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鍾情於管樂,而不是蕭何韓信


身高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這是《三國志·諸葛亮傳》中的一句話,說的是諸葛亮覺得自己的學識很高,時常把自己比喻成管仲、樂毅。

雖然當時的人們不以為然,但是以後來諸葛亮在歷史上的成就和地位來說,諸葛亮將自己比喻成管樂二人,並沒有誇大自己的成分。只是有一點讓人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諸葛亮為何要將自己比喻成管樂二人,而不是漢初三傑中的蕭何和韓信那?

諸葛亮為何鍾情於管樂,而不是蕭何韓信


要知道管仲和樂毅的名聲雖然很大,但是相對於諸葛亮來說,管樂二人生活的年代實在是太久遠了。管仲活躍在春秋初年,比孔聖人生活的年代還要早上一百多年;樂毅雖生活在戰國末年,但是樂毅去世的時候,秦國還不具備統一全國的實力,此時距離諸葛亮出生還尚有五百年的時間,夠孫悟空再被壓在五指山下一回了。

在那個年代,紙張才剛剛被髮明出來,印刷術更是無從談起,文化傳播的困難程度可想而知。能知道五百年前歷史的人是少之又少,可想而知管樂二人的社會知名度在東漢末年是有多低。而蕭何、韓信二人則不然,二人都是漢朝的開國功臣,在兩漢時期備受推崇,諸葛亮將自己比喻成這二人不是更好嗎?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看待問題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凡事不能被問題的表象所迷惑。既然一代聖賢的諸葛亮選擇了管仲、樂毅二人作為自己的偶像,就說明這二人相對於蕭何、韓信來說有他們的過人之處。

聲譽與才能並舉

管仲在未發跡之前,名聲是相當差,愛佔小便宜、打仗當逃兵等等,可謂是劣跡斑斑,時人都看不起他。但是管仲的好朋友鮑叔牙卻不這麼認為,他覺得管仲只是沒有遇到賞識他的明君罷了。

後來管仲和鮑叔牙分別輔佐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這個時候的管仲就開始逐漸顯露出自己的才能。在聞聽大哥齊襄公去世之後,公子糾和公子小白都想回齊國繼承王位,管仲則自告奮勇替公子糾截殺公子小白,以絕後患。遭遇刺殺的公子小白,靠詐死才躲過了管仲的追殺,大難不死的小白捨棄大隊人馬,輕裝逃回齊國稱王。

公子糾得知公子小白已經稱王的消息的之後,在魯國的幫助之下,發兵討伐齊國,意圖用武力奪回王位。此時,管仲再次建議魯國迅速發兵,趁齊公子小白在齊國立足未穩之際,一舉奪回政權。魯國並未採取管仲的意見,而是徐徐圖進,結果中了齊國的埋伏,魯國慘敗。公子糾被迫自殺,管仲也被裝進囚車押往齊國。

回到齊國的管仲,在鮑叔牙的大力舉薦之下受到齊桓公的重用。在管仲的輔佐之下,齊國迅速崛起,齊桓公也成為了春秋五霸的第一霸。

諸葛亮為何鍾情於管樂,而不是蕭何韓信


樂毅祖上樂羊原本是魏國重臣,曾領兵滅掉中山國,到樂毅的時候家境已經不再顯赫,因此喜愛軍事、身懷才能的樂毅只在魏王手下做了一名小官吏。如果不出意外,樂毅很可能就會度過平凡的一生,但是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燕昭王的出現讓樂毅的人生軌跡發生了重大的改變。

燕國因為國相子之內亂,而被齊國擊敗,燕王噲和國相子之都在此次戰爭中被殺。燕昭王繼位之後對齊國懷恨在心,立志要打敗齊國一雪前恥。因此,燕昭王設立了黃金臺廣招天下的英才,此時奉命出使燕國的樂毅,被燕昭王的愛才之心感召,因此就留在了燕國。

此後,燕國聯合趙、楚、魏、韓四國,組成五國聯軍討伐齊國。在樂毅的統領下,五國聯軍一舉殲滅齊國主力,此後半年之內,樂毅率領燕軍孤軍深入齊國境內,攻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為了能從根本上瓦解齊國,將齊國永久的納入到燕國的版圖之中,樂毅積極籠絡齊國的統治階級,為齊桓公和管仲修廟並隆中祭拜,又將燕國的重要官職授予肯歸降的齊國人;與此同時樂毅下令恢復齊威王時期可行的治國措施,並嚴令燕國的士兵不準掠奪齊國的百姓。

樂毅於是並護趙、楚、韓、魏、燕之兵以伐齊,破之濟西。諸侯兵罷歸,而燕軍樂毅獨追,至於臨菑。齊湣王之敗濟西,亡走,保於莒。樂毅獨留徇齊,齊皆城守。 《史記·樂毅列傳》

樂毅在齊國經營五年,齊國除了莒和即墨都開始接受燕國的統治。因此可以看出,樂毅不僅有顯著的軍事才能,在治國方面也是一把好手,是標準的文武兼修型人才。

諸葛亮為何鍾情於管樂,而不是蕭何韓信


高下立見

管仲和樂毅二人是武能上馬定乾坤、文能揮筆平天下的複合型人才,這樣的人才在亂世之中註定要大放異彩。而蕭何和韓信二人雖然在楚漢之爭中大放異彩,但是和管樂二人比起來卻是相形見絀。

首先,蕭何和韓信兩人只是劉邦的重要謀臣組成部分,卻沒有像管樂二人這樣主要謀臣的地位。說白了就是,管樂二人在國君面前可以說是說一不二的存在,而蕭何和韓信二人只是劉邦手下的眾多謀士之一,雖然地位很高,但是絕對沒有"說了算"的權利。

其次,蕭何和韓信的結局並不算是完美。管仲去世之後,後代子孫都得到了蔭護,世世代代都擔任大夫之職。樂毅在燕惠王繼位之後被主君猜忌,被迫遠走趙國,但是最後也和燕惠王重歸於好,晚年樂毅奔走於燕趙兩國,加強了兩國的關係。

韓信在漢朝建立之後,因公被封為楚王,但是因為被人告發謀反,廢為淮陰侯。最終仍然沒有逃脫厄運,不但身死名裂還被夷三族。蕭何晚年為保名節,不惜貪汙受賄,敗壞自己的聲譽才得以善終。但是卻因為協助呂后謀害韓信,而備受後世的職責。

諸葛亮為何鍾情於管樂,而不是蕭何韓信


諸葛亮原本跟隨在荊州做官的叔父諸葛玄生活,在叔父去世之後,諸葛亮雖擁有滿腹的才識,但是偌大的荊州卻無人賞識,又恰逢身處亂世之中,因此心灰意冷的諸葛亮離開了荊州官場,歸隱在臥龍崗。諸葛亮將自己比喻成品德高尚而又名譽雙收的管樂二人,正是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二人一樣,有朝一日能獲得明主賞識,成就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最後功成身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