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偷偷承認,自己的孩子沒有那麼優秀時……

每對父母都會對自己的孩子抱著殷切希望:

第一次去游泳,爸爸已經開始幻想著孩子長大後成為游泳健將,在泳池裡叱吒風雲。

孩子聽見音樂不自覺的律動,媽媽已經腦補出巨大的舞臺,在追光燈下,孩子的身影跳躍靈動。

孩子第一次翻身,高興到手舞足蹈;第一次叫爸爸,興奮到語無倫次。

然而,社交活動多了起來,別人家的孩子都會用吸管杯了,我們家的怎麼還不會?

上幼兒園,別的小朋友一學就會的體操,怎麼我家孩子學了一個星期了還不熟練?

升了小學,別的小朋友輕鬆拿到95分,而我家孩子只有85分,太丟人了!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你的孩子並不是想象中的天才,他很平凡,甚至有點“差”,你會怎麼辦?

當你偷偷承認,自己的孩子沒有那麼優秀時……

我們的學校,對待“差”孩子有些殘忍

很多教師感嘆,那些畢業後依然與他們聯繫並且維持深厚感情的往往不是上學時得到最多誇獎的優等生,卻是那些所謂的“差等生”。

為什麼呢?

因為“差等生”的待遇真的太差了,當一位老師花心思“拯救”他們,必然心存感激;而優等生已經習慣了萬眾矚目,對老師們的優待習以為常。

當“差等生”被政教處抓住上課遲到,被罵的一無是處、狗血淋頭時,老師“贖”回他們,好言相勸,而不是雪上加霜的謾罵。

就這樣一件小事,會成為很多“差等生”感謝老師的理由。

他們說:

“當年學習不好,沒有人把我當人看,連父母都是連打帶罵,自暴自棄時唯有數學老師看得起我,所以怎麼可能不感激。”

去年聽聞北京某小學,要求排名倒數的小學生,回家找父母去醫院開弱智證明!因為智力低下就可以排除在班級總評之外,以免影響學校的綜合排名。

我的腦海裡,浮現出這樣的情景:同學們圍著幾個“差等生”,鬨笑著,“看那幾個弱智,哈哈”,低垂的眼角泛著的眼淚,紅撲撲的小臉開始黯淡,沉默、自卑、緊握著無處安放的拳頭。

不知當這些被稱作弱智的孩子們,長大成人後,再回想起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試圖癒合的傷口會不會重新被撕裂,到底需要多少力氣才能化解那份無助與淒涼。

當你偷偷承認,自己的孩子沒有那麼優秀時……

當你發現孩子沒那麼優秀,

你能做到他這樣嗎?

曾任臺大教授的周志文,寫了一篇文章叫做“守候著我的笨女兒,直至她花開爛漫”:

他的大女兒無論對於學習還是人情世故都比預期的慢一些達到,錯誤百出的背詩,迷糊健忘的升了小學,成為普通學校裡的中等生,後來考入音樂高中,因為學習成績不及格,被同學嘲笑、排擠,經歷了所有同學缺席的生日會,經歷了以為自己成了升旗手,結果卻是因為下雨才讓她臨時替代的尷尬,升大學時,又因為大學招生工作失誤,得而復失錄取通知單,最後終於在百難之中,上了一所不知名的大學。

然而,他們夫妻倆從來沒有因為女兒的慢與笨放棄她,更沒有嫌棄,而是呵護、引導。後來,他們的女兒在普通的大學裡卻意外的重拾了信心,主動把躲在陰影中的自己釋放到陽光下,隨後去美國深造,直到博士畢業。

如果我的孩子,是這樣個“笨”孩子,我能像作者一樣,當彷彿全世界都拋棄她時依然支持她、理解她、呵護她嗎?

我能像作者一樣,堅定的摘除眼中所有的世俗與懷疑,只在心裡認定,這是我的孩子,她需要的是我的愛,而不是他人的肯定與讚歎嗎?

我能像作者一樣,用耐心,守著一顆與眾不同,或許已經被宣判絕不會開出漂亮花朵的小苗,無論外面的譏笑嘲諷,十年如一日的為她灌溉,不求開花,只願她健康翠綠嗎?

我想到這裡,心陡然沉了一下。

或許,我會焦慮?當我花掉所有積蓄再揹負幾十年的貸款才換來的學區房,而老師卻打電話來說,你的孩子,乘法口訣背了50遍了依然背不下來;

當他的小夥伴們都考上了重點高中,他卻還在普通高中徘徊;

當大學畢業後,其他同事得意洋洋的炫耀孩子進了世界500強,而他只是一個小職員時;

我真的能淡然的昂頭挺胸,毫無雜質的愛著我的孩子,而不是責怪、逼迫嗎?

當你發現你的孩子沒那麼優秀,除了幫他進步外,更重要的是,擺正自己的心態。

當你偷偷承認,自己的孩子沒有那麼優秀時……

無論孩子優不優秀,你是他堅強的後盾

中國的學校教育,交融著各種社會因素和文化背景,揹負著太多成績、升學所帶來的急迫、焦慮,太難去確保對每一個孩子都付出同樣的關懷。

“差”孩子的父母,真的需要非常堅定的內心成為他堅強的後盾。

在知乎上看到一個關於酷媽媽的描述:

一個同性戀男孩,被同學四處宣揚性取向,學校認為這種行為道德敗壞影響校風,把男孩的母親叫到學校試圖苛責教育,而男孩的媽媽目光堅定的盯著他的兒子,一字一頓的說,“我的兒子是同性戀,但這並不影響他追逐星辰大海,請你們尊重每個人的選擇”,男孩突然抬起頭,迎上他媽媽自信的目光。

然而,很多父母的態度卻絕非如此。

我認識的大學老師在孩子考上大學後說他沒臉來上班,因為同事的孩子們都是清華北大,只有他家孩子是二本,太丟人了,他形容孩子為沒出息的逆子,家門不幸。

是的,你把最好的一切奉獻給懷中的嬰孩,當他沒有用出色與優異回報,你失望、憤怒,無形中扼殺了那個曾經朝氣蓬勃的雙眼。

當你的孩子很差時,周遭世界的排擠、質疑讓你懷疑自身的價值,於是,你便衝出來咒罵、破壞。

你把對現實的失控與焦慮投射到手無寸鐵的孩子身上,但願他們的成才能讓你重新掌控周遭的世界。

你能忍受自己的平凡,卻忍受不了孩子的普通。

你能止步於自己的不上進,卻痛恨孩子的知足常樂。

周志文寫道:“教育應給受教育者知識,這些知識應給是教導孩子發現自我、肯定自我,教育應給想辦法造就一個人,而不是摧毀一個人,至少使他自得、使他快樂,而不是使他迷失、使他悲傷。”

每一個孩子,都不應該被放棄。

當你偷偷承認,自己的孩子沒有那麼優秀時……

你發現你的孩子沒那麼優秀時,怎麼辦?

我告訴你,要“涼辦”。

放下你對學霸的執念,不強迫他延續自己未完成的夢想,而是努力成為更成熟的父母,無論在物質上還是心理上,這樣,當你的孩子不走尋常路時,經濟上不會捉襟見肘,心理上不會被別人家的孩子左右。

當你成為經濟自主並且內心堅定的人,才會讓你的孩子,有更多的選擇,有更堅實的後盾!

來自 Lemon媽媽 益智學堂,版權歸作者所有,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