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九十年前的死亡之謎

2019年是梁啟超先生逝世九十週年,九十年前的1929年1月19日,梁啟超病逝於北平協和醫院,終年僅有56歲,英年早逝而殊為可惜,其逝世乃是中國學術界的重大損失,因為梁啟超是中國近現代少有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他在諸多領域都有所建樹,是中國近現代歷史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重要歷史人物。

梁啟超:九十年前的死亡之謎

梁啟超

自從梁啟超逝世以來,關於梁啟超之死因就一直眾說紛紜,但其真正的死因,卻是死於一次醫療事故,為梁啟超主刀手術的是北平協和醫學院著名的外科教授劉瑞恆,助手是一名美籍外科醫生,而手術結果卻是將健康的右腎切除,而將患有病灶的左腎保留了下來。

向來以醫療水平高超而著稱的北平協和醫院,為何會犯如此低級的錯誤呢?現在有兩種說法,一是手術室護士用碘酒標註手術位置時,將本應標在左腎的位置而標在了右腎的位置,劉瑞恆手術前並沒有認真核對掛在手術檯旁的X光,就直接為梁啟超進行了手術,就這樣錯誤地將健康的右腎切除了;另一種說法是劉瑞恆在觀看X光片時拿反了,導致把健康的右腎切除。

兩種說法現在看來都無關緊要,無非是為了確定誰是真正的責任者,但當時的北平協和醫院卻將此醫療事故列為重大機密而隱匿不提,這也有情可原,因為歷史上還沒有哪一家醫院敢於自曝家醜。

梁啟超:九十年前的死亡之謎

犯“左”和“右”不分錯誤的醫療事故案例,可謂是比比皆是,尤其是醫生在手寫醫囑或撰寫病例時,更是被人容易認錯或誤讀,患者大都有這樣的體驗,醫生的字潦草的猶如天書,普通患者根本就無法辨認,因此醫生和護士之間也就難以避免會發生差錯,從而導致類似醫療事故的發生。

患者手術後是需要一段時間康復的,而梁啟超的健康狀況自然是每況愈下,他是於1928年3月16日做的腎切除手術,直到1929年1月19日病逝,期間經歷了10個月左右的時間,他不太可能知道自己遭遇了醫療事故,而是認為手術效果不佳,進而導致病情進一步加重。

為梁啟超手術主刀的劉瑞恆是何許人也呢?劉瑞恆是哈佛大學醫學博士,而哈佛大學醫學院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是全球最頂級的醫學院,能拿到哈佛大學的醫學博士自然是水平高超,劉瑞恆是經中華醫學會會長伍連德舉薦而被北京協和醫學院聘為外科教授,而且是被協和聘用的第一個中國籍教授。

梁啟超:九十年前的死亡之謎

劉瑞恆

劉瑞恆與吳憲、林可勝是北京協和醫學院最早聘為教授的中國人,而在他們之前都是由外籍人士擔任教授的,吳憲和林可勝都是1919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的,吳憲也是哈佛大學畢業的,而林可勝則畢業於英國愛丁堡大學,三位教授以劉瑞恆最為年長,當然也是資歷最深的教授。

但劉瑞恆其人迷戀官位並熱衷於政治,他曾擔任協和醫院代理院長和院長,1928年秋出任南京國民政府衛生部次長並主持常務工作,1929年又兼任北平協和醫學院院長,在技術高超的醫生,如果長期脫離臨床實踐,其技術水平必然生疏而大打折扣,梁啟超的醫療事故,劉瑞恆是難辭其咎的,但劉瑞恆當時位高權重,無人敢提出質疑而被長期隱匿。

梁啟超:九十年前的死亡之謎

梁啟超書法

梁啟超本人也一向信奉西醫,他一生致力於推動洋務運動,當時西醫剛剛傳入中國不久,國人對西醫也還是有一個認識的過程,即便梁啟超能夠感覺到異樣,他也不便說出真相,因為患者只能提出質疑而拿不到證據,即便現在醫院發生醫療事故,也是需要衛生行政部門調查,也就是傳說中的老子查兒子,患者始終是處於弱勢地位。

梁啟超在協和醫院住院手術期間,長子梁思成與林徽因正在中國駐加拿大渥太華總領事館舉行婚禮並在歐洲度蜜月,對父親治病的狀況,只能從梁啟超的書信中略知一二,而中國人向來有報喜不報憂的傳統或習慣,因此梁思成也不可能瞭解其中的內幕。

梁啟超:九十年前的死亡之謎

梁思成與林徽因在渥太華結婚照

讓梁思成有機會了解到父親梁啟超當年醫療事故的內幕,是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已經是“反動學術權威”的梁思成也住進了北京協和醫院,儘管已是古稀之年且身染重病,但革命的造反派並沒有放過這隻“死老虎”,他依然每天都有寫不完的思想彙報和自我檢查。

梁思成是從他的主治醫生那裡得知其父親梁啟超的死亡真相,儘管當時那個年代的醫生可以實行無產階級的人道主義,但如果對梁思成這樣的人抱有同情心,那就是革命的立場問題了,因此主治醫生也是以一種揭發和批判的態度,將梁啟超死於醫療事故的信息告知了梁思成,畢竟奪取其父親生命的是萬惡的美帝國主義開設的醫院。

梁啟超:九十年前的死亡之謎

梁思成

梁啟超死於醫療事故,在當時就有所傳聞,但梁啟超家人和公眾卻無法獲知真相,實際上無論處於什麼時代,如果醫院發生醫療事故,患者幾乎都無從瞭解真相,當時與梁思成、林徽因來往密切的徐志摩、陳源等人也曾撰文提出質疑,但當事人梁啟超卻為了維護西醫在中國的聲譽和傳播,曾忍痛在病榻上撰文維護西醫的聲譽,希望民眾不要以個別病例誤診而全盤否認西醫的科學性,梁啟超的胸懷不是一般民眾所能理解的。

梁啟超是“戊戌變法”的主要策劃者和推動者,其一生曾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中華民族”一詞就是由梁啟超最早提出來的,在二十世紀之初的1901年,梁啟超在其發表的《中國史敘論》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華民族”的概念,並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一文中,對“中華民族”一詞的內涵進行了闡述。

梁啟超:九十年前的死亡之謎

梁啟超在著述

而公眾所熟知的《少年中國說》,就是梁啟超思想和抱負的集中體現,為了喚醒民眾而救國圖強,他以氣吞山河之筆,寫下了激盪心潮和震耳發聵的吶喊,當我們在電視上看到少年學生集體朗讀《少年中國說》時,身體似乎都會有一種觸電般的感覺,能夠深切地感受到思想上的啟迪和靈魂上的衝擊。

“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 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梁啟超:九十年前的死亡之謎

《少年中國說》

梁啟超是中國近現代少有的思想家,更是近代中國偉大的啟蒙者,其思想和人格魅力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從未在國人的視野中消失或淡出,至今仍是現實中國的熱門詞和流行語,而其九十年前不幸死於醫療事故,無疑是中華民族的巨大損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