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气大是天生?这4条误区父母要避开,轻松应对“脾气大王”

丁爸出门上班的时候,答应丁丁下班回来时给他买草莓,丁丁满心欢喜。

丁爸下班后一进门,立马扑上去要草莓,因为丁爸下午单位的事情太多了,忙的忘了买草莓。

孩子脾气大是天生?这4条误区父母要避开,轻松应对“脾气大王”


丁丁一看爸爸没有买回草莓,急得又喊又跳:“你怎么能忘了呢?

丁爸好言相劝:“对不起,爸爸明天下班一定给你买回来。”

丁丁不依不饶:“不行,我就要今天吃,你去给我买回来。”

丁爸只好给丁丁罗列现在不能买草莓的原因“爸爸累了,超市有点远……”

我就要草莓!你是大骗子!说话不算话!大骗子!”丁丁一边高声尖叫,一边用力挣扎。

丁爸有点生气,对丁丁说:“闭嘴!”

“坏爸爸!我讨厌你!”丁丁依旧哭闹。

看到丁丁这样,丁爸烦不胜烦,远离丁丁,让他自己哭一会,丁丁一看爸爸走了不理他,更生气,随手拿起玩具车就扔,玩具车被摔烂。

丁爸火冒三丈,冲过来要打丁丁,丁丁被吓住了,终于安静下来。

事后,丁爸仰天长叹为什么丁丁脾气这么大、这么暴躁,活脱脱的“猛张飞”,难道是天生的?

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孩子经常因为一点小事而生气动怒,甚至大发雷霆,这时候家长除了感叹孩子天生是个暴脾气,似乎束手无策,就如同丁爸一样。

其实,要想改变这种情况非常容易,只要家长正确解读孩子的情绪并了解他们独有的情绪表达方式,然后根据孩子情绪产生的具体原因去帮助并引导他们学会情绪管理就可以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孩子情绪的健康发展和身心的健康成长。

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情绪问题时,常会有很多误区,只有避开这些误区,才能正确的引导孩子的情绪。

家长对愤怒情绪管理方面的一些误区

1.愤怒是不好的

△错误的认知

在人的情绪中,乐观、积极、自信、平和之类的情绪是正面情绪,而愤怒、恐惧、悲伤、忧虑等情绪则是负面情绪。

很多父母只允许孩子有正面的情绪,不允许孩子有负面情绪。他们认为孩子不应该悲伤、愤怒,他们的悲伤、愤怒意味着孩子或者父母在心理上有缺陷。其实,这是关于情绪的错误认知。

孩子脾气大是天生?这4条误区父母要避开,轻松应对“脾气大王”


△正确的认知

从科学理论角度来讲,情绪并没有好坏之分,情绪如同空气一样存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消极情绪在漫长的进化中保留下来,因为它是必不可少。

例如在动画片《头脑特工队》,我们就能了解到每一种情绪都有自己的功能和作用。

人们认为“不好”的那些情绪,也展现了他们独特的魅力——怒怒(愤怒)总是积极地为莱莉争取公平待遇;怕怕(害怕)的主要任务是保障莱莉的安全,他总是留意外界环境,评估莱莉身边可能潜在的威胁;厌厌(厌恶)固执又诚实,她保护莱莉身心不受毒害;而最不受待见的忧忧(伤心),则是担负起了帮助莱莉宣泄悲伤情绪的功能。

所以说,家长必须要正确的认识负面情绪,负面情绪是不可能避免的,因为活着就要经历挫折和冲突,应对这些情绪才是关键。

父母帮助孩子觉察它、接纳它,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它、调节它。理解情绪、放松情绪,才是正确面对负面情绪的解决办法。

2.愤怒需要压抑

△错误认知

还有一种压抑型的家长,当孩子的愤怒时,他们表现得非常苛责,对孩子缺少同理心。

他们忽略、否定或贬低孩子的消极情绪,他们压抑这种情绪。结果导致他们的孩子常常因为表达悲伤、愤怒或恐惧等情绪而被斥责、管教或惩罚。

压抑型家长不会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会关注孩子由情绪引发的行为。例如,孩子的玩具被妈妈送了别人,孩子因为生气而大哭时,妈妈不会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和心情,只会简单粗暴地说,有什么好哭的,不就是一个玩具吗?

△正确认知

面对孩子的愤怒情绪,家长要运用科学的态度和方式来应对,绝不能一味地压制和斥责,更不能以暴制暴。

打压虽然当时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孩子安静下来,但是负面情绪却没有消失,被孩子逼到了角落里,发展成潜意识,会以更猛烈的方式爆发。

例如,孩子压抑的情绪长期得不到宣泄,等进入青春期后,其叛逆心理和暴力倾向就会更加明显,甚至可能成为具有爆发型性格的人。

孩子愤怒是不用呵斥、吼骂的方式去压制孩子的情绪,而是要用疏导的方式,让孩子学会对情绪的自我管理。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3.孩子不会管理情绪是天生脾气不好

孩子脾气大是天生?这4条误区父母要避开,轻松应对“脾气大王”


△错误认知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哭闹、发脾气,不从深层去找原因,只看到表面现象,会简单的给孩子就是天生脾气不好的标签。

提出″标签理论″的美国心理学家贝克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更倾向于成为标签所框定的那种。

父母给孩子扣上坏脾气的“帽子”,时间久了,孩子就会破罐子破摔,不会去管理自己情绪,成为真正坏脾气的人。

△正确认知

孩子的控制情绪的能力和其他的能力一样的,也需要学习和锻炼,这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家长对待孩子多点耐心,多给予积极的引导,静待花开。

另一方面,孩子容易脾气、不听话,是因为他的理智脑发育未完善造成的。

毕业于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丹尼尔・席格博士,现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医学院精神医学临床教授曾把孩子的大脑形象的比喻成2层小楼。

第一层上层大脑负责思考、规划、想象;下层大脑负责管理身体运转、生命的本能反应、以及强烈的情感冲动。上层大脑负责思考,上层大脑要到25岁才完全发育成熟,是可以经后天培养。

所以很多孩子爱发脾气,更多的是出于本能,不知道如何去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4.父母容易动怒发脾气,期望孩子会有个好性格

△错误认知

也有的一些父母自己无法控制情绪,在生活工作中容易愤怒、生气,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对孩子大呼小叫的失去理智。

对此,他们的说法是,自己脾气太不好了,希望孩子千万别和他一样,一样孩子脾气好、性格好。

有这样想法的父母,美好的想法肯定要落空了,因为脾气不好的父母,绝对不会养育出脾气好的孩子。你可能不知道,你的孩子生气的样子,和你生气的样子,是多么的神似。

孩子脾气大是天生?这4条误区父母要避开,轻松应对“脾气大王”


△正确认知

著名的心理学家李玫瑾曾说:

孩子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他们的每种心理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家庭是孩子学习情绪能力最重要的开始,父母更是孩子最重要的情绪教练。

父母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为孩子的学习做出了榜样。事实上,父母的情绪表露以及正确处理的方法是对孩子如何表达情绪最有效的诠释。

例如,当孩子看到父母极度悲伤的样子(如离婚、祖父母去世等原因),孩子将学会如何应对悲伤和绝望。尤其在大人在悲伤时关心彼此,给予对方支持、安慰和帮助时,孩子将懂得,分享彼此的悲伤有助于建立感情的联结,增进彼此的亲密感。

父母如何引导孩子控制愤怒的情绪

1.父母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孩子脾气大是天生?这4条误区父母要避开,轻松应对“脾气大王”


孩子生气的时候,父母第一要做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父母能积极控制愤怒,对父母和孩子双方都有好处。

这样不仅不会伤害孩子,还会为他们树立榜样。孩子肯定能观察到你生气,你处理愤怒的方式对他们很有教育作用。

否则,父母就会肌肉绷紧、脉搏加快、呼吸急促,对孩子口不择言或者非连打带骂,这样只会让事情适得其反。

父母平静心情的方法:

  • 深呼吸:停止活动,深呼吸,做10次深呼吸,可以放松身体,摆脱紧张的情绪;
  • 改变思路,调整感受:不要老想着孩子的错误行为和愤怒的情绪,想着孩子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他还是个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
  • 表达愤怒,不是愤怒的表达:父母可以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愤怒,可以通过语言、表情,温和的语言也是有力量,而不是通过行为,例如打骂孩子;
  • 还在愤怒?探索深层情绪:在《父母平和 孩子快乐》一书中说道,当孩子“激怒”我们的时候,正是我们遭遇心理障碍的时刻。这并非玩笑。每当孩子按下你的情绪按钮时,他只是在提醒你童年时期没有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感受和探索深层情绪,这样就不再需要以愤怒作为防御手段,它也会自然而然地消失。

2.理解孩子的感受

孩子愤怒时,父母要理解并且认可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有愤怒的感受并且去表达,而不是去否定,感受没有对错。

例如,孩子因为吃不到糖果而大大雷霆的时候,父母要理解孩子想吃糖果的心情。

“妈妈不让你吃糖果,你感到很生气?”而不是说:“不让你吃糖,是为了你好,防止蛀牙。”

如何理解孩子的感受

  • 感同身受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看待问题,而不是现在大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
  •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家长可以通过“映射法”来回应孩子,即重复听到的话语,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父母认可他的感受,在很认真的听他讲话。
  • 帮助孩子表达情绪,例如,“你看起来很伤心、难过、悲伤、愤怒、害怕的…”这些词语帮助孩子把含混不清,令人害怕、不适的感觉变成了有界限、可以被定义的事物,并逐渐认识到,它们的存在是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

3.孩子平静后在引导

孩子脾气大是天生?这4条误区父母要避开,轻松应对“脾气大王”


不要在孩子情绪激烈的时候和孩子讲道理,或者提出意见,这时候孩子会听不进去任何话语,反而更和会大哭大闹,和大人作对的时候,我们总习惯性地指责孩子不讲道理、胡搅蛮缠,不是孩子不听话,是我们选错了时机。

如何引导孩子

  • 在孩子负面情绪激烈的时候,我们除了认可和倾听孩子的感受,还要允许孩子哭,让他释放负面情绪,还可以陪伴在孩子身边,让孩子知道你永远是他的支持。
  • 接受孩子的感受,限制孩子的行为,孩子的任何感受和情绪父母都无条件的接纳,但是行为需要限制,例如孩子可以愤怒,但是不可以因为愤怒而打人摔东西,这样的行为是限制的。
  • 引导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来释放情绪、平息愤怒。例如深呼吸、运动、亲子打闹游戏、把所经历的事情以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一遍、画画等。

小结

人际关系大师约翰·戈特曼曾经说的:

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和掌控能力甚至比智商更重要,这些能力决定着一个人在社会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幸福感,也包括家庭的幸福。

因此,父母应当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情绪,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