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順:新時期文化自信的延續和深化

2019年歲末至今,五千年文明的中華民族和廣闊的中國大地再次面臨大考,從發現首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到今天,這種急性傳染性疾病在黨中央堅強有力的領導下,僅用短短3個月時間在我國境內就初步全面控制,不但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和有關國家的高度讚揚,更是創造了迄今為止人類社會與病毒爆發(瘟疫流行)抗爭的奇蹟,成為世界人類和醫學史上的典型樣本。是什麼讓佔世界人口約五分之一的中國能夠戰勝疫病並創造新時期的奇蹟?顯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文化自信、文化定力是最根本最原始的基石。

一、“抗疫”語境下,堅強有力的領導是文化自信的基本體現

冬去春來的三月雖然春寒料峭,但新冠肺炎的蔓延和傳播在中華大地上基本得到遏制,各地復工復產正有序進行,扶貧攻堅工作又部署開展。讓人驚心的是,就在月前,新冠病毒肺炎傳播速度之快、感染範圍之廣、防控難度之艱、任務之巨、規模之大,為世界矚目,驚億萬人之心。如今,在黨中央的奮勇帶領下,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在舉世最廣大、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最有效的防控措施下,有效有力地遏制住了疫情的擴散和蔓延。

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筆者認為,在現實的語境下,我們能在災難面前傷亡最少、損失最小、時間最短,勇氣和智慧、信心和定力、能力和執行力都得到了全面體現。我們看到,新冠疫情發生後,習近平總書記時刻關注、親自部署,多次主持召開會議、深入基層防控一線,正是文化自信、知行合一、開拓創新的典範,更是習總書記近年來多次強調文化自信的落地實踐、深入踐行、去虛務實。

觀古鑑今,與時俱進。再次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植根於中華歷史文化傳統、吸收借鑑人類制度文明有益成果的正確選擇,是多元文明共生並進的有益模式。筆者據此推斷,在艱難困苦面前,學問不在講,在於躬身實踐,而文化自信是最基本的要義。

二、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自信得到了全面深入的實踐和深化

“文化自信是民族復興的基礎和標誌。”在人類發展史上,沒有哪一個強大的國家和民族不倚重文化的力量,總會從各個方面培育、深化,創造強勢的文化價值觀。

在當代世界風起雲湧和競爭白熱化的形勢下,文化滲透、文化打壓和文化貶低成為某些團體和個人慣用的手段,他們採用自有的標準、體系、規則,以貌似客觀的姿態、居高臨下地指手畫腳,並培育、引誘、利誘一部分人尾隨其後,無視巨大成就攻其微小瑕疵,達到“亡其文化、殺人誅心”的效果。因此可以說,“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顛撲不破的真理,“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

筆者認為,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才會產生動能,才會對經濟社會發展有所裨益。在本次抗擊“疫病”的實踐中,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大張旗鼓、有禮有節地推廣和要求使用中醫藥介入治療,在高科技的信息化時代具有正本清源、恢復生態、敬畏自然的作用。不負眾望的是,中醫藥的廣泛應用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成為文化自信的基本實踐。在今年2月下旬,多個省市的報告顯示,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有效率達到90%以上,14億中國人能夠快速擺脫傳染流行病的魔掌,中醫藥功績卓著。在這次抗疫的人民戰爭中,全國上下廣泛使用中醫藥,不但取得了迄今為止在西醫西藥沒有特效藥情況下的偉大勝利,更再次證明了中華民族數千年的理論結晶、文化結晶、實踐結晶的有效性、正確性、偉大性,這是科學發展到現在,世界尚不能正確認知文明之源的中國傳統哲學、尚不能客觀認知宇宙規律的又一次實證。

三、新時期的中華文明和文化自信更應讓世界人民共享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偉大文明曾經是世界的燈塔,今天的新中國也正攀爬在新時期點燈的塔腰。今天雖然有一部分人受西方文化影響,沒有掌握中國文化、中國歷史,不能正確分辨好壞優劣,但中華文明就在這裡,不會因為部分人的不熟悉、不瞭解、甚至刻意遮擋而失去光輝。

人類是一個命運與共、休慼相關的命運共同體。當前,新中國已經創造了多個世界奇蹟,也必然會創造更多的世界奇蹟。儘管世界局勢複雜多變,只要我們始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始終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用科學理論賦予中華文化先進的思想內涵,始終構築強大的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必然可以讓中華文化邁步世界。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奮進時。對於今天的中華民族來說,飽經滄桑卻愈挫愈勇,歷經磨難而更加奮發。有這樣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我們定能決戰決勝,定能夠贏得新時代的偉大進步和復興!

(作者:龍順,國智智庫成都文化傳媒研究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