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一些孩子玩游戏废寝忘食,爹妈不认,是否该关闭网游?

硬石头啊啊


这个也是很多家庭的困惑,我家也一样,史上最长寒假,真的是非常崩溃,两个大人都要上班,孩子要上网课,不得不将手机给他,也控制不了他玩手机的时间,网课也不知道他学到了多少东西,作业他还能按时完成,但是如果再这样下去以后开学了这个可怎么办,希望疫情早点过去结束,解放孩子,解放家长,解放老师!

关闭网游倒说不是,可以让网游加一些必要的认证,成年认证过了才能玩,现在网游几乎没有认证,都是在文字上做提醒而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杜绝未成年人的进入,希望网游公司认真旅行这些非常重要的认证,希望国家出台强制措施必须上身份认证才能通过后才能玩网游!


玉林半夏


我是真心累啊,看到他玩游戏一身的瘾,写作业,吃饭都费劲!恨不得揍他,可是根本没用。我也在寻找好的办法,比如陪他爬山,户外运动!看电视,总是管用一会。这个假期,已经玩的心野了,就连上周一到周五上网课,他都想休息的时间玩手机游戏🎮!唉!现在还没到叛逆期,到了叛逆期又该怎么办呢?愁死了……



雪姐啸妹


网游确实容易让人沉迷,且不说孩子,大人都容易对网游上瘾。父母为孩子沉迷游戏头疼,这不是网游出来之后的事情。其实在我上小学那会,很多同学一样沉迷于街机和桌球、溜旱冰等。

记得我初中的好友,那时候是年级第二名,因为沉迷打桌球,最后没有考上重点高中。

当年也曾经发生过不少同学偷拿家里面的钱买游戏币的事情,这和现在的孩子偷偷给账户充值玩游戏是一样的。


一旦孩子迷上游戏,家长真的很头痛,我非常能够理解。但是目前来看,关闭网游还是不现实的。这不仅是网游公司的利益问题,更重要的是游戏有其存在的意义。

之所以网游变成问题,主要是因为现在孩子能够随时随地的玩,因为有了手机,玩游戏变得异常方便。以前我们玩的game boy也是,几个同学聚集在宿舍玩是最大的乐趣。


完全关闭游戏是不可能的,让孩子正确认识游戏比较可取。

我的儿子也看电视,在手机上看视频。但是我一开始就跟他说好,每天能看多久。比如:每天看一集动画片(在孩子没有时间概念的时候),或者每天看十五分钟(看着钟,长针指到几就停)。

我会给孩子看,但是坚持原则,到时间就让孩子停下来。几天之后孩子就明白了,他也不会闹了。


最后,建议尽量还是不要让孩子玩手机游戏。家长应该争取每天带着孩子到户外玩一段时间,喜欢运动的孩子可以减少一些游戏的瘾。另外,学习上没有成就感的孩子也容易沉迷游戏,特别是中学生。所以家长在小学阶段多给孩子打好学习的基础,到了中学就没有那么难受。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网游的确非常伤害孩子,连大人都不能自觉,孩子哪里受得了引诱呢?好好和孩子商量,告诉他玩手机的害处,他肯定知道只是管不住自己,正好一起来管理。

我家小孩也是这样深受手机和游戏的毒害,有一次半夜路过他房间,发现有点点光亮,进去孩子睡得好好的,我就去枕头底下拿他手机,这时一双手死死的拉住我,结果一摸手机烫得很,这么晚了还在玩游戏!保证过几次都犯,最后只有换成老年机解决问题。


斗哥31740


网游确实容易让人沉迷,且不说孩子,大人都容易对网游上瘾。父母为孩子沉迷游戏头疼,这不是网游出来之后的事情。其实在我上小学那会,很多同学一样沉迷于街机和桌球、溜旱冰等。

记得我初中的好友,那时候是年级第二名,因为沉迷打桌球,最后没有考上重点高中。

当年也曾经发生过不少同学偷拿家里面的钱买游戏币的事情,这和现在的孩子偷偷给账户充值玩游戏是一样的。

一旦孩子迷上游戏,家长真的很头痛,我非常能够理解。但是目前来看,关闭网游还是不现实的。这不仅是网游公司的利益问题,更重要的是游戏有其存在的意义。


苹果宝宝乐TOP10


60年代小人书,70年代小说,80年代电子游戏,90年代端游,00年代手游。都说是玩物丧志。优秀的人同样也玩但还是一样优秀。为啥?你说现在手游横行,就问问家长不给手机他们要什么?我最小的表妹读初三住校只给一个老人机用来联系,周末回家我一样带她打和平精英王者荣耀,年级前十考柳州高中完全没毛病。


猴子请我来围观逗逼的


最近受疫情影响,孩子们在家通过网络上课学习,这给孩子名正言顺的使用电脑、手机以借口,父母稍微松懈,孩子就偷偷下载游戏或是看些不该看的东西,家长们也是压力山大,盯着孩子学习真是太难了!

邻居家的孩子十二岁,我所见到的,在这个假期至少挨打不低于五次。老师利用微信教学,孩子趁父母不在身边时偷偷下载了一款游戏,老师讲课他也不听,偷偷玩游戏。晚上睡觉的时候蒙着头在被窝里继续玩游戏,不想被抓住了,父亲气的拿起扫把就打,直到扫把打断。罚他写悔过书贴墙上,当场删除了游戏。

父母也有事情要做,不能一直陪在儿子身边,这孩子也是很聪明,第二天,孩子趁父母不在,又下载游戏,而且把游戏藏在一个不容易发现的文件夹里,只要有一点点时间,就邀约同学玩一会游戏,甚至老师在发送作业时还在玩游戏,但是孩子不知道自己登陆的微信是妈妈的,妈妈手机上也能收到他与别人聊天的记录,这下又是一顿打,又打断一个扫把。在写悔过书贴墙上,删除游戏。

连续挨打两次应该可以好好学习了吧?还是不行,孩子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有一天晚上9点多,父母从外面回家,看到儿子房间内亮着灯,进门后儿子熄灯睡着了,这明明是装睡着,父母警觉的翻看了学习用的平板电脑,竟然有刚刚看过的视频和最近几天的浏览记录,而且很多都是上课时看的,大部分都是与游戏有关,还有就是动画片连续剧,原来这孩子不敢下载游戏了,就看人家拍的游戏教程,也算是过过瘾吧,本以为父母查不到,却再次遭到一顿挨打。再写悔过书贴墙上,保证不玩了。

直到今天,墙上已经贴了六份保证书了。大人都很难拒绝网络的各种诱惑,天天不是看抖音就是看快手,一会没有手机就难受,颈椎病都疼得动不了还要高举手机查查颈椎病注意事项,何况孩子?孩子抗拒诱惑的能力更弱,许多家长在管教孩子时总是不知如何是好,有的还会闹出大事。

大家在网上应该能看到,2月25日下午,某地一男子报警,自己两个未成年的儿子被自己赶走了,下落不明。原因是,当天中午孩子爸爸回到家中,发现13岁的大儿子和9岁的小儿子不但没做作业,还在打牌玩,他一气之下就给了两巴掌,说了几句重话,让孩子“滚”然后两个儿子就真的“滚”了……还好后来在河边找到了。

许多孩子玩游戏废寝忘食,爹妈不认,为人父母该怎么办?

还有一位孩子妈妈,因为辅导功课和儿子起了冲突,真是恨铁不成钢,她一气之下,愤然跑出门去跳河了,而且不是吓唬孩子,真的就跳河了,还好被救上来了。对于孩子疼也不是、打也解决不了问题、说服也不行,到底该怎么办呢?

许多人认为,孩子不能打,应该说服教育。其实,孩子与孩子不同,所谓‘性相近习相远’,有的孩子说说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有的孩子说了没用必须要打;还有些孩子打了也不见得有用。原因就是从小没用立下一个规矩,让孩子知道有一个规矩约束着,犯了规矩就要有相应的惩罚,让孩子知道,父母并不想打你,也不想骂你,只是你触犯了祖宗定下的规矩,所以要受到惩罚。

我们还有家规吗?我们对祖宗还有敬畏吗?


表哥的故事


现在确实存在着这种现象,一些孩子沉迷网络游戏达到了废寝忘食,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那么我们作为家长的该不该管控呢?应该不应该关闭网游呢?我是这么认为的,网游这些东西是把“双刃剑”,我们如何看待这种娱乐方式呢?下面我说说我的观点,仅供参考。

一,好的方面是,网络游戏作为一种娱乐方式,确实能给我们全身心方面放松,而且还丰富了自己的业余生活,有些时候在一定层面上还促进了自己的学习与进步。

二,不好的方面是,一旦孩子沉迷于网络游戏后,其无知且虚荣的心理会促使他们脱离了周围的社会,走上偷盗、抢劫等违法的事情来。

那么,孩子一旦真的迷恋上网游后,我们怎么去带领他远离网游呢?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就是——转移注意力,陪伴孩子培养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先分享一个成功的案例给大家看看……

曾经有这么一个少年,他极度的痴迷于网游,确实是达到了废寝忘食、忘我的地步,父母极力反对、说教、断网等等操作,就是收效甚微。他妈妈试过了各种方式方法均以失败告吹,后来,他妈妈一句不经意的话,却成就了这个少年的一番大事业,他妈妈说了什么呢,她说:孩子,玩游戏的多如牛毛一样,你不是很厉害吗,如果你能做到设计此款游戏,妈妈才会真正的承认你厉害呢,能证明给我看吗?

就这么一句话,改变了少年的看待网游的态度,由原来的玩耍转变到,研究网游的原理、研究设计、研究开发的这么过程,后来进了国家电子信息库做网络安全主管,真正实现了有“差等生”到高级人才的转变。

所以,网游这事物,需要你给孩子以正确的认识、引导,这样才能帮助孩子走出沉迷的困境中来,成就孩子美好的人生。希望我的观点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事。


社区接大夫


网络游戏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忙碌之余为了放松休闲而创造出来的虚拟产物。但是这种游戏是有限制的,没法像体育竞技类的运动那样可以强身健体。相反过度的沉浸在虚拟游戏中,还会毁坏我们的身体,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每产生一种新的产物,它都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的。所以我们需要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它,而不是通过关闭它来处理,因为在这个玩的过程当中是双方的,即玩家和游戏。

我就拿我接触的不同学生来说吧,平时孩子们学习都比较忙,这还好说,但是周末一回家必定先玩游戏,孩子们爱玩的天性我们不可否认。可是在玩的过程中就自觉的分成了两类。第一类会和家长配合好或者自觉规划好自己玩游戏的时间和学习的时间,让自己劳逸结合,即不耽误学习,也让自己得到放松。这就是把网络游戏控制在一个合适的度上。而另一类同学就是放任自流型的,终于周末了,可以随便玩了,就把除了游戏之外的一切都抛在一边了,更别说家长苦口婆心的劝说了。最终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导致成绩下降,视力下降等等。

所以说,玩游戏大家都会玩,但为什么有的会沉迷,有的却融合的很好。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自制力,自律也是很重要的。自制力强,目标明确的孩子是不会被外物所约束的。而另外也建议家长们可以在一开始就给孩子立下规矩,让孩子按规矩办事,而不是放任不管。总而言之,人心要坚定,要不然,即使网游关闭了,也还会有其它让孩子沉迷的东西。


英语老师Ivy


大家好!我是木子,很开心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孩子玩游戏玩的废寝忘食,第一种情况比较好解决,正确的引导孩子的兴趣走向,重新更正自己的观念.打游戏其实不是坏事,好的游戏可以开发智力并且能使人从比较紧张的活动中得到放松.一味的禁止只会适得其反,在长期重压下即使孩子没有反抗也会对其心理造成一生不可磨灭的影响,甚至会影响第三代的教育.解决的办法可以是和善并且极富耐心的与孩子沟通,将其导向正确的方向,如合理分配游戏与作息时间等,合理的游戏并不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但千万不能唠叨,特别是在孩子玩游戏的时候.


第二种情况就比较复杂,关系到家庭,社会多方面.
如果是家庭问题,那家长要好好反醒自己,是否经常对孩子采取极端行为(比如打骂,强行关掉甚至砸电脑等).家长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也愿意为这个出发点做任何努力,那么就让自己冷静下来,好好的想一个能把这件事引向好的方向的方法,冲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不去想好的方法或自认为想不到好方法的人都是思想懒惰的表现.有时候在家长与孩子长时间对峙的时候突然将态度转变向好的方向会让孩子有比较大的转变,会突然觉得父母理解自己了,也会重新考虑之前自己的逃避行为,并且这时在父母的交谈中会认识到自己错误.父母也要敢于承认错误,而且要与孩子多做交流,只有在了解孩子的感觉的时候才知道如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个过程要循序渐进,思想就像螺丝一样,要一环一环的拧进去,一环一环的拧出来.用锤子砸只会让螺孔坏掉.
如果是社会问题,只要不是孩子的过错,就要比较坚绝的表示站在孩子这边,让孩子感觉自己并没有被完全放弃,还有支持他们的人.然后从孩子口中了解情况,比如学校的环境,被朋友孤立等等.这时候要积极的为孩子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要先问孩子的意愿.像不喜欢现在的学校,对现在的生活环境没有信心等等,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有效的解决.

其实说到根本上是当代家长的观念和现行教育体制的问题.教育体制我们无法使其更改,但自己的观念一定要与时俱进.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类似的话我们可以自己想想,真的正确么?孩子真的是读完书了就可以出息了?或者我们只是把孩子读完书了就独立了当成是一种责任的解脱?现今社会生存的手段有很多,学习固然是重要的,但学习不一定就是语数英物化,全国人民都只会这几门技能的话国家早就瘫痪了,即使他们很优秀.所以现在的时代要注重按孩子的兴趣为孩子选技能,这个技能就是生活技能.我们现在生活技能中靠小学到高中的课程很少,这些是基本的技能,不一定非要让孩子学到顶级水平,理解了,弄懂了,会用了就可以.就像学走路,不能要求孩子一定要走成竞走的水平,而孩子会走了以后自然懂得如何跑,就算不是竞走水平也一样.如果孩子没有学习重压并且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的话,自然会有自己的兴趣走向.这个时间不是指饭后可以出去玩半小时之类的,是真正自己支配的时间,双休日,法定假日.孩子也是公民,享有享受假期的权利,这是法律意义上的.从家长的角度出发孩子假期也不一定总是去玩,他们有自己的兴趣,这就是培养的重点.当然纯粹的玩这不是兴趣,但有些正是从玩中孕育出来的.像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们,我们有人把他们当成不学无术没用的人了么?但他们的职业并不是完全靠死命的读书读出来的.就孩子玩游戏这点,其实游戏就像体育一样,体育煅炼人的体质,而且很重要,这点在我们被叫做东亚病夫之后我们就很清楚的认识到.好的游戏段炼人的脑力,我们现在在批评八股教育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我们在做什么?在我们为清朝不重视国民体质发展被叫做病夫而耻辱的时候,有没有想到我们的后世会不会因为我们被叫做只会读书的愚夫而有同样的感觉?

最后还是要提一点,问题不是出自孩子本身,所有的问题都是多方面的,甚至有些问题家长也要负上责任,要能并且敢认识自己的错误,与孩子耐心再耐心再耐心的沟通,如果我们跟孩子一样只会对抗那我们凭什么做家长?只有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正确的解决问题.家长的意愿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家长要会考虑问题的完整性,而不是单方面的出击,这样才能做为合格的家长.
不要对孩子有放弃的感觉,要放得下面子,与孩子平等的沟通.人类最美好的事,就是沟通.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谢谢!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3007c000546152fb542f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