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在政治上,王安石备受争议,毁誉参半,集大忠、大奸为一身:有人誉之为千古一相,一世之伟人也;也有人视之为扰民致乱的奸邪小人,千古一罪人也。但在文学上,很少有人跳出来说他的不是,在世人眼中,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开创了独具特色的“王荆公体”,他的绝句充实饱满,曾让南宋的另一位大诗人杨万里拿来当早餐吃,那影响力可不是盖的。

就拿《梅花/梅》这首短小的五绝来说吧,直到今天,你无论看到一株白梅还是红梅、腊梅,无论是路边的,还是墙角的,都会情不自禁吟出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吟完之后,心底还会默默地赞道:好诗,好诗!

你甚至都不需要去思考:它为什么好?好在哪里?完全没有理由的好,不是吗?

但今天我们还是要深挖一下,它为什么能让每个人念念不忘。

“墙角数枝梅”,简单到不能再简的五个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却是一幅十分完整而又意蕴丰富的画面。“墙角”,多么简陋僻静的一个地方,梅花生长在这里,注定是孤独的、不被人所欣赏的。然而,梅花还是照旧开了,不是一树全开,而是仅开“数枝”,仿佛它的绽放只为“本心”,不为博人眼球,也不求“美人”来折。诗人的寓意很明显:我身处逆境,无知音见采,那有如何?只要我认定的对的东西,就会坚持下去。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次句紧承首句,说梅花“凌寒独自开”。两个关键点:一曰“凌寒”,一曰“独开”。没有人去关心,为什么梅花偏要在冰天雪地中绽放?为什么在万物蛰伏时,它就嗅到了春的气息,就这样冒着严寒,自顾自地开放了?如果说,冬天的严寒是一种笼罩大地的旧势力,那么梅花就是一个敢于对抗旧势力的先知先觉者,正因为这样的先觉者少,所以它才孤独,同时,这种“独”中还带有一种不可阻挡的生命力量,让人敬畏!

到了第三句,作者的形象便出现在画面中,“遥知不是雪”他远远在就看出来,墙角的几枝白花不是积雪,因为他闻到了梅花特有的幽香——“为有暗香来”。梅花与雪花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同样冰清玉洁,孤冷淡泊,特别是枝头的白梅,远远看来真如一枝白雪,所以唐朝的张谓写道“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相比王安石还是少了敏锐的洞察力,因为他暂时忘记了,雪是无法散布芬芳的。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暗香”,源自梅花骨子里,无论在何地都会一如既往地向外发散,这正如一个人的美好品德与才华,任旁人诋毁践踏都是不改其芳香的。王安石对梅花情有独钟,平生大概写过三十首咏梅诗,前期多为酬唱之作,数量不多,而后期罢相居钟山时,梅花的身影在他的诗作中处处可见,这首最著名的梅花五绝即作于其间。他在写梅,也是在写自己,那份幽独,那种坚守,都是王安石当时心境的写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