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后人游岳飞墓,在墓前写下一副对联,对此人你如何看?

谭佳辉


秦桧是中国历史上最忠于君皇的忠臣,岳飞是中国历史上最爱国的元帅,结果爱国者处死,这是权大于法所造成的!

岳母教育儿子要爱国,岳飞却没看清这个国是谁的国。

我认为国是人民的,制度是公正公平的,群众也有发言权的,理所当然需要爱国,如果是…………,那就成了一无所有的人冒死去保卫污吏而守护边疆了吗????


大松神采采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相秦桧
因为陷害忠良遗臭万年

如今在岳飞墓前还有他的跪像

因为秦桧的形象问题

之后很多姓秦的人在仕途上

都可能受到排挤

时间转眼到了乾隆年间

一名秦氏后人考中了状元

但因为他姓秦受到了很多的非议

秦大士1915年在南京出生

他家中共有7个兄弟

自己排行老二

家里不是多富裕

但秦大士很聪明

小时候就帮人写字赚取钱财

靠着这个活计

他养活了一家人

他23岁时在江南中了举人

之后又通过恩科高中状元

一举闻名天下

当时很多人传闻他是秦桧的后人

连野史中也有相关的记载

于是曾经重视他文才气节的乾隆皇帝

也犯起了嘀咕

一次秦大士教授完皇子知识后

乾隆皇帝就将他召来

直接问他真的是秦桧后人吗

面对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秦大士并没有很慌张

也不急于解释

只说了一句

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样的回答真是精妙

就算秦大士真的是秦桧后人又如何呢

乾隆又不像南宋的皇帝那样昏庸

他自己当然不会成为下一个秦桧

不管他是不是秦桧后人

这个问题也没有追究的必要

既表明了自己的忠心

又巧妙地逢迎了顶头上司的小心思

还表现得非常有礼有节

让人刮目相看

秦大士的仕途不仅没有因为

秦桧的名声受到打压

反而由于自己高超的情商

更上一层楼

同时秦大士是一个非常擅长诗文书画的人

这些也让乾隆皇帝非常欣赏他

但是秦之一姓在很多时候

还是会让他陷入尴尬

据说,他曾经和昔日以诗文论交的好友同游浙江

在经过岳飞墓时

好友以秦桧夫妇的口吻作了一首讽诗

众人想到秦大士也姓秦

还时他们的后人

在诗文上又颇有建树

非起哄要他也来题词

秦大士非常无奈地留下两句话

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这样的措词让所有人都很佩服

成就了一段佳话

如今还被人称赞!


大国历史记


秦桧后人游岳飞墓,在墓前写下一副对联,对此人你如何看?

秦大士此人以前好像听说过,据说还曾考中过状元,为官十分清廉,但仅当了十年官就退隐了,其退隐后一直以书画为生!

一日秦大士与其好友游览岳王墓时,当看到岳王墓前有秦桧夫妇铁铸的跪像后,他的好友们便开玩笑说:"状元郎也是姓秦的,是秦桧的后裔,你在岳王坟前不想说点什么吗?"秦大士略作思考便作了一副对联:"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此联直接抒发了自宋朝以来,人们对于秦桧的厌恶程度,甚至连给儿孙起名都不愿用那个"桧"字;而作为秦氏后人,秦大士也深为自己姓秦而感到羞愧!从这副对联可以看出,秦大士此人坦荡正直的性格,绝非宵小可比!秦大士能够直面历史,作为秦氏后人,直舒秦桧愧对岳飞的史实,当为世人称颂!秦大士的所作所为,不仅不会招致世人的嘲笑,反而必将会受到世人的敬重!反观如今有些人,无视史实,企图给秦桧翻案,甚至让秦桧的跪像站了起来!这些人与秦大士相比之下,难道不觉得羞愧吗?无论你是专假也好,还是叫兽也罢,在这里奉劝你们一句:尊重历史不丢人!倒行逆施必将为世人所不耻!











hyh139


题主所说的故事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据传说,乾隆年间,状元秦大士,是著名诗人袁枚的得意门生。一天,秦大士同昔日的诗友游岳王坟。岳王坟前有铁铸的秦桧夫妇跪像,两旁有以秦桧夫妇互相埋怨的口吻撰写的一副楹联。对联是:“咳!我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诗友们看后发笑,戏谑新状元也姓秦,是他们的后裔,并要他题对联以记此游。秦大土挥笔立就。对联是:“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但还有这样一段传说,说的是:“秦大士在朝时,一日(皇)上偶问曰:‘汝家果秦桧后乎?’秦(大士)无他言,但对曰:‘一朝天子一朝臣。’”后来乾隆大帝追查秦大士出身,结果是秦大士是宋朝清官秦梓的后代。

不管秦大士的先祖是秦桧还是秦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秦大士在岳飞墓前所提对联,足见秦大士是一个是非分明,具有民族大义的人。

历史是无情的,但读史的人是有情的。俗话说“成者英雄,败者贼”,但是人们有时还真不是以成败论英雄,而是以气节论英雄的。荆轲刺秦并未成功,人们把荆轲视为大英雄;项羽最终也败给了刘邦,人们也把项羽视为大英雄。为什么?因为他们所体现的是我们民族所具有的气节,所具有的血性。

现在在网络上有些人替秦桧鸣冤叫屈,在杀岳飞问题上认为秦桧只是宋高宗的替罪羊,更有甚者把岳飞称之为军阀,说得振振有词,一叶障目,唯独忘了民族大义。

在中国历史上,中原民族长期不断受来自北方民族骚扰和欺凌,议和有之,抗击亦有之,不能简单的以对与错来评价,但人们之所以颂扬抗击的英雄,是因为英雄们所体现的是一个民族应有气节和血性。现在网络上还流传一句“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中国。”乍一听令国人不舒服,但静下心来反思,吾辈还存在多少祖先的气节和血性?


闲聊天下


秦大士是江苏南京人,出生于“十里秦淮”河畔。其父秦有伦曾是翰林院侍讲学士、江宁县书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秦大士从小就天赋异禀且十分勤学上进。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少年时代的秦大士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小才子,能书善诗,尤其写得一手好字,让不少人慕名而来,争相索求他的墨宝,秦大士也因此赚取了不少润笔费补贴家用。

乾隆十三年,23岁的秦大士在江南贡院高中举人。乾隆十七年,38岁的秦大士在皇太后60圣诞的万寿恩科中,拔得殿试头筹,成为了清朝的第43位状元,也开启了自己的仕途生涯。

(秦大士剧照)

才高八斗的秦大士,因为姓秦,是大奸臣秦桧的后代,这样的出身让他既沾光又受窘。

话说在殿试结束,乾隆帝御览到秦大士的文章后,也不免拍案叫绝,赞不绝口。但随后,当乾隆帝注意到秦大士的姓名和籍贯时,又不免皱起了眉头。这秦大士是秦桧的后代,难道我堂堂大清朝的状元头衔,要赐给大奸臣的后代?

乾隆帝想试探一下这位声名远播的才子,看看他的应急反应如何,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祖上秦桧的?于是,乾隆帝不紧不慢地问道:“秦大士,听说你是秦桧的后代,这是真的吗?”

听到皇帝的发问,秦大士心里一惊,倒吸了一口凉气。眼看着这个到手的状元要歇菜,怎么办?

如若如实回答,自己寒窗苦读几十载就将付诸东流,前程功名就此和自己无缘。若矢口否认,但秦桧确实就是自己的祖先,不但要担负欺君的罪名,招来杀身之祸,还会落下个卖主求荣的恶名,让自己永世抬不起头。

亏得秦大士饱读诗书,反应机敏,只见他略一沉思,昂起头来回答道:“回皇上,一朝天子一朝臣。”

(乾隆与大臣)

可别小看秦大士这句话,咋看起来答非所问,模棱两可,但实际上杀伤力很大。连处变不惊的乾隆帝也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应答。只见乾隆帝在短暂的沉默后哈哈大笑,露出满意的笑容,并当朝宣布,秦大士就是新科状元。

这是为什么呢?秦大士这句话究竟蕴含何种深意?不但没有处罚他,还得到了乾隆帝的嘉许呢?

其实,“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回答得巧妙至极,既拍了乾隆帝的马屁,又解了自己的围,让自己惊险地逃过一劫。

首先,秦大士并未正面回答乾隆帝的问题,对自己的出身既未肯定也没否定,这就为自己留下了一条退路,以应付乾隆帝有可能的进一步逼问。

其次,“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回答大有玄机。它的潜台词是,秦桧确实是个大奸臣,但他是昏君宋高宗赵构的臣子,正所谓“君昏臣奸”。而乾隆帝英明神武,朝堂上的人自然就是大忠臣,怎么可能出现类似秦桧的奸臣呢?

这句话夸得乾隆心花怒放,大笑不止。这马屁也拍得极有水平,于无声处显工夫,不留痕迹又恰到好处,让乾隆非常享受。

虽然秦大士靠着自己的机智在朝堂上化险为夷,但其实他内心里对自己的这个祖先,还是很鄙视的,反而对岳飞的事迹满怀崇敬。

(岳飞墓)

有一次,秦大士因工作原因,路过岳飞故里汤阴。车夫是岳飞后人,一路上滔滔不绝地给秦大士讲解岳飞当年保家卫国、抵御外辱的英雄壮举,强烈地建议秦大士到岳王庙拜谒。而秦大士开始以各种理由推脱,因为他明白,岳王庙曾立下规矩,不准秦桧后人拜谒,“否则谒庙必死”。但车夫硬是将他拉到了岳王庙前。

无奈之下的秦大士,只好将实情相告。车夫一听说他姓秦,马上扔下他扬长而去,“余姓岳,与君家世仇,不能以车马送君矣。”窝火的秦大士只好另觅车马继续赶路。

实际上,秦大士最终还是拜谒了岳飞墓的。

《清稗类抄》中记载,秦大士曾与大才子袁枚同游杭州西湖,见到岳飞墓前长跪不起的秦桧夫妇塑像,上面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游人的痰迹,内心心潮澎湃,颇有感触。尤其是墓前的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给予了他极大的震动。

袁枚见好友闷闷不乐,体谅他内心的煎熬,招呼他返回。没想到,秦大士对着岳飞墓长揖不起,口中说出了一句话:“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后来的秦大士成为了一代硕儒,在诗、书、画上成就很高,一生品行端正,为官清廉,政绩斐然。

(参考资料:《清稗类抄》《清史稿》等)


张生全精彩历史


💐💐秦大仕,字鲁一,又字鉴泉,号磵泉,又号秋田老人。江宁(今南京)人;祖籍安徽当涂,其祖父因避乱迁至江宁。宅聚宝门(今中华门)内的一条巷内。其父秦有轮生七子,大士排行二。秦大士自幼聪明,10岁能作诗,少年小有名气,以致所得润笔能养其家人;23岁入“江南贡院”;38岁中万寿恩科状元,为大清开国以來第43位状元,他诞生的小巷按惯例被命名为【秦状元巷】!

💐💐秦大仕一身正气,居官清正,在外只做了十來年的官便告隐退。

💐💐据传说,乾隆年间,状元秦涧泉(大士号)是著名诗人袁枚的得意门生。一天涧泉同昔日的诗友游于岳王坟。岳王坟前有铁铸的秦桧夫妇跪像;两旁有以秦桧夫妇互相埋怨的口吻撰写的一副楹联:【咳!我本丧心,有贤妻何至若是;啐!妇虽长舌,非老贼不到今朝。】诗友们看后发笑,戏谑新状元也姓秦,是他们的后裔,并要其题对联以记此游,秦涧泉苦苦一笑.眉头一皱.挥笔而就:【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此诗让众诗友拍绝叫好,因此广为流传。

💐💐秦大士为官十余年,德高清正,深得百姓爱戴;早早退隐,赋闲在家;以诗书画称三绝于世,书法直逼欧.柳,又工篆.隶,人材难得!于1777年去逝。


louanhuamingyouyicun


网上诸君对秦大士,在岳庙书写的楹联的评论,大多是十分中肯的。孔子曰:知耻而后勇。秦大士敢于本着民族大义,申斥先人䧟害忠良之举,极为后世称道。因此这幅名联,亦随岳庙内诸多楹联而流芳百世。在我的记忆中,原联之上联为:“人从南宋少名桧、”但是许多网友文中,上联𨚫是:“人从宋后少名桧,”。这里的“南宋”和“宋后”虽为一字之差,但在时代和楹联格律上却是不妥。其一,岳武穆风波亭遇害,事在南宋时期。其二,此名联之下联为:“我到坟前愧姓秦”,从平仄关系看来,上联用“南宋”更为妥贴。所以,秦大士之全联可能是:“人从南宋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作者全凭记忆,不敢妄断,望请杭城网友,一往岳庙,以定是非,以使名联不致误传。拜托,拜托!


信敏498


宋朝宰相秦桧的后人秦大士,在游岳飞墓时,被人问及而有感留下一副对联这事,原因秦大士知道祖上和岳飞的这档子事儿,是自已的祖上错了。就事论事的说,当时的岳飞就算有罪,罪不当死,是祖上枉杀了岳飞。所以他才留下“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名联。意思是“秦桧"后,凡起名叫“桧"和姓氏为“秦"的人,都该为史上出了个秦桧,而自感羞愧。他要告诉世人的是,他的祖上秦桧干的那些事儿,有辱了他的“秦"姓。怎么说,世人能如秦大士者不多。佩服佩服。

公开承认自已祖先的不是,并为之感到羞愧,还到被自已祖先害死的人坟前游祭、提联。这件事本身说明人是知道善恶好坏的。一时的善恶不分,好坏不论,并不是有些人天生如此,大多数情况是受后天各种因素的作用所导致的结果。真英雄者,有过不护已短,遇恶不畏強暴,逢善从善如流,有功不求绩要赏。助纣为虐,为虎作伥,.阴怀不正,逆来顺受者,为奸臣、逆贼、小人、懦夫也。自古善恶有分明,可及到明时又难分明。历史有很多在后人的心目中是沒有被客观公正的对待的。

就单拿秦桧杀岳飞一事而论。历代史家和百姓好像对秦桧枉杀岳飞这件事儿,早已铁板钉钉,白纸黑字清清楚楚了,再也无从修撰之处。似乎秦杀岳,两人之间并不需要有多么深仇大恨,也不必存在什么是是非非。当时的他们若不是一个杀了另一个,两个名字几乎再不会有什么事儿,会象今天这样,被紧紧的连在一起。就是这么两个并不怎么挨着的人,史家也只是“绝唱"般的大概用了“秦桧叛国,谋害忠良"几个字,就把这样一件千古奇冤淹没在历史的浩渺当中了。

秦桧杀害岳飞,处置的是何等义无反顾,像是忆起上辈子的欠命,这世得见,本来无罪,硬以“莫需有"的罪名,必杀之而后快。行动之毫不犹豫,仿佛受命于为上辈子报仇接受老天的差遣一般,连罪状都无需摞列。历史真的是这样吗?

反观岳飞的功绩。平反御外,所向披靡。在当时偏安的南宋王朝,有岳飞可谓是得了个不世之才。朝中上下为此应该可喜可贺,皇帝大臣也都要欢欣鼓舞才是。可就在岳飞即将大功告成之际,却被十二道金牌召回,并以“莫需有"的罪名给杀害了。凶手吗,就是那个万恶的秦桧。值得讽刺的是,在这个朝庭里,从心而论,无论在当时还是以后,始终都被认为是好人的岳飞一一事实也证明,岳飞的抗金之举的确是无罪而有功的一一这样好人却被杀了。可杀岳飞的人秦桧却逍遥自在,还一直受到皇上的恩宠。

这事怎么想怎么不对头。就算秦桧是个坏到头上生疮,脚底流脓,可他毕竟保的也是大宋皇帝,动向和忠心跟岳飞沒有丝毫不同。而且当时是外敌入侵,北宋已亡,岳飞要收复失地,救回两位先皇,这跟同样忠君不二的秦桧,怀揣的报国安邦之心有什么不同。应该是沒有。既然没有,杀一个和自已一样的忠臣干吗呢?若说秦桧真有反宋投金之心,杀岳飞干吗呀,直接把皇帝老儿干掉了不就结了吗。何必单杀一个岳飞,万一被南宋高宗皇帝赵构识破了野心,自已的小命还要不要了。

可是耶,秦桧以“莫需有"的罪名把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杀了。做为岳飞忠心保护的南宋皇帝赵构,怎么会眼睜睁的看着自已的爱将岳飞含冤而死,自已却还跟沒事儿人似的无动于衷。难道是高宗赵构命令秦桧把岳飞杀的吗?如果这么想不对,那么按常理,岳飞被奸臣秦桧杀了,赵构就应该立马杀了谄害忠良的秦桧,替岳飞报仇才是。因为岳飞是爱国的、是忠臣,也是好人。这一点相信所有人的心里都会这么想,包括皇帝赵构。从当时的利害角度上讲,赵构不会笨到,把为自已收复失地能征善战的大将也当成坏人而杀之吧。这是绝不可能的。别说是个统御江山的皇上,就算是个小老百姓,有人帮你,不说声感谢就已经错了,还会起要杀了帮助你的人之心。这也太不符合逻辑了。

那么怀疑是赵构杀了岳飞,历史书上能够佐证这个事实的文字也不少。比如岳飞竭力想救回国的“微钦"二帝,如果他俩被救回国,赵构的皇位会不会受到影响等。这类史实仅管有不少,但都只从侧面证明赵构有杀岳飞之心,而杀害岳飞一事,没从赵构嘴里说出一个字。所以岳飞被杀,人们只恨秦桧。但却也有意无意的忽略了秦桧以“莫需有"的罪名杀害岳飞,赵构在什么都知情的情况下,却沒有杀一一从是非对错上考虑一一真正该死的秦桧,这样一个铁的事实。

其实,给岳飞定的“莫需有"三个字的罪名,就已经说明了问题。相信封建统治者皇帝经常滥杀无辜,但相信他自已也绝不敢使用“莫需有"三个字杀人。他不用这三个字,但他可以让大臣用,大臣用了只要他不追究不就行了吗。

在一个国家里,奸臣肆意的杀害功臣,就算奸臣有罪,应该天诛地灭。可奸臣能够放手肆无忌惮的杀戮过程,是不是证明了是君要功臣死,功臣不得不死,不死有人帮君弄死你。后人骂秦桧是对的,因为他助纣为虐。还有个该诅咒的人,为什么要放过他呢?是因为他是皇上吗?写史的人不能欺软怕硬。这样被看待的历史和被认识的古人,不叫历史,也不是真实的古人。

.


庸者有天


“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是秦桧后人对秦桧遗臭万年的唾液,秦大士与秦桧本是同根同姓却在岳王庙写下愧诗。体现了爱憎分明的立场。也为人们颂扬。




天空无尘0922


一副窃窃小小的对联“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让乾隆王朝的状元秦大士声名远播,文传后人!

提到此联,我还是有个小故事的。上中学期间,有友秦丽华,她就因姓个秦而让人开过玩笑,说她的老祖宗秦桧如何如何,说的次数多了,她也烦啊,也委屈啊。有朝一日了,她就搬出这副对联来了。我那个时候还井底之蛙的不知道这副对联的出处,以为就是她个才情女子所抒写的,一时就捧读玩味不止,对这女子佩服的恨不得拜把子,实在是羡慕的紧啊!及至后来了知道这是古人的名作时,也还是对她的阅读之广泛心生钦佩。几近三十年过去,听说她在西安安了家,相夫教子,恬然幸福!不知此名联,她还略略记得否!故乡的青葱岁月,也还记得否!此是闲话了。

再说到秦大士的随手掂来的对联上去,似是实写,也确实就是感叹。不知状元公回了书房以后可有补笔之作,必竟有些个事、有些个想了再想的感情,不是才一开头,就需要煞然结尾的……

岳飞墓前也有名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侫臣”,诚然,我们对秦桧夫妇都是没有好感的,我们对岳飞都是无限赞扬崇拜的。但是,历史毕竟不是某一个人就能左右得了的,想他一个并不是魏忠贤式的秦相,也或许就左右不了大宋皇帝的诏令吧!中华民族的九品中正制,在大宋朝时,也是就趋于更加完美吧!秦桧夫妇可能就是个背锅侠吧,被认同了的背锅侠吧!为什么愚民弱弱的张冠李戴的不敢直指重点呢!

秦大士这个状元公,或许也就只能作个徒有感叹的抒情联吧。他聪明地、中国文人都聪明地,用文学把什么都掩饰了。历史不必细究,文学可赋才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