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鄉村的年輕人,還有哪些機會?

圖:部分來自網絡


農村,對在很多人眼中,是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以至於從鄉下走出去的一些年輕人,即便在城市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即便家裡還有耕地,也不願意再回來。


留在鄉村的年輕人,還有哪些機會?


儘管如此,仍然有一些尋夢的年輕人選擇了迴歸,他們或養殖,或開店,或種植,或辦廠,在摸索中踽踽而行。


在農村創業,絕非易事,失敗的案例,也舉不枚舉,但以我個人的觀點來看,鄉村依然有上好的機會。


一、種植有機(綠色)蔬菜,打造品牌農業


隨著現代人對食品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無汙染、無化肥農藥殘留的有機蔬菜受到更多市民喜愛。有機(綠色)食品被譽為"朝陽產業",具有廣闊的市場。


如今的農村,90後年輕人的迴歸,這是逆城市化群體的縮影。在經歷長期的城市化大發展後,一些人悄然迴歸農業,迴歸種植,他們通過租賃、承包等方式,集約農業發展用地,探索創新經營方式,追求生態綠色安全農產品,他們被稱為“新農人”。


今年,是豐縣歡口鎮“新農人”李心同涉農的第五個年頭。今年29歲的他,回鄉自主創業,承包近300畝土地,種紅芋、水稻,當起了“農場主”。


李心同告訴筆者,他所經營的“歡口慈心種植農場”,這些年,雖然不斷擴大和投入,但已經初步見到了效益。


留在鄉村的年輕人,還有哪些機會?


相比而言,那些年齡結構和知識結構堪稱最優的農村人口,一個個離開故鄉,離開土地、離開鄉村,而90後新農人李心同,卻通過不斷的學習探索,創出了屬於自己的品牌。


據瞭解,為了使種植的農品發揮出最大的效應,李心同把鄉村幾近失傳的兩項老手藝(純手工製作紅薯粉和小磨香油),繼承下來併發揚光大,為此,他多次跑到灌南縣和豐縣城南學習。付出終於有了可喜的回報,如今,李心同家的粉絲和香油,在當地贏得了較好的口碑。


不同於老一輩靠務農謀生的想法,李心同對於做農業有著自己的追求,他想要打造屬於自己的優質農業品牌。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這些年他一邊忙著提升產品的品質,一邊通過多種方式打開銷路。


和李心同一樣,豐縣城南的90後小夥陳闖,對打造品牌農業也保持著一絲不苟的態度。


“最初,每年的產量不高,但售賣起來真的很困難,有時百把斤,遛街竄巷奔走幾十裡,都很難賣光,如今,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給俺家的獼猴桃,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這三年裡,網上銷售佔了總銷量的80%,而且價格很高,每斤達到10元!”陳闖說,自己6年前回老家開始種植紅心獼猴桃,如今擁有15畝果園,平均下來,一年的收入可達40萬元左右。


留在鄉村的年輕人,還有哪些機會?


為了打造自己的獼猴桃品牌,他始終堅持“綠色”農業發展的道路,經過多年的積累,在周邊打響了較高的知名度,越來越多的客戶慕名而來。這讓李闖分外欣喜,他更加堅信,打造優質品牌雖然辛苦,但卻值得。“只要用心,未來我們就能拿下更大的市場。”陳闖信誓旦旦的說。


二、養殖水產品,要有屬於自己的特色


在鄉村,養殖水產品,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如果你的家鄉水資源很豐富,有不少水塘、水灣,可以考慮養殖水產品,像草魚、鯉魚、鰱魚、鯽魚都是可以考慮的,魚肉富含優質蛋白,脂肪,膽固醇極少,符合人們追求健康飲食的發展趨勢。


如果你還想賺得更多,還可以考慮養娃娃魚、蝦類、螃蟹,甲魚、鱷魚等。而這些在目前的養殖市場中,也是很受市場歡迎的,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你一定要具備一定的養殖技術,不然很容易虧損。


留在鄉村的年輕人,還有哪些機會?


山東魚臺縣甄洪展就是一個比較鮮明的例子。他選擇返鄉創業,如今在村裡如魚得水,幹得有聲有色。


甄洪展的父親,先前在家鄉一直從事漁業銷售,因此,耳濡目染,他從小就對這塊有一種別樣的情感。在2018年3月,他思慮再三,做出一個令家人不能理解又不支持的決定——回自己的老家創業,打算把養殖娃娃魚(大鯢)的事業,做大做強。


“當時,父母認為我讀了這麼多年書,在城裡發展更有出路。”在自己的娃娃魚養殖基地,甄洪展一邊給娃娃魚餵魚,一邊打開了話匣子。2014年,他從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本科畢業後,先後在北京和徐州等城市上班,收入不菲,生活閒舒,過著別人羨慕的日子。


這幾年,甄洪展每次回家,都發現村子都在不斷的變化中,村裡是水電設施不斷完善、道路四通八達,房子越建越漂亮,很多家庭都買了轎車,另外加上縣裡一系列的惠農措施,壓在他心頭的“回鄉創業夢”,終於被徹底喚醒了。


甄洪展說,在記憶裡,家裡很早就在養娃娃魚,因為娃娃魚,家裡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家裡養的娃娃魚在周邊也有了一定的名氣。


對於自己的現在,父親甄西印已經為自己提供了很多寶貴的經驗,但父輩那一代,由於文化和理念的限制,很難將這個產業做強做大。而自己回鄉創業的目的,就是想再上一個新臺階,打造出一張屬於魚臺人自己的閃亮名片。


在創業的道路上,甄洪展自認為是一個“初學者”,才剛剛起步,在他看來,大學生返鄉創業人員在眼界、技術、現代經營理念上都高出一籌,他心中有一個大夢想,希望有一天把自己的產品賣到全國去。


留在鄉村的年輕人,還有哪些機會?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鄉村振興要留得住青山綠水,還要留得住青年人才。農業要強,農村要美,農民要富,需要這些有知識、有能力、有素質的青年迴歸鄉土。

  

甄洪展說,這些年,為了擴大娃娃魚養殖,縣政府也給予了相關政策的支持和扶助,在今後的日子,自己一定會更加努力,把鄉村當作自己實現理想的大舞臺,從而為鄉村的振興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在鄉村水產養殖中,甄洪展絕非個例。


豐縣歡口鎮肖橋村的90後邱書彬,同樣也書寫了濃彩淡抹的一筆。


2018年4月,他拿著以前賺的80餘萬元,又從銀行貸了一筆款,在老家承包了260畝地挖了池塘,然後買了40萬隻蟹苗開始養殖。


事實上,在豐縣地區,養甲魚、泥鰍、鱷魚的人都有,但邱書彬想獨闢出路,養點另樣的東西。由於從小在農村長大,他覺得如果盲目跟風,沒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只會導致最終的失敗。


留在鄉村的年輕人,還有哪些機會?


2018年2月,邱書彬在網絡中偶然看到養殖螃蟹致富的信息,不知為何,那個畫面像重錘一樣,直擊他的心坎。於是,他就做出一個令家人不能理解又不支持的決定——回自己的老家豐縣歡口鎮肖橋村養蟹。


邱書彬說,一轉眼,回老家已經快兩年了,雖然累著苦著煩惱著,但他對最初的決定,一點也不後悔。因為,在他眼裡,農村有很廣闊的天地讓他施展才華,也有一群很可愛的夥伴在共同致富這條路上陪他一起前行。


都說90後們沒擔當,不能吃苦,是垮掉的一代,其實都是因為他們的思維更大膽,更不走尋常路。最後,邱書彬告訴筆者:計劃在三年內,把養殖面積擴展到3000畝,帶領更多的鄉親們發家致富,同時也會不斷拓寬自己的銷售渠道,爭創豐縣人自己的螃蟹品牌。


三、養家畜家禽,依然是一條比較好的出路


今年的疫情,讓很多養雞養鴨的年輕人,大叫頭痛,不少人在2020年,賠了不少錢,但這只是特殊時期的一個小坎。從宏觀上來看,在鄉村養殖,依然是一條比較好的出路。


但在農村搞養殖,要做到勤勞,踏實,選好一件事情,認認真真的去做,那還是很有希望的。


家住沛縣鴛樓的王海英,就是一個比較好的例證。六年前,在上海船廠從事電焊工作的他,因為職業病,不得不結束了多年的電焊生涯,後來,經過再三的權衡,他選擇了在農村養雞。


最初,他飼養的是叫“579”的品種,每茬養1.5萬隻左右,養至兩斤半時,有專門的商戶來收購,這樣比較省心,每年有十幾萬的收入。


留在鄉村的年輕人,還有哪些機會?


2017年6月,王海英開始接觸微信,有一天他處於好奇,開始拍攝自家院中的八十多隻散養的土雞成長過程,併發到網上和自己的朋友圈。沒想到竟帶來意想不到的銷量。


於是,2018年起,他乾脆放棄所有,直接租了二十畝河堤旁的土地,專門養殖土雞。如今,隨著不斷的積累,如今他的微信好友,已經達到了4000餘人,基本每天都有人買土雞和土雞蛋。


2019年,王海英坦言,自己利潤超過了30萬。在家門口不但賺到了錢,而且還可以每天陪伴自己的家人,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網絡的發展,給農產品的銷售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尤其對擅長網絡營銷的人而言,更是一次蝶變的機會。


四、農村電子商務,大勢所趨


豐縣農村真正接軌電子商務的時間其實不長。近年來,各縣通過推進技能培訓、淘寶培訓等扶持力度,積極打造電商服務。各地紛紛建立了紅富士、牛蒡、草莓、麻油、螃蟹、細粉、土雞等農產品的網上銷售平臺。


目前,在鄉村從事電子商務相關領域的,年輕人是其中的“主力軍”,他們通過互聯網將家鄉的產品,銷往全國甚至海外市場。


豐縣80後青年劉尊琦和妻子都是資深“電商人”,在南方從事服裝電商銷售工作10餘年。2019年,他們帶著電商經驗回到老家創業,賣起了農產品,目前已經陸續在天貓、京東和拼多多開店。


留在鄉村的年輕人,還有哪些機會?


“無論是服裝還是土產品,做電商的關鍵在於經營理念,只要有資源,運營得當,都能做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目前來看未來幾年的前景還是很可觀的。”劉尊琦表示,自己正在尋找合作伙伴和合適的場地,打算擴張自己的公司規模。


在他看來,老家的電商環境極具優勢,很適合年輕人發展。“這裡資源多,農產品相對豐富,交通便利,物流也很發達,相比落後的地區,老家還是有一定的競爭力的。”


今後幾年,正是鄉村電子商務發展迅猛的時候,像抖音、好看視頻、西瓜視頻、快手等平臺,有了一定的粉絲積累之後,就可以通過直播銷售,這給農村年輕人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農村有著豐富的資源,年輕人回來做電商已成為趨勢。只是,如今鄉村的電商人才還比較缺乏,相信,在未來的幾年內,將有更多的年輕人帶著新思路回來,到時他們會成為振興鄉村的主驅動力。


五、鄉村“農家樂”方興未艾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放鬆休閒的需求日益增強,一些農家樂應運而生。


雖然在我周圍暫時還沒有看到很好的成功案例,但這種態勢,絕對是一種新的盈利方式。


但不管如何,都要有自己吸引人的特色,同時還要和網絡對接。


留在鄉村的年輕人,還有哪些機會?


馬雲說:致富未來在農村,絕不是一句空頭的口號。世上無難事,只要用心體會生活,去捕捉機會,並能及時抓住機會,並且一直堅持,就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就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