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冷對特斯拉 重倉需要更多的勇氣

自上市以來,特斯拉及其創始人馬斯克就飽受爭議。

證券市場週刊記者 易強/文

2月28日,即2月份最後一個交易日,特斯拉(TSLA.O)股價以667.99美元報收,跌幅1.62%。

由於其股價在2月5日創下968.99美元的歷史新高,又在2月28日當天——因為擔心新冠肺炎全球擴散拖累經濟,道瓊斯工業指數(DJI.GI)及納斯達克指數(IXIC.GI)在2月份最後5個交易日分別重挫12.36%和10.54%——下探611.52美元,因此,在特斯拉的月K線圖譜上,2月份的柱狀圖看上去像是一柄長劍。

特斯拉股價此前兩個月漲勢如虹,兩根大陽線漸次暴起,如巨人舉臂,因此,這柄長劍雖然充滿殺氣,仍給人一種一往無前的壯闊之感。

但是,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波瀾壯闊的美感,及其背後隱藏的投資得失,與QDII基金並無太大關係。因為根據Wind資訊,截至2019年年底,在44家獲得QDII資格的基金公司中,僅有一家投資了特斯拉;在109只權益類QDII基金中,持有特斯拉的也僅有一隻,且持股數量僅有820股。

當然,由於特斯拉身後有著龐大的產業鏈,且該產業鏈惠及不少國內上市公司——僅特斯拉指數(884216.WI)就有54只成份股,因此,包括那些獲得QDII資格的基金公司在內,國內各色投資者已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特斯拉的市場影響力。

然而,為何有機會直面特斯拉的QDII基金,反而對其敬而遠之?

答案並不簡單。

基金重倉僅1只

Wind顯示,自2010年(特斯拉於當年6月登陸納斯達克)以來,曾重倉特斯拉的基金僅有2只,而截至2019年年底,仍然持倉的僅有1只,即易方達標普消費品(118002.OF),該基金成立於2012年6月,是一隻指數增強型基金,發行規模為3.84億元,2019年年底的資產淨值為5542.29萬元;其跟蹤標的是標普全球高端消費品指數(SPGLGUP.SPI),後者發佈於2011年8月31日,成份股有80只,特斯拉是其中一隻。

最遲在2016年1月,特斯拉已進入標普全球高端消費品指數十大成份股名單,排在第九位,當時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耐克(NIKE.N)、帝亞吉歐(DGE.L)和路易·威登集團(MC.PA)。

到了2016年二季度末,特斯拉已成為易方達標普消費品第五大重倉股,持股數量為500股,持倉市值70.38萬元人民幣,佔到基金資產淨值的3.88%。

對於一隻指數基金來說,限制其投資範圍的主要因素,在於其只能投資所跟蹤標的成分股,而限制其持有所跟蹤標的成份股數量的主要原因,則在於基金規模本身。

定期報告顯示,易方達標普消費品成立後不久,持有人即贖回大部分份額,以至於自2012年第四季度開始,基金規模長時間不足1億元人民幣,甚至曾連續5個季度低於2000萬元。

而基金持有人之所以贖回QDII基金份額,且長時間不回頭,是因為自2012年年底開始,A股進入了一波牛市。相較於外圍市場,A股更具吸引力。等到A股勢衰,再看外圍市場,尤其美股,可能又覺得其估值太高,望而卻步。

這是一個普遍現象。以成立時間在2012年6月30日之前的40只權益類QDII基金為例,其發行規模合計為1410億元,截至2012年年底降至545.22億元,2013年至2016年各年年底依次為491.98億元、389.36億元、318.27億元、317.15億元。

從數據上看,2016年第二季度末(其時持有特斯拉500股),易方達標普消費品規模僅有1813.82萬元,100%由個人投資者持有。

不過,自2017年第二季度之後,這隻基金的規模基本保持在5000萬元以上,2019年年底為5542.29萬元,持有特斯拉820股,持倉市值239.31萬元,佔到資產淨值的4.32%,是其第七大重倉股。

曾經重倉特斯拉的另一隻基金是嘉實全球互聯網(000988.OF)。這是一隻普通股票型QDII基金,成立於2015年4月,發行規模33.20億元,2019年年底的規模為11.09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第二季度末,嘉實全球互聯網持有7萬股特斯拉,持倉市值17147.84萬元,佔到資產淨值的6.59%,是第五大重倉股;同年第三季度增持至8萬股,年底持股數量不變,但已變成第十大重倉股。不過,進入2018年之後,其十大重倉股名單上未再出現特斯拉的名字。

看空的聲音

相較於指數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重倉特斯拉需要更多的勇氣。事實上,有很長一段時間,“看空特斯拉”是國際投行的主流意見。

2016年之前,特斯拉的主營業務是汽車銷售,外加房產開發與投資,其後又增加了汽車租賃及儲能業務。在這幾大業務中,以汽車租賃業務毛利率最高(45%左右),汽車銷售業務毛利率次之(20%左右)。

自2010年第二季度開始,特斯拉每個季度都會公佈財報。截至2019年年底,在已公佈的39份季報中,顯示盈利的季度只有6個。首個盈利季是2013年第一季度,然而,要到2016年第三季,即熬過13個季度之後,投資者才能看到特斯拉迎來第二個盈利季。

兩年之後,即2018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再度實現盈利,並在第四季度繼續盈利。其後,至2019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又連續收穫兩個盈利季。

影響財務指標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於其產品本身仍存在缺陷,以至於會偶發召回事件。最近一次召回是2月14日,特斯拉汽車(北京)有限公司於當日向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備案了召回計劃,決定自2020年6月7日起,召回2016年4月15日至2016年10月16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ModelX系列汽車,共計3183輛。

此前一日,即2月13日,特斯拉在盤後宣佈,在北美地區召回15000輛Model X SUV,原因是一項潛在問題可能導致車輛失去轉向助力,從而使轉向更加困難並增加撞車風險。

正因為其產品及財務方面存在上述問題,特斯拉並未受到國際投行普遍青睞。

眾所周知,巴菲特一貫認為特斯拉並非好的投資標的,儘管他承認特斯拉創始人兼CEO馬斯克是偉大的企業家,查理·芒格也持同樣觀點。

事實上,即便在2018年及2019年下半年特斯拉分別實現了兩個季度的盈利,機構投資者的持股數量不增反減。Wind資訊顯示,2017年年底,機構投資者合計持有9736萬股特斯拉,2019年年底減至7198.10萬股。

好消息則是,儘管機構投資者的持股數量有所下降,同期持有特斯拉的機構數量則由734家增至779家。

投資範圍及額度限制

拋開估值方面的爭議不論,影響QDII基金重倉特斯拉的還有其他因素。

首先是QDII基金的產品結構。根據Wind資訊,截至3月3日,已成立的QDII共計155只,其中股票型及混合型基金為109只,投資區域限於美國的只有21只。而在該21只基金中,指數基金即佔到20只。

在上述20只指數型QDII基金中,有7只將投資範圍限於油氣及醫藥行業,在剩下的13只基金中,跟蹤的指數主要是標普100、標普500、納斯達克100及標普可選消費品精選版塊指數(IXY.SPI)4種。

由於標普可選消費品精選版塊指數又是標普500的細分指數,因此,上述13只QDII基金跟蹤的標的其實是標普100、標普500及納斯達克1003大指數。

其中,特斯拉只是納斯達克100的成份股(調入時間是2013年7月)。不過,由於特斯拉並非納斯達克100指數的十大權重股之一,而在跟蹤該指數的7只QDII基金中,沒有一隻指數增強基金,因此,特斯拉無法成為其中某隻基金的重倉股。

至於標普500指數,由於根據其編制方法,某隻股票要成為其成份股,在財務狀況方面必須滿足“最新業績公佈季度以及先前四個季度(累計)錄得盈利”等條件,因此,特斯拉要成為成份股之一,尚待時日,成為標普100指數成分股的條件則更加嚴苛。這意味著跟蹤該兩隻指數的6只QDII基金目前也沒有機會持倉特斯拉,更不用說重倉。

值得一提的是,在Wind資訊上,上述重倉特斯拉的易方達標普消費品,歸屬於跨市場投資的QDII。截至3月3日,這類偏股型QDII基金共有44只,從股票配置上看,其重倉股以業績強勁的科技股(例如蘋果、谷歌)及“中概股”(例如阿里巴巴、騰訊控股)為主。

影響公募基金重倉特斯拉的因素還有來自QDII資格及額度等方面的限制。根據證監會官網發佈的數據,在140家基金公司中,獲得QDII資格的目前只有45家。外管局披露的數據是,截至2月28日,包括基金公司及券商資管公司在內的58家證券類機構,獲批QDII投資額度為468.80億美元,同比僅增加7.5億美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