人内迁并最终被同化,而另一部分向西进入欧洲,据说今天的匈牙利人就具有匈奴的血统。

西戎是指在西部的少数民族,早期的被称为“犬戎”,是带有歧视和污蔑的称谓。西部的少数民族历史上变化很大,常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而且与北方少数民族密不可分,匈奴之后的北方少数民族往往是从西方迁移以来过去的。我以为古人说的西戎最大程度上是指羌族,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曾经也影响过中国的政治格局,南北朝之后逐渐衰落,但一直顽强地生存下来,直到今天依然是中国大家庭的重要一员。


今晚的康桥2019


在古代,随着各个国家对已知的部族不断刷新认知,都将除自己国家以外的部族称之为外族,殊不知其实他们只是朝代不一样而已,其实都是华夏民族。在历朝历代中,经常会出现外族势力侵扰边境,而每一个朝代都或多或少的将自己的版图不断扩大,到了清代,版图基本上形成了现代的模样。

在古代,从远古时期开始,我国就存在大大小小数千个部落,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部落都是一些比较大且军事力量比较大的部落,像女真族以及蒙古族都是一些军事力量强大的部落,他们基本上都曾经入侵并且在一段时间内统治半个中国,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中原。在这些部落中,我们还比较熟悉的有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那么这些部族都是些什么人呢,他们有没有融入华夏文明了呢。

东夷是一个在华夏大地上存在的时间比较早的一个部族,主要是生活在黄河流域,在商周时期对中原以黄河流域的居民的一个称呼,所以总的来说他们也是华夏儿女,东夷人在历史上是后李文化的承载者,在他们的部族里涌现出许多文明,到了秦朝时期,逐渐被融合,所以东夷文化算是秦文化最为古老的。东夷不仅存在的时间较早而且也是融合华夏文明较早的。

上面的东夷是对黄河流域的居民的统称,而南蛮也是如此,主要是指我国南方居民的称呼,最早记载南蛮的史料来自于《礼记》,在《礼记》中有记载我国中心文化天下观,将南蛮、东夷、北狄、西戎称之为四夷,这里的夷是指民族部族。

南蛮的人善于打鱼涉猎,农业则比较落后,因为南蛮之地比较落后也因此在古代经常被朝廷当成是流放之地。南蛮是世界上存在的最为古老的民族之一,当时所谓的南蛮人其实同样也是华夏文明。

西戎的称呼最早来自周代,西戎指的是以华夏敌对的西方部族居民,当时的统治者将所统治的区域称呼为中原,而与自己敌对的人称之为部落。西戎在春秋战国时期最为强盛,不论是哪个诸侯国都总会受到西戎人的侵扰,不少国家为了应对西戎人的侵扰,为此修建了长城巩固边防,也正因为这样,不少西戎人逐渐被华夏人所征服,西戎人也逐渐融入了华夏文明。

而北狄同样也是起于周代,周代时期,周代统治者奉行的是华夏文明,将自己称呼为炎黄子孙是为正统,而与自己敌对的人分为四方,上面的三者分为南方西方南方东方,剩下的北狄则是泛称中原北方的居民。现在有不少历史资料将黄河以北划分为北狄活动范围,在古代经常有人将戎狄混淆,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部族。

以上四个部族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起兴于周。后出现了像秦朝这样的帝国,这些所谓的部族逐渐被中原华夏所融合


旧时楼台月


只要你是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无论你是什么民族,你们的祖宗都是来源于黄土高原,这里是中国人东亚人的发源地,在哪了遥远的时代,随着气候的变暖洪水的退去,黄土高原上的人们不断地向四周扩散,在部落首领的代领下,建立了大大小小的部落、部族,邦国、城邦部落。向东北亚地区扩展,直至后来的部落壮大,争夺监并。到炎黄时代就监并成炎黄蚩尤三大部落。是他们演义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传统历史。后来的历史大家都知道了。

周秦之地,集合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到了周雍之地,经过周秦文化的熏陶,都能成为秦文化的执行者和传播者。为秦国统一贡献智慧。因为秦文化诞生在西周的土壤里,渊源深厚。因而西周先进文明待替落后野蛮的商文明是不可抗拒历史必然。因为周文明蕴含在炎黄的故土里,炎黄文化是华夏民族五千年的启朦文化。西周文明与炎黄文明一脉相承,息息相关。东夷商属于东方系,夏与周属与西方系。岁月沧桑,日月轮回。西方系占居了华夏文明的主导地位。(历史就是一面镜子,西方系的文明主导周秦汉隋唐的三千余年中华民族是强大的。当东方系主导西晋宋元明清的不到一千年中华民族败落的一塌糊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1年4月27日公布)星期一。(动态专题)中外媒体中华行。西安世博会、西安概况。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门户网站,www.scio.gov,cn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古都之一。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有十三朝古都“美誉”。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西安在“史记”中被誉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超过1200年的建都史。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四个朝代“周、秦、汉、唐”均建都于此。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汉唐时期西安是对外交流的中心,是当时最早超过百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在其发展的极盛金阶段,一直充当着世界中心的地位。吸引了大批外国使节,于朝拜者的到来,“西有罗马,东有长安”是其在世界历史地位中的真实写照。“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西安向世界展现了文明中国拥有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的民族精神,铸造了炎黄子孙永远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一坐城市的历史就是,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西安这座中国历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世代相传的雍谷,儒雅、满腹经纶,博学智慧,大气恢弘,成为中国历史的底片,中国文化的名片和中国精神的芯片。、、、

有熊氏是西晋文人皇甫谧第一次在“帝王世家”中编造出来的谎言。史前的三国,东汉、西汉、秦、东周、西周、商、夏、殷、等等史记史料都没有记载这一说法。皇甫谧的这一谎言出来之后,不断被转载,留毒甚广,毒害了不少文人学者,和不明真相的读者。有兴趣可以搜索皇甫谧以正视听。


白石61


是的,最后都融入了华夏族,即秦汉时代的汉族。

华夷五方格局,是周人对当时中国域内民族成分的认识(大致在现在的长城到长江之间,西到陇右东到海)。西为戎,东为夷,北为狄,南为蛮。

周人以首都丰镐到雒邑(京畿)为中心,建立了周天子的天下。周朝是“以民为本”的人文德治王朝,通过分封,配以宗法、礼乐,使得各民族得以融合,形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滨,莫非王土”的统一局面。

这个融合有血缘融合,但实质是文化认同,文化融合。用历史大家范文澜的话说:只要遵守周礼、尚赤的人和族,就是华人华族(赤即华),也就是华夏民族。从西周到春秋战国,在周天子的域内,已经完全华夏化了。以周礼、宗法为核心的周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文化,影响后世几千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