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賣粽子而出名的小店,解讀堅持原則做美食而成功的故事


一個賣粽子而出名的小店,解讀堅持原則做美食而成功的故事

5月29日,韶關樂昌。

每年臨近端午節,這一間小小的粽子鋪就顯得異常繁忙。

主:你昨晚煮粽子煮到幾點鐘?

扶:(陽光地笑了一下)凌晨兩點多。

主:哇,現在才七點多沒到八點,又出來開鋪了。

扶:我六點多就起來撈米了,因為工人來到就要開始包粽子了,今天要趕很多貨。

以上記者採訪的人叫扶*芹,人們都稱呼她扶姨。她是樂昌九峰地道的農民。早期開過早餐店,後來家裡的老人家治病需要錢,不得不把早餐店賣掉。六年前出於生計和方便照顧兩個女兒的初衷,萌生了開一間粽子專賣店的想法。

扶:做粽子是因為粽子本錢不大,不需要置辦什麼機器,只需要鍋和租一間鋪面就可以了,剛開始是比較艱難的,因為覺得很多人粽子是到端午節才是吃粽子的時候,平時是沒有人吃的。所以我跟很多人說了我的想法,但是很多人都反對,尤其是覺得在樂昌這樣小的城市,可能會做不開(不成功)。最開始的時候一天只做十多斤米,交完鋪租就只剩下買小菜的錢,第二年才有點錢賺,第三年終於上了軌道,現在一年比一年好,現在過節要請五六個人過來幫忙才可以忙得過來。

扶姨的粽子專賣店面積雖小,但在樂昌人氣卻好旺(出名),每天一邊包一邊煮一邊賣,全天人流不斷,通過口口相傳,吸引了很多慕名而來的食客。

客:味道很好,衛生乾淨,真材實料,吃下去的口感不會覺得很軟,經常來都賣完的。

客:來了很多次了,以前在外面打工,也是叫她寄過去的。

客:她這裡的粽子好吃呀,我大兒子以前在附近上幼兒園的時候,都經常來這裡吃的。

主:從幼兒園吃到現在了,吃了好幾年了。

客:是的,現在都上一年級了。

扶:我的粽子是自創的,按照傳統工藝,加上自己認真的去研究才做出來的,我做一個新品種我要研究很多次,可能十到二十次,做到自己滿意為止,然後再給客人試吃,在多數客人說好吃了 ,我才拿出來賣的。

主:你動作很麻利

扶:一定要快,客人都要趕著上班。在以前我沒有能力請工人的時候,所有活都是自己一個人做的,所以一定要快。全部自己做,自己做,自己煮,自己賣。早上到了店鋪,要晚上才能回家。這是沒有辦法啊,做不出來客人沒得吃啊。

主:現在一天能賣多少個粽子?

扶:現在一天1000多個粽子肯定有,光鋪面不算訂單,訂單的就另外計算,有很多人拿我的粽子去送禮的,如送給親戚朋友,發給員工等。有些在外地工作的,喜歡吃我粽子的都叫我快遞給他們。曾經試過一天賣2000多個粽子。

一個普通的小粽子,為何有如此大的吸引力,扶姨的粽子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扶:做粽子,做食品,最重要是真材實料,要下足料。然後用心去做,我對食材把關是很嚴格的,材料每一樣我都要拿好的。


一個賣粽子而出名的小店,解讀堅持原則做美食而成功的故事

扶姨告訴我們,粽子雖然常見,但是要做得好吃,從選料到包紮其實有很多講究,就拿包粽子最重要的原料糯米來說,她有相當嚴格的要求。

扶:做種子來說,糯米是很關鍵的,首先我們看一下這些糯米純不純。如,首先看它有沒有摻雜粘米,像這些就是純糯米(扶姨拿起一手掌糯米)。為什麼糯米不純,摻雜了粘米,這是收割機收割時混在了一起,還有在輾米的時候糯米和粘米對接時沒清理乾淨,這樣就會摻雜到粘米。如果我們拿回去包粽子的時候,粘米就會偏硬,就會影響口感,所以一定要純糯米。第二是要聞一下有沒有米的香味,你看這些就是我們本地廊田的糯米,它的米香味很濃。廊田是粵北糧倉,這裡在山清水秀,種出來的糯米特別新鮮。在這裡能買到沒存貯和沒有防腐的糯米,很軟糯,特別的好吃。買糯米我一般會先買一包試一下,覺得其品質可以,就會進一批。

扶姨除了對糯米有要求之外,對餡料配料的選擇也不馬虎(隨便),在臨近端午的高峰期,扶姨的店每天都會消耗上千只鹹鴨蛋黃,而這一顆顆鮮黃的蛋黃,是在鴨場直接採購,並手工一個個敲打出來的。

主:你怎麼不買那些一包包現成的那種?

扶:那種沒有這麼香,蛋黃沒有這麼好,煮出來沒有那麼多油,而這個蛋黃煮出來是有很多油的。這些鹹蛋是鴨場自己醃製的,比較放心。

主:那這樣你會多很多人工(人力),成本會高很多。

扶:是會多很多,但是沒有辦法,為了好吃,唯有辛苦一點。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誠信,買東西一定要買好的,最起碼是吃起來不會對人有壞處,做生意不要斤斤計較,儘量讓一些利益給顧客。

採購肉類

扶:買豬肉我喜歡在小市場買,他們一般一天只殺一頭豬,質量有保證,這個檔口我和他拿豬肉已經有五六年了。包粽子就要肥一點的豬肉,這塊五花肉肥瘦剛剛好(扶指著一塊豬肉說)。這些肉質很好,肥肉有一些反光,所以一看就知道是農家豬。這些豬肉貴一些,但一分錢一分貨,

主:寧願貴一點,也要質量有保證,

扶:對的。

主:你今天打算拿多少肉?

扶:今天店鋪還差10斤左右,遲點再叫他送幾十斤過去。因為樂昌的扣肉粉很出名,很多人都拿這個五花肉做扣肉,所以樂昌的五花肉會比其他地方貴一些。

五花肉買回來之後,需要洗淨並切成塊。切的時候要肥瘦搭配均勻,這樣包出來的粽子才好吃。

扶:我剛開鋪的時候肉切得比較大,現在習慣了,怕切得太小塊客人吃不夠。做吃的,最重要是客人吃得開心,我不會很計較成本,有點賺就可以了。可以賺夠三餐,帶好兩個女兒,送去讀書(大學),這樣就很開心了。有時間照顧女兒,不用出去打工。做這一行可以說樣樣都比較辛苦,洗米,拌米都是體力活。

主:現在你的米不會去浸泡了?

扶:不會浸泡,因為浸泡後的米口感軟一些,味道淡一些,沒有那麼好吃。而不浸泡的米比較結實,米香濃一點,但成本重一點,而且煮的時間也會較長。浸泡過的米,一斤米可以多包2個粽子,我們不浸泡的一斤米就少了2個粽子。這是真實話,有的時候自己也在想,為什麼不浸泡一下呢,一斤少了2個,就少了10塊錢了。但認真想了一下,改了之後可能會覺得不好吃,想了一下,還是堅持原則。

主:每天做這些事情覺得枯不枯燥?

扶:不會,我喜歡做吃的,有時會很累,但一出到店鋪客人過來跟我說,我是很遠過來買你的粽子,粽子很好吃。或者說我買了帶去香港或者帶到廣州給親戚朋友,自己一聽就很開心,完全不覺得累了。

從扶姨樸實的言語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純樸的農村婦女做人和做生意的原則,就是以誠待人,誠信做事,大概這就是扶姨的粽子這麼受歡迎的主要原因了。

扶姨的粽子除了原料好之外,其中最關鍵的是用料十足,大塊肥瘦相間的五花肉和流油的鹹蛋黃,包裹在用綠豆和花生調配成的糯米中,通過清香粽葉的包裹,就形成一個豐滿的粽子。


一個賣粽子而出名的小店,解讀堅持原則做美食而成功的故事

扶:綁繩子要綁得適中,綁得太緊,煮的時候進不了水,就會夾生。如抽得太鬆,進入的水太多,粽子就會很軟。這樣味道變淡不好吃。我們的粽子一打開後是不會散的,整個造型很漂亮,咬下去之後是很有嚼勁的,整個粽子都是結實的。大家都知道包粽子要綁緊,但是綁緊了手會很痛,後來我就自己發明了一個方法,拿了一個鉤子裝在牆壁上,將繩子綁在那裡,綁粽子的時候手不用出力,用手抓住粽子就可以了,這樣抽得很緊,手卻不會痛。所以在我這裡工作的工人她們都很開心,每天包粽子手不會痛。

目前,扶姨的粽子店請有5個工人,大部份都是一些要照顧家庭和孩子的婦女,她感懷自己的經歷,希望幫到更多想經濟獨立的女性。

採訪工人

工:我在這裡跟著她做了三年,老闆娘真的很勤快,她的整個家庭都是靠她支撐越來的,兩個女兒正是讀書的時候。

工:她很能吃苦,人好,真的很好。我們早一點晚一點來,她從來都不說我們。都知道我們是在家帶小孩的,沒有辦法。

扶:我的兩個工人家庭都比較特殊,因為要照顧小孩子,以要掙錢,家裡伙食都是自己掙的。我覺得我自己早一點來開店,讓她們晚一點來,自己辛苦一點無所謂,最主要的是我可以幫到她們。因為做粽子晚上煮好了,早上一個人賣就可以了。讓她們把小孩子送到幼兒園,然後再來上班。

扶姨的粽子好吃,加上她為人踏實誠信,憑藉家鄉特色的原材料,六年如一日的堅持優質選材不摻假,在當地建立起良好的口碑,也給她帶來源源不斷的訂單。

扶:這些粽子是剛剛出鍋,很燙的,一會就要送貨,因為要打包,太熱打包就不好,所以讓它自然吹冷會好些。所以完全不用擔心我們的粽子不新鮮,不用大風扇吹都不會冷。

扶:好多訂單我都不敢接下來,因為包粽子不是隨便請人過來就可以包的,首先他要包得結實與漂亮,才可以賣給客人,如果隨便請一個不熟的人回來包粽子拿出去賣,我覺得對不起客人,所以我是要全部都是熟手(熟練的工人)。就算不夠賣我也要堅持這樣做,最多加一下班,有時候是24小時都在做。我這個人接受新事物比較慢,但我幹一行愛一行,無論做什麼,都要把他做到最好。

隨著扶貧工作的開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樂昌這個原來偏僻的山區也快速發展起來,這裡的青山綠水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都市人,也給扶姨的粽子生意拓寬了銷路,她利用互聯網和現代物流手段,將粽子賣到全省各地。

扶:桃花節對我的粽子幫助很大,再加上現在高鐵開通,很多在珠三角或者外省工作的人經常會回來,回來就會帶一些粽子給親戚朋友吃,很多人都說帶我的粽子給親戚朋友吃,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因為他們吃了之後都說很好吃。

扶姨這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用她的勤勞發展起自己的事業,現在她有空就會去外面,看看其它地方的粽子,再取長補短,未來,她最大的心願就是能開多幾家分店。帶領更多的農村婦女把粽子事業做大做強。

扶:粽子現在對我來說可以說是全部,我的想法主要是為了開分店,希望每一個城市都有一間分店,讓越來越多的人吃到新鮮的粽子。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民朋友致富的門路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廣,只要你夠勤奮,夠用心,一定能過上好日子。

PS:文中的扶姨是一個勤奮堅持,樂天助人,不計小利的人,她的成功見證了踏實認真,堅持原則的範例,正在食品創業路上和做生意的你,扶姨的故事你可參考。

說明:文章參考自來源,其中有刪減和增加,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一個賣粽子而出名的小店,解讀堅持原則做美食而成功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