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澗:在那澗水從青石上流過的地方

清澗:在那澗水從青石上流過的地方


提起清澗,讓人想到清粼粼的澗水。其實,清澗是榆林市最南端的一個縣份,因青石澗水而得名的。那裡集中了黃土高原上所有的地貌特徵,黃河和無定河在這裡交匯,且享有歷史文化之鄉、紅色革命之鄉、特色產業之鄉等諸多美譽。


深秋季節,我們走進“風韻棗都,魅力清澗”。我們觀賞了清澗縣城夜景以及縣城秀延河兩岸石板文化長廊。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大河文化和殷商鬼方都城文明在這裡熠熠生輝,放射出璀璨的光芒。一首獨具一格、韻致高遠的《翻身道情》唱出了億萬窮苦人民的心聲;一闋雄視古今、氣吞山河《沁園春·雪》讓“清澗“這個名字譽響全國。一部又一部享譽中外的名著《人生》《平凡的世界》等就是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誕生的,一代文豪路遙的故鄉就在這裡。為了追尋路遙的足跡,我們走進了距清澗城30公里的王家堡村,參觀了“路遙紀念館”。紀念館就建在路遙故居的正對面。館內展廳分為六部分“困難的日子、山花時代、大學生活、輝煌人生、平凡的世界、永遠的懷念”。共展出和收藏路遙生前的珍貴實物600多件,真實地再現了路遙的一生,這是一處緬懷作家人文精神的文化場所。

  

來到清澗,最想去的一個地方就是神奇的袁家溝村。說它神奇是因為這個在普通地圖上難覓蹤跡的小地方,在中國政治版圖上卻佔有重要的地位。一個只有500餘人的小山村,先後走出了4位省委書記、8名副省級幹部、28名地師級幹部、100多名縣處級幹部。傳說這裡風水好,據導遊講,袁家溝能培育出如此多的高官,更多的還是源於對教育的重視。村裡注重辦學,從清朝開始,私塾沒有停辦過,1926年就有了公辦的小學。

  

袁家溝的傳奇色彩,不僅僅在於這裡走出了眾多的高官,更在於這個小山村在中國的革命歷史中書寫了輝煌的一頁。這裡是革命的舊址,1927年10月爆發的清澗起義,打響了我黨在西北地區革命武裝鬥爭的第一槍。這裡也是毛澤東的舊居。1936年2月,毛澤東率中央紅軍在此戰鬥生活了16個晝夜,發表了《東征宣言》,指揮紅軍強渡黃河,拉開了全民抗戰的序幕。據說,毛主席到達袁家溝村的當晚,下起一場大雪。第二天,他從袁家溝出發,踏著積雪,登上距離袁家溝15公里的高家窪塬觀察渡河地形。毛主席站在高家窪山巔大塬上極目遠眺,被“千里冰封,惟餘莽莽”的北國風光所震撼。作為詩人的毛主席詩興大發。當晚回到袁家溝居住的窯洞,在一張書桌上寫下了《沁園春·雪》這首曠世詞章。

  

剛下榻華頓酒店時,一盤紅棗就擺在眼前,咬一口脆生生,甜美美。早就聽說清澗的紅棗不一般,個大、核小、皮薄、肉厚、味美、維生素含量高。今天親眼見過,親口嘗過,覺得果真不錯。當參觀了陝西省紅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後才知道紅棗品種繁多,用途廣泛。這個研究中心,是集紅棗栽培管理、品種改良、精深加工於一體的專業性紅棗研究機構,曾被評為“全省優秀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個研究中心設在這裡是因為清澗有得天獨厚的地上資源,是中國和世界紅棗的原產中心之一。評優秀,得大獎首當其衝,當之無愧。

  

清澗除了紅棗出名外還有石板,常聽一句話:“清澗的石板瓦窯堡的炭”,說的就是清澗縣境內石材資源豐富,石板的色質俱佳。瞧瞧!山城處處留著青石板的腳印。石板街、石板巷、石板院、石板床、石板桌、石板凳、石材藝術品……帶著一種好奇,我們參觀了青澗石板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200多個品種的新型石材文化藝術品,是典型的環保無放射性元素的裝飾品,是代表陝北文化品位的高端饋贈禮品和珍貴藝術品。主要包括漢畫像石、秦漢瓦當、中國紋飾、中國石版畫、青石巖畫、陝北剪紙圖和名人書法等。這不由使人想起《精美的石頭會唱歌》這首歌來。

  

整整一天,我們都穿梭在清澗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工藝藝術品之間。最讓人震撼的是位於縣城東寡婦坪的一幅天設地造的天然太極圈,大自然鬼斧神工使得黃河在此來一個360度的大轉彎。這是黃河古道秦晉峽谷上的一道天然景觀,氣勢雄偉,大氣磅礴,堪稱天下黃河第一灣。

  

回酒店的路上,我們意猶未盡,都在感嘆時間過得太快。如果有下次,我們會把清澗的青山、秀水、峽谷看個遍,把清澗的紅棗、粉條吃個夠,把清澗的石板買個光……把自己完全融入清澗的人文環境中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