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從肝治,養生先養肝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一年中播種的季節,也是陽氣生髮的季節,

白晝變長,太陽變暖。氣溫、日照、降雨,這時常處於一年中的轉折點,趨於上升或增多。此時陽氣上升、萬物復甦、大地解凍、氣溫回升,氣候交節也意味著運勢氣場的轉變。


百病從肝治,養生先養肝


《黃帝內經》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


意思是說立春開始後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這時人們應當順應自然界生機勃發之景,適應春天的養生方法。違背了這種方法,就會損傷肝,這是因為春天生養的基礎。因此,春季養肝才能打好一年的身體調養基礎。


中醫學認為,肝主升主動,喜條達而惡抑鬱,故稱之為“剛髒”,另外,肝在五行中屬木,為陰中之陽,與自然界春氣相通應。


肝主疏洩,肝的疏洩功能反映了肝的生理特性,主升,主動的生理特點,是調暢全身氣機,推動血和津液運行的一個重要環節。肝的重要作用是調暢氣機,氣機是指氣的升降出入運動。機體的臟腑、經絡、器官等的活動,全賴於氣的升降出入運動,由於肝的生理特點是主升、主動,這對於氣機的疏通、暢達、升發是一個重要因素。


因此肝的疏洩功能是否正常,對於氣的升降出入之間的平衡協調,起著調節作用。肝的疏洩功能正常,則氣機調暢,氣血和調,經絡通利,臟腑器官的活動也就正常和調。


如果肝的疏洩異常,則可出現兩方面的病理現象:一是肝的疏洩功能減退,即肝失疏洩,則氣的升發就顯現不足,氣機的疏通和暢達就會受到阻礙,從而形成氣機不暢,氣機鬱結的病理變化,出現胸脅、兩乳或少腹等某些局部的脹痛不適等病理現象。


肝的升發太過,則氣的升發就顯現過亢,氣的下降就不及,從而形成肝氣上逆的病理變化,出現頭目脹痛,面紅目赤,易怒等病理表現。氣升太過,則血隨氣逆,而導致吐血、咯血等血從上溢的病理變化。


百病從肝治,養生先養肝


另外一個就是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脾胃的運化功能正常與否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脾的升降與胃的降濁之間是否協調平衡,而肝的疏洩功能,又和脾胃的升降密切相關。肝的疏洩功能正常,是脾胃正常升降的一個重要條件。如肝的疏洩功能異常,則不僅能影響脾的升清功能,在上則為眩暈,在下則為便秘。前者稱作肝氣乘脾,後者稱作肝氣犯胃。


肝的疏洩,有助於脾胃的運化功能,還體現於膽汁的分泌和排洩,肝的疏洩正常,則膽汁能正常的分泌和排洩,有助於脾胃的運化功能。肝氣鬱結則可能影響膽汁的分泌和排洩,而出現脅下脹滿,疼痛、口苦、納食不化,甚則黃疸等症。


最後一個就是調暢情志,情志活動是屬於心主神志的生理活動,但也與肝的疏洩功能密切相關。這是因為正常的情志活動,主要依賴於氣血的正常運行,情志異常對機體生理活動的重要影響,也在於干擾正常的氣血運行。


所以,肝的疏洩功能具有調節情志的作用,實際上是調暢氣機功能所派生的。肝的疏洩功能正常,則氣機調暢,氣血和調,心情就開朗;肝的疏洩功能減退,則肝氣鬱結,心情抑鬱,稍受刺激,即抑鬱難解;肝的升發太過,陽氣升騰,則易於急躁,甚至發怒,這是肝的疏洩功能對情志的影響。


肝主藏血,肝藏血是指肝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生理功能。肝的藏血功能,主要體現於肝內必須貯藏一定的血量,以制約肝的陽氣升騰,勿使過亢,以維護肝的疏洩功能,使之沖和條達。其次,肝的藏血,也有防止出血的重要作用。


因此,肝不藏血,則不僅可出現肝血不足,陽氣升洩太過等病變,而且還可導致出血。但是,肝的藏血功能,還包含著調節人體各部分的血量的分配,特別是對外周血量的調節起著主要的作用。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對恆定的。


但是隨著機體活動量的增減、情緒的變化,以及外界氣候的變化因素,人體各部分的血量也隨之有所改變。當機體活動劇烈或情緒激動時,肝臟就把所貯存的血液向機體的外周輸布,以供機體的需要。當人體安靜休息及情緒穩定時,由於全身活動量減少,機體外周的血液需要量相對減少,部分的血液便藏之於肝。


由於肝臟對血液有貯藏和調節作用,所以人體各部分的生理活動,皆與肝有密切關係。若肝臟有病,藏血功能失常,不僅會引起血虛或出血,而且也能引起機體許多部分的血液濡養不足的病變。如肝血不足,不能濡養於目,則兩眼乾澀昏花,或為夜盲;若不能濡養於筋,則筋脈拘急,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肝的貯藏血液與調節血量的功能,還體現於女子的月經來潮,所以肝血不足,或肝不藏血時,即可引起月經量少,甚則閉經,或月經量多,甚則崩漏等症。


肝藏魂,魂和神都是以血為其主要物質基礎的,心由於主血脈,故藏神;肝藏血,藏魂。肝的藏血功能正常,則魂有所舍。若肝血不足,心血虧損,則魂不守舍,可見驚駭多夢、臥寐不安、夢遊,夢囈以及出現幻覺等症。


肝在志為怒,怒是人們情緒激動時的一種情志變化。怒對於機體的生理功能來說,是屬於一種不良的刺激,可使氣血上逆,陽氣升洩。由於肝主疏洩,陽氣升發,為肝之用,故說肝在志為怒。如因大怒,則勢必造成肝的陽氣升發太過,故又說怒傷肝。反之肝的陰血不足,肝的陽氣升洩太過,則稍有刺激,即易發怒。


肝在液為淚。肝開竅於目,淚從目出,淚有濡養眼睛,保護眼睛的功能。正常情況下,淚液的分泌,是濡潤而不外溢,但在異物侵入目中時,淚也即可大量分泌,起到清潔眼目和排除異物的作用。在病理情況下,則可見淚液的分泌異常。如肝的陰血不足時兩目乾澀,實質上即是淚液的分泌不足;如在風火赤眼,肝經溼熱等情況下,可見目眵增多,迎風流淚等症。此外在極度悲哀的情況下,淚液的分泌也可大量增多。


肝在體合筋,其華在爪。筋膜有賴於肝血的滋養,使其收縮和馳張,利於肢體關節運動的屈伸和轉側。肝的血液充盈,才能養筋;筋得其所養,才能運動有力而靈活。肢體運動能量的來源,全賴於肝的藏血充足和調節血量的作用。如果肝的氣血衰少,筋膜失養,則表現為筋力不健,運動不利。此外肝的陰血不足,筋失所養,還可出現手足振顫、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甚則瘛瘲等症。


肝開竅於目,肝的經脈上聯於目,眼睛的視力有賴於肝氣之疏洩和肝血之營養,故說“肝開竅於目”。如肝之陰血不足,則兩目乾澀,視物不清或夜盲;肝經風熱可見目赤癢痛;肝火上炎可見目赤生翳;肝陽上亢則頭目眩暈;肝風內動,可見目斜上視等。


百病從肝治,養生先養肝


每到春天,發生肝病或肝病復發的患者就會較其他季節多。這是因為在春天,肝氣旺盛而升發,人的精神煥發。可是如果肝氣升發太過或是肝氣鬱結,都容易損傷肝臟。如情志不遂,肝陽上亢,血壓升高,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還容易發生中風。


有的肝硬化門脈高壓患者,一到春天就特別容易上消化道出血,這是由於春天比較溫暖,陽氣升發太過,氣血運行失常造成的。中醫認為,慢性病毒性肝炎多屬於溼熱疫毒之邪侵犯肝體,肝氣“鬱滯”,波及營血。


如果不注意養肝,就會肝氣“鬱滯”,氣滯血瘀,血液就會運行不暢,肝硬化也會進展,肝病也會加重。肝和我們人體每一處都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繫,如果養好肝才是一年之重,春天之際,經過一冬天的寒冷天氣,屋內也經常開著暖氣而燥熱,體內勢必鬱積了許多內火,春季始臨,人的肝氣亦開始旺盛,排內火,排濁氣,暢氣血,正是調養肝臟的大好時機。


我們可以從指甲與眼睛的狀況來判斷肝血的盛衰。人手上的指甲是肝血盛衰的晴雨表,如果指甲比一般人要薄、脆、白,那就是肝血不足。肝開竅於目,如果眼睛經常乾澀,易迎風流淚,就表明肝陰血不夠。肝木系統功能異常,常會出現口苦、頭暈目眩、眼乾澀、目赤腫痛、兩肋脹痛、煩躁易怒、肝病、血壓高、血脂高、指甲乾枯等症狀。那麼我們如何調養呢?


如何調養?


酸味、青色、噓(xu)這個發音都與肝相關,歸屬肝木系統。因此烏梅、醋、山楂等酸味的食品,薄荷、芹菜等青色的食品,都是養肝佳品。此外菊花、洋蔥、荔枝、木瓜、桃、鯉魚等食物也是養肝食物的代表。生活中多發“噓(xu)”這個音對肝功能也有幫助。這裡教大家一些簡單按摩方法來養護肝,日常在家就可以做起來。


1.按摩血海穴補血養肝


百病從肝治,養生先養肝


血海位於大腿內側,請坐在椅子上,將腿繃直,在膝蓋內側會出現一個凹陷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則有一塊隆起的肌肉,順著這塊肌肉摸上去,頂端即是血海穴。按摩血海穴可補血養肝。


按摩方法:每天上午的9~11時,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揉吧。這個時辰是脾經經氣運行最旺盛的時候,人體的陽氣也正處於上升趨勢,所以直接進行按揉就好了。每一側3分鐘,要掌握好力道,不宜大力,只要能感覺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脹感即可。


2. 按太沖穴


百病從肝治,養生先養肝


盤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右腳太沖穴(腳背第一、二趾骨之間),沿骨縫的間隙按壓並前後滑動,做20次。然後用右手按壓左腳的此養生穴位,手法同前。

3. 揉大敦穴


百病從肝治,養生先養肝


盤腿端坐,赤腳,用左手拇指按壓右腳的大敦穴(腳大趾甲根部外側)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然後用右手按壓左腳的此養生穴位,手法同前。

4. 揉三陰交穴


百病從肝治,養生先養肝


盤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壓右三陰交穴(內踝尖上3寸,脛骨後緣處)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然後用右手按壓左三陰交穴,按揉此養生穴位的手法同前。

很多人發怒時,會感覺兩肋位置脹痛。這是由於肝經從兩肋經過。在中醫養生文化中,拍打兩肋有助於肝經氣血運行,是養肝簡便易行的好方法。對於肝火旺的人,常拍打兩肋或者膽經,有助於清洩肝火。

另外在眾多的養肝仙草中,枸杞益肝明目第一,靈芝保肝解毒最佳,天麻平肝陽功效最顯。而平時我們吃的一些水果食物也能養肝護肝:

1、荔枝

經常食用荔枝具有很好的強肝、健胰的功效,對於一些肝臟功能不全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多吃些荔枝來起到滋補的功效。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肝臟功能受損的人群在平時應該多吃些荔枝,以此來增強肝臟功能。

2、檸檬

檸檬相信大家都極為熟知,它是一種屬於天然的草本植物,適量的食用具有很好的養肝健脾、防毒解毒等功效。並且食用後還能夠起到很好的保護肝細胞免受自由基破壞的功效,同時還可以促進蛋白質的合成,進而加快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功能。

3、木瓜

專家提醒,肝臟功能受損的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應該適量的多吃些木瓜,因為它具有很好的養肝作用,除此之外還可以有效的增強肝臟的抗病能力。木瓜之所以對肝臟有益,是由於在肝臟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以及多種氨基酸等成分,這些營養物質不僅能夠滿足機體所需,同時還能有效的增加肝細胞的抵抗力從而穩定肝細胞膜。

4、烏梅

酸味具有補肝斂肝的功效,在所有酸味食物中烏梅最具有養肝補肝的功效,我國中醫指出烏梅具有很好的“和肝氣,養肝血”等功效。

關於養肝護肝還在於我們日常的規律生活,起居有常。我們人體是世上最強大、最精密的“儀器”,每個臟器看似獨立,其實是密切相關,五臟六腑,息息相關,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約。要想身體健康有活力,養肝是首要,順應自然,春季養好肝百病自然消。

有問題可留言或者私信我,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記得看後點擊關注,後續內容更好看,也可以轉發給身邊朋友看一看!

記得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