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怒江州兰坪县秦艽丰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云南怒江州兰坪县秦艽丰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李福寿

传统中药材秦艽多年来由于人为采挖野生资源和环境的恶化,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在丽江、维西、兰坪一带人工栽培秦艽推广面积较大,但总体产量较低,一般亩产干品 150-200 kg,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因此,想方设法改进秦艽种植技术,提高产量是秦艽栽培的当务之急,育优质苗移栽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秦艽种子质量普遍差,加之细小、出苗率低(5%-10%)、出苗期长且参差不齐。

河西乡通过近几年来的具体实践和摸索,人工秦艽高产栽培已获得成功,亩产干品可达 400 kg,是其它普通栽培的 2-3倍。近年来,秦艽市场价格不断飙升,种植面积逐步扩大,河西乡 2018 年秦艽种植面积已达到 6000 亩以上,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现结合本人近几年来积累的一些经验,就秦艽高产栽培技术浅析如下:


云南怒江州兰坪县秦艽丰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一、秦艽特征特性和适宜的栽培环境

1、特征

秦艽为龙胆科龙胆属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最适宜海拔1800-3500 m,按性状大致分为大叶秦艽、麻花秦艽、小秦艽三大秦艽品种。在河西乡栽培种植的是本地野生云南粗茎秦艽,即麻花秦艽,以根入药,主要含秦艽甲、乙、丙三种生物碱,具有抗炎、镇静作用,具有明显的短时间降压作用,并使心率减慢;主治风湿痹痛、骨节酸痛、经脉挛急、阴虚内热等,是天然的药物。株高 20-40 cm,须根多条,茎直立或斜生,单一;茎生叶对生,较小,基部合;叶片披针形,花为头状聚伞花序,蒴果矩圆形,种子椭圆形,深黄色。

2、生长特性及栽培适宜环境

秦艽喜冷凉湿润的气候,耐寒冷,忌强光,怕积水,以疏松、肥沃和土层深厚的腐殖土和砂质壤土为宜。在干旱季节易出现灼烧现象,叶片在烈日直射下易变黄和叶缘枯萎。通常每年 3 月下旬返青,5 月下旬抽薹开花,8-9 月中、下旬种子成熟,根据海拔的不同,年生长期为 120-180 天。秦艽栽培环境要求年降雨量在 800 mm 以上,无霜期 160 天以上。兰坪河西乡属于温凉山区气候带,秦艽栽培环境非常适宜。


云南怒江州兰坪县秦艽丰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二、良种培育

河西乡秦艽种到处都有,但种子质量的好坏不一样,故所育出的种苗出苗不齐,高矮不一,大小不等,导致产量不高。栽培高产秦艽要从选育优良籽种入手。利用选株法,首先从当年育苗的秦艽苗中选取无分叉、无病害虫害、生长迅速、植株体型最大最长的优质苗,单独栽培,以备种源,但当年不留种,不取种,因为当年的籽种不饱满。第二步,到来年春天发芽前将这批秦艽再一次全部挖出,挑出其中质量最好的壮苗,移栽到另一块疏松、肥沃、土层深厚的腐殖土或砂质土的地块中。5 月份前开的花少,花杆很不壮实,籽种很不饱满,均不保留;6 月份后大量开花结果,结实饱满的籽种才要,采收籽种要到 9 月份后外壳变成金黄色时才采收阴干。通过这样选种能获得遗传性良好的籽种,为以后高产打下基础。


云南怒江州兰坪县秦艽丰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云南怒江州兰坪县秦艽丰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三、丰产栽培技术

1、秦艽栽培的方式

秦艽苗一般用种子繁殖,一年可出苗移栽,将移栽苗大小分级,然后分别移栽。栽培方式有 3 种,即露地移栽、覆膜移栽和套种移栽。套种移栽需与玉米等作物套种,这样可起到苗期遮阴作用,自然形成一个背阴地,防止日光暴晒产生日灼病。低海拔地区的向阳坡以套种为好,海拔较高的阴凉处以地膜覆盖或是露地栽培不套种为好。


云南怒江州兰坪县秦艽丰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2、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肥沃、质地疏松的砂质壤土,深翻 30 cm 以上,深耕后碎土、平地、收墒。来年春季土壤解冻时及时翻耕,拣去石块和草根。结合整地施入底肥,亩施农家肥(土粪)1000 kg,过磷酸钙 80 kg,3 包辛硫磷,即一次性施足底肥及把地下害虫杀死,浇足底水,再翻耕起垄;然后整平耙细,打垄待种。土地起高垄栽培时要注意:平地要起竖垄,以利于雨季排水;坡地要起横垄,可减少水土流失。

3、育苗

(1)育苗时间选择

在河西乡育苗最佳时间为农历 3-4 月份初,因为河西夜间气温到这个时候达到 10℃以上,而秦艽种的发芽最适温度为 10-25℃,低于 10℃不发芽,高于 28℃也不发芽。

(2)种子处理

因秦艽种具有休眠性,需要药物赤霉素来破除休眠。具体做法:将 1 g 赤霉素泡进 20 g 高度白酒中溶化,再将酒倒入 10 kg水中拌匀,浸种 24 h;第二天换水洗净赤霉素,与 5-10 倍细沙拌种催芽15天。催芽期间要注意:夜间保暖,白天要防高温、防晒,可装在盆中,上盖薄膜、衣服,湿度保持在 70%-80%,籽种露白后可播种。育苗一亩地大约需要籽种 1 kg,一亩地可育苗出优质苗 10-12 万株,属于比较合理范围。

(3)育苗方式

选择避风背阴、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便于管理的砂壤土,于3 月份上、中旬整理苗床育苗。苗床要做成高床,高 15-20 cm,宽1.2-1.5 m,利于排水。太高太窄不利于保湿,太宽不利于拔草。

做到厢平土细,压实,然后将处理过的种子与细土或沙拌匀,均匀撤在厢面,再用筛子边筛边盖土,盖土 1.0 cm 厚,用铁锨轻拍压实。厢的上下面要认真压实,俩面都压实的原因是:秦艽种太小,发芽时下面松只往下扎根冒不出来,上面松又不能成功脱帽,所以盖土厚度和压实是关键。撒种后马上覆盖遮阴物,紧跟着要浇透水。这一切都要快速合理安排,以促进种子萌芽。

根据笔者几年来的育苗经验,覆盖物最好用发酵透了的松毛猪粪,揉碎盖上薄薄的一层,再盖遮阳网。这样做的好处是:太厚长不出来,太薄不利于保湿,农家肥比松毛、秸秆保湿度好,苗子长出来还能继续吸收到营养,秧苗壮实不易感染病害、虫害,同时也收获了优质苗,一举两得。

一般从播种到种子发芽需要 15-20 天。当苗长出 5-6 片叶后,根据兰坪天气预报,选择较长的阴雨天气中揭去遮阳网,让幼苗生长逐步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应进行多次除草,视天气情况适当浇水,以利苗生长。一年生苗即可移栽。

(4)苗床除草

通过这几年的经验总结和摸索,最好的苗床除草办法是:将土地提前一个月浇透水,全面覆盖白膜,让草提前生出来,然后趁晴天用锄头刮干净暴晒至死再育苗,这样做可以减少 50% 的劳动力。之后的除草要早除,除晚了草大,不易拔草,费工,且有可能会将幼苗一起连带拔出。

4、移栽

(1)露地移栽

采用一年生苗栽植,一般在土壤刚解冻后进行移栽,移栽时间为春节过后 2-3 月份种苗发芽前。按行距 20 cm、深 15-20 cm 开沟后,将秦艽苗子大小分开,按株距 10-15 cm 靠沟壁垂直摆放。然后覆土,至苗刚好露头,压实根部,使根充分与土壤接触。保持行距 20 cm 定植,大苗 1.2-1.5 万株 / 亩,小苗1.5-1.8 万株 / 亩,去除过小苗、弱苗或病苗。

(2)覆膜移栽

采用一年生苗栽植,土地采用宽、窄行起垄铺膜,保持垄面 55-60 cm,垄间距 30 cm 左右,在垄面上按行距 20 cm、株距 15 cm 破膜扎眼定植,深度 10-15 cm,孔径 2 cm,每垄定植 3 行。要及时浇定植水,每穴栽 1 株,用苗 1.5-1.8 万株 / 亩。另外,可采用先移栽后覆膜的方式进行移栽,覆膜移栽相对比较费工,但产量较高。

5、田间管理

秦艽植物为根系药材,最大的管理是水分的管理。只要做到全年 60%-70% 的土壤湿度,药材根部才能充分膨大,太干会长不大,太湿容易得根腐病。另外要及时除草,防止病虫害。作为秦艽高产栽培,还有一项关键技术,即每月集中除去一次花蕾,减少养分消耗,以集中养分促进根系生长,要根就不要种子,才能获得高产。到 7、8、9 月份的根膨大期,每月要打一次膨大素,再加配百菌清、叶面肥一起喷施,做到施肥、除病、膨大一次性完成。

四、病虫害防治

秦艽在种植生产中,要经常到苗床中看看有无虫害。苗床需要随时保湿,周边的蟋蟀、甲虫、地老虎等昆虫最喜欢打洞、松土、啃苗,就会把苗根弄断;或太阳一出来,松劲的土干得太快,苗根吸不到水分就会干枯。虫害发现时撒辛硫磷杀虫剂,每亩 3 包。还有一种很细小的线虫,专吃腐烂植物及种子,可用敌百虫 ( 百树得 ) 防治。最终的防治方法是:一是避免连作;二是移栽时不要在育苗田中移栽;三是用药物防治;四是要注意及时排涝和浇水。


云南怒江州兰坪县秦艽丰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云南怒江州兰坪县秦艽丰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


五、采收加工

1、采收

秦艽生长到第三年6月份开始,大量开花结果,一般9-10月,种子外壳呈浅黄色时,将果实带部分茎杆割回置于通风处,后熟待干后斗出种子,贮于干燥阴凉处。大苗当年采挖,小苗可当年或次年采挖。一般在 10-12 月秦艽完全倒苗干枯时再收,挖取全根。这时根部饱满,干物质积累较多,药效好,产量高。

2、加工

除去茎叶、洗净泥土,堆闷发汗 2-3 天,然后再摊开晒至全干。理顺根条,约留 1 cm 芦头,每亩干货 350-400 kg。

六、留种

留种时在抽薹开花期,用磷酸二氢钾 600-800 倍液进行叶面喷施,提高结实率和种子的饱满度。8-9 月中、下旬种子成熟,视成熟度将其茎杆一起收割收获,然后打碾、晒干,种子贮藏要用布袋,干燥阴凉处备用。

七、结语

秦艽是天然的常用药物,在中国具有悠久的用药历史;特别是随着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秦艽的新药效、新用途将会不断的被发现,具有广阔的生产开发前景。秦艽最适宜种植的地区为滇西北地方,河西乡发展潜力巨大,笔者通过这几年来的实践总结和摸索,种植高产技术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功和突破。在以后的实践中,要将不断努力完善和提高种植技术,在全乡范围大力推广秦艽种植先进技术,为脱贫攻坚后续产业发展,实现广大群众持续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