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按下“重启键”

海航按下“重启键”

已在困境中艰难航行3年的海航迎来大变局。

2月29日,海航集团公告,应海航集团请求,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牵头会同相关部门派出专业人员共同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联合工作组将全面协助、全力推进集团风险处置工作。与此同时,集团进行了董事会改选,陈峰仍然担任董事长。

这一由政府牵头的针对海航的动作,被外界解读为盛传已久的“接管”。

海航集团在声明中坦言,自2017年末爆发流动性风险以来,在各方支持下,海航集团积极开展“自救”,但未能彻底化解风险。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流动性风险有加剧趋势。

声明中所指的“流动性风险”,在海航集团及海航系公司的财务数据中得以体现。根据最新的海航集团2019年半年报数据,海航集团借款总额为554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781亿元,比年初增加5%,而海航集团上半年流动比率只有110%,与2018年底持平;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额为504亿元,同比减少60.7%。

事实上,资金链困境已持续多时,过去两年,“海航系”屡屡出现债务违约的情况。继2017年大规模去杠杆以来,这一万亿民航巨头快马加鞭处置多项资产。即便如此,资金缺口仍未能填满。在新京报记者此前的调查中,迟发、缓发工资等情形也被证实。如今,新冠肺炎的暴发,又对民航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将流动性本身就非常紧张的海航集团推向了更加凶险的境地。

航业内专家綦琦认为,政府介入将有利于海航集团稳定,而对于海航的经营而言,政府介入相当于给其相关业务进行背书,“肯定是利好”。

海航按下“重启键”

流动性危局

2月29日,海航集团官宣,应海航集团请求,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牵头会同相关部门派出专业人员共同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联合工作组将全面协助、全力推进该集团风险处置工作。

海航集团在声明中坦承,自2017年末爆发流动性风险以来,在各方支持下,海航集团积极开展“自救”,但未能彻底化解风险。受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流动性风险有加剧趋势。

海航集团的流动性风险在疫情下遭到加剧,但该集团陷入流动性危机早已是不争的事实。2018年末,海航集团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及其他流动负债合计1810.97亿元,货币资金902.47亿元,资金缺口908.5亿元。

然而,据海航集团的2019年半年报数据,截至2019年6月末,海航集团借款总额为5548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781亿元,比年初增加5%,而海航集团上半年流动比率只有110%,与2018年底持平;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额为504亿元,同比减少60.7%。

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三大现金流量净额中,其数据亦并不理想。对比2018年同期,海航集团以上三大现金流净额分别为195.63亿元、81.09亿元、-284.81亿元,经营活动及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分别下滑36.95%、88.58%,现金回笼能力进一步下降。半年报也显示,由于出售部分子公司及业务,海航集团在2019年上半年旗下几乎所有业务板块的收入和成本都滑坡明显。

2019年,海航集团频频“命悬一线”。

当年3月,37亿元的“16海航01”债券未能按期兑付,相隔3日后才完成,构成技术性违约;7月,15亿元的“16海航02”债券再次构成违约。

除了集团层面,“海航系”公司也频频爆出债务违约。

据媒体报道,2019年11月,“海南航空3期BSP票款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未兑付ABS回售本金;同在11月,海航控股大股东大新华航空有限公司10亿元私募债“16新华航空PPN002”被曝违约。

2019年12月12日,海航控股二股东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召开了“19美兰机场SCP001”持有人大会,对此债券的利息和本金支付进行了商讨,最终通过了现在支付利息,延期270天兑付本金的方案。

此外,从2018年底开始,海航集团的工资开始延迟发放。有海航内部员工对记者表示,自己到2019年5月中旬,仍未收到4月工资。

2019年1月,新京报记者曾走访调查位于北京的海航系旗下公司,有内部员工当时曾告诉记者,集团内部架构变动巨大,“重点留下两个主业,一个航空,一个旅游,此外除了必要的保障部门,剩下的‘全部砍掉’”。在业务版图缩减的同时,当时海航系内部已开启员工的“内部优化”,也即减员,许多员工在尚未拿到补偿的情况下被裁员。

好在,2019年12月24日,备受市场关注的“09海航债”成功兑付,市场担忧得以缓解。但海航集团仍然得不到片刻喘息。

除了出售资产,海航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在2019年频频成为“替母输血”的发动机。

2019年4月,海航控股公告称,拟收购海航航空集团持有的海航技术60.78%的股权和天羽飞训100.00%的股权,总计作价38.34亿元;以及拟以15.65亿元收购嘉兴兴晟持有的公司控股子公司新华航空12.18%股权。

3笔交易中,海航集团均为关联方,如天羽飞训与海航技术的股权均从海航航空集团手中购得,而海航集团直接持有海航航空集团的股权比例达41.69%。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海航控股总负债1280亿元,自身并不宽裕。去年12月2日,海航控股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公司与以国家开发银行为牵头行及代理行,以中国进出口银行等银行为初始贷款人组成的银团签署贷款协议,由公司向银团申请贷款共计40亿元人民币。

政府出手“救援”

2月29日,海航官宣海南省政府与海航集团组成联合工作组,协助海航处理危机。

声明显示,应海航集团请求,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牵头会同相关部门派出专业人员共同成立了“海南省海航集团联合工作组”。联合工作组将全面协助、全力推进本集团风险处置工作。

联合工作组组长由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刚担任,常务副组长由海南洋浦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任清华担任,副组长分别由中国民用航空中南地区管理局副局长李双臣、国家开发银行信贷管理局副局长程功担任。

同日,海航集团宣布部分董事改组。改选后的董事七名,分别为:陈峰、顾刚、李先华、谭向东、任清华、陈晓峰、何家福。选举陈峰担任董事长、顾刚担任执行董事长、李先华担任副董事长。同时,董事会决定分别聘任谭向东担任公司CEO(首席执行官)、任清华担任公司联席CEO(首席执行官)。

航业内专家綦琦对记者表示,海航集团资产处置已经一年半,目前,特别是疫情对海南航空的业务影响,使得原本紧张的集团现金流更加吃紧。政府介入是为了集团稳定,也将有利于集团的稳定,与此同时,政府介入海航也是对其相关业务的“背书”,无疑是利好。

綦琦表示,疫情当前,短期应该也不会有实质性的资产处置方案出台。海航集团体量巨大,债务复杂,只有政府有能力解决,但资产处置路径也要兼顾非公有制资产的投资权益。

2月18日,国资委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央企业支援保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国资委副主任任洪斌在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也表示,当前三大航的工作重心还在抗疫和包机。在这样的情况下,航空企业是不是重组的好机会,我想这应尊重企业的意愿,按照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按照行业发展的规律,在这个问题上,国资委也会像平常的结构调整一样去支持企业。

昔日“蒙眼狂奔”

海航集团今日的艰难处境,昔日的杠杆经营可谓始作俑者。

创立于1993年的海航集团,起家时不过才1000万元身家,第一架冲上蓝天的飞机,甚至是租借的。

1995年,海航获得了索罗斯2500万美元的现金认购,索罗斯买下了海航集团1亿股外资股,索罗斯量子基金旗下的企业美国航空以25%的持股比例成为海航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海航集团一跃成为第一家引入外资的中国航空公司,也因此被业界称为“资本高手”。

2005年,索罗斯又来到海南,为海航集团的“大新华”的蓝图,再次带来2500万美元的投资“礼物”。在此之后,各路资本闻风而动,海航顺利完成首期30亿元的私募。

2016年,海航集团“蒙眼狂奔”加速。Wind数据显示,这一年,海航集团在国际上资本并购非常活跃,先是以60亿美元收购美国科技公司英迈,此后又以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约25%希尔顿集团股份。经过一系列的资本操作,到2016年末,海航集团的总资产达到了1万亿元。

2017年,海航集团继续“买买买”,包括以22.1亿美元收购曼哈顿公园大道245号大楼;持德意志银行股份,成为德银最大股东;以7.75亿美元收购嘉能可石油存储和物流业务51%的股权等。2017年末,海航集团的总资产规模飙升至12319亿元,20多年间,增长数万倍。

鼎盛时期的海航集团,集航空运输、机场、酒店、旅游、商业零售、金融及相关产业为一体。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海航系共进行了40宗跨境并购,交易总金额超400亿美元,并购领域主要为航空、物流、餐饮、酒店、租赁、办公楼等。

海航集团官网信息显示,海航集团旗下参控股航空公司14家,参与管理及合作机场16家,机队规模近900架;开通国内外航线约2000条,通航城市200余个,年旅客运输量逾1.2亿人次。

“海航的管理和服务是一流的,社会影响力是一流的,资本链脆弱程度是一流的,融资能力也是一流的。”曾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可以说,海航集团的成长史,也是一部蒙眼奔跑、“疯狂加杠杆”的激进史。

三年“断臂求生”

不过,伴随着疯狂扩张,海航集团潜在的危机越来越大。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期间,海航集团每年都在新增大量负债,三年时间累计新增带息债务约3668亿元。到2017年期末,负债总额已经高达7365.02亿元。

意识到危机之后,2017年开始,海航集团在收购的同时,已经开始出售资产。

当年7月,海航集团旗下的海福德集团宣布,由于市场低迷集团业务出现亏损,计划出售旗下的南沙物业;8月,海航控股旗下天航控股开始出售其持有的旅游基金投资份额;9月,海航系上市公司供销大集宣布拟出售长春、天津、西安多地的房地产公司;12月,海越能源宣布转让旗下中南卡通部分股权。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进入到2018年,海航集团开启“大甩卖”模式,迅速处置了一批金融、地产等非主业资产。当年1月份,出售NH酒店股份,并2.05亿澳元的价格出售悉尼写字楼;2月份,以159亿的价格出售香港两个机场地块,3800万美元出售红狮酒店16%股份;3月份,以19.33亿的价格出售海南高速、海南海岛建设全部股份……

2018年年底,海航已处置包括金融地产等在内的3000亿资产。

2019年,甩卖持续。当年3月,海航集团以70.23亿港元的价格,向黑石基金出售69.54%的香港国际建投股权;8月,拟出售海口、文昌、儋州、琼中等地七项约12.54亿元的资产;11月,以1亿元英镑价格出售英国伦敦金丝雀码头写字楼给了香港新鸿基公司和澳洲投行麦格理集团。截至2019年上半年,海航集团资产相比2018年末再度缩减近900亿。

同时,在海航集团重组的过程中,也不乏国资出手。

2018年11月,海航控股与乌鲁木齐市政府签订相关框架协议,乌鲁木齐市政府或其指定的下属子公司将持有乌鲁木齐航空70%股权,海航控股的持股比例由70%降至30%;同年12月,海航集团与首旅集团签署框架协议,海航集团与首旅集团将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形式,扩大首旅集团持有首都航空的股权比例。

有行业人士分析认为,首都航空、乌鲁木齐航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模式,或将成为海航集团旗下其他航空公司寻求增资发展的模板。

2019年6月和12月,海航集团又以类似的方式对旗下的北部湾航空和西部航空进行了股权重组。

开启新航程?

新冠肺炎的突然暴发,对民航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将流动性本身就非常紧张的海航集团推向更加凶险的境地。

此前民航局副局长李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从1月25日至2月14日,民航日均运输旅客47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1/4。2月15日至23日,客流量将再减半,日均旅客预计不超过20万人次,客流量不足高峰时期的1/10,客座率不足40%。

行业人士认为,面对如山的债务和百废待兴的业务,这家万亿资产民企巨头的自救之举已然显得力不从心。从这一层面来讲,政府此时的介入或是海航重新“起飞”的机会。

记者 张泽炎 李云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