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翁看電影」《1917》三項奧斯卡獎瞭解一鏡到底拍攝下的含義


滅亡與拯救,始終是經典戰爭電影的核心矛盾。表現戰爭的殘酷毀滅,是為了救贖戰爭罪行,《1917》也不例外。導演薩姆·門德斯聚焦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兩個傳令兵的視點,帶領觀眾橫穿1917年西線戰場,完成一場戰爭救贖。港版譯名《逆戰救兵》,更能體現出電影的“拯救”主題。從技術角度看,《1917》最大看點無疑是超高難度的一鏡到底。最佳攝影、最佳視覺效果和最佳混音——三項奧斯卡技術獎項實至名歸。

「富翁看電影」《1917》三項奧斯卡獎瞭解一鏡到底拍攝下的含義


本片的故事以“一戰”為舞臺。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進入最激烈之際,兩個年僅16歲的英國士兵接到的命令,需立即趕往死亡前線,向那裡的將軍傳達一個“立刻停止進攻”訊息。 時間只有八小時,武器彈藥有限,無人知曉前方敵況:死亡寂靜之地、佈滿屍體的鐵絲網、突如其來的敵軍、隨時斃命的危險境況…… 這一次兩個少年為救1600個人的性命,不完成,毋寧死!

「富翁看電影」《1917》三項奧斯卡獎瞭解一鏡到底拍攝下的含義


這個故事看起來似乎顯得有些單薄甚至無趣,但電影畢竟從來不僅僅是講故事的藝術,真正讓《1917》得以成功的莫過於導演薩姆·門德斯採取的形式了——一鏡到底(One Take),顧名思義也就是從鏡頭開機後不中斷的拍攝,不通過剪輯等手段切換場景。對於這種技術手段去呈現電影,拍攝難度往往會成倍增長,因此想要做到真正的一鏡到底,在整個影史上能做到的都少之又少,因此本片採取的是偽一鏡到底的方式,也就是長鏡頭內部會存在一些極其隱蔽的剪輯點,通常是不易察覺的,前幾年的奧斯卡大熱門《鳥人》也是如此,這一點無傷大雅。 在決定以這樣的方式呈現電影之後,整部電影的風格更加接近於“公路片”:人物以行動來推進故事的情節與發生環境,期間遭遇各式的突發事件。戰爭類型片的風格則顯得少了許多,大多時候凸顯的都是“孤寂”與“爭分奪秒”,傳統戰爭片的大型場面則更是幾近於無。

「富翁看電影」《1917》三項奧斯卡獎瞭解一鏡到底拍攝下的含義


導演選擇兩位士兵作為絕對主角,整部電影僅一條故事線貫穿始終,對於戰爭全貌的刻畫是以小見大式的。拯救1600人生命的使命落在了兩名主角的身上,這是本片得以推進的根本動力。泥濘、鐵絲網、樹林、草地、斷橋以及敵軍士兵,這些地貌與人物構成了本片的敘事張力。從某種程度上,這部電影在強調一種類似於裝置藝術的“互動性”。攝影機始終圍繞著兩位主角而運動著,這種做法無疑是有利有弊的。一方面,這種做法可以給電影帶來強烈的沉浸感。攝影機模擬著觀看者的眼睛,讓我們彷彿作為這場戰線穿越中的第三人,伴隨著、凝視著他們完成這個艱難的任務。他們不斷的前進著,我們完全可以體會到他們的疲憊與身體上的痛苦。而其中一位少年陣亡之後,那種痛苦與孤獨更是傳遞的無比有效。

所以這樣看起來,這部電影會更加接近於ARPG遊戲,始終跟隨的視角,主角接取“主線任務”,隨後為了完成任務而在地圖上進行冒險,期間會有節奏的遭遇各種危機與挑戰,最大的樂趣便是我們如何完成這些難題。但另一方面,它又不那麼像遊戲,遊戲最大的魅力便是它的可互動性,所以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開放世界遊戲大受歡迎,即是因為在這種遊戲中我們擁有更大的自由。於是從這個角度看,《1917》則完全受限,人物的行動不能被控制,在長鏡頭視角的限制下,無論我們是否樂於觀看這場冒險,我們都只能如此。因為它沒有辦法提供更多的視角去切入。

「富翁看電影」《1917》三項奧斯卡獎瞭解一鏡到底拍攝下的含義


一鏡到底的方式為我們呈現出整個空間的遙遠與多樣性,但作為一部大量場景都位於室外,且以自然環境為主的電影而言,我們卻只能從個體的微觀視角去感受到,這無疑也有些遺憾。在傳統的多機位視角下,大多都會給一個大全景的建立鏡頭,讓我們明白:噢,這個故事橋段的發生空間大致是這樣的。當然,一鏡到底的好處還是很多的,比如“真實時間”,因為不存在蒙太奇對於時間的切割與拼貼,我們在真實時間裡與電影中的時間流逝保持著一樣的速度,我們觀看一秒,電影中也經過一秒。幾乎是一鏡到底最有魅力的地方。這部電影在大部分時候也在踐行這一點,它自然能使電影更加貼近真實,我們對於電影的沉浸感也會更加強烈。可它還是有些美中不足:少年士兵在樓梯間中樓昏倒後,真實時間被切斷了。當人物再次醒來,天已經黑了,此時我們再也不清楚電影中的時間究竟流逝了多久。電影開始失真了。

「富翁看電影」《1917》三項奧斯卡獎瞭解一鏡到底拍攝下的含義


但作為一部入圍奧斯卡級別的電影,導演薩姆·門德斯與攝影師羅傑·狄金斯怎麼可能會讓電影就此“失效”呢。於是在醒來之後,電影迎來了全片平緩節奏中的最高潮,在夜幕中,伴隨著忽明忽暗的燈火,主角躲避著敵人的槍彈,在廢墟間穿梭,在高超的調度手法下,這一部分怎一個賞心悅目可以形容。攝影機緊緊的跟隨著主角的腳步,此刻腳步裡爆發出的強烈的求生本能讓我們無比緊張(即便我們知道他註定會生存下來)。在牆壁間,一次次的分別再重合,我們以視線加入到這場大逃亡,激昂的音樂奏響,男主角縱身一躍——長鏡頭的優勢在這個段落裡綻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自此之後,影片的情感與節奏再度下沉,直到樹林中的歌聲響起,對於生命最真誠禮讚讓電影的主題進一步加深。對於生命的愛,對於戰爭的恨,在電影逐漸走向尾聲之後,導演的意圖都開始逐漸顯現所以從整體上來看,除了頂級工業水準的技術外,似乎真的有些單薄。但憑藉真摯的情感投入,讓整部電影帶有一種真切的詩意。它並不激烈,我們只是伴隨著人物的腳步,闖過一重一重的難關,完成了一次渺小而偉大的任務。


「富翁看電影」《1917》三項奧斯卡獎瞭解一鏡到底拍攝下的含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