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也是一個“闖紅燈”的

什麼叫“中國”?古人所謂“中國”,首先不是政治概念,而是文化概念,意思是“世界文化中心”。這個中心的地理條件是要在中原,因為這是古人心目中的“天下之中”。建立在這個地方的城市,就叫“中國”。


當然,所謂“中原”,有一個較大範圍;“中國”所在,也有彈性。比如夏啟都安邑,在山西;夏桀都洛陽,在河南;商湯都亳(讀如博),在山東;盤庚遷殷,又在河南。他們都是多次遷都的,所以商又叫“殷”或“殷商”。周的都城則有兩個,一個叫“宗周”(長安),在陝西;一個叫“成周”(洛陽),在河南。反正,夏商周的都城在哪裡,哪裡就是“天下之中”,就是“中國”。


問題是,憑什麼歸他們說了算?


因為綜合國力最強。


文化從來就是“趨炎附勢”的。誰是江湖老大,大家就跟誰學。何況綜合國力最強的,往往文化水平也最高,至少當時是這樣。何況夏商周,也會有意識地推行,體面的說法叫“以文明去教化”,簡稱“文化”,是動詞。為此,他們甚至不惜動用武力,先“武化”,再“文化”。劉向的《說苑•指武篇》講得很清楚,“文化不改,然後加誅”。也就是說,我好心好意用文明去教化你,你還死不改悔,那就看刀!


文化,就是“和平演變”。


和平演變的背後,則是武力的征服。所以,商周都要發動戰爭。但,只征服,不消滅。商人的做法,是先驅逐,後同化;周人的做法,則是先安頓,再同化。總之,所謂“三代”,其實是夏商周先後取得了文化的主導權,在歷史舞臺上唱主角。原因,則因為“後來居上”,這才“輪流坐莊”。


顯然,所謂“中央之國”,其實就是個“T型臺”。夏商周,都要粉墨登場走貓步,擔任中華文明的模特兒,給周邊民族做榜樣。


不同的,是風格。

商也是一個“闖紅燈”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