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地区房价明显超出一般家庭购买力,为啥房价却降幅不大?

湖盈荷柳青


也许很多人买不起房子,但是我的看法,全国房价不会整体下降,稳定就是最好的结果!

首先,中国房价并非高不可攀!作为发展中国家,那么我们的房价参考,和西方欧美国家相比就毫无意义;纵观绝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伴随着经济的增长,房价都在迅速的提高,比如印度的孟买,越南的芽庄等等; 去越南旅行的时候,我们问过芽庄当地的居民,很多人都工资也就1000多块钱人民币,但是他们的房价也达到了两万人民币/平米,而且商品房面积小于68平米的,因为政府认为,太大了就更加买不起!

为什么房价会一直在增长!为什么会这么高呢!那是因为商品房是特殊的商品,它代表了未来,代表对这个国家对这个城市未来经济增长的信心,只要这个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那么房价在某种程度上说就难以下降。

其次,觉得商品房太贵可以申请公租房,我一直认为商品房是中高收入者的选择,低收入者完全是可以申请公租房的,我不太清楚其他城市的情况,但是我知道重庆的公租房是特别好申请的。

再者,房子的投资属性短期无法改变,虽然中央一直在讲,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但是对于中国的老百姓来讲,已经养成了投资房产这样的一个思维定势,毕竟现在除了投资房产,很多人找不到更好的选择。

最后,政府财政对土地收入的依赖也是常态,土地出让金不降,那么房产的价格又怎么下降呢,而且,虽然中国的房子设计寿命只有50年,但是事实上,住宅用地有70年年限,而且我们房子的产权是永久的,所以几十年以后,应该是再次缴纳土地出让金,具体细则会不断优化。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房价已经稳定了下来,这样不光让我们的60后70后,享受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也能让现在的90后或者95后,有机会买房,让年轻一代感受到时代的善意。


都是我辈中人


这个问题很显然是一个不懂房地产的朋友提出的,或许很多同样不懂得房地产的朋友会认同这种观点,但请大家记住一点根本事实:房价是不以个人意志而变动的!通俗地讲,一个地区的商品房价格不是以“你觉得”、“我觉得”、“你收入多少”、“我收入多少”来定的,而是开发商以土拍价格+各种税收+建筑成本+人力成本+营销费用+销售分成+盈利等综合条件来制定的,如果开发商制定的价格高于市场预期、高于市场真实购买力,那么其所开发的楼盘自然没有人购买,开发商自己为其买单,往往结果就是亏损甚至破产。

可现实生活中,成熟的开发商完全掌握一个地区普通家庭的年收入、平均存款数额这些基础数据,同时还掌握一个地区未来5-10年的具体发展规划,通俗地说就是开发商知道一个城市之中哪个地区规划了地铁、哪个地区规划了优质学校,哪个地区没有工业污染,这也就是为何部分土拍现场出现多家开发商竞价购买的背后的一部分原因。

以上内容主要是来回答开发商对于所开发商品房的定价体系和定价逻辑。

现在再来回答提问者所说的“房价明显超出家庭购买力,为啥房价却降幅不大?”

我先从感性思维出发回答,再以理性思维出发回答。

这里我以球鞋为例,我已到而立之年,有车有房有存款,似乎没有什么大的缺失,然而我每天都会坚持跑步或做HIIT,因此每年需要更换跑鞋和训练鞋,当我上网买鞋时发现,凡是自己看得上的跑鞋样式和品牌,一双鞋价格都被炒到了近2000元,2000元买一双整天踩在脚下磨损度很大的跑鞋颠覆了我的价值观,而且2000元的价格并不是这双鞋的发售价,而是被鞋商们把价格炒起来的,然而你在看购买记录,即使每几分钟就有一双成交,请问你买不买?

有没有发现商品价格飞涨背后的逻辑?很简单,需求量大于供应量。

同理,商品房亦如此!

且商品房比球鞋来说需求度更大,需求面更广,一座城市里热爱跑步的就那么多人,但是每个人晚上都得找个地方住吧?无论你是住自己家、还是租房住,你住的本身就是商品房。

同样一座城市计划结婚、准备结婚和已经结婚的人比爱跑步的人多吧?而这些人都将面对一个问题:要结婚得买房。

你可以不结婚、你可以不买房,但不代表其他人不可以,但不代表购买力下降。

而且这里还有一个新的概念需要普及,那就是现在的年轻人宁愿选择出来租房住也不愿意跟父母同住,还有一点实现财务自由的女性,即使是已婚男方买了房,自己也要购买一套房产证是自己的商品房,这才是当下社会的真实写照。

的确有很多人买不起房,但是同样有很多人在努力赚钱买房,同时还有很多已经买房的人因为家里有了孩子或老人要改善买一套更大位置更好的房。

请注意一点,以上这些人都不会上网来提问“房价怎么还不跌啊”,他们只会提问“我想在XX城市买房,有没有好的推荐?”、“这套户型大家帮我分析下利弊?”、“是买市中心老破小还是买郊区新房?”不信的话你可以按照这个提问方式去搜索,看看有多少人在提问买房时的注意事项,因为他们已经跨越过了“房价下跌论”的思维鸿沟,他们懂得商品的价值属性,因此他们只会一边努力赚钱、攒钱;另一边看房、选房,甚至不惜主动付钱给房地产专业人士,让其给自己提供建设性意见,而相反最有意思的是,那些还停留在“房价阴谋论”思维体系中的人,遇到从事房地产的专业人士,不仅不听建议还跟对方唱对台戏。

其实关于买房这件事根本就不复杂,你如果丧失了劳动能力,无法通过劳动获取报酬,那你就去你所在的城市申请廉租房;如果你的收入很低,且整个家庭就你一个人赚钱养家,那你就去申请经济适用房;只有当你的父母拥有自己的商品房和每个月的稳定收入不需要你贴补家用,而你所在的公司给予你缴纳五险一金,你收入稳定且不大手大脚肆意消费,同时你还有既定的成长目标和看得见的晋升空间,在以上基础上满足所有条件的,你再去考虑购买商品房,只要其中有一条不满足,我都不建议你去购买商品房,为什么?因为你会痛苦、会被折磨、会因为降低了生活品质而怨天尤人,这样的心态也不适合购买商品房。

我本人从事房地产行业已经超过10年,在网络上回答房地产相关的问题也已经有3、4年,对于人口持续增长、产业结构合理的省会城市、中心城市我一直强调房价不会下降,如果你不相信,可以把我的这段言论收藏起来,再过个3、4年翻出来看看孰是孰非。


西一安鲜


为何大部分地区的房价明显超出一般家庭购买力,房价却降幅不大呢?因为楼市发展到今天,满足人的居住需求已经成为房子最原始、最基础的功能,房子更多的是发挥它的金融、投资功能,有经济实力的家庭在用投资房产的方式来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近年来随着房价的快速上涨,房价逐渐和居民的收入水平脱钩,刚需人群的望楼兴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楼市的购买力,但由于投资人群填补了刚需人群离开后留下的空缺,房价不降反涨。在长期通胀的大背景下,物价水平和工资水平不停的水涨船高,存钱在纸面上越存越多,实际上却越存越少,现在经济大环境欠佳做生意很容易赔钱,股市又是个十赌九输的地方。由于对没有“门路”的普通人来说缺乏靠谱的理财渠道来对抗通胀,大量的财富只能涌入房地产这个巨大的蓄水池,房价因此被推高。

所以,即便已经和居民的收入水平脱钩,房价却依旧降幅不大。要想真正解决问题,必须让实体经济尽快恢复活力,股市也一改十赌九输的现状,这样才能引导资金离开楼市,让楼市恢复健康。


雨桐撩楼市


最根本原因如下:

1、人口流入,需要买房,供给比需求相对变小,物以稀为贵,因此会造成房价上涨。

2、政策影响,首付30%可以买一套房,大部分房款都是贷款,把未来的钱花到了现在。就像看中一部手机,钱不够,信用卡分期12期,就可以买了。

3、贷款当然要还的,月供也是有一些压力,但是目前经济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尚可,也就是人们的收入相对稳定,失业率也较低,因此大家对未来相对乐观,所以愿意贷款买房。

4、首付不够,现在都是六个钱包一起上。

5、货币超发的部分,目前还没有足够大的池子存放,房地产可以。

主要就是以上几个原因吧。



米小侠


众所周知,地价和房价是面粉和面包的关系,现在地价在房价里所占的比重非常的高,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利润被逐渐挤压。楼市的主旋律是房住不炒,"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是楼市发展的主旋律,房价上涨或大跌都是不可能的。近期楼市处于冰封状态,为了提振楼市,各地正在陆续出台相关的措施,广州、驻马店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

房产不只具有与生俱来的居住功能,还具有金融投资功能。在长期通胀的大背景下,物价水平随着工资的增长而一起水涨船高,银行里的存款却在不停缩水,有数据显示,广义货币总量M2近20年增长了近15倍。房产特有的保值增值性,对没有"路子"的普通人来说买房也许是唯一能对抗通胀的工具。


所以,未来三五年房价的走势必定是以稳为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ee37a253703249eeba9ed987af12359f\

小强房助


过去几十年来,房地产一直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直接因房地产带动的产业就多达50多个,间接受房地产影响的产业甚至高达上百个。房地产带动的行业太多太多,从而解决就业人数也最多,如广告、钢铁、水泥等等行业就业人数。所有国家意愿很大

第二个人口流入,房价上涨还是下跌的背后就是供需是否平衡的问题。当一个城市流入人口激增,商品房建安量达不到相应水平,市场上甚至出现部分开发商要求全款支付者优先购买的现象。

还有好多人把投资房子看做抵御货币贬值或财富增长的渠道,所以房子很难大幅降价



刘飞影音圈


中国富人比想象中多。

胡润最近发布的白皮书显示,中国内地千万高净值人数高达134万人,亿万高净值人群数量8.9万。

广东一个省千万资产人群数量就高达24万人,北京一个市23.8万人,上海则有20.5万人。

这134万人都是对北上广深房产具有直接购买力的人群。如果要算信贷杠杆,家里净资产300万、甚至100万以上(一套300万的房首付不到100万)也可以买北上广深的房,那就更多了。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年的数据显示,资产100-200万家庭占比8.9%,200-1000万的占比6.9%,1000万以上的占比0.6%。

所以资产100万的家庭占比为16.4%,比例大约六分之一。以中国4亿家庭计算,大约有6560万家庭(涉及近2亿人)资产达到和超过100万。这些潜在购买人群数量很大,超出一般人想象。


小姐姐220


你好,作为一个多年从事房地产投资工作的地产人,我来回答一下你的问题。

为什么你会觉得大部分地区房价明显超出一般家庭购买力,房价却不大幅降价?

首先,房价涨跌与否,是由两大机制共同决定的。一个是市场机制,一个是非市场机制。

(1)市场机制通过供需关系的平衡来决定房价涨跌。房子也是一种商品,跟其他商品一样,房产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供大于求时,房价下跌,供不应求时,房价上涨。

(2)非市场机制,通常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对房价进行调控。当房价快速上涨或下跌时,政府通常会通过各种行政手段进行控制,比如实行在售房地产项目限价、限售等政策、对购房者实行限购、限贷等政策,人为的控制房地产价格的涨幅或跌幅。因为过去二十年之间,中国的房地产价格一直处于上涨通道,中间只有几次小幅回落,所以各级政府对房地产价格的控制基本都表现为控制房价上涨。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你认为大部分地区房价明显超出一般家庭购买力,房价却不大幅降价呢?

首先,房价没有大幅降价从根本上的原因,是因为中国房地产在供需关系上,整体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房地产作为一项大宗商品,同时具有投资和消费的属性。所以房地产的购买者从需求角度,可以分为投资和消费(刚需)两大类型。你所观察到的实际上是从消费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的,认为房价已经超出了一般家庭的购买力。但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房地产市场仍然存在大量的需求。对于中国的投资市场来看,可以供大众进行有效投资的产品是很有限的,大众缺少可以提供满意收益的投资产品,从而房地产便成为了少数可以带来比较客观且稳定投资收益的产品,因此大众以及专业的投资人便把手中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房地产上。这使得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需求一直持续旺盛,也造成了你所说的房价一直没有大幅降价。

以上是从需求角度来分析的,下面我再从供给角度来进行分析。

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从整体上看,主要城市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土地供应一直不足。因此就造成了房地产市场的整体供应量不足,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另外中国房地产市场过去几年增长过快,很多早年的房产持有人购入成本不高,因此他们的持有成本也相对很低,这些房产持有者并不急于把房产在市场上转让,这也人为造成了房地产市场的供应减少,在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下,房价自然不会大幅下跌。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的问题有所帮助。

也可以点击“关注”,留言交流!


达尔不文


控制着的!因为管理者希望的是有成交量,这样就有稳定的财政收入!



凯文凯莉


应该是小部分地区吧,很多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价格不是太高,小产权房也多,价格更加低廉。一二线城市有高端的医疗资源,完善的城市建设,繁华的都市商圈,发达的公共交通,优质教学质量,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资源等,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断涌入。

而土地资源有限,人工、原材料、土地出让金的价格越来越高。通货膨胀,人民币不断贬值,只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一二线城市最多短期内回调,不会大幅度降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