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物流總成本比美國高這麼多?哪個物流效率高?

商人們為了促成交易,克服“信息不對稱、信用不傳遞”這兩大交易阻力,必須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就是“交易成本”。

這些代價必然存在,但也必須降低。

商業進化的方向,就是從“交易成本=∞”,向“交易成本=0”前進的方向。

運輸成本

提問,你覺得現在是中國物流行業的效率高,還是美國物流行業的效率高?

很多人會覺得,當然是中國高啊!

2020年大年初一的早上,我在深圳大中華喜來登酒店和施展老師一起吃早飯,用手機在京東買了一本施展老師的新書《溢出》,然後立刻奔赴機場,飛回上海。下午回到上海的家時,這本《溢出》已經比我先進門,躺在我家的桌上了。

所以很多人會覺得:中國物流業的效率太高了。

但是,這其實是一個誤解。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在一次演講中說,“我國物流效率,僅相當於美國80年代”。

啊?為什麼?

要看一個國家物流行業的效率,一個關鍵指標是“社會物流總成本”在GDP裡的佔比。這個佔比意味著,每創造10000元的社會財富,需要1000元錢還是100元錢,才能送到消費者手中。

那麼,各個國家的“社會物流總成本”在GDP裡的佔比,到底是多少呢?

美國“社會物流成本”在GDP裡的佔比,大約是8%。日本是11%,要高一些。東南亞更高,平均是27%。

那中國呢?大約15%,將近是美國的2倍。

當然,這個數字,也和一個國家GDP的結構有關係。比如製造業大國,幾乎一定比服務業大國的物流負擔重。但是,這個佔比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物流行業的效率水平。


為什麼中國物流總成本比美國高這麼多?哪個物流效率高?


那麼,為什麼中國“社會物流總成本”和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樣,比美國高這麼多呢?

社會物流,大概包括三種成本:運輸費用、保管費用、管理費用。

在運輸費用方面,中國目前的運輸,主要還是依靠高成本的公路運輸,成本更低的鐵路運輸和水路運輸,佔比很小。

中國多種方式(水路、鐵路、公路、航路)的聯合運輸,只佔4%~5%左右,而發達國家已經達到20%。我們的成本當然高。

那保管成本呢?保管成本,和商品的庫存週期關係非常大。中國傳統商業的生產計劃性總體較差,一件商品在倉庫裡放1年才賣出去,和放1個月就賣出去,保管成本能差到12倍。

第三是管理費用。

你猜猜看,在中國,一盒棉籤從工廠裡生產出來,一直運到你家門口的夫妻老婆店,最後被你買走,一共被“搬運”了多少次?

大概5~8次。

從工廠搬運到品牌商倉庫,再搬運到總代理倉庫,再搬運到城市代理倉庫,再搬運到批發市場,再搬運到夫妻老婆店。

每一次搬運,都會產生新的成本負擔。而這些成本,是因為對交易流程的低效管理導致的。

那能不能減少搬運的次數?比如降到4次、3次,甚至降到2次?

有可能。

名創優品的棉籤,從工廠出來後,會被直接運送到它在全國的7個大倉庫,然後根據終端的銷售數據,從7個大倉庫,直接運送到需要補貨的門店。這樣,一盒棉籤,在名創優品只需要搬運2次。

算上自建倉庫的成本後,減少搬運次數這一件事,在大多數情況下,依然能夠降低運輸成本。


為什麼中國物流總成本比美國高這麼多?哪個物流效率高?


再舉個例子。

你是一家品牌商,打算在京東、小米有品上賣東西,你甚至可以不建立自己的倉庫,而是選擇它們的“一件代發”服務。

什麼意思?

貨品從工廠出來,直接存入京東統一的倉庫裡。你是品牌商,或者經銷商,你賣出一件商品,並不需要把貨品搬到自己家,再從家裡發貨。京東幫你直接從統一的倉庫發貨。

這種“物權流轉貨不動”的模式,又減少了一次運輸成本。

商人們在想盡一切辦法,通過降低“運輸成本”的方式,提升交易效率。

中國的“最後一公里”物流效率很高。但是,主幹物流效率太低。

2013年,阿里巴巴成立了菜鳥網絡。馬雲說,他的目標是讓中國任何城市之間的電商快遞,實現24小時內必達,全球範圍內實現72小時必達。

怎麼做?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在用戶還沒有下單之前,就作出更準確的銷售預測,調動多種方式聯動的物流資源,實現提前配送,從而改善主幹物流效率。

這一切的努力,都是在降低運輸成本,哪怕只是一點點。管它呢。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華為前輪值CEO費敏老師講了一個故事

他說,他們家空調壞了,於是請人上門來修。修理工人滿頭大汗,弄了一個上午,還是沒修好,最後說先回去一趟再來。

費敏老師在華為時,負責整個華為的研發體系。他說,華為是不會這麼設計產品的。華為如果做空調,一定會把空調“模塊化”。

空調壞了,有人上門來修。最重要的“售後成本”是那塊電路板,還是修理工人上門的時間?

大概率是上門修理的時間。

所以,如果從最開始就想明白了這個問題,進行模塊化設計,維修工人上門後,就可以直接拔走壞掉的模塊,換上新的,走人。這樣的售後成本,是最低的。

為什麼?

因為所有的售後成本,最終都會加到商品價格裡,導致不必要的高價帶來的交易阻力。


為什麼中國物流總成本比美國高這麼多?哪個物流效率高?


創造性地降低售後成本,就是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商業效率。有人說,要想教一隻鸚鵡成為經濟學家,只需要教它學會一個詞:供需關係。

套用這個句式,要想教這隻鸚鵡同時成為商業大咖,你只需要再教它學會交易成本。

並且記住:

告訴這隻鸚鵡,要想取得商業的成功,知道存在這七項交易成本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找到降低它們的方法。

我朋友所在的體育用品公司正在準備啟動網紅計劃來降低交易成本,定期會使用最火的那兩位網紅之一進行爆發式營銷。

這既是面對疫情的自救,也是面向未來的全新嘗試,此舉會大大降低售前和售中,甚至售後的交易成本,通過一個點的信任和信息,擊穿全鏈條,努力擺脫掉對傳統渠道依賴的大包袱,我的個人判斷是,不久的將來,隨著人們工作生活方式被重構,在大眾日用品和耐用品層面,個體化的大V網紅會以全新的流量運營方式大部分代替傳統經銷體系。

想起2個運輸成本的例子

️以前做跨境電商的時候,京東下完訂單,我們會把貨直接發到他們的保稅倉。

京東保稅倉的好處太多了:

1. 倉租便宜。平攤到每個貨品的邊際成本很低。

2. 國際物流便宜。大貨可以直接集裝箱運回,大大節省物流費用。

2. 先下單,再清關。用戶下完訂單之後,把產品訂單、支付單、物流單快速整合,大大縮短清關時間,達到分鐘級的清關時效。

3. 貨品保真。必須是國外註冊的公司才有資格進駐,而且審批非常嚴格。

4. 收貨時間短。因為貨品本身就在海關,再加清關快,京東的國內物流更快,貨品到顧客手裡時間被大大縮短。

相比於直郵,保稅倉的存在,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


為什麼中國物流總成本比美國高這麼多?哪個物流效率高?


京東商城銷售數碼產品相關的辦公配件,比如平板保護套、鍵盤、鼠標、電容筆等。

1.購前

(1)搜索成本方面,優化產品的數據和排名,排名儘量靠前,降低客戶的搜索成本,使顧客可以容易找到店鋪。

(2)比較成本方面,在頁面裡面做對比圖,對比產品和市場上的產品有什麼不同,優勢是什麼。

(3)測試成本,京東平臺是七天無理由退換貨,在頁面的承諾是30天無理由退換貨,一年換新,來降低和打消消費者的疑慮。

2.購中

(1)協商成本 ,依託京東平臺,消費者購物有保障,相對來說消費者沒有這方面的顧慮,如果我們不履行承諾,平臺也會處罰我們。

(2)支付成本 ,支付成本方面消費者有京東這個平臺做中介,購物無憂,消費者付款的金額還是在平臺上面的。

3.購後

(1)運輸成本方面 ,我們入了京東倉庫,全國八大倉發貨,一般都可以隔日達,部分地區可以當日達,雖然運輸成本比較高,我們平均一票運費要11元左右,大大高於普通快遞的2元,3元。

但是消費者的體驗很好,特別是這次疫情期間,在其他快遞停擺的情況下,我們的業績增長了幾倍,就是因為我們在京東倉庫裡面儲存了大量的貨物,又能很快地運送到消費者手上。

(2)售後成本,售後方面也是很方便的,消費者可以在後臺選擇京東快遞上門取件,只要把貨物交給京東快遞員就好,退換貨也是非常方便。

所以按照交易成本分析,是有進行優化的,目前比較大的問題就是,因為京東物流快遞費用高,加上京東平臺抽取的扣點比較高,所以整體售價會比友商平臺高不少,這也帶來了交易阻力。


為什麼中國物流總成本比美國高這麼多?哪個物流效率高?


可以從顧客的體驗感,還有提升產品的品質,降低不良率這些緯度來提升顧客的購買體驗,從而讓消費者雖然買到貴的東西,但是依然覺得還是比較超值的。

好的產品,都是會幫用戶省錢的。 零售的人貨場決定了物流成為交易無法迴避的環節,而物流降本的確是一門有著豐富可深挖的學問,之前曾經負責過公司的行銷規劃業務,和內部物流部門協作較多,分享幾點素材:

1.區域建分倉是可以降低成本的,但前提是區域的消化量和週轉速度足夠高,否則租賃成本和人工成本反而會增加最後的物流成本,因此我們只在權重業務量的核心區域建倉,同時如果生意量不能保障的時候還會撤倉。

2.整車物流成本低於零單。因此我們會對客戶的訂單量做管理,對於需求量小的客戶會限制下單次數,以達到最佳物流效率,當然對訂單精準度要求也會提高。

3.內部協同。為保證物流效率,每次客戶訂單除了貨品外會集合其他市場部門的品牌贈品及宣傳物資等。

4.原來我們在區域會養車和司機,最近幾年基本全部轉包給第三方了。

5.不同時節的物流成本不一樣,以春節前後為最高。因此節前物流統籌特別重要,很多區域會停止。

6.物流的保管損耗責任需要做好流程,否則出現損壞就只有自己買單了,當然物流費用的結算週期也是一種槓桿。

有些產品就相對更適合線下銷售,不太適合電商,比如便宜的床墊,因為整車物流送到門店,比一個個發往全國要便宜

電商公司之所以能部分取代傳統零售業,其主要原因就是他系統地降低了課程中所介紹的7大成本。

如果你是一家產品零售公司,早期登錄電商平臺開店,就會感覺到這些優勢:比如下單頁面降低了搜索、比較成本,溝通軟件(如旺旺)降低了協商成本、支付軟件降低了支付成本、菜鳥網絡以及只換不修降低了售後的運輸和維修成本。

一些較為有特色的電商平臺,試圖從降低測試成本入手,比如網易嚴選。在電商競爭激烈的時刻,以嚴選為主題,降低消費者對產品信息驗證的成本。

從這個過程中可以看出,一家公司針對交易成本的優化,有個明顯的順序:首先要針對售前成本進行優化,接下來馬上就是售中成本,最後在考慮優化售後成本。


為什麼中國物流總成本比美國高這麼多?哪個物流效率高?


同時,我們也看到,隨著入住電商平臺的商家越來越多,電商模式對公司的售前成本支付要求又大幅度提高了。新入住店家面對海量的商品信息,要想讓消費者能搜到自己的產品,並不容易。

現在仍然具有優勢的公司,無非是兩種:

1,傳統的大品牌公司。品牌的力量可以讓消費者直接搜索其產品。

2,早期加入電商平臺,不斷優化積累的品牌。長期來看,公司要盡力完善自己的品牌,意義就在於此。

另外,網紅帶貨,實際上也是利用個人品牌降低當下的搜索成本和比較成本。看透了這點,我曾給一家寵物食品公司建議:他們可以想辦法打造一直“網紅狗”,然後訓練這隻狗來選擇它自己的食物和用品實現帶貨。

這也是為了不斷降低搜索和比較成本。針對售前成本的研究,是創業公司要做的工作。營銷策劃的很大一部分工作也是在解決這個問題。

網紅直播帶貨模式的火爆,有兩個關鍵,一個是網紅的人格趣味性,增加吸粉的效率;

另一個更關鍵就是專業能力,即“選品能力”和“優惠”。

畢竟購物本身就是一個理性行為,商品不好,消費者上了一次當,沒人願意去上第二次,最終網絡直播帶貨就變成了網絡直播,粉絲光看不買。

從交易成本的角度看,網紅的專業能力,降低了消費者的搜尋成本、比較成本、測試成本。基於粉絲對網紅的信任,又降低了消費者與廠家的協商成本。

伴隨著網紅直播帶貨模式的演進——不斷向貨源靠近,廠家將直接與消費者進行連接,省略了代理商這個中間環節,毫無疑問會帶來運輸成本的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