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段祺瑞拒绝了蒋介石,选择去上海租界当寓公?

李秋橙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段祺瑞?这三字搁咱大华夏地头上,放秤头上秤上那么一秤,那绝对是有分量的一主。您说他毁誉参半也好,说他阴险狡诈也吧,今个老梁瞅着题主开的这场子,把他这事给大家伙摆摆,大家伙自己个放心口上掂量掂量。

咱先把段祺瑞的生平简单的和大家伙聊聊——垫个底,然后咱在解决题主的问题,这样更容易让大家伙理解。

好了,咱开始。

段祺瑞其人

早年间段祺瑞还是个脑门敞亮的热血青年,这点上正好赶上李鸿章创办北洋武备学堂,他以拔尖的成绩做了第一期的预备生,这脚丫子往这校门口一跨,这脑壳上就贴上了炮兵的标签,这就干起了炮兵。

咋说呢?就他这大脑壳,蹲学校这地,他不是第一也是前三的主,老受李鸿章看重。

这不一毕业,拿着最优的证明,这就赶到旅顺这地干炮台。因为太过优秀转脸也就是第二年,就和四个同学,漂洋过海的来到德国学习。

就这时间段里,咱大华夏地头上那叫个乱,满清政府被逼的没法子了,这才效仿列强搞强军。1895年的时候,这就把袁世凯提到小站来练兵。

就这时间点上,段祺瑞早就从德国学成归来,做为一只海龟,就被萌昌给推荐了上去。袁世凯瞅着还行,这就让他还干老本行——炮兵。这就蹲在了陆军左翼炮队当第三营的统带,这相当于现在的团长。

老人们常说:“你不管干点啥,你多多少少得有点才才成!”

段祺瑞确实优秀,要不咋就进了袁世凯的法眼,成了手底下的红人,捎带着还把自己的义女嫁给段祺瑞当小妾。

北洋有三杰,段祺瑞是其中的老虎,素有北洋之虎的标签,能力那真不是盖的。

当年,袁世凯被满清砍掉了军权,那摄政王载沣想要乘着机会弄死袁世凯,结果段祺瑞钻新军地头上就搞了一次假兵变。让载沣瞅瞅他们这波新军,满清最后的脊梁骨态度很明确,你载沣想要摘了袁世凯的大脑壳,你试试看咱这新军答不答应?得,载沣怂了,这事就被段祺瑞给搅黄了。

后边袁世凯搁家里头装病修养,但新军坐镇的就是这段祺瑞,没事还溜达到河南的地头上和袁世凯商量事。

再到后边是段祺瑞三造共和的事。

这么说吧,段祺瑞做个海龟,他是接受了西方的那套理论,就觉得这满清早早晚晚的得进入垃圾桶,所以他对这共和的事,挺来劲。

这时间点掐到到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这就整了一身新军装来搅和事。

结果这是天下大的趋势,袁世凯感觉这事整到最后满清还的完蛋。这就跑到溥仪的眼跟前,跪了下去,大家伙都知道,跟着满清完蛋了。

在这里老梁插一句,表面上是看袁世凯跪了一下,这事就定了,其实后边还有其他的操作,当时段祺瑞联合手握重兵的四十六个将领给满清啥内阁,啥军咨府,啥陆军部下最后通牒,前后下了两次,这才有了后边隆裕宣布溥仪退位的事。

接着就是二造共和。

袁世凯吃了猪油蒙了心,这就想要称帝。段祺瑞一听这那成啊!哦,前头好不容易把满清给撅下去,后头您袁世凯再来一出,把社会再掰回去,这也叫个事?

段祺瑞说啥也不同意,把官帽子全扔了,转头就找袁世凯摆道理讲事实,去了五次三次闭门不见。见了两次,回回都说这事整到最后,你老袁家就得完蛋,捎带着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国家就得四分五裂。

这时候的袁世凯整啥都不好使,后头袁世凯称帝了。这么说吧,袁世凯对段祺瑞有着几十年的知遇之恩,所以段祺瑞闭嘴了,没有啥声讨,但袁世凯的事也就不再掺和了。

袁世凯瞅着他就来气,啥封赏也没有,后头袁世凯又退位,没过多久就死了,这段祺瑞又出来推黎元洪当大总统。这就是二造共和。

接下来是三造共和。

当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段祺瑞主张加入协约国,可这黎元洪脑仁转不过弯来,而且老是想和段祺瑞唱对台戏死活不同意,最后段祺瑞以退为进,就把官帽子都辞掉了。

这就是咱大华夏地头上有名的府院之争。张勋就乘着这事,窜到了北京搞了复辟。以退为进的段祺瑞这就开始讨伐张勋,一举又恢复了共和。拉着傻大黑粗的冯国璋,让这主当了总统,自己还是当总理。

这俩人还是不对付,冯国璋认为自己是总统,他说啥下边就得听啥,但段祺瑞他也有自己的主张,而且北京就是他的地盘,这不俩人又闹掰了,这就是第二次府院之争。

结果是俩人都下野了,段祺瑞比较贼,又躲到后边操控政治。后来又经历了直皖战争,这就起起伏伏的。他这辈子的理念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不对付,当年孙中山走了以后,段祺瑞都没有去瞅最后一眼,原因就在这里。

这后边咱就不说,各路军阀这就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满大华夏的祸祸。

段祺瑞最后弄了个临时执政,但在1926年的时候,发生了三一八惨案,在全国的舆论之下,他就下野了,从此基本上就退出了大华夏的历史舞台。

咋说呢?这段祺瑞是有名的六不总理:“不抽,不嫖,不喝,不赌,不贪,不占”。老梁举个例子,就算是在他权势达到巅峰的时候,他住的房子都是租人家的。

当年袁世凯别人打感情牌送了一套房给他,他转手就给了段祺瑞,结果这房契就一直在打感情牌的人手里。这到了袁世凯死了,这人拿着房契又来要房子,段祺瑞二话不说这就搬了。

题主的问题

这是他做的事,咱瞅瞅他政治上干的事,一直都在别人后边操控局势,他这人想要当的不是啥英雄,而是想曹操一样的枭雄。可是造化弄个人啊,这时间点上,窜出来的人才,英雄,枭雄实在是太多了,给他段祺瑞的时间真心不多。

所以最后一次下野之后,他也看清了局势,他们这波北洋人,仅仅是过渡,把满清过渡掉的一个环节,后边的历史和他们没有关系了。

所以这次下野之后,他就去了天津。咋说呢?这个时候的他,除了一身的名气,一点经济来源都没有,但好在他的那些个旧部和带过的学生在政府里当高官,靠着他们的支援,这生活还算能够维持的下去。

但为了节省一点,以前不问家务的他,也开始扣扣索索的看家里的账簿。

此后九一八事变爆发了,个头不足一米五的小鬼子,挺着三八盖,挎着他那乌龟盒子这就开始祸祸咱华夏大地。

小鬼子为了美化自己的侵华战争,这就拉拢一帮子有名气,但没有骨气的人来当傀儡。溥仪被拉去了,土肥原贤二瞅着上了年纪,但日子过的紧巴巴的段祺瑞,把主意打他头上了。

“哎!小鬼子那只眼睛瞅着俺段祺瑞是个出卖国家的玩意?滚!”段祺瑞的回答很坚决。

小鬼子转过头来就想弄死段祺瑞。

这时间点上蹲在南京的蒋介石,摸着光脑壳给段祺瑞点了个赞:“还是俺的老师有骨气啊!”

说道这里估计有些小伙伴要问了:“老梁这蒋介石咋就成了段祺瑞的学生了?”

这是因为,当年段祺瑞是保定军官武备学堂的校长,而蒋介石在哪里读过书,所以就有这么一层关系。

咱拉回话头继续聊,咋说呢?段祺瑞虽然已经不问政务了,但他的名气还在,他的学生他的旧部还在,也就是说他的影响力依然巨大,这个时候,如果段祺瑞和小鬼子合作,那么蒋介石受到的影响可不是一星半点儿。

眼瞅着小鬼子要对段祺瑞下手了,蒋介石当然不能袖手旁观了,这就找到段祺瑞的侄子段宏纲传话,邀请段祺瑞南下养老,而且还答应给予随时商量国事的权利。

一前脚一后脚的,随后就派交通银行的董事长钱永铭带着蒋介石的亲笔信去请段祺瑞。

段祺瑞那也是个人精啊,他当然知道这小鬼子随时都有可能对自己下手,所以这就答应下来。

对这事,蒋介石很重视,他命令国民党少将以上衔的军官过江到浦口车站接站,自己也捯饬了一身的戎装到码头去迎接,对这段祺瑞行了军礼,以学生的姿态迎接了段祺瑞。

其实大家伙都是明白人,该走那步,那步不能走都是相当明白的。

第二天段祺瑞就高调宣布要去拜谒中山陵。说道这事,有小伙伴认为这就是是一件小事。不明白了吧,这不是小事,这是一桩大事,当年段祺瑞和国民党那是刀对刀枪对枪的干过,说水火不容那也不为过。

前边咱都说了,段祺瑞和国民党的政见是不和的,孙中山走的时候,段祺瑞都没有去见最后一面。这表示啥,这表示北洋军阀和这国民党的梁子是死结打不开的。

现在整这么一出,由他这个亲手打上死结的人,为这疙瘩解封,那北方这波继承了北洋军衣钵的头头脑脑们,就不会受到之前的影响,这就能够握手言和共同支持国民党,一股脑的准备弄死小鬼子。

段祺瑞是知道进退的人,完成了这事之后,他就提出要去上海。至于商量国事这事,就算了,说自己老了,政治上的事,就该后来的人来完成,不掺和了。

要老梁说这就是知明,老蒋在政治上的事,岂容他人插嘴,这是其一。其二,段祺瑞他这辈分属于长辈,你让一个长辈和晚辈共事他也抹不开啊。其三,他知道属于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过去就让他过去吧,硬撑着对谁都不好。

段祺瑞在蒋介石的再三挽留下,还是去了上海。而蒋介石将段祺瑞安排到了霞飞路的一所公寓中,这公寓是段祺瑞一个老部下的房产,也充分照顾了段祺瑞的脸面。

接着每个月还给段祺瑞送一万块钱,供他开销。所以段祺瑞的晚年过的还行。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1926年直奉战争期间,冯玉祥的国民军将北洋政府时任大总统的段祺瑞赶下宝座。随后段祺瑞前往天津,寄居在一位老部下的公馆之内。虽然日子清闲,但是颇为清贫,段祺瑞依旧关心国事每日看报。日本人拉拢了溥仪作为他们的傀儡皇帝之后,希望同时拉拢段祺瑞为他们站台,但是拥有爱国操守的他义正言辞的拒绝了日本的邀请。


国难当头之际,段祺瑞能有如此的爱国之心令蒋介石非常感动,蒋介石便派人私下里与段祺瑞联络以及最终面谈。在盛情邀请之下,段祺瑞南下上海,也是待在老部下的公馆内,闲赋家中。那为什么他要拒绝蒋介石的政治邀请,宁愿闲赋在家做一名寓公呢?

一:年岁已大,心力交瘁



段祺瑞从李鸿章的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一直在外征战,戎马一生。段祺瑞虽然是一位军阀,但他支持共和,极力打击排斥封建制卷土重来。屡次成为民国的大总统。虽然他在位期间制造了一系列的惨案,却也是他强烈建议民国加入协约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对于国家大义还是不变的。下台之后的段祺瑞蜗居在天津租界中,日子闲散,虽然后面蒋介石盛情邀请,但段祺瑞已经50多岁,厌倦了政治舞台的勾心斗角。段祺瑞听从了蒋介石南下的要求而拒绝了重新参政的建议。

二:段祺瑞性子刚强,不愿从事于国民政府

段祺瑞是北洋政府的开国元老之一,皖系军阀也是他一手带起来的。他曾经为了北洋政府做出了许多的努力,当然因为军阀的局限性也做了不少的坏事。当北伐军北上的时候,段祺瑞曾用武力抵挡,在心里面段祺瑞也是拒绝国民政府。虽然现在段祺瑞被蒋介石感动,却不想放弃自己的政见与国民政府沆瀣一气,段祺瑞南下的目的也是为了国家能够团结一致共抗大敌。



段祺瑞曾经被称为“北洋之虎”,多次担任北洋政府的要职,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即使他被冯玉祥赶出了政治舞台,仍然有非常大的政治号召力。虽然段祺瑞执政期间对平民百姓发动了血腥的镇压,但是他也是一位忠于国家的军人。 段祺瑞有自己的坚持和操守,所以他为了国家团结,便南下与蒋介石握手言和。可他又不支持国民政府的政治,所以愿意在公馆中了却余生。

各位读者大大,如果您愿意的话能不能点开我的头像,给我点个关注呢! 不方便的话,感谢您能点开看我的回答!

弋北谈古今


1926年4月,被冯玉祥赶下台的段祺瑞从北京回到天津,定居在日租界须麽街魏宗瀚公馆。自此告别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隐居天津期间,他也进行过反省,对中国今后的走向和当前的局势进行过思考,对于统一中国的南京国民政府,段祺瑞还是承认其合法性的。

段公:

寓居期间,蒋介石也没有忘记这位老校长,(蒋毕业于保定陆军学堂,段祺瑞曾任校长)曾派人去探望过老段,自己也和段祺瑞的侄子段宏有过接触,并通过段宏代为致意,并派吴忠信去拜访段祺瑞,送去数万生活费。

下野后的段祺瑞没有经济来源,平日生活开支大部分是旧部资助,生活并不富裕。

蒋先生的这笔钱可算是帮了大忙。段祺瑞在天津坚持每天读报,了解国家大事,关注时局发展。

他看到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北洋政府垮台是历史趋势,自己年纪也大了,就不再做东山再起的梦了,安心做个寓公以渡晚年。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利用北洋下野军阀组织亲日组织,段祺瑞名气极大,自然是日本人计划拉笼的对象。

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

为了破解日本人的阴谋, 1933年元月,蒋介石派钱永铭持亲笔信拜访段祺瑞,恳请段祺瑞“南下颐养”,并许诺段公南下后,可以“随时就商国事”。段祺瑞也风闻日本人要对付他,决定接受邀请。




1月22日段祺瑞的火车抵达南京,蒋介石携文武高官到车站迎接,蒋介石全副戎装亲自向段祺瑞敬礼,口称“志清”,称段祺瑞为“老校长”,以弟子之礼待之,当晚在国府盛宴招待,军政要员全部出席。

“当此共赴国难之际,政府既有整个御侮方针和办法,无论朝野,皆应一致起为后援。祺瑞虽衰,亦勉从国人之后”。

次日段祺瑞放下身段,亲自拜谒中山陵。当年段与孙分歧严重,孙先生逝世时,段祺瑞都没有出席葬礼。

段祺瑞此举一是承认国民党的统治地位,二是表明国难当头之际,全体国人要团结对外,不要计较私人恩怨。 蒋介石想让段祺瑞在南京居住,但段祺瑞说南京是国民政府驻地,自己住在这里颇为不便,要求到上海租界居住。

蒋介石同意了。

段祺瑞到上海后,国民政府每月付给老段生活费20000元,段祺瑞每日散步、诵经之余,便读书看报,或以棋牌自娱。

1936年,段祺瑞病死上海。蒋介石拨款二十万元治丧,多位国府要员亲临吊唁。

段祺瑞享受国葬,这第二位享受国葬的北洋政府元首。(第一位是黎元洪)。

段祺瑞虽然听从蒋介石的建议来到南京,为什么又不和蒋合作,要去上海当寓公,不问世事的原因应该很多,大致有下面几方面:

第一政治主张不一样,段祺瑞虽然号称再造“共和”。

可他并没有“共和”的思想基础。皖系军阀的统治,主要依靠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援助。北洋军阀与国民党的政治主张不同,对“三民主义”也不是完全赞同的。


在当时的情况下,蒋介石也不可能倚重失势了的段祺瑞,既然在蒋手下起不到什么大作用,还不如隐退林下。

第二段祺瑞赋闲多年,以前的实力烟消云散,自己是个光杆司令,就算出山也没有什么人买账。

论身份自己是老蒋这些人的前辈,想到要听老蒋,甚至是阎锡山、张学良这样的后生晚辈指挥,老脸实在是无处放,丢不起这个人。

第三年纪大了,对权力也看淡了。段祺瑞私生活是非常简单的,他吃饭只有一菜一汤,中年以后终生食素,老来信仰佛教,当年的雄心壮志早已被时间磨平,退休养老,过一点正常人的生活,这种想法也是很正常的。

段祺瑞于1963年秋移葬于北京西郊香山附近万安公墓。章士钊题写了墓碑:

“合肥段公芝泉之墓”。

从此静静的沉睡在香山枫林的红叶之下。 随着他长眠于地下的,还有那段激情的岁月。


刚日读史




段祺瑞是中国民国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他曾经三造共和(辛亥革命、反对袁世凯称帝、反对张勋复辟)。他担任过四任总理和陆军总长,人称六不总理(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

段祺瑞一直致力于武力统一中国,他执掌的皖系军阀战败后,就去了天津租界隐居。直到冯玉祥发起北京政变,张作霖入关,双方妥协邀请段祺瑞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



但失去兵权的段祺瑞已经是落汤的凤凰不如鸡,1926年三一八事变后,冯玉祥把段祺瑞赶下台。从这时起,段祺瑞就决心再不踏入政界。

段祺瑞进入了天津日租界,从此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他痛感在三一八事变中,军警们对学生开枪。虽然他在事后也曾经赶到事发地点,跪倒在地,但他内心感到非常不安,开始吃斋念佛,自号正道居士,为自己消除这段冤孽。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的胆子更肥了,他们梦想着一鼓作气拿下中国的华北地区,建立华北傀儡政权。在他们心目中,段祺瑞是最理想的人选,过去都曾经有过合作。

再加上段祺瑞就居住在日租界,因此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圆多次秘密会见段祺瑞,希望他能够出面组织华北政权。所有这一切都被段祺瑞拒绝,日本人贼心不死,又派出了北洋系的元老王揖唐出面游说,但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长城抗战爆发前后,曾经留学日本的蒋介石对日本人的阴谋洞若观火。他非常担心段祺瑞被日本人利用,建立华北政权。于是他派人和段祺瑞联系,希望他能到南京政府来任职。

早在1906年,蒋介石曾经在保定军校读书,当时军校的第一把手就是段祺瑞。传说当时的日本教官上课时曾经说:中国人就像细菌,繁殖能力太强,四亿中国人就像这个土块里有四亿个细菌一样。蒋介石冲上台,把土块儿掰成八块儿,然后对日本人说:细菌的繁殖能力确实比较强,这个土块中有5000万个细菌,就像小小的日本岛塞满了5000万日本人一样。

这个事件让日本人感觉非常愤怒,就向段祺瑞投诉了蒋介石。但段祺瑞对蒋介石非常赏识,不到半年就安排他到日本去公费留学学习军事。在日本,蒋介石认识了陈其美和孙中山,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蒋介石首先找到段祺瑞的侄子段宏纲,对他说:我是保定军官学校的学生,段先生是我的老师。然后他派钱新一去见段祺瑞,信上说:学生非常想念老师,希望老师能够南下住一段时间,政府一定给予优厚待遇。

段祺瑞在天津住的也非常不安心,北洋政府的老部下和日本人不断来劝他出山。他深深的明白,自己已经时日不多,正处在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段祺瑞的名声在民国史上还是不错的,他明白自己一旦出来做汉奸,就肯定会留下千古骂名。但又担心自己如果不答应,有可能会被日本人下毒手。

最终段祺瑞思前想后,决定答应蒋介石的要求。最终他选择了南下,他对外宣称:女儿在上海读书,将前往探望。多年来潜心向佛,希望借此机会前往普陀山朝圣。



王揖唐奉日本人的命令来监视段祺瑞,他自然会全力劝阻:我们是北洋政府老人,还是待在北方好。段祺瑞回答到:我心已决,不必再劝。然后就搀着自己的老父亲,上了汽车直奔火车站。

1933年1月24日,段祺瑞来到了上海。国民政府安排他住进了盛宣怀当年的豪宅,位于淮海中路1517号的花园别墅。虽然在抗战中遭到了日本人的破坏,但现在去过这个地方的人依然能够感觉到设计之精美。

段祺瑞在接受上海《申报》采访时说:日本人残暴横行,已经到了无法接受不可理喻的程度。我堂堂中华务求上下一心,全力备战。就算有10个小日本,何足惧哉!

但阴险的土肥圆贼心不死,妄想策动华北五省自治。他在天津成立了中日秘教会,对外宣称段祺瑞是会长。他还利用段祺瑞的名义,组织便衣队为非作歹。段祺瑞听到这个消息后,马上登报声明:自己居住在上海,早已不问世事。



王揖唐正式成为汉奸后,感觉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就给段祺瑞发了一封电报,希望他能够回到天津来主持大局。段祺瑞马上回电,道不同不相为谋。

蒋介石多次拜见段祺瑞,尊称他为老师,并声称自己将改组南京政府,由老师出任总统一职。段祺瑞曾经在北京担任过冯玉祥的傀儡,对于政治上的这条把戏早已经厌倦了。


段祺瑞表示自己已经潜心向佛,不愿再参与政治。平时除了诵经念佛外,就约三五好友,搓搓麻将下下围棋。因为他以清廉著称,身无余才,蒋介石每月拨付1万块大洋给他,并派出专人照顾他的日常起居。

1936年11月,段祺瑞在上海去世,时年71岁。临终遗言:希望国家统一,人民富裕。蒋介石拨付了10万元作为治丧费用,在这年底,最终下葬在北京西山卧佛寺。为了照顾他们一家老小的生活起居,蒋介石每月发放5000块大洋作为生活费用。


新知传习阁


民国十五年(1926年)4月9日,冯玉祥将段祺瑞驱逐下台。失去了北京临时执政宝座的段祺瑞回到了天津,定居在日租界须麽街魏宗瀚公馆(魏宗瀚是段祺瑞的旧部)。自此,年已六旬高龄的段祺瑞告别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冯玉祥、张作霖、段祺瑞)

在天津隐居,段祺瑞没有经济来源,只得靠旧部和学生的资助来度日。幸亏他的旧部和学生很多都在北洋政府担任高官,所以生活还能维持下去。但是段祺瑞毕竟是下野之人,风光不在了。为了节省家中开支,从不过问家里日常开销的段祺瑞,在天津也认真地管起家务,每日账目他都要过目审核。

当时段祺瑞表面上声称厌倦了政治,但他其实每天都还在读报,关注时局的发展。他与各方面的势力均有接触和书信往来(广东革命政府除外),以妄图东山再起。但是现实是无比残酷的,北伐军势如破竹,甭管是直系还是奉系都被北伐军打的很惨。段祺瑞见如此情形,也就彻底断了自己东山再起的梦想。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土肥原这个老鬼子在拉拢了溥仪后,又打算将段祺瑞也拉下水。他希望借助段祺瑞在北洋军人中的威望和影响,建立华北伪政权,为其侵略服务。段祺瑞虽然热衷于权力,但是对于出卖国家主权、当汉奸,他是没兴趣的。因此断然拒绝了土肥原贤二。

对于段祺瑞的声明大义,南京政府方面非常感激。因为南方要剿共,北方还要抗日,南京政府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此时蒋介石正在北京,在蒋的授意下,安徽省主席吴忠信出面联络(吴和段都是合肥人),找到了段祺瑞的侄子段宏纲。并由他牵线搭桥,蒋介石与段宏纲在北京饭店见了一面。据段宏纲的回忆:蒋先生说自己是保定陆军学堂的学生,段公是我的老师,我因为公务太繁忙,不能前往天津看望先生。这次会见后,蒋介石派吴忠信去天津拜访了段祺瑞,并送去两万元生活费。段祺瑞也因此改变了对国民政府的印象。


随着日军侵略华北的加剧,南京方面认为如果段祺瑞仍然住在天津日租借,恐怕会有生命安全。便安排了中国交通银行董事长钱永铭,让他到段祺瑞的公寓,邀请他南下。钱永铭这次天津之行,带去了蒋介石的亲笔信。在信中蒋介石恳请段祺瑞南下颐养,并表示只要段祺瑞愿意南下,什么都可以商量。恰巧当时社会上传消息,说日本人要劫持段祺瑞。在这种情况下,段接受了蒋的邀请。他对钱永铭说:我已老不中用了,如蒋先生认为我南下,于国事有益,我可以随时南行。表完这个态,段祺瑞遂即收拾行李,于第二天离开天津南下。

在途经山东时,山东主席韩复渠带领济南大小官员在车站迎接。韩复渠曾经是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段祺瑞本来是不想见的。但是值此国家内忧外患之际,段公还是选择了与韩复渠握手言和。

火车到达南京浦口车站时,站台上呈现的情景让段祺瑞感到既意外,又欣慰。蒋介石给了段祺瑞极高的礼遇,他命令在南京所有少将以上军人,一律过长江,在浦口迎接北洋元老段祺瑞老先生。并在随后为段祺瑞举行的盛大欢迎仪式上,蒋介石第一个登船迎接,当众给段祺瑞行了一个军礼。(学生给老师敬礼)




抵达南京后,段祺瑞做了两件事,震惊了当时的媒体圈。第一件事是,发表力挺蒋介石以和国民政府的讲话;第二件事是,拜谒了南京中山陵。当年孙中山北上,段与孙曾发生过严重分歧,孙在逝世北京时,段祺瑞赌气没有出席葬礼。此次段祺瑞拜谒中山陵,一方面是承认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则是意在告诉国人,国难当头,团结第一。一切私人恩怨都可以放到一边。



在忙完这一切后,当天夜里,段祺瑞同随员乘快车赴上海。蒋介石电令上海市政府负责接待安排。他之所以要离开南京,是因为他一开始就没打算留在南京。因为段祺瑞有一种不屈就得性格,当年怼清廷、怼袁世凯、怼黎元洪和冯国璋,他都是这种不屈就的做派。换句话说就是段祺瑞很知趣,很淡泊,也很明智。毕竟六十八岁了,没必要待在南京这种全国的政治中心。远离南京,但又离得不太远,这才是明智之举。

段祺瑞去到上海后,蒋介石每个月都会给他送一万块的生活费。并且还精心的给段祺瑞安排在了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的公馆。蒋这么安排,不仅是因为陈调元的公馆足够气派,更是因为陈调元曾是段公的老部下,这能让段公感到体面。除此之外,就是每月给段公提供万元月俸,这笔钱保证了一生清廉的段公在上海可以从容生活。不过,段祺瑞对此已经不太关心了,晚年的他潜心于佛事,大部分时间都在静坐朗诵佛经,对政治已经是心灰意冷了。


1936年,段祺瑞因胃病发作,出血不止,病死在了上海宏恩医院。蒋介石得知后,拨款了二十万元,用于段公的墓地购置。并且林森、居正、于右任、吴忠信、张治中等国府要员亲临吊唁。当天国民政府明令以国葬,这是继黎元洪之后第二位享受国葬的北洋政府元首。

但是,段祺瑞的丧事还是办的虎头蛇尾。南京方面是风风光光的给段公办了丧事,并且在北京也成立了治丧筹备组。但是段祺瑞的儿子段宏业却将二十万治丧款给花掉了。结果就导致段祺瑞的灵柩运回北平后,没有钱安置。最后还是宋哲元出面,筹集了两千块,才将段祺瑞的灵柩暂停放在了西山卧佛寺的一处新搭建的房屋内。谁知这一搁置就搁了整整二十八年,一直到1964年,才在章士钊的出面下,将段祺瑞的灵柩移葬于北京香山万安公墓。墓地的规模非常小,知道的人并不多。(章士钊也是段的老部下)





段祺瑞的墓碑背面刻着段祺瑞的遗训,而正面也没有任何官衔,除了家属亲人的名字外只有八个大字:合肥段公芝泉之墓。


Mer86


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曾用名启瑞,晚年号称“正道老人”,生于安徽合肥,所以又称“段合肥”。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孙中山“护法运动”的主要讨伐对象。1916年至1920年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段祺瑞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曾胁迫段祺瑞去东北组织傀儡政府,段严词拒绝。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逝于上海宏恩医院。号称“六不总理”,曾四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一任参谋总长,一任国家元首。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第一任陆军总长和炮兵司令。任过中国第一所现代化军事学校——保定军校的总办。



这个问题不点都不难理解,其实就是为了保全自己,其实纵观历史,还是有很多这样的案例,在经历了战乱,实现了心中的那点权力欲望之后,更多的还是会选择保全自己,希望能够安稳度日。其实对于段祺瑞来说,当局形势他是看的透透的,话说这政府之位是这么好当的,根据当时的混乱朝局,能够急流勇退已经是相当不错了。像他以及他之前的那些在中央集权的漩涡之中的人,又有几个能够不被历史的浪潮覆灭,他们争权夺利,到最后,又有几个能够得到善终,所以说早早地做了寓公也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另外,真的觉得答应蒋介石就是一件好事吗,还不是重新卷入乱潮之中,细数历史,有谁是能够一直在浪潮中稳坐高位,不被拍下台的,乱世之中容易出枭雄,这个自然是不无道理的,但是在每一次的末端洗牌之时,又有哪几只枭雄能够被剩到最后,多半都是早早地被踢出历史舞台了。

在公元1926年4月9日,中华民国十五年,冯玉祥在北京发动了政变,用武力的方式驱逐了段祺瑞下台,自此,这位三造共和的民国风云人物,彻底的告别了中国的政治舞台,这一年,段祺瑞已经61岁了,那下野之后的段祺瑞就回到了天津,定居在日租界的魏宗翰公馆当寓公,在此后的几年里,段祺瑞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巧的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居住在天津的日租界,据说他们二人也时常往来,还曾经计划“复号还宫”,要建立“后逊清小朝廷”。当然,不管这个事情是否真假,按照他们两个当时的情况,充其量过个嘴瘾罢了。后来九一八事件爆发,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之后,就特地派人来到天津,先是用连哄带骗的方式把溥仪弄到东北当傀儡皇帝,接着他们希望借助段祺瑞的威望和影响,来帮助他们建立华北伪政权。虽然段祺瑞热爱权力,也想过复出,但是他的政治头脑明显高于溥仪,他很清楚在当时的情况,若是给日本人当汉奸,那他的名声就要毁于一旦, 更重要的是,段祺瑞也曾经做过国家元首和拥兵大佬,没有兴趣给别人当傀儡,因此,段祺瑞很明确地拒绝了日本的邀请,并且与日本人坚决地划清了界限。

1933年1月22日,国军序列少将以上军衔到南京浦口车站,集体恭迎北洋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蒋介石亦在下关码头戎装迎接。段祺瑞恍惚间就看到了自己当年的身影,但在稍微的快意之后,段祺瑞仍然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对于一个从1926年就下野赋闲在家的老北洋来说,这样的礼遇不可谓不高,在旁人看来,段祺瑞大有再次出山问政之势。



但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段祺瑞做为当年叱咤风云的政界人物岂能不知蒋介石的真是意图。做为老派军阀,蒋介石能对他礼遇有加,并不真的是看重段祺瑞的才华和能力,更不是看重他在军界的地位,蒋介石一不过是怕段祺瑞当汉奸,二则是搞那么大的场面,看似在迎段祺瑞,实则是拒。说白了就是客气到让你以后不好意思再来,再来主人的位置都要“让”给你了,你还敢来?即使请人做客这事,恰到好处是为“迎”,过犹不及,就蒋介石的举动,其实是在释放强烈的信号:时代已经没有了你的位置,功成身退,保住晚节,识相才是真英雄!段祺瑞怎么做的呢?他并不是不与蒋介石合作,而是双方确实没有合作的基础。

后来在蒋介石的撮合下段祺瑞去往上海,段祺瑞去到上海后,蒋介石每个月都会给他送一万块的生活费。并且还精心的给段祺瑞安排在了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的公馆。蒋这么安排,不仅是因为陈调元的公馆足够气派,更是因为陈调元曾是段公的老部下,这能让段公感到体面。除此之外,就是每月给段公提供万元月俸,这笔钱保证了一生清廉的段公在上海可以从容生活。不过,段祺瑞对此已经不太关心了,晚年的他潜心于佛事,大部分时间都在静坐朗诵佛经,对政治已经是心灰意冷了。


大老二爷


谈不上是拒绝蒋介石,蒋介石在 1933年1月派专使钱永铭带亲笔信到天津。请段祺瑞南下,信中是怎么说的呢?“南下颐养”“稗的随时就商国事”前一句是本意---动员段祺瑞南下,避免为日本人所用。后者只是虚词,老将和老段都懂。所谓就商国事,没人会当真。

段祺瑞1933年多大年龄了?他生于1865年,你算算,那个时候他接近68岁,基本已经是暮年,而且33年的段祺瑞除了是个名人,不管是在政界还是军界,都没有什么实力了。属于他的时代早就已经过去了。而且段祺瑞虽然在上海,但是一直住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议院院长陈调元的公馆。邺就是在蒋介石的掌控之内。


段祺瑞的“时代”应该是常说的“北洋时代”。他崛起与行伍,赶上民国这个风云年代,民国初年,北洋军阀把持政局,作为北京军阀的实力人物,段祺瑞曾经6次主政。


从1913年5月到7月代理国务总理开始,到1924-26年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这11年是段祺瑞最风光的时期。


但就是在这些年来,段祺瑞也经常是被迫下野归隐之类的事不断发生。最早是段祺瑞和黎元洪的“府院之争”,中间还夹着张勋复辟。然后就是直皖大战,段祺瑞失败被赶出北京,后来借直奉战争宠回政坛,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执政。但此时的段祺瑞已经没有什么军事实力,要看冯玉祥和张作霖的脸色。


1926年3月18日,“3.18”惨案发生,最终导致段祺瑞倒台,皖系北洋军阀集团也就彻底不复存在。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段祺瑞顿足长叹:“一世清名, 毁于一旦! ”随即赶到现场, 向死者长跪不起并即刻命令严惩凶手。之后,他又宣布自己决定终身食素,以示对这场杀戮的忏悔。惨案发生后十年中,段都不吃荤腥,至死不改。36 年其身体虚弱, 病痛不断,医生建议开荤以增强体质,他则以“人可死,荤绝不能开”回答,食素如故,乃至不治而死。


段祺瑞执政的北洋政府是亲日的,在3.18之后段祺瑞寓居天津。30年代,日本特务机关企图拉拢段祺瑞组建一个效忠于日本人的傀儡政府,段祺瑞虽然没有被日本人牵着鼻子走,但是蒋介石并不放心,所以才有了派特使去请段祺瑞的一幕。


段祺瑞接信后也就顺水推舟,先到南京见了蒋介石,然后到上海定居,住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议院院长陈调元的公馆。别的不干,吃斋念佛。

1936年11月2日,段祺瑞病死。


暖历史


为什么段祺瑞拒绝了蒋介石,选择去上海租界当寓公?(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说起北洋军阀,一定绕不开“北洋之虎”段祺瑞,作为皖系军阀的首脑,他又被称作“段合肥”,曾经四任总理,四任陆军总长,一任参谋总长,一任国家元首(临时执政),他逼迫清帝退位、抵制袁世凯称帝、讨伐张勋复辟,有“三造共和”的美名,职务越高,责任越大,评价越复杂,所以,历史上对段祺瑞的评价很有争议。


历史书上,我们所知道的段祺瑞都和“府院之争”、“三一八惨案”、孙中山“护法运动”联系在一起,在我们印象里,这是一个杀人无算的旧军阀,为了争权夺势出卖国家主权。

但是,历史书外,段祺瑞还有另一面。

段祺瑞一生坚持“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的信条,被称为“六不总理”,有人认为这是段祺瑞的自我包装,但从各方面来看,段祺瑞都当得起这个称号,他一生朴素,清廉如水,一直到去世,都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在北京时期一直租房子住,知道他秉性的袁世凯只好借口送房子给养女的名义(段祺瑞原配去世后,娶了袁世凯的养女张氏),送给段家一套房子,这套房子的主人和袁世凯打牌输了40万大洋,把房子抵押给袁,但是房契一直没交接,袁世凯去世后,房主的儿子拿着房契找上门,段祺瑞见到房契,立即搬离才住了两年的房子。

晚年下台后,生活窘迫,不得已只能靠着当年保定军校的学生蒋介石的接济过日子,在那个物欲横流、无官不贪的旧社会,段祺瑞绝对是官场的一股清流。

除了“三造共和”,段祺瑞还极力阻止外蒙独立,在俄国的怂恿下,外蒙一直谋求独立,1919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段祺瑞利用俄国无法南顾的机会,派徐树铮出兵外蒙,迫使取消自治,废除与俄国的一切条约,直到1945年,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外蒙古才独立。他和因为欠黎元洪7万大洋而被他告上法院。

1926年3月18日,执政府卫队开枪打死多名游行群众,包括鲁迅的学生刘和珍,鲁迅的一篇《记念刘和珍君》彻底将段祺瑞钉在历史耻辱柱上。段祺瑞当时不在执政府,也没有下令开枪,当得知卫队开枪射杀学生后,段祺瑞顿足长叹“一世清名,毁于一旦”,赶到现场,医治伤者,抚恤死者,召集会议,通过惩治首犯的决议,在随后的悼念死难者同袍大会上,作为国家元首,段祺瑞长跪不起,发誓终身素食以赎罪,这个誓言一直坚持到病逝,晚年时期因为病痛折磨身体羸弱,也不肯接受医生建议吃肉补充能量。

“三一八事变”后,段祺瑞离开政坛,到天津当起了寓公,没有了经济来源,只能靠往日的旧部和学生来资助度日,为了节省开日,家里每天的开支账目他都要亲自过目审核,以前从不管家务的段祺瑞当起了管家婆。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日本人还想在华北成立伪政权,在日本人眼里,这个华北伪政权首脑,段祺瑞是最佳人选,土肥原贤二经常上门骚扰,屡次力邀段祺瑞出山,都被他拒绝。

身在南京的蒋介石对段祺瑞的深明大义非常感激,但害怕日久天长发生变故,同时担心段祺瑞的安全,便邀请段南下,中国交通银行董事长钱永铭带着蒋介石的亲笔信,邀请段祺瑞到南京颐养天年。

当时社会上盛传日本人打算劫持段祺瑞,见此情形,段祺瑞接受邀请,收拾行李,离开天津。

1933年,火车到达南京浦口站时,下车后的段祺瑞感到非常意外,蒋介石命令南京所有少将以上军官到车站迎接,蒋介石一身戎装,以学生见老师的礼仪,向段祺瑞敬礼,并陪着他拜谒了南京中山陵,当年孙段两人是敌我关系,孙中山北京去世时,段祺瑞赌气没有出席葬礼,这次拜谒中山陵,既承认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地位又表明了团结一致抗日的态度。

住了一夜两天,配合蒋介石演完这场戏后,段祺瑞借口女儿在上海为由,乘车去了上海,作为江湖老油条,段祺瑞非常明白,也很知趣,自己一个北洋老人,住在国民政府的首都,让蒋介石怎么想,怎么看,既然这次南京之行使命已经完成,就应该及早离开,免得惹人嫌弃。

北洋军阀已经成为历史,双方也就没有合作的基础,对于蒋介石来说,段祺瑞的利用价值已经不高,便立即同意段到上海居住,他交代上海市政府做好安排,并每月送上一万元生活费,段祺瑞到上海后住进了陈调元的公馆里,定居上海不久,段祺瑞胃病复发,久治不愈,最终于1936年去世,终年72岁。

很多人痛骂段祺瑞卖国,主要是因为他把部分省份的开矿权、铁路修筑权作为抵押,通过日本首相寺内正毅的特使西原龟山向日本借了5亿日元贷款,史称“西原借款”,对于刚上台的段祺瑞来说也是迫不得已,为了支持洪宪帝制,当时各大银行已经面临崩溃,地方割据,不向中央交钱,为了对付“护法运动”,还要开战烧钱,北洋政府成了欠薪专业户,鲁迅当时在教育部任职,就遭遇过欠薪。政府信用丧尽,公债无人认购,日本人“雪中送炭”,段祺瑞也是有病乱投医。从借钱那天起他就没打算还,“咱对日本,也就是利用一时,这些借款,谁打算还他呀!到时候一瞪眼就完了”(摘自《北洋人士话沧桑》)。

后来的事实确如段祺瑞所想,时局动荡,段祺瑞倒台后,国民政府根本不认账,西原借款基本都打了水漂,由于这次借款的抵押物方面要求宽松,所以日本人并没有从这次借款中捞到太多实惠,1929年,日本驻华公使佐分利贞男奉命带着密约向蒋介石讨债,没想到蒋派特务将密约盗走,佐分利贞男无法交差,在各方压力下,最后选择自杀,西原借款不了了之。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葛大小姐


作为性格异常刚硬,刚硬到甚至有些刚愎自用的北洋顶级人物,段祺瑞在人生垂暮之年能抛弃前嫌,接受昔日敌人蒋介石的邀请欣然南下,这绝不是苟安,更不是低头,而是以国家大局为重的大义之举,明智之举。

这事看似并不能给大家带来强烈的感受或者冲击,其实很不容易,没有光明正大的广博胸襟,没有历经沉浮的深厚智慧,换他人多半要么不甘,要么不屑。

你看,同时代、同等高度的如吴佩孚、曹锟乃至晚一点的孙传芳这些大佬,即便他们最终没有叛国投敌,但屈尊南下的事他们却也没有做。

不理解枭雄的内心有多“尊”,就无法理解段公之“屈尊”有多可贵。

慈禧是何等万人之上,曾经的段祺瑞硬是可以屹立不跪!

袁世凯是何等霸道之极,曾经的段祺瑞硬是能够誓死不从!

对比这些,再看段公的欣然南下,说他的这个举动是国难之时的大成全那是一点不为过,一个南下既成全了蒋介石、自己,也成全了时局、国家。

然而,仔细看段公的具体行程,你又会发现段公的南下是屈尊但又不屈就。

所谓的不屈就,正像这个问题指出的那样,段公是同意南下,但拒绝了蒋介石让他留在南京的说法。

在南京短暂停留一日后,段公即取道去了上海,并在上海渡过了他人生最后的三年时光。

为什么执意不留南京,总而言之就是咱们上面说的不屈就,段公的“不屈就”很知趣,很淡泊,也很明智。

而之所以要回答这个问题,更主要的是因为段公南下呈现出来的种种情景实在是一段难得的民国佳话,在这段佳话中你能看到中国的传承之道、礼仪之道、君子之道。

1933年1月19日,国民政府派特使钱永铭秘密到天津面见段祺瑞,并奉上了蒋介石的亲笔信邀其南下。段祺瑞当即表示可立即南下,他说:“余老矣,无能为矣。如介石认为我南下于国事有益,我随时可以就道。”

表完这个态,段祺瑞即收拾行李,于1月21日离开天津南下。

途经山东时,段祺瑞见了曾是宿敌的冯玉祥部将韩复榘,内忧外患之时,段公选择了握手言和。

1月22日中午抵达南京的时候,南京浦口站台上呈现的情景让段祺瑞感到既意外,又欣慰。

蒋介石命令“在南京所有少将以上军人,一律过江于浦口迎接北洋元老段祺瑞老先生。”

在随后为段祺瑞举行的盛大欢迎仪式上,蒋介石第一个登船迎接,并在见到段祺瑞时行了一个颇有师生涵义的军礼。

抵达南京后,段祺瑞除了发表力挺蒋介石以及对国民政府表示期许的讲话,更做了一件极具象征意义的事。

段公拜谒了中山陵。

此举的象征意义何在呢?

一来,段公此举实为向孙中山表示歉意。当年孙中山北上时,段与孙曾发生严重分歧,孙逝世北京,段祺瑞没有出席葬礼。

二来,段公此举更意在告诉国人,国难当头,团结第一。

一天紧张的行程后,段祺瑞在23日晚乘车去了上海。

蒋介石对段祺瑞的选择表示了高度的尊重,有一个细节很能反应蒋介石的用心与尊重。

他特意安排段祺瑞一家住进了法租界霞飞路1487号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的公馆。

这么安排不仅是因为陈调元的公馆足够气派,更是因为陈调元曾是段公的老部下,它能让段公感到体面。

除此之外,就是每月给段公提供万元月俸,这笔钱保证了一生清廉的段公在上海可以从容生活。

居沪三年期间,段公女儿回忆的一个细节也很让人感慨——一日,蒋介石来段公馆看望段公,因门卫不识蒋居然被挡在了门外,而蒋介石呢,则安静地坐进车里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

幸亏段公女儿发现门外有贵客,蒋介石这才得以进了段公馆。

这个细节说明,蒋介石对段公的尊重不是表面文章。

三年后,段公最终因胃溃疡复发,胃部大出血去世。

弥留之际,段公留下了忧国忧民的临终“八勿”遗嘱。

在之后的葬礼上,民国政府用八十人抬棺、二十一响礼炮、三千人送行的方式向段公表达了最后的敬意!


黑句本


公元1926年4月9日,中华民国十五年,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以武力将段祺瑞驱逐下台。自此,这位三造共和的民国风云人物,彻底告别中国的政治舞台。这一年,段祺瑞61岁。

下野后的段祺瑞回到天津,定居在日租界的魏宗瀚公馆(魏宗瀚是段祺瑞的旧部)当寓公,此后几年他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

巧的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当时也定居在天津日租界,据说他们两人还时常有来往,还曾谋划“复号还宫”,建立“后逊清小朝廷”。

当然,不管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以他们俩当时的情况,也就只能过个嘴瘾罢了。

等到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他们特意派人来到天津,先是连哄带骗将溥仪弄到东北当傀儡皇帝,接着他们又希望借助段祺瑞的威望和影响,帮助他们建立华北伪政权。

虽然,段祺瑞和热衷于权力,也一直想复出,但他的政治头脑,显然要远远高于溥仪这个愣头青,他很清楚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给日本人充当汉奸,他幸苦一辈子的名声恐怕要毁于一旦。

更重要的是,段祺瑞作为曾经的国家元首和拥兵大佬,他可没有兴趣给被别人的傀儡。因此,段祺瑞很明确的拒绝掉日本人的邀请,并与日本人坚决划清界限。



消息传出来后,蒋介石的南京政府非常感激,为防止日本人用武力强迫段祺瑞为其服务,蒋介石就授意段祺瑞的好友、时任安徽省主席吴忠信出面联络段祺瑞的侄子段宏纲。

随后在段宏纲的牵线搭桥下,蒋介石先是派人去天津拜访段祺瑞,送去两万元生活费。接着,蒋介石又安排中国交通银行董事长钱永铭带着自己的亲笔信到段祺瑞的公寓,邀请他南下,并表示只要段祺瑞愿意南下,什么都可以商量。

在这种背景下,段祺瑞方才接受蒋介石的邀请。当时他对钱永铭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已老不中用了,如蒋先生认为我南下,于国事有益,我可以随时南行。” 在表完这个态后,段祺瑞遂即收拾行李,于第二天离开天津南下。

在段祺瑞乘坐的火车抵达南京浦口车站时,蒋介石给了段祺瑞极高的礼遇,他命令南京所有少将以上军人,一律过长江,在浦口迎接北洋元老段祺瑞老先生。

接着,在段祺瑞抵达南京总统府时,蒋介石早已经率众在门口恭候多时,他当众给段祺瑞行了一个学生给老师敬礼用的军礼。



这种种行为,让段祺瑞感慨万分。作为回报,段祺瑞立马公开发表宣言,力挺蒋介石以和国民政府,表示要和蒋介石共同进退,誓死捍卫国民政府。接着,段祺瑞又亲自前往南京中山陵祭拜孙中山。

要知道,当年孙中山在北京去世时,因为段祺瑞和孙中山曾发生国严重的分歧,所以当时段祺瑞特意没有出席孙中山的葬礼,以示他不认同孙中山的理念。但此时,段祺瑞却选择主动祭拜中山陵,所传达的意思,就是他正式承认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地位。

不过,在忙完这一切后,段祺瑞第二天便告别蒋介石,乘快车赶赴上海定居。

本来,蒋介石希望段祺瑞待在南京,为国民政府效力。但问题是,段祺瑞的辈分和资历都太高,蒋介石与之相比,都要足足低好几个头,这样一来,他又该如何安排段祺瑞的职位呢?

因为,安排得低了,这不是让段祺瑞难堪吗?安排得太高,蒋介石又不放心,毕竟这样一个牛人,是不可能给蒋介石当嫡系小弟的,蒋介石也没有信心能让他给自己当小弟,所以蒋介石自然不敢把权重部门交给段祺瑞来掌管。

甚至而言,出于某种顾虑,蒋介石如果真让段祺瑞到政府中任职,不管段祺瑞所担任的官职是大是小,蒋介石都会对其进行各种监视和防备。因为,段祺瑞如果趁机和政府内部的其他派系走到一起,这样蒋介石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么?



段祺瑞也很清楚这种局面,所以他不想让蒋介石难堪,更不想让自己处于尴尬境地,所以他拒绝蒋介石的好意,执意离开南京,来到上海。

这样一来,段祺瑞一方面可以远离开南京这个政治漩涡;另一方面,上海又距离南京不远,还在蒋介石的控制之中,这样又可以让蒋介石放心,可谓是一举两得。

蒋介石对此也很是满意,所以等到段祺瑞来到上海后,蒋介石每个月都会给他送一万块的生活费,还还精心安排他住在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的公馆。

这位陈调元是段祺瑞的老部下,自然会对段祺瑞多多照顾,由此可见蒋介石也是用心良苦。

此后,段祺瑞基本不再过问政治,大部分时间都在静坐朗诵佛经。1936年,段祺瑞因胃病发作,出血不止,病死在上海宏恩医院,享年72岁。

蒋介石得知后,下令以国葬将其葬之,这也是继黎元洪之后第二位享受国葬的北洋政府元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