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抗疫之書”展“服務之能”-由“我讀《鼠疫》一書”到“我看新冠肺炎”

本是辭舊迎新之際,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庚子年春節變成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疫”。新冠肺炎於我們而言,是一本“新書”;特殊時期,我也讀了一本新書——存在主義文學大師、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爾貝·加繆的《鼠疫》。

《鼠疫》是加繆最成功的小說。書中,作者虛構了發生在北非阿爾及利亞一座叫奧蘭的城市中發生的鼠疫的故事。書中以豐富的細節,生動展現了小城鮮活的日常生活,也清晰刻畫了鼠疫爆發之時普通人的掙扎與抗爭,展現出困境中的人們奮力拼搏的態度和他們對真理、正義的追求。本書主角里厄是一位普通醫生,在瘟疫到來時,他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他想的只是堅定服務之志,永葆服務之心,“日常工作才是可靠的”,“要緊的是把本職工作做好”,成天奔忙在病人之中,同時還要面對民眾的無知和愚昧,讀後既讓我感佩,更讓人震撼。

回想起來,這幾年也涉獵了一些關於疫情的書。池莉1997年寫於武漢漢口的《霍亂之亂》,講述作為傳染病醫生的“我”遇上“早已絕跡”的霍亂;遲子建《白雪烏鴉》取自1910年哈爾濱鼠疫歷史,重現鼠疫突襲時的市井之風俗景象;畢淑敏《花冠病毒》立足於2003年SARS時一線採訪,寫了瘟疫蔓延時城市封鎖、物資短缺、自殺事件慘狀。馬原1986年寫的《虛構》,描摹“我”潛入“麻風村”所遇見畫面,麻風病人被疾病摧毀的面容與身體,觸目驚心。說實話,以上四本書,都沒有閱讀《鼠疫》這般身臨其境,這般讓人震撼——小說描寫的情境,與當下新冠肺炎病毒疫情何其相似:病起伊始,政客無知,欺上瞞下,掩飾諉過;權威專家,最先想到的是用病毒研究結果在海外期刊上發表論文,謀求名利;在最能掐斷病毒大規模傳播之時,當地權貴粉飾太平……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還好,關鍵時刻,國家出手,上下齊心,高效抗擊疫情……

新冠疫情,百年不遇。中華民族的發展史,是一部與重大災害作鬥爭的歷史。從1998年南方罕見的特大洪水,到讓人聞之色變的“非典”疫情;從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到令人痛心的汶川、玉樹特大地震,無不讓我們看到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民族,看到愈戰愈強、努力奔跑的中國。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不了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改變不了中國經濟社會長期向好的趨勢。這次疫情,聞所未聞;這本《鼠疫》,讀所未讀。翻罷書本,立足當先,切身經歷,感受很多,體悟很深。

——疫情當前,最需要的是“有底”:知己知彼打勝仗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阻擊疫情,心中有數,打起仗來方能“胸有成竹”。在《鼠疫》一書中,面對各種無奈,最後作者得出結論:“一個人能在鼠疫和生活的賭博中所贏得的全部東西,就是知識和記憶。”細想當下,這次疫情如《鼠疫》所言,留給我們知識和記憶,何嘗不是一種收穫呢?要戰勝新冠肺炎病毒,首先就要對疫情有科學認知、科學理解,知己知彼,理性面對。正如《鼠疫》指出,細菌是天生的,但是還有“意志”。我們做的就是正直和純潔,不傳播不公正、怨恨和極端負面的情緒,學會用理性的思維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做到不輕視、不恐慌,不信謠、不傳謠。一方面,思想認識不能過度。處在應激狀態下,極易受到信息誤導,且因群體效應,一些謠言會持續發酵。我們想獲取最新的“新冠肺炎防治知識”“疫情信息”,應看權威政府機構及正規媒體發佈,做到理性判斷,切莫輕信網上謠言。科學精神並不專屬於科研人員,對於大眾而言,務實求真、立足實際,學科普、用科技,都是科學精神。在抗擊疫情非常時期,全國上下最需要的就是用真知武裝頭腦,用科學的思想指導抗疫行動,做到思想認識不過度。比如,氣溶膠傳播科普出現之後,網上曾一度說“打個噴嚏就能傳播數百米”,這其實是信息傳播者表達不當,群眾接受信息斷章取義,從而引發緊張情緒、不和諧因素。凡事皆有度,過猶不及。關於如何把握好度,相信科學則是前提。另一方面,防控舉措不能走偏。疫情來襲,大家有些緊張也屬正常,但緊張是為了引起高度重視,決非恐慌,保持冷靜頭腦、理性思維至關重要。疫情發生,所有媒體幾乎都在做疫情科普,這是大家認識病毒真面目最直接、最有效的窗口,但如果用力過猛、行為過頭,挾疫情以令群眾,就欠妥了。比如,前段時間網上報道,有的人在家中用酒精噴霧消毒,由於濃度過高,反而對身體不利;有的小區本著寧多勿少的思想,大量在人員周圍和人員身體上噴灑化學消毒劑,結果出現中毒現象,等等。這些走偏行為,使得疫情防控走彎路,走錯路,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科學認識和科學手段。我們不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因為,有多少“矯枉過正”的努力,往往就有多少“過猶不及”的結局。

——疫情當前,最重要的是“賦能”:自我防護要上心

唯有強大自己,方能百毒不侵。《鼠疫》寫道:“必須要做的,就是該認清的事情要認清,然後驅除無用的疑慮,採取適當的措施。”“當疫情來臨時,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無論是誰,都無路可逃,更無法置身事外。”——對於醫護人員來說,最重要的是把本職工作做好;對於普通民眾而言,在保持對事情關注的同時,重要的是做好自我防護,同時對疫情給予力所能及的貢獻。疫情當前,我們何去何從?大眾說法是,聽從國家統一指揮,做好防護隔離,保持理性,不添亂,就是對自己和國家最大的負責。比如,謹慎疫情的傳染,最好的方式就是家裡蹲、不出門,因為稍不留神,便會面對別人的呼吸,將疫病傳給別人,或者被別人傳染。在《鼠疫》中,志願者魯塔最終感染鼠疫去世,在他離世之時,仍然記得“猛然轉向牆壁,將最後一口氣向牆壁呼出”,防止感染別人。對於我們而言,做好自我防護很重要。溫暖自我,真心交流。疫情當面,難免恐慌焦慮。意識到自己正在處於應激情緒當中,是緩解這些情緒的第一步。“有這些情緒是人之常情,說明我還挺正常的。”疫情當前,大家不便走親訪友,但是可通過視頻、電話等與親朋好友交流,從而轉移注意力,這是嚴酷疫情期最溫暖人心的良藥。規律生活,適當運動。比如,注意規律作息,避免熬夜,合理安排飲食、多喝水,保證新鮮水果蔬菜攝入,肉和蛋類要徹底加工熟透後再食用,等等。適量運動能增強免疫力,有助於抵禦病毒侵擾,不僅有利於心情放鬆和壓力宣洩,同時也有助於鍛鍊心肺功能,增強體質,提高免疫能力。向上向善,陽光心態。時常聽到一句話叫做,內心無限強大的法門,就是看淡生死。面對新冠疫情,鍾南山院士再次掛帥,國士無雙,就是絕頂的看淡生死:不顧個人安危,救國家黎明於危難,天地能量自然加持,正氣內存,邪不可幹,肉體可滅,精神永存!

——疫情當前,最感懷的是“無懼”,優質服務走在前

病毒雖無情,人間應有愛。災難是把放大鏡,把人性之善放得更大,也把人性之惡凸顯分明。《鼠疫》寫道:“在全城絕望的境地,所謂英雄就是每一個微不足道,堅守著正直與善良生活的人。”這次新冠疫情爆發後,全國各地馳援武漢的醫務人員數以千計,他們中間既有80多歲的鐘南山,也有95後的年輕人。武漢市中心醫院護士長唐莎感慨:“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是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這是這次疫情乃至今後我們這個社會應有的暖心共識。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們黨辦雖不在抗“疫”最前線,但一份份文件,一個個會議,一篇篇材料,一次次協調……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無不記錄著郴州黨辦人“戰疫”的付出與奉獻、責任與擔當。疫情當前,不容我們想得太多,我們只能堅守、只能面對、只能付出、只能奉獻,我們所展現的是傾心服務的天職、忠誠擔當的品格。迅速行動,展示先行者的崇高覺悟。這次疫情正值庚子新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陽鋒秘書長堅守崗位、靠前指揮,迅速動員、周密部署市委辦公室系統疫情防控工作。市委辦公室系統黨員幹部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行動,第一時間到崗,全力開展疫情防控統籌調度、督查督辦、值班值守、信息報送等工作,為市委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提供了優質服務,充分發揚了黨辦人“招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精神,忠實體現了黨辦人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的使命與擔當。擔當作為,彰顯鬥爭者的內在潛能。恪守“五個堅持”,履行基本職能,充分發揮文以輔政、參謀助手作用,連續通宵達旦蒐集資料、起草文件,全力做好服務保障;明確責任分工,加強統籌協調,強化值班值守,確保政令暢通和信息上傳下達;積極開展宣傳教育,採取學習強國視頻會議等方式,迅速安排部署,廣泛宣傳動員,引導黨辦幹部理性對待疫情,科學防控疫情……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越是在形勢危急之時,越能激發黨辦人的鬥爭精神。忠於職守,強化守護者的大局意識。直面疫情,我們黨辦人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認真做好會務保障、值班值守、材料綜合、文件辦理、信息報送、機要保密、物資保障、督查督導等工作,不斷提升“三服務”水平,確保疫情防控期間政令暢通、運轉高效。積極主動抓好聯點包乾社區和駐點幫扶村工作,送去口罩、消毒液等緊缺物資,參與社區聯防聯控、摸底排查等工作,幫助開展疫情防控……疫情洶湧,急如星火。郴州黨辦人始終牢記黨員身份和崗位職責,毅然決然舍小家為大家,始終堅守工作崗位,切實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彰顯黨辦幹部“硬核擔當”。

《鼠疫》的結尾,疫情結束,封城解除,人們重新迴歸正軌。我們堅信,如期而至的不止是春天,更有戰“疫”勝利的好消息!

李超輝/文

( 僅代表作者一家之見,不代表本網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