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將領,歷史上並不出名,為何能在凌煙閣24功臣中位列第二?

古代的開國皇帝,在登基稱帝后,都會對有功之臣進行封賞,不僅要給他們加官進爵,還會按照功勞的大小進行排位。比如漢高祖劉邦,就把蕭何排在眾功臣之首;漢明帝劉莊繼位後,命人在雲臺為當年的二十八位功臣畫像,以表彰他們為東漢的建立所做出的貢獻,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雲臺二十八將”。

唐朝一將領,歷史上並不出名,為何能在凌煙閣24功臣中位列第二?

皇帝之所以要這麼做,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感激那些功臣的鼎立輔佐,二是彰顯其任人唯賢的胸懷,以此招來更多有才之士。貞觀十七年,唐太宗效仿漢光武帝的做法,讓當時的大畫家閻立本,在凌煙閣內畫了二十四幅畫像,他們都是大唐的開國功臣。在凌煙閣的二十四功臣中,多數都是後人非常熟悉的人物,長孫無忌位列第一,魏徵、尉遲恭、秦瓊及李靖等均榜上有名。然而,有這麼一位唐朝將領,他在歷史上並不出名,甚至許多人都沒有聽過他的名字,但他卻能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位列第二,這究竟是為何呢?

唐朝一將領,歷史上並不出名,為何能在凌煙閣24功臣中位列第二?

李孝恭,出生於公元591年,比唐太宗李世民大7歲,他曾祖父李虎,是李淵的祖父,按照這層關係,李孝恭是李淵的堂侄,也就是李世民的堂哥。看到這裡,或許有人會認為,怪不得唐太宗會把他排在第二位,原來李孝恭是皇親國戚,這關係是其他功臣比不了的,這樣想其實是一種誤解。客觀來說,當時的皇親國戚不少,很多人與唐太宗的關係比李孝恭要近的多,而這些人並沒有資格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中。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就要從李孝恭的生平事蹟去了解,看他究竟立下了哪些戰功。

唐朝一將領,歷史上並不出名,為何能在凌煙閣24功臣中位列第二?

隋朝末年,時任太原留守的李淵,在兒子李世民及好友裴寂的勸說下,決定起兵反隋,很快就帶兵攻入了長安城。隨後,李淵就讓侄子李孝恭帶兵進攻巴蜀之地,李孝恭沒有辜負伯父李淵的信任,接連攻克了幾十座城池,立下了赫赫戰功。李孝恭有勇有謀,在生擒敵軍將領朱粲之後,由於朱粲之前太過殘忍,部將都勸說他把朱粲殺掉。李孝恭思考了一會,然後對部下說道:“現在朱粲是階下囚,殺他易如反掌,但其他敵軍就會誓死抵抗,沒有人願意投降。”於是,李孝恭不僅沒有處死朱粲,反而將他赦免了,其他城池的將領聽說此事後,爭先恐後地獻城投降,李孝恭不費一兵一卒,又得到了很多地方,因功被封為信州總管。

唐朝一將領,歷史上並不出名,為何能在凌煙閣24功臣中位列第二?

公元620年,李孝恭又帶兵進攻蕭銑的割據政權,蕭銑聽聞李孝恭的大名後,沒過多久就開城投降了,並說道:“當死者惟有我蕭銑,百姓無罪,請勿殺掠。”得知蕭銑投降的消息後,嶺南四十九州皆望風而降,唐高祖李淵非常高興,立馬提拔李孝恭為荊州大總管。李孝恭不僅戰功卓著,他治國能力也非常突出,李淵和李世民對他都非常器重。位高權重的李孝恭,要把奢華的府邸給賣掉,別人都很難理解,他則解釋道:“如此豪宅太浪費,若是兒子有才的話,自己可以憑本事建功立業,如果他們不成氣候,肯定也受不住家產。”

唐朝一將領,歷史上並不出名,為何能在凌煙閣24功臣中位列第二?

後來,有人誣告李孝恭謀反,他因此被抓到京城,最終查明並無此事,然後就被釋放了。唐太宗繼位後,李孝恭被任命為禮部尚書,之後又被封為河間郡王。貞觀十四年,李孝恭身患重病,不久就去世了,唐太宗悲痛不已,賜他配享高祖廟庭,並在之後對凌煙閣功臣的排名中,把堂哥李孝恭排在第二位,也算是實至名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