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冰說海洋|林則徐、魏源誰才是中國近代海防思想奠基人?

向冰說海洋|林則徐、魏源誰才是中國近代海防思想奠基人?

魏源像 張向冰攝影

魏源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首批知識分子代表之一,曾接受林則徐囑託,編纂完成當時中國堪稱最完備的一部介紹世界知識的鉅著——《海國圖志》,開啟了中國近代海權思潮的先聲。那麼,林則徐和魏源到底誰才是中國近代海防思想的奠基人呢?

一、鴉片戰爭激發魏源愛國主義激情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魏源目睹了外國侵略者的兇惡狡猾,也看到了清朝統治者的腐敗無能。魏源出於愛國主義激情,經友人推薦,投身浙江軍營效力。他曾親自詢問英國俘虜,根據俘虜口供,又參考其他資料,編成《英吉利小記》(後收入《海國圖志》)。此書記述了英國的地理位置,它所佔領的殖民地情況,以及國內的政治、經濟、軍事、宗教、風俗等,為一向閉關鎖國、對國外情況毫無所知的清政府統治者,提供了一份難得的資料。

在英軍入侵浙江沿海之際,清政府首先遇到的是定海防務問題。討論中,有人主張要堅守定海。但作為幕僚的魏源則認為,定海孤懸海中,已遭到英軍破壞,這次英軍再犯,沒有必要固守,不如把兵力集中到浙江海岸上的城市,加強鎮海、寧波等地的防務。

魏源認為:“死守定海已為下策,如果依山為城,敵人從山口翻越過來,如何抵擋?”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山上設防,用於防守的兵士就要增加,兵力必然分散。而且,山勢險峻,士兵上下奔跑,必將疲勞過度,不利於作戰。不如只環繞現有的內城,修建新的外城,這樣既能“城足衛兵”,又能“兵足守城”。

二、欽察大臣裕謙兵敗投水自盡

可惜,魏源的建議並未被採納。當時,清廷辦理浙江事務的欽差大臣裕謙,雖然堅持抵抗,但並沒有親自到過定海視察,只是根據地圖來指揮。1841年8月,英軍進軍定海,果然如魏源所料,由於山高路險,清軍兵力分散,而且上下迎戰,疲於奔命。彼時,英軍出動29艘戰艦,共3萬多人,兵分三路,猛攻定海。總兵葛雲飛等率兵5000人,與英軍殊死戰鬥6晝夜,全軍將士壯烈犧牲,定海不幸陷落,清軍退守鎮海。裕謙在鎮海失守後,悔恨交加,投水自盡。

向冰說海洋|林則徐、魏源誰才是中國近代海防思想奠基人?

定海之戰,使魏源心情十分沉重。他仔細分析定海之戰失利的原因,深感海防出現問題:一是道光帝過去堅決主戰,現在趨向妥協。堅持抗戰的如林則徐、鄧廷楨等遭到貶斥,主張妥協投降的人在朝中更為得勢。二是浙江軍營中缺少得力的軍事人才。

魏源深感心灰意冷,遂辭去軍營職務,在鎮江與剛剛抵達蘇州的林則徐會晤於鎮江。兩人心事重重,對定海之戰指揮失誤,投降派阻擾抗敵鬥爭極為憤慨,對國家與民族的隱患極為憂慮。

三、林則徐力挺魏源編纂《海國圖志》

林則徐深知魏源才識,拿出他在廣東為了解敵情而翻譯的《四洲志》資料,希望魏源能編纂一部《海國圖志》,使後人對世界形勢有所瞭解。魏源不負厚望,完成了這部在當時中國堪稱最完備的一部介紹世界知識的鉅著,並撰寫了《聖武記》、《道光洋艘徵撫記》等傳世之作。

《海國圖志》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編為52卷,道光二十七年(1847)增訂為60卷,咸豐二年(1852)擴編為100卷。該書詳細而系統地介紹了世界許多國家的地理位置、歷史沿革、政治制度、經濟發展、軍制軍器、科學文化、風土人情等情況。

向冰說海洋|林則徐、魏源誰才是中國近代海防思想奠基人?

魏源故居 張向冰攝影

魏源稱《海國圖志》為“馭外夷”的“兵機”。他在序言中開宗明義提出:“是為何而作?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所謂“夷”,指的是外國。也就是說,學習外國的技術來對付外國。

史學家們普遍認為,“雖然林、魏兩人常常並提,均為中國近代海防思想的奠基人,實際上魏之於林,是既有繼承又有發展,既有一致又有區別,特別是《海國圖志》的傳世,使其海防思想的影響也更為廣泛和深遠”。[1]他更明確地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不僅是海防長久之圖,而且是“富國強兵”之舉的主張。


[1] 楊國宇主編:《近代中國海軍》,海潮出版社1994年版,第62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