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謊的真相

走出孩子的“快樂誤區”


隨著時代的變遷,如果你仔細觀察,也許會逐漸發現,作為父母,我們對於什麼能帶來快樂,是有很大誤解的,或者說是對怎樣能讓孩子感知快樂有誤解。而且這種誤解在中國的特殊環境裡被嚴重強化了。

孩子撒謊的真相

快樂是人類討論的永恆話題。到底什麼是快樂呢?快樂是人的需求在生理、心理上得到了滿足而表現出的一種反應。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觀點:“孩子快樂就好”,“讓孩子有個快樂的童年”。

可是,對孩子來說什麼是真正的快樂呢?哪樣的快樂才更有積極的價值?比如孩子吃垃圾食品總是快樂的,天天喝可樂是快樂的,長時間玩手機是快樂的,整天待在家看電視也是快樂的。如果孩子只有這些快樂,那就走進了“快樂誤區”,這樣的快樂會給孩子帶來消極的影響。

孩子撒謊的真相

再比如,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如果您給孩子買了一隻帶發條的老鼠玩具,整天都上緊了老鼠的發條讓它走,而孩子將整天看著這隻老鼠並且非常高興。其實這個遊戲沒有任何好處。在這個遊戲中孩子的狀態是消極的,他的全部參與就是觀看。

如果您的孩子只是做一些這樣的遊戲,他將成長為一個消極的人,習慣於觀看別人的工作,缺乏主動性,而對工作中的創新、對克服困難卻很不習慣。”根據馬卡連柯的觀點,這就是消極的、沒有價值的快樂。所以,父母不僅應該關注孩子的快樂內容,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快樂質量”。

孩子撒謊的真相

人們常以“天真無邪”來形容兒童的幼小心靈純潔無瑕。但是,許多父母卻又發現,孩子有時會“睜著眼睛說瞎話”,這讓父母感到迷惑不解。特別是孩子當著他們的面說謊話,更讓他們感到有一股發白心底、難以遏制的憤怒。

為了制止孩子“撒謊”,有的父母規勸孩子,而有的父母則實施威嚇或體罰,然而大都收效甚微。在這裡我想應提醒父母們:孩子“撒謊”,也有真偽之別。

孩子撒謊的真相

真誠的“謊話”

所謂撒謊,是指有意編造與事實不符的話。孩子有時雖也說出與事實不符的話,但那不是他們有意編造,而是他們真正的思想認識。他們心理發展的特定階段,決定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往往與成人不同,甚至恰恰相反。比如,同一個物體,儘管在近處看著大,遠處看著小,投射在眼睛視網膜上的映象大小不同,成人仍可辨清這是同一種物體,這在心理學中叫作“知覺的恆常性”。

孩子就不同了,他們沒有“知覺的恆常性”,他們在高山之上看下面的汽車,以視網膜上映像的大小做判斷,可能認為這是一輛玩具汽車。如果孩子說這不是汽車,是玩具,你能說他是在撒謊嗎?

孩子撒謊的真相

兒童有他們自己的知覺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一切都是那麼新奇、有趣:一條潺潺的小溪,在他們眼裡是一條湍急的河流;一個小小的土堆,在他們眼裡便是一座巍巍的高山;一個小小的蟻穴,在他們眼裡便是個神秘的宮殿。他們對於大小、遠近、輕重、高低的認識,往往與成人不同。他們往往把“蜜蜂”叫“蒼蠅”、把比他們高的孩子叫大人。一個少年欺負了他,他說欺負他的是個“大人”,這種事情發生後,很難引起大人的注意,往往主觀臆斷這是孩子在撒謊。

孩子撒謊的真相

世間事物的性質及其關係是極其複雜的,兒童只能以他們有限的心理水平從個別方面來認識世界,他們不能對事物進行精細的比較、判斷、概括。他們的概念只是初步的、不完善的。遇到上述情況,作為父母,我們只能耐心引導,使孩子明白他說的和事實是不一致的,以及怎樣說才是對的。否則,我們用撒謊來評斷孩子,只能讓孩子蒙受無法解釋的冤屈,使他們幼小心靈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孩子撒謊的真相

逼出來的謊話

有些孩子常說謊話,不少情況下是大人逼出來的。比如,大人不在家,孩子想吃糖,不小心打翻了糖罐。父母回來看見糖罐碎了,孩子身上全是白糖,明知怎麼回事,偏偏還要瞪大眼睛問:“誰把糖罐打碎了?”孩子已知錯,但是從大人的神情之中也看出承認的後果,因為此時,孩子可能惶惶然不知所措、不敢承認,甚至用拙劣的撒謊自衛。

孩子撒謊的真相

有時他也明白大人瞭解底細,但對大人明知故問設下“圈套”十分反感,故意不承認自己幹了錯事。所以,對他“逼供”、體罰都無濟於事。當孩子處於尷尬境地的時候,以體罰向孩子“逼供”,不僅會使孩子不誠實,而且還會帶來嚴重的後果。這時,孩子的內心處在矛盾衝突之中,有些孩子就會無意識地咬指甲或衣襟,這是孩子情緒不好的危險信號。如果這種現象出現多次,孩子就會由焦慮不安引起心理性疾病。

孩子撒謊的真相

另外,有的孩子撒謊,有可能是跟大人學的。如果大人言行不一致、出爾反爾,或者輕易許諾辦不到的事情,使孩子大失所望,都可能使孩子無意識地學會了撒謊,這一點應引起家長的警惕。

那麼,面對孩子做錯了事該怎麼辦呢?首先,父母不要扮演法官的角色,應心平氣和地鼓勵孩子說實話,然後向他講清道理,或者指出問題的實質,不給孩子造成撒謊的機會。比如,“我知道糖罐是你打碎的,怪可惜的,下次吃糖等媽媽回來給你拿。”

孩子撒謊的真相

這時,孩子既會有做了錯事的內疚之情,又會感到家庭的溫暖,更容易聽大人的話,這樣遠比讓他受一頓皮肉之苦要好得多。

總之,家長需要掌握兒童心理發展的特點,辨清兒童撒謊的真偽,既不使孩子蒙受不白之冤、不刺傷他們幼小的心靈,也不給他們造成任何撒謊的機會,從而逐步引導他們明確是非觀念,這對孩子的心理發展和智力發育都是有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