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炒房一代”正在谢幕

疯狂的“炒房一代”正在谢幕

1、

我的父母都是工薪阶层,靠工资生活,

饿不死,但也发不了大财。

身上背负一点债务就觉得心里不舒服,

所以买房也尽量降低杠杆,房贷也计划着提前还清。

他们概念里,钱是存出来。

辛辛苦苦勤勤恳恳一辈子,手上虽然存了几套房,但回想起来,实质上并没有因为房产而受益。

这几套房子,实际上都是刚需,或者改善型住房。

在房价飙涨的这十来年间,一直在追赶,从未想过加杠杆多买几套房子。

这是我父母的故事。

2、

我在马来西亚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朋友。

她的父母,10几年前开始做了点小生意,赚了点钱,

但到后来,生意不行了,就把店关了。

她告诉我,她爸妈这10来年,一直就没有再上班,

所有的收入来源就是——炒房。

老家有房有铺,北京有房,河北有房……

甚至还去山东某个县城里买了一套,

每套房子都涨了不少。

抵押借钱加杆杠假离婚,炒房的所有套路,他们玩得都非常6。

虽然,大家有时把“炒房”说得不堪,

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有什么见不得人。

本质上,炒房和炒股是相似的,都是逐利的行为。

我花钱买房子/股票,赌房子/上市公司未来的升值空间。

当然,房子和股票还是有很大区别,因为它涉及到更广泛的民生问题。

因此,在房子是用来住还是用来炒这个问题上,

是需要政府去引导,去作为的。

很显然,前几十年,政府靠卖地赚钱,

于是有钱建各种基础设施,发展经济。

在高速发展的经济与调控房价之间,政府选择了前者,也一定程度上透支了未来的发展空间。

而赶上这班车的炒房一族,享受了政策的红利,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对无房一族,这无疑是一场灾难。

2、

大时代造就的财富,也许比拼命努力带来的要多得多。

20多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物资匮乏,做实体经济赚钱容易。

20多年后,实体经济难做,房地产大行其道,在很多城市,闭着眼睛买房也能赚。

我朋友的父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就是这样完美地跟上了时代的脚步。

这是个发“国运财”的典型故事。

而这前前后后20年间,一不留神,诞生了一个互联网时代。

当我还在教室里认认真真读书,考大学,读研的时候,

小时候被老师批评不务正业、成天泡网吧的同学,

已经转而成为了互联网时代的先锋。

先不提什么“互联网+”,

就连倒卖QQ号,卖QQ秀,卖手机号,卖游戏币,

都可以让人走向人生巅峰。

那个疯狂的年代,赚钱的机会太多,赚钱的模式太多,谁也不愿意错过。

我甚至可以理解,一些人为什么会投资一些类似前段时间“钱宝网”那样的骗局。

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几十年里,除了房子,还有很多灰色的、地下的产业、项目,它们都产生了巨额利润。

民间投资、民间借贷有多发达,这个体量完全超乎想象。

虽然,其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大多数人都无法完全参透,

但谁也不愿意成为时代的弃儿。

3、

事情在这两年起了变化。

从前年年底调控开始,房价狂奔的时代,基本落幕。

在中国,闭着眼睛买房就能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疯狂的“炒房一代”也正在谢幕。

这个逻辑不难理解,

前些年,用卖地来赚钱,经济一路狂奔,房价也居高不下。

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高房价已经开始反噬本就脆弱的实体经济,没有实提经济做支撑,高房价只能是空中楼阁。

朋友说,

她的父母不是没有想过重回实体经济,他们曾经计划过在北京开一家小饭馆,

但七七八八的成本算下来,一年也就能赚10万块钱,而且还是2个人的收入,于是作罢。

其中,最大头的开支是房租。

是的,房价再涨下去,实体经济就永无翻身之日了。

所以,短期之内,房子难涨,实体恢复尚需时日,

它们注定在2018年难成为好的投资产品。

甚至,连互联网都快变成精英和巨头的天下,屌丝逆袭越来越难。

这样的大环境下,真真假假的投资,黄了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一切,充满了不确定性。

但总之,发“国运财”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之前在一篇文章里说过, 。

我和朋友一起在吉隆坡看了几个楼盘,

她说,她要跟她爸妈商量一下,

看看是否可以做一个国内的的代理,赌下一个“国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