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捕手”说:我们是“定心丸”,也是“垃圾桶”

贵州援鄂抗疫战报 |“心灵捕手”说:我们是“定心丸”,也是“垃圾桶”

贵州援鄂抗疫战报 |“心灵捕手”说:我们是“定心丸”,也是“垃圾桶”

贵州援鄂医疗队心理援助与健康管理组,是贵医附院心理科教授邹涛所在的团队。这支团队4人来自贵医附院、二附院和三附院,他们要为在鄂州的医疗队员提供健康保障,也要冲锋在前,对患者和队员进行心理援助。

比起一线医务人员,他们大多时候是安静的,却如春雨润泽大地,似微风唤万物苏醒,用专业技能营造出一个个安全的港湾。有人说,他们也是黑暗中的灯塔,为迷航的人指引方向。

进舱!与患者面对面

“邹医生,有一名患者请求与心理专家面对面沟通。”3月4号上午,邹涛接到了鄂州雷山医院三病区医务人员的求助电话,一名患者希望邹涛“进舱”进行心理援助。而在此之前,心理专家与患者的沟通借用对讲机,隔着一扇窗。

贵州援鄂抗疫战报 |“心灵捕手”说:我们是“定心丸”,也是“垃圾桶”

“没问题”,邹涛当机立断,他知道,要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首先要拉近物理距离。当天下午,邹涛和贵医三附院精神科主治医师吴世友穿上了三层防护,进入了隔离病房。

“医生,我觉得我全身都是病毒,我是不是好不了了?”这是一名30多岁的男性患者。在确诊新冠肺炎之后,他先后换了3家医院,经过了六七次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阳性。每天看着一批批病友治愈出院,他说自己感到很着急。

贵州援鄂抗疫战报 |“心灵捕手”说:我们是“定心丸”,也是“垃圾桶”

而邹涛知道,患者的室友是他心理压力的重要来源。“就在前一天,他的室友惊恐发作,拒绝打针用药,我们立刻对他采取了药物治疗。”心病还须心药医,邹涛两人并没有对这名患者使用药物,但是发给了他一首放松的音频。

“音频会引导你怎么去呼吸,你想象身处一个安全的地方,能够放松自己的地方……”这是心理专家专门为需要心理干预的患者准备的,能够帮助他们抵抗周围的负能量,更加专注于自身。

3月9号,邹涛收到了这个病人发来的信息:谢谢医生,您发的音乐很有帮助,今天我核酸检测第一次阴性了,应该不久就能出院了。

除了让病人“自己找上门”,心理专家们也积极摸底排查。

贵州援鄂抗疫战报 |“心灵捕手”说:我们是“定心丸”,也是“垃圾桶”

在雷山医院,每一位入院的患者都要填写一份心理评估量表,现在,心理援助与健康管理组已经完成了雷山病区患者230人次评估,他们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中,伴焦虑状态的患者达42%,伴抑郁状态的患者达34%。

而专家们正在通过,建立微信点对点联系、隔离床前对话以及入舱进行床旁心理干预等方式,逐一进行心理宣教、疏导和干预。

聊一聊!这里是医疗队队员们的“树洞”

“今天第四批支援鄂州‘满月’了!胜利在望!”

贵州援鄂抗疫战报 |“心灵捕手”说:我们是“定心丸”,也是“垃圾桶”

每天晚上八点,一个名为“聊一聊”的微信群都会热闹起来,这里是心理援助与健康管理组为医疗队队员们准备的“树洞”。

“目前环境特殊,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要求大家不聚集、不串门,这样,工作之外,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变得困难。”贵州医科大附属三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吴世友告诉记者,这也是成员们建立这个微信群的初衷:让医疗队队员们来群里聊一聊,自由参加,自由发言。

贵州援鄂抗疫战报 |“心灵捕手”说:我们是“定心丸”,也是“垃圾桶”

目前,聊一聊心理支持群已经有267名一线医疗队友加入,包括医疗、护理、辅助医技科室,以及行政后勤管理人员等等。

“今天想家吗?想到家乡你会……”

“今天交流一下睡眠的体会吧!”

“在工作中看到很多重型的病人,你是如何调整的?”

“你是如何增强自己的‘忍耐’能力的?”

群里的这一个个话题,都围绕着队员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大家会面对很多‘共性’的问题,这时就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支持。”吴世友说,虽然每天在群内发言的有十多人,但是群里聊天结束后,他们会收到很多“私聊”的请求。“这也说明聊天对队员们有所触动。”

同时,心理专家们不定时在群里发布抗疫医务人员心理减压文章、放松音乐、冥想引导等,并进行人员心理评估。让每一位参与的队员都能在这个“树洞”中获得正能量。

要保障队员“零感染”,也要保障身心“都健康”

健康管理,是心理援助与健康管理组的另一项重要工作。

贵医附院主任医师冉利梅需要每天对所有队员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保证医护人员“零感染”。

同时,她也要设计问卷,保障队员们身心“都健康”。

每两天,健康管理组就会对队员们发放电子问卷。

贵州援鄂抗疫战报 |“心灵捕手”说:我们是“定心丸”,也是“垃圾桶”

其中包括了队员们基本健康情况、健康指标监测及管理,例如:有没有发烧?有没有感冒?有没有咽痛?有没有服用药物?吃的是什么药?用法用量是什么样的?吃药以后有没有改善?需不需要医生的介入?需不需要医生的会诊?等等实实在在关乎健康的问题。

贵州援鄂抗疫战报 |“心灵捕手”说:我们是“定心丸”,也是“垃圾桶”

另外还要包括对队员工作环境、工作状态的监测,甚至是关注女队员生理期间的护理问题。“因为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就需要长时间穿戴防护服,如果有女性医护人员正逢生理期,她们就需要对其进行格外呵护。”冉利梅说,在这样应急和战争的特殊时候,就只有贴心一点,再贴心一点,才能为队员们带来无微不至的照顾。

关爱鄂州,我们在一起

在鄂州,心理专家们除了要关注贵州医疗队队员的健康,也要把温暖的风吹到鄂州人民心里。

贵州援鄂抗疫战报 |“心灵捕手”说:我们是“定心丸”,也是“垃圾桶”

3月8号,邹涛教授在鄂州市文明办会议室通过网络做了《鄂州新冠疫情心理援助热线咨询师培训》,为鄂州市的各社区主任、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约180人进行了专业指导。

这已经不是专家们第一次为鄂州人民服务了。

早在到达鄂州之后,心理援助与健康管理组就应鄂州市政府、卫健委要求,参与了鄂州全民心理健康关爱工作。

贵州援鄂抗疫战报 |“心灵捕手”说:我们是“定心丸”,也是“垃圾桶”

“鄂州的疫情已经持续了近两月,居家隔离人群,医学观察人群,治愈出院隔离人群等,各类人群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浮现。”邹涛教授说,鄂州的很多普通居民和康复后的患者都需要心理疏导,但是鄂州此前缺乏有经验的相关咨询师,因此,贵州援鄂医疗队心理援助与健康管理组也愿意为对鄂州抗疫期间的心理卫生工作出一份力。

目前,专家组已经为鄂州卫健委制定的各密切人群、观察人群以及治愈人员、隔离观察人群制定了心理健康筛查方案,参与了6个隔离点近300人的心理评估和筛查。心理援助组作为专家组,在培训后进行了线上问题答疑和讨论。

“也有人称我们为‘心灵捕手’,”邹涛说:“我们与其他医学工作者一样希望治疗伤痛,不过我们救治的是心灵的伤痛,希望我们的介入能够缓解病人、医务人员以及普通市民的不良情绪,能够以健康的心理状态一起拥抱阳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